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禹治水》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交流关于奉献的名言。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过渡的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预设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找到哪几个重要的词?
师:真善于读书!有补充吗?
生:我补充一个“引到”。
师:真好!你们真善于抓住重点词来学习,现在看老师写。(老师板书:开凿、挖通、垒起、引到。)(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忙。是鲧的办法好,还是禹的`办法好呢?
(生兴致勃勃)
(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师: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20xx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
(生踊跃举手)
生: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补充)有危险。
生: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很好。声音可以再响亮些。
生:有的时候没饭吃。
生: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
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生:有可能陷进河里。
生: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
生:有可能陷进淤泥里。
生: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师: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预设二:[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相关句段)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句子。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读?
(指读)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禹在治水时吃了很多苦,从这两句话的哪些地方最能看出来?
生:“脚跟都烂了”,还有“拄着棍子走路”。
生:我补充,他的脚是“长年”泡在泥水中。
生:从“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也可以看出。
生: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他连觉都睡不好。
师: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生:我觉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会得病。
生:他走路只能拄着棍子走,不方便,根本不好挖土。
师: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
师: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生:为了大家!
师:(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了,做出的牺牲太多了!请小朋友练习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读。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预设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十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看这儿,谁来读一读,括号里的词不读。
读得很认真!像她这样,和课文写的对比着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都有动脑筋在思考!老师觉得你们还应该注意括号里的三个词。书上为什么用上了这三个词呢?
《大禹治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
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
到创造的快乐。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有创造
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2、小结、讨论:贝尔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长大了成了
一个发明家,发明了电话机。在故事中,他改进了水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是怎样改进水车,进行发明创造的?(相机板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展示生活中的小创造:有人认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创造。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的小创造。(介绍面罩雨披等)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4、读读儿歌:创造并不难,发现了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小决窍,就在于问。就是有疑问,能发现问题。陶行知爷爷在一首诗里是这么说的:(范读、齐读)
二、创造来自发现
过渡: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情,你发现了哪些不方便需要解决,能不能来问问大家?
1、学生自由提问
过渡:小朋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有些小朋友提的问题还很
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2、集体讨论:下雨天,带进教室的雨伞滴水,怎么处理?
3、小结:小朋友真行!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办
法来解决。你们都做了一回发明家,都是生活中的.小创造者。
4、下面请每一小组选一个你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这儿的,也可以是刚才小朋友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一下解决的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想法多,想法好。
5、交流:你们小组想解决哪个问题?都有些什么办法?要求:一组交流时,其他组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补充。
三、我也能创造
1、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小小发明家。因为你们有那么多的好点子,真是太棒了!不过真正的发明家,喜欢把想法变成现实。
2、小朋友,拿出你准备的废旧物品。可能有人会认为它们是废品,其实它们只是没被派上用场。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会创造的小手去把废物变成宝贝,让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利用它们做些什么有用的东西?怎样来做?先请小朋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谁愿意把你变废为宝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你们觉得他这样做怎么样?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四、课后延伸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一个个的发明家,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小创造的。课后请小朋友完成你的小创造,下节课我们举行小创造博览会,进行交流、评比。
《大禹治水》教案3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板书设计:
疏导法
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
人定胜天
同甘共苦
《大禹治水》教案4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懂每个句子 。
3.了解文章大意,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懂每个句子 。
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学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传说 。(板书课题)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
(1)引导学生自学下列生字 。
①洪、灾、道、认、被: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
②难: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笔顺 。
①道:先写“首”,后写“辶” 。
②灾:“火”先写点、短撇,再写长撇、捺 。
2.指导书写 。
(1)难: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偏旁,右边部分是四横 。
(2)洪、认、被:左窄右宽 。
(3)业、产:各部件分布要匀称 。
3.学生练习描红 。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
要求:碰到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顺 。
2.检查自读情况 。(采用点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课件)
洪水 防洪 毒蛇 毒害
猛兽 凶猛 灾难 火灾
继续 连续 农业 农民
3.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洪水经常(),使人们生活() 。鲧用()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为了治水,三过() 。他用()的办法,带领人们() 。
检查交流:老师可作适当引导,结合“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治好洪水;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这几条提示来回答 。
四、小结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洪水到底要怎么治?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鲧和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
2.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 。
难点
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还知道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治好了洪水,那么他是怎样治水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亲历洪水之灾,了解治水的缘由 。
(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 。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段,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指导: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
1.初读“滔滔的洪水” 。
指导朗读:
(1)这样的洪水能冲倒房屋吗?
