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我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的,当时,得知教学内容后就匆匆忙忙地的备课,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路子以“熟读、胖读、美读、瘦读”展开教学,整节课上学生读的不少,教师也说的不少,就这样热热闹闹下课了。今天我再次翻开《如梦令》准备上校级教研课,显得冷静多了。首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这样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认真思考了如何体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模式,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以及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
二、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小组合作学习,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整首词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三、展开想象体悟意境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形象意境,领会诗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诗文的基础上,在古曲的萦绕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耳听、用嘴吟、用脑想、用心灵感受,不知不觉把自己带入了特定的词境中。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学生的脑海中增加了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一条清澈的河流在茵茵原野上流淌。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李清照时而倚亭而立,与朋友们把酒言欢;时而仰望着天,欣赏落日余晖;时而眺望河面,哼着小曲;??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这一切则能不让学生沉醉?又怎能不让李清照沉醉呢?这时,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笔描述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美美地读一读。让语文能力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列举了“醉”、“误”、
“深”、“惊”等词语,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而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我肯定了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告诉学生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这首《如梦令》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这首词,而且能通过朗读、练写、背诵等形式扎扎实实学语文,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梦令》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如梦令教学反思06-07
《如梦令》教学反思01-14
如梦令教学反思12-17
《如梦令》的教学反思07-03
如梦令的教学反思10-29
《如梦令》教学反思10-26
《如梦令》教学反思01-14
《如梦令》课后教学反思09-13
如梦令教学反思范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