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秋色》主要是通过山洼里的瓜果来反映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一: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
《迷人的秋色》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写山洼里的瓜果来反映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得最充实,特别是这些瓜果的色彩、质地、形状都一一作了描写,使学生能联系生活,拉近与文字的距离。
课文中“灿、烂、固、使、柿、简、直、帅、澄、透” 10个生字,大部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这10个生字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并在课文的语言环境及实际的学习环境中正确认读,其中有五个字要求会写,继续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因此我要求学生能读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后练习说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初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经过两学年的学习,学生对识记生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还学会了查字典。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出感情还需指导。
通过学习实践,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教学中继续用小组学习等方式加以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主动体验,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的变化,始终把情感置于阅读的首位,把喜爱,兴趣当作阅读的入门向导。课一开始,以书上直观的画面引入课文,很自然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听听范读,读读课文,带着问题阅读。教师在学生的读读说说中,不断调动主题积极的个性化的阅读动力,使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运用的桥梁,引导他们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外知识活学活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
本课的教学分成六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课的开始看图引入,揭示课题,很自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先听范读,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借助音节在读文过程中读准生字的读音,从而巩固拼读音节的能力。
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进入学习课文环节,这一环节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瓜果的句子,组织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说一说,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良好的说话习惯。在指导书写环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执笔与书写姿势的指导与训练。同时,教师自己在书写中应重视示范指导与书写质量,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落笔的写字习惯。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有两点收获:
(1)在听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待老师把课文讲完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读课文,甚至不知道课文究竟写些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寻根到底就是学生课文听少了,读少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听、多读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听读训练,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听和读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听读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内容。
(2)在教学中,凭借教材,引导语言实践活动。要抓住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一切机会,以课文空间为“实践活动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这就为孩子大大开辟了创新的空间,学生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篇二: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
《迷人的秋色》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读课文了解内容的第三课。课文写秋天主要是通过山洼里的瓜果来反映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得最充实,特别是这些瓜果的色彩、质地、形状都一一作了描写,使学生能联系生活,拉近与文字的.距离。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知识点的落实。课文中“灿、烂、固、简、颜、著、逗、串”8个生字,大部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这8个生字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并在课文的语言环境及实际的学习环境中正确认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二,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朗读训练,已初步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读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目标三,是通过学习课文,渗透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目标四,练习说话,初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不足的地方:
一、媒体设计方面
在介绍完春天的美,转而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可爱时,我应该先出示些能够展现秋天瓜果遍地,秋色宜人的图片,可我只是用媒体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小节: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这样一来使学生大大缺少了画面感,无法直观地 感受到秋色的迷人。
对此,我觉得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更多的应该关注课文文字背后的意义,而非文字表面的内容。用通俗点的话语说就是不能为上完一节课而做课件,更主要的是,通过课件要使学生更直接更有效地领略课文的深层含义。
二、识字教学方面
一般的识字教学有两种,一是集中识字,既将生字集中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记住。一般都放在讲授课文内容前。二是随文识字,既在教授课文段落的同时教学生学习出现的生字。前者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这样更便于我控制识字环节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不会遗漏某一个生字。然而这样的识字方法控制的不好就显得严重脱离课文。比如,我在教授此课“固然”一词时,我就在集中识字环节单独出示“固然”一词,目的是想要学生说出它的近义词(我预设的是“虽然”),但是连续抽了5、6个学生都答不出我想要的这个答案。最后还是我将所谓的答案告诉了他们。但是,如果现在再去问问孩子们“固然”的近义词,恐怕没有多少会记得是“虽然”。这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个题目有多难,而在于我没有合理有效地设计出一个能令他们清楚无误地感受这个词语的语境。脱离了水的鱼是脆弱的,同样,脱离了语言环境的词语也是单薄且没有意义的。
试想,如果我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先出示——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先让学生来感受这句话,让他们明白作者更喜欢的是哪个季节,再结合文中出现的“然而”、“却”等词语让他们感受到语义的转折,最后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给“固然”找一个近义词,那样的话,恐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固然”一词的意思。
对此,我深深感受到,生字教学对于孩子识字习惯的重要性。普通的集中识字如果单单出示生字,使学生记住怎么读,怎么写,怎么组词的话,只是为教学而教授生字。这样一来学生虽然会读会写,但是未必能理解这个字词的意思,更不要说运用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摈弃之前“集中识字”的习惯,渐渐转向“随文识字”,让学生对生字生字也能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习惯,有助于今后他们在阅读文章时,面对陌生的词语,便可用练习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而不会因为卡在某个词语上而领悟不到文章的主旨与内涵。
三、说话训练方面
文中出现多出可以进行说话训练的地方,对此,我仅仅抓住了“那么……那么……那么……”这一句型进行练习。文中是在介绍红香蕉苹果时出现此句型的,原文如下:还有那著名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我抓住了三个“那么”这一排比形式,希望孩子们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某一事物的特征。同时我也给出了例句:校园里的那两个松树,是那么______那么______那么______。此刻,我又一次地脱离了课本,简单地将注意力放在所谓的说话练习上了。
对此,我应该先向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这句例句:还有那著名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理解原句作者写作的方式方法,从颜色,色泽,及给人的感觉三方面来写。“那么”又有“胜出同类”的含义,正是因为红香蕉苹果是如此与众不同,我们才说它是“著名”的。这样的话,学生在做说话训练的时候也就有了方向。就拿我出示的例句来说,可以描写的词语就会有很多:粗壮,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等等。然后可以让学生们选择文中提到的水果,用“那么______那么______那么______。”的句型来描述一下,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巩固新学的句型,二来,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面对同一种事物,可以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
四、课文朗读方面
每次带班,课文朗读都是我的软肋,也不是说我自己不愿或不会朗读,而是面对文笔优美的文章,比如这一课《迷人的秋色》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音色音调来朗读,或是刚劲没有美感,或是太柔缺乏男老师的阳刚。因此,对于中低年级的课文朗读,我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但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文朗读又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自己无法迈过这个坎,那就更别指望学生能在朗读上有所突破了。
对此,我将针对整体朗读作出调整:首先,不能拖腔,再好的音色音调,如果读的时候拖腔了,就完全没有了美感;其次,语速要控制适中;接着,我要解决朗读过程中停顿的问题,如何找对长句中应有的停顿处,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对此,我稍显不足;最后,要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情色彩。这几点将成为今后朗读方面的训练重点。
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对课文熟悉,对教案熟悉,对学生熟悉,更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单单为教生词或是课文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如同古语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05-24
《迷人的秋色》教学设计12-17
迷人的秋色教案03-17
迷人的秋色作文03-01
迷人的秋色教案09-09
迷人的秋色作文08-20
二年级语文《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06-13
秋色迷人作文09-25
迷人的秋色作文范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