(2)谁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
(3)多可怕的洪水呀!……
2.再读,突出“滔滔” 。把这个词组带到文中再去读读 。
师:谁带我们去看一看这“滔滔的洪水” 。
师:(指名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迎面冲来!(播放洪水录像)
师: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呢?
师:是呀,洪水如同野兽咆哮而来,不知害死了多少百姓,百姓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他们太可怜了 。这个词你能读好它吗?(出示:无家可归)重读“无家可归” 。
《大禹治水》教案5
一.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流传了很久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来,咱们一起读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对其中哪一个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
——(生)“大”,通篇讲“禹”,为什么在这里多加了一个“大”字?(评价:读得仔细。)
——(生)“治”,谁治?为什么要治?怎么治?结果呢?(评价:一连串的问题,不急,咱们慢慢来研究。)
二.在比较中学:
师:孩子们对课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通过预习,有的我们已经能回答。请问:课文中讲到谁与谁治水,有什么不同结果?
——(生)鲧和禹治水,鲧失败了,禹成功了。(师板书结果,插问:他们是什么关系?一对父子。)
师:由于年代久远,鲧和禹长什么样子已没人说得清了,这是孩子们通过想象为他们画的像。(贴画像)
师:鲧和禹这对父子先后都治理过洪水,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自学课文相关内容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生)因为二人采用了不同的治水方法,一个是堵塞,一个是疏导。(师板书。)
师:为什么堵塞的方法会导致失败呢?(学生勾划书上相关词句作答.)
师:书中提到鲧窃取了息壤.这是一种能自生自长的土,当然,这是人们传说的.在距离我们很久远的上古时代,人类面对大自然往往会产生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他们幻想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并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战胜自然,这就产生了神话。在这里,鲧已经借助了神力,但洪水仍然没治住,看来,人类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来战胜自然,于是,禹出现了。和父亲不同,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找到句子:“禹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请孩子们注意这几个动词(贴出词条“开凿”“挖通”“垒起”“引到”),在书上标出来。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聪明的禹进行了这么浩大的工程,采用了这种叫做“疏导”的方法,那么,是不是仅有好方法就能治好洪水呢,还需要什么?(学生自学三四段。)
三.自读感悟:
——(生)治理洪水还需要勇气,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师:禹具有这些精神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找书上的句子回答,分析,作朗读练习.
——(生)“晚上,……只好拄着棍子走路。”(师: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艰辛,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师:你发现了什么?)
——一组数据:“三十岁”“四天”“十年”“三次”(分析:说明了什么?)
——几个词语:“才”“仅仅”“就”“却”(读,体会:对句子表达的作用。作一个小的说话练习。)
师:禹治水十年,这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他曾三次路过家门,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吗?(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谈论.)
四.回头想:
师:禹的精神可贵,在这方面和他的'父亲鲧有相似之处吗?(读二段末句)这又反过来说明:做成一件事,只有精神还不够,智慧也是必不可少的。禹实现了父亲的嘱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成功!(引读五段。)
师:如果没有禹,大地还是——(引读一段。)禹给人们带来了安宁与幸福,你知道我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了吗?
(孩子们自由谈论。)
五.小结:
师:大禹因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敬仰和爱戴,我们敬仰他“伟大”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大无畏”的精神!作为他的子孙,我们感到骄傲!
