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学期《数与运算》教学反思

2021-11-24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第二学期《数与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与运算》教学反思 篇1

  本节复习课我采用了从整体入手,再分块让学生自主梳理的方式进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进行以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有针对的整理知识,为复习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相关知识,由于时间长,学生都有些遗忘了,所以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数的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试着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课堂上有序的为学生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状态,教学中我设计最后“六一节”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回忆数的运算意义,使抽象的运算更有意义;还通过列竖式计算唤起数的运算的计算方法知识,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这样在练习中归纳,提供实践操作的依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基本达到学习目标中的“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把整理出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全班展示、交流使他们作出正确的归类。较好达到学习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平均分配教学力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复习和梳理上面。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复习的方式,把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内容放到一起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然后用网状形式把各块知识进行全面的分类梳理;接着形成意义和计算方法的表格,使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完整化、系统化;最后发现、总结加、减、乘、除之间的联系,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整理,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不足之处是上课时明显感觉到时间比较紧,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中的“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达到设想的“把归纳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用于解题练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上课以后,我自己琢磨发觉,设计课时只把眼睛盯在课堂上的40分钟,自己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六年积累知识的整理复习课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是不同,知识点多、琐碎,不能再套用以往整理复习课的模式。如果能把这种小学阶段知识的整理复习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可能会更加合理,比如提前布置家庭作业,不仅让学生整理知识点,还要让学生做练习题,从而回忆、总结意义和计算方法,课中直接进行交流、总结,这样既节约时间,又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充分的讨论,详尽的梳理,从而更好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再进行更加深入的练习实践,加强应用,这样教学可能会更加有效。

  通过这次备课、上课,我对自己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储备和数学素养方面的提升。同时,我明白了整理复习课不同内容要用不同的方式,今后要继续努力课型的创新,知道了概念课要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数学。总之,每一次思索对自己都是一次知识积累,素质提升,激励自己进步!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与运算》教学反思 篇2

  在进行“数与运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然后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5大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最后进行练习。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题目,通过学生的解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对运算定律本质的理解。

  部分学生能进行简便计算,但不能正确说出使用的是哪一条运算定律。尤其是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互相混淆,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乘法分配律本质的理解。如(4×40)×25,很多学生将它与(4+40)×25混为一谈。

  2、缺乏对运算顺序及简算依据的整体把握。

  在小学阶段,如27+73,25×4一类的题目被反复操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类似的数据形成了“条件反射”。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凑整的“条件反射”会让学生只关注数据特点,而不从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来考虑。比如,在25×4÷25×4中,“25×4”给了学生很大的刺激,他们忽视了整体的运算顺序,把注意力集中在凑整上。

  3、缺乏简算意识。

  简便计算能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充分的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习惯做“标准”是简便计算题,在遇到需要“转个弯”才能简算的题目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力与创造条件简算的意识,如5/12×7/16+7/12×11/16大多学生认为不能简算。还有的学生在式题中能主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受数量关系的影响,不能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与运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2.《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3.《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4.《数的运算》教学反思范文

5.五年数学下册《数与运算》教学反思

6.数的运算教案反思

7.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上一篇: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下一篇:托儿班《找朋友》教学教案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