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及反思

2021-06-24 教学反思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近几年,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朗读的指导常常流于形式。教师先问学生:该用什么语气朗读?待统一答案后,就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朗读。如一位老师对《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一段进行的朗读指导:

  师:爬山虎的叶子美吗?

  生:(异口同声)美!

  师: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生:赞美的语气。

  师:哪些词语应读得重一些?

  (生回答后,师要求一一圈出,学生试读。)

  师:(指名一学生读后)谁能读得比他更好些?

  师:(另一生读后)请男同学读一读。

  师:(男生读后)请女同学读一读。

  如此三番五次地读,可学生的情感仍未被激发,始终读不出“美”的语气。大都是把几处要求读重音的词语做了过分强调,显得十分呆板、生硬。最后这位教师只好找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朗读。

  而另一位老师对这一段出色的朗读指导,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师: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动笔画。)

  师:请你把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热烈讨论)

  师: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的叶子绿得很可爱。

  生:因为它的叶子颜色在变化。

  生:它的叶子样子很好看,铺得也很均匀。

  生: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

  师:“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

  生:就像风吹到水面上出现的波纹一样。

  生:就像这样。

  (用手势表示)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闭起眼睛想一想,那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来还荡漾着波纹……多美啊!你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的颜色、那种变化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学生轻声自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为何教学效果迥然不同?这不禁使我感悟到了,在朗读教学中“情”的落实:

  在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把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在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第一位教师要求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而第二位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用哪一种统一的语气来读,而是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他强调读文和作文的用心贵在创造。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具有独特内心体验,教师应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及反思】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案例与反思06-29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06-27

《爬山虎的脚》的课后教学反思案例10-31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01-30

《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案例和反思11-03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11-03

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案例反思10-31

课文《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及反思10-31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