附: 《大禹治水》教学随笔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但作为上古时代的,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的孩子对他并不很熟悉,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求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大禹这个人物,这引起了孩子们对他的极大兴趣。
有了课前的一些铺垫以后,我们在课堂上要突破的难点有两个:一,鲧和禹治水方法不同与带来的不同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二,要做成功一件事所需要的智慧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前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处理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孩子在比较中分析,研究不同方法带来的截然相反的结果;后一个难点,则充分尊重孩子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读,自悟,自由讨论交流,强调从具体词句中分析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充分地领悟,一个孩子甚至用“爱心”“信心”“恒心”高度概括出取得成功的关键,博得了大家的赞赏。
大禹是伟大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语文的方法充分体会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除了强调重视对文中语言的体味之外,各种形式的朗读,默读,引读也是训练的要点。此外,一些小的说话练习(如造句,对话)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短短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有限的,我非常感谢孩子们给我的启发,同时很享受与他们一起度过的语文学习的快乐时光!
《大禹治水》教案6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 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大禹治水》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组文章。
2,正确认读至少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中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传说故事。
(二)认读课文:把字音读准,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读流利。
(三)理解课文: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六)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
(七)扩展阅读: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更多地了解民间文学,增加文化内涵。
《大禹治水》教案8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设计教学目标时,宝莉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大禹治水的过程,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开凿了龙门,挖通九条河,垒起堤坝”,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宝莉老师出示了一处补白,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使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宝莉老师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在这里,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想象补白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摆脱教案的束缚,遵照教案流程走,课堂显得有些生硬、被动;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治、涌、洪、堪、费、返、劳、截、疏、导、项、程、异、艰、脱、毫、率、挖”等18个生字;会写“治、洪、返、劳、导、项、异、艰”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概括大意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课堂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shǔ( ) háng( )
数行
shù( ) xíng( )
附答案:
shǔ(数数) háng(银行)
数行
shù(数字) xíng(行走)
二、连线。
淹没庄稼察看大河
冲倒农田挖通地形
毁坏房屋劈开洪水
治理洪水引导大山
附答案:
淹没庄稼察看大河
冲倒农田挖通地形
毁坏房屋劈开洪水
治理洪水引导大山
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如: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洪水被大禹制服了。
2.洪水把老百姓害苦了。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附答案:
洪:有(九)画,第七画是(一)。
父:有(四)画,第三画是(丿)。
理:有(十一)画,第六画是(┐)。
姓:有(七)画,第四画是(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课堂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
没倒
()()()()
附答案:
没(méi)有淹没(mò)摔倒(dǎo)倒(dào)立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冥思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动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苦不堪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2.丝毫也不改变,一点都不动摇
3.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如: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洪水被大禹制服了。
2.洪水把老百姓害苦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洪水退却
《大禹治水》教案10
预习提示
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
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大禹治水》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的立国之祖,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2.教材特点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第2一6自然段讲大禹是怎么一心一意治理洪水的。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理解21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学习第3、4、5自然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并能复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多媒体录像课件(有条件的学校)。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读准多音字“没”。
2.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大禹决定治水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低年级语文课中学过的古代了不起的人物,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1)幻灯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画面出现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认识大禹是古时代我国伟大的治水英雄。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教学“禹”字。
3、自学课文。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大禹治水中那件生动的事例?这件事告诉我们大禹是用什么样的治理洪水的?(要求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大禹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过家门而不入呢?
4、检查反馈。
(1)抽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一6自然段。
(2)选择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淹没(méim)睡觉(jiàojué)
(3)连字带词认读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凿”、“渠”、“耽”三字的笔顺笔划。
(4)说说:课文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几过家门而不入呢?(找出有关的词语简要回答)
5、学习课文第:自然段。
(1)抽生读第1自然段。
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
(2)分句理解:
①指名读第1句。
A.“相传”是什么意思?
