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2021-06-12 教学反思

  不断的反思教学上的不足教学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一直觉得习题课很难上,虽然精心选择习题,但看学生上课的反应,设计的题目并没有给他们设置多大的难度,真的是题目的难度不够吗?什么才叫做难题呢?其实很多同学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啊,我是很纠结啊!杨双老师专门听了我的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习题课,这回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不少。

  一、设问深度不够,不能引发思考

  我在课上选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1:两辆质量相同的平板小车a、b成一直线排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来静止在a车上的一个小孩跳到b,接着又立即从b跳回a车,他跳回a车并相对a车保持静止,此后。(填选项前的字母)

  A.a、b两车的速率相等           B.a车的速率大于b车的速率

  C.a车的速率小于b车的速率        D.a、b两车均静止

  这本是一道多对象、多过程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例题,但学生不经任何详细分析就可以获得全过程的动量守恒方程,从而得到结果。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没能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分析。杨双老师建议:设问之一:每辆车的动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个问题明确的将学生带入过程分析,并能很好的体现内力是如何改变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做好这件事,对以后新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思路上的示范(其实,课后还真有同学问我当人再次落到a车上,小车不会静止吗?)。同时我也体会到这个设问对下一个例题的处理明确了思考方向

  例2: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个或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v=Mv1+m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满足Mv=(M+m)v′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

  这道题是个瞬间问题,强调了碰撞瞬间摆球动量不受影响,可解释方法要用到力对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如果例1的设问解释清楚,学生想到这一层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例1,还可以设问:若人是斜向上方跳离小车,还会是这种结果吗?这样也将学生带入动量守恒使用条件的思考上,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和广度。

  二、题型设计单一,无法激发高水平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本节课的题目设计均在水平面上的状态变化,想法较为单一,如若再加上下面这到例题,从思维的深度上就明显提高了

  例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半径为R且内壁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左侧靠墙角,右侧靠一质量为M2的物块.今让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h高处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D.槽将与墙不会再次接触

  这样的例题要求学生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出考虑:①、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②、内力决定的动量变化过程;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样的题目不仅将先前例题所涉及到的方法加以强化,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也引导学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初态中动量大的物体决定系统最后的动量状态。

  三、对学生估计不足,使课堂留有遗憾;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透彻,为以后留下隐患

  对于学生处理例1题目的快速,预想不足,没能达到对多过程问题的整体处理的强化认识;对于巩固练习中出现的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没有对整体处理和部分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处理两种方法的明确对比,这应该对以后的问题处理留有隐患。

  其实,本人在设计习题课时,主导思想还是想帮助学生建立模式化的解题思路,但在具体操作中,也不时和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先算后想,以对代会的错误,这应该还是对题目的理解不够透彻,讲解抓不住要点所致吧。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07-09

动量守恒定律的说课稿03-07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01-22

《动量守恒定律》的说课稿07-02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1-04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03-01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7-0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04-17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