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教学反思
柯礼意
学校最近让老师们举行“先学后教,有效课堂”的课堂的尝试。经过部分老师的反复尝试,让我在听课中受益匪浅,对“有效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不断在自已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寻找一条适合自已学科的教学的路子来。下面就是我针对《密度》这节课的课前准备与教学过程中对比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
《密度》在第七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课前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实验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练习巩固四部分。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探究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2.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大量的器材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密度概念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与速度概念的学习进行对比分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最后选择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的设计与生活中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下来,所以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2.在实验探究部分,我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学生分组讨论,有几个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3.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
4.课堂上自己总是生怕学生不懂,所以一节课感觉自己讲的东西过多了点,而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在学生分析练习时,应要做到倾听,而不应有过多的讲解。
5.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6.一节课如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是通过不断的讲解呢还是通过练习得以突破。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突破呢?这是我今后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7.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这要靠平时的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我对《密度》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在教学上积累经验,避免无效课堂的发生。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篇二: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学生不在课堂上花时间用于计算),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3.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修日志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很难争取到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实际上从教师内心来说,都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提高,教师们都愿意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开放的远程研修较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从八月份开始,我参与了远程研修。回想这几个月的研修,我努力并且有所收获。我慎重的对待每一份作业。事实上,这也让我受益非浅,我的整个教育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自己的学习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通过阅读其他教师的作业和点评,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在学校评课的时候我有话说了,不只是局限于教态自然,板书工整这些的话,我抱着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诚意与授课教师交流,尝试着用从远程研修上学到的来分析一堂课,试图使自己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当然这些都只是有限度的成功,远远没有达到高标准的要求。所以说,远程研修使我产生最大 的改变就是使自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
远程研修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从参加远程研修以来,我在网上结识了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线的教师、有高校的教师、教授,教育科研人员),他们对教育事业执着,有着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当我有了疑惑时就会去向他们请教,不管是教育理论还是数学专业知识,我都找到了良师益友,他们向我推荐了很多网站,博客。对我来说,远程教育是一个平台,我在研修中学习,学习中专业成长。
第三是学习效率的提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校教师的业余时间很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便成了很现实的`问题,在远程教育中,我看到了教育视点,教育博客这些栏目,使我能迅速有效地分享别人的经验,无疑就节省了学习的时间,“行动时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思想时做一个重行动的人,在学习、思考、交流中提高工作效率!”
今后的工作打算:
1、在模仿中摸索课堂教学。在远程研修中,我把重点放在观摩课堂教学上,模仿别人,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教学之玉”。远程研修中有很多优秀的课学教学实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揣摩每一个精彩的段落,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构思,积累成功的经验,我不是邯郸学步,而是把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模仿,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最终是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
2、坚持写教育日志。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有些是上课上出来的,有些是通过写作写出来的。我希望通过不停的写教育日志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次远程研修,我看了很多精彩的教育日志,在日志后面的点评中可以看出这是促使自己专业成长的极好方式。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之余,要把真实的教育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与同行交流。我通过写教育日志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那将有助于我深入理解学生的问题,了解自己是怎样组织教学的,寻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老师们,我们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相信,只要善待每一次研修,我们就能分享研修中思想的觉醒、观念的碰撞、实践的磨擦、成功的快乐,一定会生发出新的教育机智与灵感,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篇三:密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请将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提交时,请将蓝色字说明部分删除。)
篇四:《物质的密度》的教学反思
《物质的密度》的教学反思
冯琴英
《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很重要,它与压强、浮力的知识联系很紧密。我是这样开始新课的:
先请同学说出身边的桌子、电扇、窗分别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再叫他们回答身边有无数种物质,我们怎样辨别它们?给他们具体的实例,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一个铁块和一个木块,同学找到很多方法,有颜色、气味、磁铁吸引等等。然后问他们如果从表面情况无法鉴别时怎么办?有没有一种科学又简单的辨别方法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给他们实例一个铜块和一个塑料块怎样区别,并结合以前速度的引导让他们讲出相同体积比质量和相同质量比体积。那到底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然后请同学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等到若干组数据,请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然后让同学计算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再分析得到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就因为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我们才可以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来辨别物质的种类,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用它来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请同学根据公式推断单位及物理意义。整节课教学任务基本能完成。
困惑的地方:
1、在引导学生讲出相同体积比质量和相同质量比体积后,猜想就叫他们自己猜呢?给他们一个填空形式:体积不同的相同物质,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这节课到底分几课时?一课时的话,要介绍量筒的使用,做实验,分析数据,有必要的话画折线图,还要得出结论,那肯定来不及介绍单位换算、物理意义等。
不足之处:
1、整节课思路感觉不清晰,过渡不自然,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在实验过程中未强调量筒在实验结束后侧放,造成学生离开时碰碎一个。
篇五:密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密 度》教 学 反 思
泰安第十中学 郑 鹏
一、本节课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探究课中的要素
1、怎样提出探究的问题,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首要问题。
2、怎样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结论与概念联系起来。
二、必须让学生在探究前对密度概念产生初步认知,知道将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科学探究只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这样为进一步探究实验做好铺垫。
三、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以下方面:
1、不理解,或说不清为什么用质量跟体积关系来定义密度。
2、初中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较弱,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比较抽象,尽管学生经历过“应用?比值?定义速度概念”,但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
四、针对学生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时容易选择木块的问题,我在提供实验用品时,有意只提供铜块和铝块进行对比,在实验得出结论后再分析为什么不选木块:
五、针对实验数据中测量误差的和实验时无法多次测量的问题,我一般在开始实验时,就要求同学注意测量时误差一般较大,应多测几组实验进行对比,选择有效数据。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可以呈现更多数据,然后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六、尽管如此,本课仍存在不足的地方是:
1、应提供多组实验对象让学生选择,如铁块、铝块、木块、铜块,盐水、酒精、煤油等。
2、应多次测量,选择有效数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实验结论产生信任。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只能课下继续探究
【《密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密度》教学反思11-01
《密度》教学反思09-13
《密度》教学反思09-16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03-03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5-21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8-24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2-08
密度的教学反思范文02-02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