B.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又称之为母亲河,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②指名读第2句。
A.播放洪水泛滥的录像片段(或课件展示)。
B.理解“凶猛”:“凶猛”一词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凶猛的洪水”给老百姓造成怎样的'灾难?(田地——淹役;房屋——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习课文“提示”理解)
③齐读第3句。
由于黄河水灾危害大,所以大禹决定——(治理洪水)。课文用“于是”表示什么?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吗?(“因此”、“所以”)
④齐读课文第1段。
6、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词语卡片)
(2)抄写生字。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一6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读拼音写词语。(略)
(2)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划出能概括描写大禹是怎样“一心治水”的词语。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禹的哪种治水方法?(“凿山开渠”)
(2)比较“常常”、“每天”,分别理解
是什么意思;如果交换一下使用,意思会怎么样?
3.学习第3、4、5自然段。
(1)细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家里情况怎样?大禹又是怎么做的?
②理解“耽误”、“匆勿”的意思。
③板书:听到啼哭匆匆走了
④指导感情朗读。
⑤学生想象复述。
用自己的话,一边想象一边复述大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况。
(2)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并要求用“——”划出描写大禹家里情况的词语,用“…”划出描写大禹行为的词语。
②理解“深情”、“抓紧”、“脚不停步”的意思。
③板书:望挥手抓紧赶路让告诉向家走去
④请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然后想象复述。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感人至深,请把2、3、4、5自然段连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4、作业练习。
(1)完成《作业本》第2、4题。
(2)各自复述“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2.学会写“被”字句。
3.学习第6自然段,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指名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2.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句。理解:“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什么?
(2)齐读第2、3句,理解“制服”和“安定”的意思。
①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洪水“凶猛”时是怎样的情景?“制服”以后呢?“终于”一词说明什么?
②出示下列两个句子,请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
A.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B.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通过比较,说明黄河闹水灾不是轻易就能治服的,而是花了整整上3年的心血。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人”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小组轮读全文六个自然段,抽生复述。
4.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什么?
“凶猛”的黄河水灾终于被治服了,大禹一心治水,公而忘私,造福人民的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作业练习。
(1)改写“被”字句,《作业本》第6题。
(2)课外阅读一描写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的文章。
《大禹治水》教案12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2、会读、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会写部分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字词及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知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1、今天,老师要来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古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由于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板书:大禹),关于大禹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留传最为广泛,(多媒体出示大禹视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禹治水》的故事。 “治”指导读准翘舌音。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训练自学能力。
1、同学们要知道的有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请打开课本101页,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课文,老师有读书提示:
(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初读课文。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检查字词,理解词语,提高朗读水平。
1、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有这么多收获。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的收获会更多。现在老师最关心的是同学们生字有没有掌握,课文有没有读通顺呢。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2、认识词语
过渡:故事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它们
吗?
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
a第一组,谁先来?你真勇敢!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读音是否读准了! 第一组:很久很久滔(tāo)滔(tāo)洪(hóng)水淹没(mo) 冲倒(dǎo) 房屋(wū)害(hài)得 老百姓(xìng)
你的声音真响亮!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倒) 指导:很久很久
师:读了这一组词,你知道大禹治水这个传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猜猜看,到底有多久?十年,你再猜,老师告诉你呀,这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呀,多久呀!指导读“很久很久”
理解了意思,我们一起读这些词语。
b第二组:治(zhì)理(lǐ)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仔(zǐ)细(xì) 地形(xíng)挖通(tōng)劈(pī)开
师:第二组,老师请你。谁愿意和他比比!
这一组有两个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对了,成语里有了千和万,就表示很多很多,平时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词语。
c第三组:被(bèi) 制(zhì)服(fú) 感激(jī) 伟(wěi)大 英雄(xióng)
师:最后一组,老师把机会让给你!你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读!
