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之歌》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俗风情中的一篇新课文,是王充闾去四川彝族自治州观光火把节活动之后所写的一篇散文,公开课《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从彝族特有的风习和传说中发掘彝族人民对火特有的感情,进而揭示出火在其民族发展和现实需要之中与人们形成的亲密关系。本文妙语连珠,使用大量修辞手法和现代、古代诗文描绘出火把节的盛况,尤其在持火把游行这一片段中作者点出了火把节活动的现代精神。
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应该这样教授:
一、激趣导入
我在上课时首先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对哪个民族有所了解?”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畅所欲言,进而引出本课的“主角”彝族。
接下来我使用PPT展示彝族的简介: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以上这段文字十分巧妙地揭示了“彝族”的“彝”的来历,从造字法这一方面进行引导,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即: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民俗之美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火”在彝族人民心中的地位,经讨论得出:1、火是圣物,净化一切。2、火是神物,神之所在。3、火是中心,凝聚人心4、火能照亮文明、除害保苗。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彝族人民对火怀有一种虔诚、敬畏的感情。再让学生思考:文中哪一段重点写明了“为什么要举行火把节?”
学生纷纷找出是第五自然段,是因为一个传说,所谓传说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古诗,于是我要求一个学生使用讲故事的口吻进行朗读,其他同学进行概括火把节形成的由来:纪念英雄,祈祷丰收。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朗读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三、再读课文,品文字之美
我和学生们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王充闾先生来到彝族自治州,领略他们的火把节风光。同学们看到彝族人们在火把节中举行了哪些传统习俗?”学生阅读后可快速找出:歌舞表演、选美活动、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持火把游行。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传统习俗片段进行朗读,第一个学生找的是歌舞表演,我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朗读指导:“请注意作者的描写,歌声是优美动人的,舞步是轻盈可人的,像女儿河一般碧波柔缓、清澈柔美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又展示了歌舞表演的图片,增强了直观性。随后全班学生都认为应该读出舒缓、柔美、甚至带有一点妩媚的感觉,接着我要求全班女生进行朗读,取得了很好的朗读效果。
第二个学生是男生,因此他喜欢持火把游行这一活动,我进行了这一的朗读指导:如果说歌舞表演是优美动人地唱起来,那么持火把游行就是漫山遍野的响起来,他们的队伍如此庞大,他们的歌声如此响亮,犹如金龙飞舞天空都大放异彩,这一场面堪称壮观,堪称雄浑!”同时我也将这一画面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让学生感受。随后要求全班男生以响亮的声音、昂扬的气势读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一活动我是根据新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来设计的: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随后,我要求学生对描写这两个活动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学生找到了“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
“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教学反思《公开课《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这三句话,赏析结果为:第一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打着黄油伞、牵着三角彩巾的彝家女儿载歌载舞的情态比作女儿河和太阳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彝家女儿歌舞表演时柔情似水、美丽动人的身姿。
第二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持火把游行的'场面比作金龙飞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场面之壮,气势之大。第三句使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富有气势,有力地突出了漫山遍野的火把之多,浩荡奔腾的气势之壮,营造了热情、欢乐的氛围。赏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补充的理念。
四、研读课文,悟精神之美
本篇文章的核心问题是“歌”的含义,我将这一部分视为重点和难点,符合了“重视和培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歌”是什么意思?(即:歌颂)再进行小学合作学习,探究歌颂的是什么。这一活动是基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生的讨论中,他们得出了一点:歌颂旺盛的生命力。我追问:“这一点是从哪里看出的?”他们回答我:从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持火把游行这些活动里看出的。”我继续追问:“那么当我们看到女性优美动人的歌舞表演和充分展现他们风姿的选美活动时,我们歌颂什么呢?”学生们窃窃私语:“美”。
我继续引导:同学们看文章内容,这一种美仅仅是外在的美吗?学生们回答:“不是,还有一种心灵美,选美要看姑娘们的身材容貌、穿着打扮,又要看她们的仪态丰采,还要看平时的道德品行,包括对待长辈的态度。”我说:“有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一同学心领神会:“对外在美、内在美的追求。”
在教参中写道:这篇文章从火把节透视彝族的民族性:传统精神与现代人心理需求的统一。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还歌颂了彝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精神,因此我开始引导:“彝族仅仅900万人口,但是如今依然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靠的是什么?他们1000年历史之久的火把节流传至今,将所有传统习俗都流传下来。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学生们顿悟,这是一种传承精神,作者对彝族的传承精神也进行了歌颂,接着我用PPT展示了这样一段话:“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表达了个人的文化理想,也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积极的能量。要求学生朗读并感悟。体现了基本理念中“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五、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要求如下: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请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一个传统节日的片段。
我认为初一学生目前最缺乏的正是描写能力,因此学习了好文章,就要趁热打铁,将学习到的描写方法(如修辞等)活学活用,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认为随堂小练笔十分重要。
经过课后与其他听课老师的交流探讨,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文教学顺序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即先让学生认识“火把节”是什么(即:有哪些活动),再探究火把节的成因,这样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心理。
2、“彝族人民对火的感情”这一问题与“火在彝族人民心中的地位”略显重复,我本意是想培养学生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但将其单独列为一个问题显得有些累赘,可巧妙穿插或一句带过。
3、教参中写道“王充闾所吟诵的在全诗尾章《凤凰再生歌》中‘凤凰和鸣’部分,是全诗的高潮。作者用凤凰从火中再生,成为不死鸟来象征中华民族的复兴,火是促成凤凰再生的催化剂。王充闾借此诗抒写了对于火的礼赞,是火使彝族焕发青春,永葆活力。”可见,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的诗句引用对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只字未提,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4、对于作者最后一段文字并没有展开讲解,最后一段文字中写道“人们都愿意借助这个节日,一反平日里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营造一种规模盛大的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欢乐氛围,使身心放松、亢奋,达到精神上的升华。”这句话是及有内涵可挖掘的,这也是“歌”的一部分,歌颂的是彝族人民“解放天性,对自由的追求”。
5、在“课外拓展,读写结合”这一部分中要求不明确,“生动的笔触”太笼统,可具体到“使用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二来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使学生快速上手。“传统佳节”也过于笼统,可以具体到“春节放鞭炮的场面”让学生展开描写,可以便于全班同学商量探讨、借鉴学习,也便于教师的讲评。
此课意义非凡,是本人第一年工作的第一场校级公开课,有诸多不成熟、不正确的想法,还望海纳。今后定将再接再厉,刻苦钻研,为语文教育教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火把节之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12-06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06-15
竹乡之歌的教学反思07-05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06-24
《银屏之歌》教学反思01-07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04-12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04-13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05-28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