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2023-09-21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方向和角度两个方面结合去确定位置。重点是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本节课我在充分利用教材原有情境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组织方式和“学法”的挖掘,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取数学模型,利用分组探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本节“确定位置”学习过程充满观察、探索、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还注重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很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过自己的观点。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2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第几排第几个”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位,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其中,到模拟电影院去找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为此,我觉得充分的.描述和交流是“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上课伊始,我先出示小动物做操的场景图,说:“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4排第2个。”让学生猜猜是谁?由于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然后让小动物们自己说话。小猴说:“我排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排在第2排第3个。”让学生想一想,小动物的第几排、第几个分别是怎么确定的?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后,得出:从前往后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确定第几个。接下来让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说位置找动物,说动物找位置。通过反复地描述,学生认识到:在这样的场景中,要讲清楚小动物的位置必须用两个数来表示,而知道了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是哪个小动物了。另外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队列中的位置,让学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教室里,在队列中,在自己身边,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学生当老师给同学安排位置,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知。

  本课不足之外,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所以有个别孩子会开小差,今后我还要多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3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 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4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体来说,设计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其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海上搜救演习”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如“新枝”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我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

  生先确定指挥舰正北(西)的物体位置,再到确定指挥舰东北方向的物体位置,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艘搜救艇都在指挥舰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

  3、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新知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9号艇的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测量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确定一、二号艇的位置,明确在一个平面内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通过三、四号艇位置的确定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定五、六、七、八号艇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而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练习,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九号艇位置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九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明珠”号货轮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定搜救艇和“明珠号”货轮的位置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请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和数对的方法在一个平面内找宝藏,并小结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共通之处,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拓了课堂学习的空间。请孩子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三位空间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更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展到课外,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5

  在《确定位置》教学时我注意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透过学生自己找小青的位置制造矛盾,探究数对的好处。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的.热情也很高。

  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且气氛一向都很热烈,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透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都明白了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明白列和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同时注意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巩固已学的数学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本节课由于资料比较简单,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了小组活动的组织,不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在就应探讨的地方适当安排了时间,整节课下来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今后还要注意的是教学流程需要更科学、更高效,层次更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直观到抽象。每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评价,尽可能启发学生思考、反思,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提疑解惑。在评价方面,除了老师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6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本课从同学生疏的生活场景和感爱好的“小动物”动身,通过对位置的分析、推断和理解,使同学熟识到“位置”的相对性,培育了同学的空间观念,进展了同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

  一节课的导入对整个课时的教学至关重要,有时候,并不是越花哨越好,一些直接的导入反而更能加深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和熟识,也利于老师将最简洁的基础概念扎根于同学心底,并由此变化出各式各样的练习形式。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并不单单是生涩的.书本学问,用生活中原有的认知来理出同学的思路是更为有效的方法,这样既使数学融入了实际生活,也强化了同学的概念。让同学觉得亲切,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它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以介绍我班教室的位置导入新课,同学有亲切感,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激起同学学习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接受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同学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同学创设良好的数学沟通情境;留意同学的情感与态度,学问与技能的形成和进展,使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想想做做”的习题如直接让他们完成,课堂气氛难免会显得沉闷,激不起他们学习的热忱。因此在完成这部分练习时,我是创设了许多情境,如:“哪只小动物做操做的最认真”,“送小动物回家”的活动,“给小猴家编门牌号”,“参观小兔家的书房”等等。通过在不怜悯景中找位置,了解了该学问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以及如何把确定位置这一学问用到生活中去,实现了数同学活化,生活数学化。在设计的几个情境的过渡上,能够自然的从上一个环节上转入下一个环节,上下两个环节看似有联系,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使同学了解到生活中不同事物位置的不同表达方式。语言上,生动、活泼,能把同学带入到设定的情景中去,能吸引同学的留意力。

  同时我还把数学与不同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把语文的朗读与认字带进课堂。

  不足之处:时间的处理上欠妥,由于环节比较多,所以感觉比较紧,最终的收尾没有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支配不是很合理。在引导同学方面做的还不够,对同学答复的评价不充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7

  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 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 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8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习中,练习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9

  这节课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怎样教?是本节课比较关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怎样引入数对呢?教师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逐渐优化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上册)学生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这些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怎样从这些原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用第几排第几个已经能够表示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本节课起初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预设为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表示,但经过几次试教,学生呈现的表现方法大多都是用画图来展示的,这区别于以往的知识经验。如何从学生众多的画图、用文字等表示方法中抽象出“数对”是本节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让表示位置的方法尽可能的简单是本节课学生学习需求的所在。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三次活动,用来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第一次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第二是用列行的方法来表示;第三次是用数对来表示。从三次活动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数学原型。

  在练习活动中,注重在现实的情境中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让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0

  《确定位置》是本教材一个新知识,该知识直观性强,操作起来简单,是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教材目标是不仅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更重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我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路,设计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班上某个同学的位置,引出列、行的概念;

  2、通过座位图引出列和行,结合列、行让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学生对列、行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导出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知道这个人所在的列和行,可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

  3、用座位图变为点子图课件让学生参与思维,在准备的点子图上找出小军、小娟、小强的位置,并用列行来描述;

  4、课件出示点子图变为方格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位置在点子图和方格图中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用数对来描述位置;

  5、课件辅助,完成例题。

  6、学生课堂活动,根据数对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让学生认识进一步来理解数对的意义,(2,3)(2,6)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这两个人在同一列;(5,6)(7,6)数对中第二个数表示行,这两个人在同一行。

  整堂课教学环节连贯,学生自主性强,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在教学后,同样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课堂活动,根据数对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这个活动可以放在游戏眼疾手快之后,这样知识变的`连贯了,知识深度有了。

  2、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对起始列和起始行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学生容易把第二列和第二行看成第一列和第一行;

  3、在此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对学生的鼓励性的评价比较苍白无力,以后还应加强评价性语言的多变和丰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2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2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10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3-0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13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7-03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04-08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11-23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范文11-20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