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学生明确这次学习的主题与任务,其次在加上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导入,于是,同学们有了激情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再分步骤来讲述一些制作所涉及到的技巧,而且每次讲授完后就让同学们自己在电脑上操作。
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技术被快速地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中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强调信息技术的“知识面”,更应该强调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精神。这对于老师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就尤其显得重要了。当今社会需要有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学阶段开展也是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准备。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变化,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能以较浓的兴趣掌握好知识点并加以应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情景创设和精讲多练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作为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现在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如果教学内容只是一些陈腔滥调的话,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语,让学生真正想学。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社会热点——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首先,我问同学们:“今年5月1日在上海中国的.上海有一场盛会正式开始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回答是上海的世博会。看来我们的同学还是比较关注社会大事的。然后我提出“你想为世博会做些什么?”的时候,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打算就好,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选择有利的结合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就显得不突兀,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更容易地使学生接受。接下来展示一份同学制作的电子板报,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惊喜的表情。同学们看后,发出阵阵赞叹声。运用激励机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份电子板报,提问“电子报刊一般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呢?”这个问题只有部分同学回答正确,我应该改一改问题的提问方式或者内容,或者是出示一些答案让学生选择回答,可能效果会更好。毕竟对于电子报刊,同学们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很了解。我换个方式去做,效果可能会更好。虽然这个小小的失误并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失误还是要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避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新课的成功,导入的情景设计时很重要的。导入既要新颖又要能完美地切入新课程的学习,更要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打从心底里有学习的欲望。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或情景创设才是成功的。这次我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利用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然后再让他们说出想为上海世博会做什么来导入新课。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我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经验值得发扬与继续。但是在导入中存在的不足更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中好好改进。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学。
在教学《制作电子报刊》这一课程之前,我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书本,对电子报刊制作的步骤先有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边看教材边摸索制作的步骤,这样使得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这样设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这就使学生明确任务了这次学习的主题与任务,在加上导入时的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导入,同学们有了激情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分步骤来讲述一些制作所涉及到的技巧,然后每次讲授完后就让同学们自己在电脑上尝试刚才所学习的技术操作。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要碰到了问题,就马上问同桌或老师。一些“电脑高手”除了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以外,自己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自己的电子报刊。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中,技术还不够扎实的同学在得到同学的帮助下,会迅速追赶上来,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容易熟悉电子报刊制作的技术;至于已经是“电脑高手”的同学不但可以帮助、指导同学制作,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拥有自己个性的电子报刊。我相信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抓住教学契机,有意识地去观察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到学生的优秀作品时,我第一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热情,对于其他同学都有一定的催进和激发的作用。
在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得失时,我应该在展示同学优秀作品的同时,让这个同学充当小老师,自己总结,上台演示操作制作板报的步骤和过程。这样坐在台下的学生听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枯燥,可能会更加认真地听。而且这样做,同学们更容易将自己制作的步骤和同学的进行比较,看那位同学有没有操作错误。而且在同学的介绍以及其他同学的反馈中,教师可以给予补充、归纳,这样不就可以更直观地使同学明白电子报刊的制作吗?以后再教学设计时,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上要反复进行演示操作,顾及到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摸索并总结归纳了制作过程及步骤之后,让没有做完的学生继续做完,已经做完的学生就开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板报做得更加精美。这样一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了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制作步骤的基础上创新操作,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我认为要维持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热情,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创新,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能动性。操作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我展示了优秀作品,也展示了做得不那么精美的作品,让学生互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既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主动发现了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看到了自己和别人想法的不同,这再一次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此时再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电子报刊,让他们不仅仅学会了这节课要求的技能,还使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了word中的一些知识。这一个环节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更加愿意尝试操作了。我认为展示学生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享受小成功。老师同学都没有取笑做得不好的作品,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见,淡化了学生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怎样在板报中插入图片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