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谣》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谣》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长城简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边匈奴,调动军民上百万人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给予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今甘肃岷县,北靠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前后修筑长城十八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增添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隘(ài)口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长城谣》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 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注:本教案(摘自《音乐课标解读》案例)。谱例、基本节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线未转摘。
简评:
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歌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用类似于指挥动作的单手划“旋律线”的方法,使学习读谱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
《长城谣》音乐教案3
《长城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情感,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那么,谁能介绍一下长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介绍万里长城)
师: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长城谣》。
三、创设情境,激情感受:
1、聆听歌曲《长城谣》,初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
生:抗日战争时期。
2、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城谣》是流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首优秀歌曲,作于1937年。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
3、作者简介: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位音乐家写出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谁能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生简介作者刘雪庵及其作品。(刘雪庵:四川铜梁人。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有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20世纪30年代写了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七七”事变后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以及《上前线》等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
4、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现在,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出示大谱表)同学们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4/4拍号,反复跳跃记号)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现在再来观察一下歌曲的节奏型。有一组节奏型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谁能边划拍边读出这组节奏?
①基本节奏型:4/4 x x x x x ︱x . x x -︱(注意附点四分音符)
师:下面这组节奏我认为有一定的难度,你能读出来吗?
②难点节奏型:4/4 ︱ x.x x.x︱
3、视唱歌谱:
(1)找找、唱唱旋律。
师:同学们,这么难的节奏你们都能读拍准确,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句旋律,并唱一唱。
4/4 5 3 5 3 5︱i.6 5 -︱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三乐句。
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第三乐句的旋律最与众不同,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2 1 2 1 2 ︱5. 3 2 - ︱3 1 2 3 5 3 5 6 ︱i.6 i.3 ︱
(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5、演唱歌曲: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
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把歌词试着按节奏有感情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朗读的真有感情!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自由练习)
(3)重点指导“一字多音”的唱法。
(4)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放歌曲录音)听后说一说: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7、歌曲处理:在演唱时开头两句要充满感情,颂扬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三句转折,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两段的“当”和“乡”从高到低,由强到弱处理要细腻,音要延长,速度放慢,以表达内心的极度悲愤;第二段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在课堂中学唱过、听赏过或是在电影中听到过哪些呢?谁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河》……
师: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英勇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就把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让我们齐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六、教师小结:
听着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着那一段段惨痛屈辱的历史,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那就让我们从歌声中牢记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吧!
《长城谣》反思
本周我继续攻克唱歌课,讲《长城谣》,在上课前,我依旧认真备课,搜集了许多版本,选取了最简单的版本,有下载了相关公益广告的视频,搜集了很多相关图片,认真做了PPT,决心一定要上好歌唱课。在几天的课上下来,我发现在课上应该多鼓励学生,多些耐心,慢慢来,不能太死板,过于着急。本来音乐课就是活泼、放松心情,调节学生日常学习压力的。应该多让学生找到乐趣,打心底里喜欢上音乐这门学科。在接下来的课中,我先用长城的照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兴趣后播放音乐,学生被气氛带动也就张开了嘴,唱了起来。对于学生的跟唱我多进行了鼓励和表扬,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播放短片后,学生根据对歌词的理解进而对歌曲有了深层认识,了解后就能够带着感情演唱,一节课下来轻松了不少。《长城谣》本来的旋律本来就比较舒缓,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学会并唱出感情。作为奖励,我特意留出时间来为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歌曲、视频。经过一段时间地锻炼,我已经逐渐可以驾驭歌唱这类课程的教学了。事实证明,只要努力,找到方法,任何困难问题都不是问题,教学是如此,人生亦如此。
《长城谣》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情感,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那么,谁能介绍一下长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介绍万里长城)
师: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长城谣》。
三、创设情境,激情感受:
1、聆听歌曲《长城谣》,初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
生:抗日战争时期。
2、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城谣》是流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首优秀歌曲,作于1937年。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
3、作者简介: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位音乐家写出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谁能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生简介作者刘雪庵及其作品。(刘雪庵:四川铜梁人。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有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20世纪30年代写了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七七”事变后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以及《上前线》等 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
4、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现在,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出示大谱表)同学们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4/4拍号,反复跳跃记号)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现在再来观察一下歌曲的节奏型。有一组节奏型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谁能边划拍边读出这组节奏?
①基本节奏型:4/4 x x x x x︱x . x x -︱(注意附点四分音符)
师:下面这组节
师:同学们,这么难的节奏你们都能读拍准确,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句旋律,并唱一唱。
4/4 5 3 5 3 5︱i.6 5 -︱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三乐句。
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第三乐句的.旋律最与众不同,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2 1 2 1 2︱5. 3 2 -︱3 1 2 3 5 3 5 6︱i.6 i.3︱
(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5、演唱歌曲: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
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把歌词试着按节奏有感情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朗读的真有感情!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自由练习)
(3)重点指导“一字多音”的唱法。
师: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就是“长城外面是故乡”“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两句。在这里“城、故、奸、淫、掳、掠”都是一字对应两个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4)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放歌曲录音)听后说一说: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7、歌曲处理:在演唱时开头两句要充满感情,颂扬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三句转折,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两段的“当”和“乡”从高到低,由强到弱处理要细腻,音要延长,速度放慢,以表达内心的极度悲愤;第二段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在课堂中学唱过、听赏过或是在电影中听到过哪些呢?谁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河》……
师: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英勇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就把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让我们齐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六、教师小结:
听着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着那一段段惨痛屈辱的历史,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那就让我们从歌声中牢记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 相关推荐
【《长城谣》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音乐《长城谣》教案07-24
长城谣阅读答案09-14
《长城谣》教学设计03-13
席慕容《长城谣》赏析06-23
席慕容《长城谣》赏析05-25
小树谣教案09-15
小班教案《手指谣》04-01
席慕容《长城谣》现代诗阅读范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