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教学及反思

2021-06-24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对学生来说,这世界是新奇的,问题无处不在。给予学生质疑,就等于使学生知道他们的无知,给予他们求知的自由。对《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感悟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脱离以往的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方式,并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教学片段】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仿佛呢?

  师:你读书真仔细!同学们,请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学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仿佛这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陆续举手。)

  生:我认为当时有鸟儿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在这句话中用了仿佛。

  生: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儿在扑翅膀,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急切地想见到鸟,所以他想象到了这里有许多鸟。这是作者的错觉,因此作者用 仿佛。

  (学生掌声鼓励。)

  生:我想是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

  生:还有,当时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见不着一只鸟。用上仿佛更准确。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一个仿佛竟有着这么多不同的解释,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在平时写作文时,也会像作者一样,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地用好每个词。

  【教学感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中国,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可见,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发现不知道什么,提出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无知,并以求知为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突破常规,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求新的能力。

  1、鼓励大胆质疑:

  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无形中激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特别是有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能都没想到,所以学生一提出来,便可以请学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一下子难以确定谁讲得更有道理,不过这时告诉学生课外一起去查找资料,既不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也促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激起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发展学生思维:

  在学生质疑的时候老师可以延迟评价,由于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思维就渐渐地由单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规性走向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重视多读:

  在阅读教学中,读也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更是其它能力形成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学生读得不够,对内容毫无感知,能问出什么?又从何处问呢?因此在教学新课时,一定要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先通过形式多样、选择自由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形成一定的感知,再让学生读出问题,给予思考、提问的时间。

  4、改变请君入瓮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来牵引教学进程的教学思路非常普遍,但是我们往往忽略,这些问题是学生的问题吗?我们往往是教师独自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与训练重难点,设计一系列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为教学思路,一步一步地友好或懊恼地请君入瓮,从而在学生身上求得教师所定的答案,完成教师所定的目标。虽然其中有思,也有疑,更有问题,但细一思考,其实这种教学是思非思,疑非疑。学生思考的只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心中是否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并不了解;而教师也不过是无疑而问,问的都是自己知道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只是想应灌给学生。我想这也就是高年级的同学越来越没人提问题的原因吧!

【《鸟的天堂》的教学及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2-20

《鸟的天堂》教学的反思07-04

《鸟的天堂》的教学与反思06-26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6-12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1-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5-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04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6-13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