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2024-06-12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一定要跳出这个框子。教学中,就要注重全方位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旦学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闭状态,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也才会积极地参与学习。“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发动学生去参与讨论,去搜集信息。因此,不管我们手中拿的.是哪种教材,只要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作的,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豪放词代表作,对语文教师而言,更是一篇艺术性思想性都很强,非常值得探讨的教学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2

  收获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

  琅琅的读书声应该一直是萦绕在语文课堂上的。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诗词教学。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设计上,我也采用了诵读法。

  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最后诗歌讲解结束时,学生评价同学的诵读,哪里该激昂,哪里该舒缓,有板有眼,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诗歌,走进了苏轼。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收获之二: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

  一直以来,好像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想起周瑜这位大英雄?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在对比中学生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收获之三:导语的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3

  选这首词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我是有压力的,因为越是名篇越难讲出新意。

  经过多方面的查找资料,我渐渐被苏轼那种笑对人生的态度吸引,所以最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品味词的豪放进而感受作者人格的豪放,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经过几年的教学感悟,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落实到做人的态度上,否则就是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在讲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定风波》所以有关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学生已通过下发的资料详细阅读了,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首先我通过豪放词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诵中体会这首词的豪放。其次,抓住词的题目是地点加怀古,怀古词如何鉴赏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已详细讲过,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从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这三方面进行把握。

  写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鉴赏时一方面结合高考,讲写景句会出现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中的写景句挑出来与苏轼豪放派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区别。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伤,流露出羡慕之情。从苏轼对周瑜的称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来,另外,从年龄、职务、外貌、际遇四个方面对比用一副对联总结: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此时,作者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慨,似乎与词作的豪放基调不符,其实不然,我们最重要的是看作者怎样处理这种这种冲突的,这就要探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这个时候,才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引导的方向是积极。

  首先,单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本身就是内心积极地一种表现。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情怀。

  其次,结合同时期作品进行探讨。《赤壁赋》中作者虽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可劝解友人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从“变”与“不变”两种角度去看待水与月,巧妙地消释了友人的悲哀。这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遇到烦恼时,换一个角度,原先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表现在词中就是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更是能体现出他坦荡达观的处世态度,上片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泰然自处、()任天而动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从容,多么豁达。

  第三,向学生介绍苏轼的思想宏博开放,儒道释兼容并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人生修养上则以释道思想为主。当身处逆境时,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己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第四,将苏轼的遭际与成就作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和信赖。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他仍然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

  这样一个在人格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欣赏他的词就是为了欣赏他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最想传达给学生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4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个名篇,诗歌内容并不难理解,而对于作者苏轼,不管是我本人还是学生都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在上这篇课文前我是信心满满,相信我与学生之间定能有个天衣无缝的美妙配合,但真正上下来,我不得不承认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现针对这篇课文的上课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优点

  ①整首词我重点把握“读”,先读“感基调,明词意”,再读“品语言,入意境”,三读“展想象,塑形象”,四读“析主题,悟情感”,通过“读”让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画面美。这样的安排显得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②在课堂导入时,引用音乐来导入课文,让学生的思绪任意驰骋在古战场那种壮阔豪迈当中,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走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③上课时有激情,有自信,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

  ④在课文的结尾能够拓展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

  二、不足之处

  ①在教学设计环节,安排学生“读”的时候,缺少范读。应该利用多媒体来播发朗读或者由老师指导朗读。

  ②在把握文本方面,没有把握好词中豪放的意象,没有让学生与文本更进一步的交流。应该扣紧文本,抓清一点来分析,抓住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情境,走进作者。

  ③课堂的时间驾驭有些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没有和学生很好的交流,导致课堂师生略显得不够融洽。

  ④备课仓促,对教案不熟悉,使得课堂上略显得紧张。

  整堂课下来,虽然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上完了,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而且我的感觉也不是很好。因为我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没能和学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过正因为这一节缺憾美的课,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个假期正好能让我对这些问题好好地思索一番,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效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5

  这节课的内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于学生来说是新课,所以我按新课的模式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整体效果还不错,当然也存一些不足。下面,我从两方面对本节课加以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这节课成功之处。

  1、设计的导学稿详略得当,有助于学生提前完成本节课的复习和新内容的探讨。

  2、教学环节完整,板书设计合理,字体工整漂亮,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3、设计了学生探究,让学生参与到本节课的探讨和讲解中,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4、制作课件,与学生的导学稿相对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准备充分,教师讲解自然,不紧张,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

  6、教法灵活多样,能做到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二、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虽然设计了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但是给的时间不够充分,讨论得不太深入。

  2、知识点延伸不够,关联知识点应该再多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课堂放得还不太开,学生还不太活跃,课堂气氛还有些沉闷,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这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新颖,而且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平稳扎实,学生学习得也比较轻松,效果还不错,达到了教学目的。上完课再分析一下,我觉得如果设计得更好一些或许效果会更好。当然每节课不会百分之百完美,总有点遗憾。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东西。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处处反思,处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每节课少留遗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6

  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每位老师在备课时都会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老师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往往习惯于“我认为”的思维方式,是站在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选择所谓的“重点知识”与“主要方法”。这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原有的设计常常不能完全实现。

  本次《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是借班授课,对学情的了解不多,所以我试图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入手,从学生的角度确定“学习的起点”。课前我请学生们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有关该词的几个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来回答这些疑问。在回收的质疑条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重要且有趣的问题,其中的三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成为了支撑起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石。

  问题一:“念奴”是谁?