制: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谁制服了?把话说完整。那你知道小偷被——制服了,——被谁制服了!我们一起读一遍。
(3)师:看样子,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同学们,这些词语你认识了,下面老师给你们再提高难度,你们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
3、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真好,把它放到课文中,相信你课文一定读得更流利! 再读课文。
⑵、读完以后,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的?分小节点名读。指导读正确、流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
【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并且及时师生点评,形式丰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好生字词。】
四、精读课文,解决疑问,体会洪水无情。
品读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治水呢?课文中就有答案,谁已经找到了。
1、出示第一小节。
2、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洪水什么样?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洪水画面?让你们亲身感受一下。 看录象。
3、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4、洪水太可怕,太无情了,谁来读一读,把洪水的可怕,无情读出来。
5、凶猛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老百姓他们会怎么样?房屋冲到了,会怎么样? 指导读出老百姓的可怜
6、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红色词要突出。把洪水的可恨,老百姓的可怜读出来。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学写生字,识记字形,培养写字习惯。
出示本课生字
看着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你一看就会写了,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的?(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意图: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六、总结点评,课后延伸,引导课外阅读。
剩余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继续学习,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好好地阅读课文,并且找找课外资料还有那些治水的伟大人物下节课交流。
【意图:让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大禹治水》教案1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14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治水》教案15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 “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 。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方法来识记。再让学生说说“治水”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度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位分享好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融合。
第三步,请2-3组同位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包括:易读错的字音、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及扩词等。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生字:
预设一:学习多音字
mò没有
1.没
méi漫过、高过、隐在水中
2.给红色字注音:
没有淹没没过腰身
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
1.倒
dào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2.给红色字注音:
倒立打倒摔倒
先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读音表示不同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注音练习巩固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根据字义判断字音的方法。
预设二:区分同音字
治治理()()
制制服()()
引导学生学习两个同音字,做扩词练习。教师点拨学生:同音字放在一起积累是识字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扩词练习的方式正确区分运用“治”和“制”,积累识字方法。
预设三:写字
学生找出本课中难写的字,重点指导“被”和“制”的书写。先对口令,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描三写,然后通过观察字形、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空、先描后写、互评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衣字旁是本课新认识的偏旁,学习衣字旁时,师相机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带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总结衣字旁的字和衣服有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写字姿势、习惯、方法等方面综合指导,引导学生写好汉字,体会偏旁表字义的特点,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
第四步:游戏巩固识字,我设计了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识字闯关小游戏。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同时巧妙地以词串形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第一步:指名分段读课文,继续在语境中识字。
第二步: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滔滔的洪水”,指名读,让学生猜猜“滔滔”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偏旁猜字义。
【设计意图】“滔”是要求认读的字,此处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指名读全段,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相机引导:没有了田地,没有了房屋,到处流浪就叫“无家可归”。
【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诵读感悟和再造想象的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无家可归”。
第三步:学习第二自然段
先指名读,思考:大禹治理洪水时做了哪些事?画出有关的句子。
在小组内交流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谈到“劈开大山”时,师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劈”?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引导: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引导洪水,这就是吃尽“千辛万苦”,从而理解“千辛万苦”的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大家的表情怎样?人们为了吃尽千辛万苦,为什么还这样高兴?
进行说话练习,人们挖大河、劈大山,吃尽千辛万苦,大家心里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最后推荐小能手读、表演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背诵本段。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感受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堂背诵,更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第四步:学习第三自然段
以比赛读、挑战读的形式展开。读后互评,说说他哪句读得特别好?学生可能会针对“13年、一次也没有”进行评价。教师顺势出示句式练习,引导学生关注数量词,在比较中体会运用具体数字的好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通过朗读感受和句式比较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数量词在表现大禹无私奉献精神中的作用。
第五步: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齐读,再引导学生想象: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谈到:老百姓又有新房子了,孩子们又可以上学、玩耍了等等,如果谈不到,就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和现在的生活。师相机引导:这样平静稳定的生活就叫“安定的日子”。
然后出示写话练习,“如果你是古代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夸奖这位伟大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联系上下文比较、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等策略理解词语,感受大禹治水给人们带来的安定日子。同时,为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语境。
第四部分:作业设计
★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搜集其他伟大英雄的故事,参加班级故事会。
【设计意图】以上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扩大阅读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大禹治水》教案】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案08-31
《大禹治水》教案02-15
《大禹治水》教案02-17
课文《大禹治水》教案09-07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03-06
大禹治水教案模版05-19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6篇)06-17
《大禹治水》教案(15篇)02-24
《大禹治水》教案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