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给大家分享了老师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教学反思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物理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
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
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
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2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小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能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颜色的物体”。那么,小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
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学习目的性能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认知特点不同,同样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师利用印章、实物练习数的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教学反思3
那天,我上了评比课——《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是小学五年级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自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要一步步地引导。然而,要很好地概括课文,需要老师进行方法的指导。本篇课文结构清晰——总分总,同时又有过渡段有助于学生概括课文,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过渡段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下面,我对自己本堂课进行总结,以查找不足,更好地提高自己。
一、设计理念与意图
不同理念指引下的操作方法肯定不同。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随着对优秀教师课堂实践的不断捕捉,我越来越意识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教教材”是以教材为目的,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课堂活动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教师围绕着预先精心准备的教案展开教学,更多的注重预设。学生更多的时候,成为了一种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配合着教师将一篇课文说完。而“用教材教”是将教材当作一种载体,一种手段,将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情感的陶冶当作目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基于内容的学习,掌握了新的词语、能力得到的提升、情感得到了陶冶就是一堂课的成功。就像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一文中指出的:“衡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感情的感染。”
为此,在《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中,我就要明确这一堂课下来,我希望带领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希望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收获什么。为此,我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重点词语的掌握;结构与写作方法的指导;过渡句的作用与运用;感悟两人伟大的友谊与敬业的精神。并将本堂课重点的词语写在黑板的另一侧,这样,重点词语突出,而且有助于即时强调词语。
二、导入环节的设计
《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因此在最先设计导入语的时候,我想直接从课题进行导入,未设计其他导入语。而巧合的是,在评比课的头一天,我参加上海市德育基地的培训时,洪雨露校长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共产党宣言》,这让我一下子有了新的导入思路。何不以这本《共产党宣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开场白:“昨天,老师外出培训时领到了一本书,它的书名是?《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共产党的第一份行动纲领,也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学生们眼睛盯着这本书,一幅很想了解这本书的样子。“大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学生们自然知道:“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于贝尔回答:“我是从书中的这句话知道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真棒,会从书中寻找答案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一篇文章,课题叫?”学生齐读课题。
三、本堂课的可取之处
其实,自己说自己课的可取之处,有一些自吹自擂了。然而,我还是想总结一下,因为这样才让我更加地坚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1.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凡是听过课的老师都感受到了我班在朗读上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许霞老师更是对我班学生在朗读上的进步赞不绝口。这篇文章不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因为整篇文章没有对话,但既然这样,孩子们还是在朗读时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平时的朗读中,遇到他们拖音时,我会及时让他们停下来,告知他们朗读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通过自身示范和学生示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虽然他们还有反复,但在一步步地前进了。
2.注重了概括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文体,概括的方法不同。本堂课一个比较大的重点就是结构清晰,中间有一句过渡句,因此,本堂课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过渡句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在文章内容的复述与概括中,过渡句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3.做到了点评具有针对性。学生回答了问题,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点评。这时老师一定要进行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点评。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全面还是不全面,都要对他们进行鼓励与指导。当郑皓文回答错误时,我没有简单地让他坐下,而是引导他意识到他抓住的是恩格斯在生活上对马克思的具体帮助,而不是对他们40年伟大友谊的概括。这时,很多同学受到了启发了,明白了“概括”的具体含义。
4.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环节:“共同”能否去掉?“困窘”能否换成“困难”、“困苦”等,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
5.努力做到由“牵”到“放”。对于第一部分,我带领学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那么在事业他们又是如何亲密合作的呢?这部分内容我没有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第一部分我们概括出来的抓关键词的具体方法来自主学习。
6.将思维导图法引入教学。在前一周的周四至周六,我有幸参加了思维导图的培训,非常受启发,我觉得它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我条理清晰,思路多元化。那么能否将这一方法让学生去运用呢?于是在周一的课堂上,我给学生简单介绍了这一方法。他们非常感兴趣,我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与复习工作。本堂课,我安排了一个环节,那就是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本堂课,大家发现了他们思路很清晰,有的从词语的掌握,有的从文章的结构,有的从过渡句,有的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对自己本堂课的收获进行了汇总。
四、本堂课需要改进之处
1.对于自己所提问题需进一步斟酌。课堂伊始,当我询问学生哪几小节概括地讲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时,站起来的两位同学回答的都是他们互相帮助的具体事例。这和两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但自己的问题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问题,自己所提的问题学生是否可以理解?换一种表达方式学生是否更容易接受?这是自己今后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2.对于重点字词可以加注拼音。对于“厌恶”、“宁愿”等词语,学生在课堂上不只一个同学读错,在读错后,我也及时带领着他们进行了正确的朗读。然而,不多久,在朗读时,他们再次出错。那么,既然自己在教学目标中,认识到了这两个词语的重要性,也在黑板上进行了书写,为何不提前,或者讲到时,直接将拼音注上,让学生有个更直观的认识呢?
3.以后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课后,徐维主任的这一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如此困窘,却还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你觉得马克思是一位怎样的人?一位同学回答:“马克思是一位非常敬业的人。”此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然而,如果我点一下,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公民层面的“敬业”,这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在课堂上得以渗透,也就是更好地在进行学科德育了。
五、继续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听范读录音、听广播,加强自身的朗读水平的训练;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继续深化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思维导图一个很好地学习工具,无论在预习、课堂、课后、复习上都有很大的用处,一定要继续深入思考这一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继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多一些概括方法的指导,多一些学生概括内容的训练。
4.将学科德育落实到实处。
【老师教学反思怎么写】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怎么写07-03
怎么写教学反思05-10
教学反思怎么写04-02
教学反思怎么写01-23
怎么写认识的教学反思07-04
英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02-08
春的教学反思怎么写07-03
体能教学反思怎么写06-12
个人教学反思怎么写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