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为财政职能服务的,是满足财政支出需求的筹资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年级税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六年级税收教学反思【一】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六年级税收教学反思【二】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第一个红点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自主练习第2题时,学生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都认为是1840×5%,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该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确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六年级税收教学反思【三】
今天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本节课我主要分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第一环节课题的导入,我用了两个问题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一是在大屏幕前出示一个大大的“税”字,问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二是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很顺利的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第二环节学生自学小组互学,理解税率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的意义。通过自学和小组互学,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意义。第三环节税率公式的引入,当学生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3%,如果按收入的3%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学生举例后,我告诉学生,这个3%叫做“税率”,进一步理解税率的含义并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第四环节进行当堂训练。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六年级税收教学反思【四】
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
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00万元,他应该交税2000×5%=100(万元),又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
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
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
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六年级税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六年级教学反思11-02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7-03
《比例尺》教学反思_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3-05
《山雨》的六年级教学反思07-10
六年级《山雨》教学反思07-08
六年级《穷人》教学反思07-04
六年级负数的教学反思06-13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5-09
《荔枝》六年级教学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