  这是一位学生提出的看似有些古怪的问题。当我将其作为整堂课的第一个问题展现在PPT上时,引发了教室中的一片小声议论。学生们七嘴八舌,有人帮忙解答,说这是“词牌名”,也有人嘲笑提问者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

  面对这种反馈,我一方面因势利导,邀请学生对词牌等文学常识做了回顾。另一方面,我特别对“念奴”这个词的意思做了认真解说,并鼓励了提问的学生,感谢他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有勇气大胆发问。最后我还号召全班同学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一起勇于质疑,分享智慧。

  这个小小的环节,虽谈不上精彩,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复习了知识,激发了兴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面对各种水平的问题。此时不妨常常想起那句名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我们理应认识到,学生对所有问题的理解都是基于自身的真实基础,这就是我们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尊重的学情。

  最简单的问题,也是问题。换个角度去审视,换种方法去使用,也许还是个好问题。

  问题二:怎样赏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很少涉及该词上阕与景物描写有关的内容。是学生对此真的没有疑问吗?不是。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恰恰是因为学生都知道这几句词写得好,是豪放词的代表名句,却无法赏析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只能给它戴个“豪放”的帽子,然后匆匆掠过。这类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既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有着细致的分析,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清楚的了解。为了给学生更科学的引导,在该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江东去一句为什么会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虽然学生一开始仍只能用“豪放”这类的空泛字眼来回答,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能够抓住“大”等关键字,体会出语言所具有的磅礴气势。再将“江”和“人”两个字联系起来,启发他们用“淘”字去碰撞,学生们就能自然地挖掘出其中“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无形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杰出人物的歌颂”这一妙处了。

  第二个问题是赏析“乱石穿空”等几句词的妙处。此处我先举了几个例子,将“乱”替换为“巨”,将“穿”替换为“横”,将“雪”替换为“浪”等等。老师的示例成为了阶梯,学生迅速发现了“乱”、“穿”等词背后所蕴含的险怪、峭拔、壮阔之美。

  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促使我牢记一条原则,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必须同时基于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高效的.备课,不能仅仅基于老师本人的个体经验,也不能被看似“没问题”的学生反馈误导,一定要学会“于无声处听惊雷”,一定要坚持用“双桨”来划船。

  问题三:为什么会想到周瑜?

  纵览学生们的提问,最常见的问题是下阕中苏轼“为什么会想到周瑜?”最常见的答案为“周瑜是英雄”,“与苏轼形成对比”。学生的解读方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是比较粗放,不全面的。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对比苏轼和周瑜这两个人。大量学生在这个环节参与了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当“对比”这个模糊的术语变为了对二者年龄、生活、外貌、职位、际遇、情感基调的具体研究探讨时,苏轼这个人物心底的情感波澜也就激荡在学生的心头了。

  在这个教学环节,还增设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小乔初嫁了”一句中为什么是“初”而不是“出”;另一个是“周瑜为什么抢了诸葛亮的羽扇纶巾”。这两个问题让原本严肃的有关“生活”、“外貌”等方面的探讨变得更活泼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学生们都关注的问题,一定是学习的重难点。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却会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会明显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将大问题细化,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将直接告知变为共同探究,会让师生站在学习的起点,一起踏上有趣的探索之路。

  反思此次的教学,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了很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也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关诗词朗诵的指导还处于低效机械的层面,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准确等等。期待自己能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研究学情,积累经验,不断反思,和学生一起收获更多的知识与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7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可是,由于这节课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词人的豪迈风格和壮志情怀,使得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设置上偏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8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9

  《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壮志在胸,三十成功立业,风采令人折腰。

  我胸怀大志,却一无所有,正待大展抱负,以抒写我美丽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建功立业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梦,戏如人生。

  我自对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叹岁月蹉跎。东坡先生华发生时叹赤壁当年;我今尚年轻,廿几年头岁月中,我追梦之余,养性之余,谈笑人生。我应紧追公瑾当年,多情风流,羽扇纶巾,建功立业。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忆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虽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荆棘,漠然视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何惧孤独上路。

  怀古尤有周郎在,忆苦直追东坡居士。指挥若定,从容潇洒,英雄本色,我应向往。多情应有,谈笑风生,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等闲视之。

  樯橹灰飞烟灭,待我功成名就之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莫等华发生时,叹公瑾遥思赤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10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醉了—“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东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眼前是公瑾爱恋的长江,脚下是周郎鏖战的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这江水不也似“千堆雪”么?

  草船借箭的智谋,火烧赤壁的勇猛,还有周乔爱情的佳话;周郎确是“风流”,确是“豪杰”。傲立于舰舟之上,冲阵于万军之锋,闻江上之涛声,赏冥空之月色;面对的是曹操精兵强骑,铭记的是小乔嘱言寄语,心系的更是孙吴的成败盛衰。

  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东坡,不禁驾一叶之扁舟,驶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时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闻江上之涛声啊;但他的'心呢,却已成碎片——一片羡慕,一片怀念,一片愁闷,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恍惚飘然间,他也似处周郎故垒。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儿在笑我么?峨冠博带,丹目柳眉;谈笑间,指点江山,“樯橹灰飞烟灭”。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埃蓦然,我却已生白发,衣衫风尘,神色颓靡;更怨恨,被昏君谪贬。

  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身在乱世,谁堪风流;时势造英雄。江仍是长江,壁仍是赤壁,人却不再风流;人生真是一场梦,匆匆来、匆匆去,谁又知人生几何?倒不如临江上之清风,取山间之明月,将万千愁怨托于悲风!且洒一杯烈酒——让这江月,醉在如画的江山中;让这东坡,醉在似梦的人生里。也让我,醉在东坡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04-2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05-1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05-16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08-2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8-26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05-1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2-20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03-1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06-15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