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2021-06-12 教学反思

  6月1日,我在实小上了一节展示课,课题是《剪枝的学问》,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整节课有得有失,通过学员和导师的点评,收获很大,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一、开篇点题 引入正题

  开始就由“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句中的“学问”,引出“剪枝究竟有什么学问?”,并抓住“我”的心理变化(即书后第四题)这条线,引导学生把握情节,循序展开,直至明理,感觉这样上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二、抓住了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如:咔嚓 咔嚓、剪刀挥舞、王大伯说的话等等),促进学生在朗读、品析中领悟到王大伯有着丰富经验、确实是种桃能手,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三、总结延伸 深化认识

  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这里设计一个问题: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许多好的例子,如:减少了错别字,是为了增加字的正确率;减少了缺点,是为了增加优点等等,更好的促进学生对道理的内化。

  四、缺少思考空间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看到桃子丰收的景象的时候,师问: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回答:又惊又喜。接着师又问: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里本来是让学生说的,但由于学生缺少了思考问题的时间,结果让老师自己给说了,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妥。

  五、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范读

  例如:课文第四自然段,写桃园很美,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学生尽管读书了,而且我也让他们反复读了几次,可学生读得却没有兴趣,感受不到那种美景,如果老师给以范读,那效果肯定不一样。

  总之,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06-05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反思06-11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07-04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反思02-22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12-31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08-11

《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01-23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09-06

剪枝的学问反思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