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 2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小学科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大胆想象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6
教学难点:目标2,8
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活动手册,牛顿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做一个水棱镜
1,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
师介绍分解阳光的'方法和工具
认识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让学生制作水棱镜,
让学生思考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三、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还能混合成白色的吗?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制作牛顿盘:制作完成牛顿盘,探究组合产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
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有单色光混合到白色光
小学科学教案 4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小学科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伞下降的视频资料,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降落伞的视频录象
3、大家认识录象中的东西吗?那你知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们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标注,其余学生自行在书上标注)
引导学生主要标出降落伞受到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
1、大家想亲手来做个降落伞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组选择相应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B: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等。
3、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降落伞
测试方法:
A:一位同学在教学楼二楼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从降落伞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B:要保证降落伞下降的距离一致。
C:记录员及时记录时间数据
(三)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每小组交流本组所制做的降落伞的降落所用时间
2、每小组降落伞下降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一样呢?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学生各自提出假设
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确立一个假设,填好小组活动研究方案:
问题:降落伞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保持不变的是:
需要改变的是:
5、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指正小组研究方案中有误或不全的地方。
6、小组开展研究,并填好数据。
结论:
(四)汇报交流:
通过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潜水比赛”是一个拓展活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下降情况。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研究。
小学科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小学科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健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人体健康测试记录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健康?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完善学生的理解。
板书课题:《我给健康下“定义”》
二、探究学习。
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五幅图。
说一说:他们的行为健康吗?
师生交流评议。
2、人体健康测试。
学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测试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状况。并将测试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表上。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
分析:从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代表交流汇报,师生评议总结。
三、拓展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
第二课时
一、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二、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测试的标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意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或给自己打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会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能认为这几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
三、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
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活动。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领学生研究的走向。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例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但应注意,教师切不可限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内容,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学后记】
待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应立即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并布置以组为单位课下进行方案设计(也可下一课时课上进行),进而做好研究的衔接工作。
小学科学教案 8
【教学分析】
材料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教材安排学生通过实验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某些材料的特性。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3)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准备】
木板、钢筋、泡沫塑料板、铝箔挤塑板、硬纸板、玻璃、塑料板、小刀、滴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设计了小狗房子的平面图,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给小狗造房子了吗?
你拿什么造房子呢?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呢?
生: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师:你平时见过的小狗的房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有木材、有铁丝,还有瓦楞纸等等。
师:只是用一种材料就能满足我们所有的要求吗?
生:不是。
(2)计划组织
师:所以材料选择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要选出合适的材料,我们必须制订一个选材计划。 ①每6人一组,选出组长并进行分工。 ②制订选材计划。
师:在这个选材计划中要有哪些项目呢?
生1:要有任务、要求、实施步骤。
生2:还要考虑总的预算、材料的价格、采购地点等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看材料超市中都有哪些材料?
生:有木板、钢筋、泡沫塑料板、铝箔挤塑板、硬纸板、玻璃、塑料板等等。
师:你对哪种材料比较熟悉呢?
生1:我对钢筋比较熟悉,这种材料比较硬,用它做小狗房子比较牢固,唯一的缺点是不容易弯折。
生2:我对硬纸板比较熟悉,这种材料比较轻便,容易塑形,但不防水,放在室外恐怕不行。
生3:我对玻璃比较熟悉,它的透光性比较好,我觉得用它来做窗户一定很好。
师:还有哪些材料时同学们不太熟悉的',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特性吗?
生:想。
师:根据我们的要求选择材料,最重要的就是来考虑材料的特性。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特性。
(3)实验:比较材料的特性
师:提问:你想比较材料的哪些特性?
生:硬度、防水性、透明度等等。
师:分别用哪些方法呢?请大家阅读实验方法。 师指导实验方法。 生实验并填写表格。
(4)得出结论
师:你选用的是哪种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
把材料的名称标注到图纸上。
【教学反思】
关于材料的特性,生活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但对比实验会给我们更准确的答案。
小学科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小学科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观察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二、猜想假设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猜想假设原因。
三、制定方案
小组之间制定活动方案。
四、实施探究
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五、展示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六、拓展创新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小学科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观察、描述西红柿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
2.知道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地下,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等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幼苗生长过程中每部分的样子。
3.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根的作用。
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植物幼苗、研究根的作用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常见的盆栽绿植。
学生材料:番茄或黄瓜幼苗生长记录,自己种植的番茄幼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幼儿、儿童时期会长成一位翩翩少年。种下一粒种子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幼苗长大了》来学习一下植物幼苗成长的过程及根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人的一生中早期的成长过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点明主题。]
二、认识幼苗
1.师:寒假中,老师指导同学们种植西红柿种子,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西红柿幼苗的形态、高度等变化,同学们做的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吧。(展示学生记录的番茄成长的数据和照片)
2.师:你能说一下这些幼苗有什么变化吗?
3.生:幼苗长出了叶,叶子变大了,幼苗长高了,变得健壮了… …
4.师:是的',幼苗长出了茎和叶,幼苗长高变大了。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周龄幼苗和两周龄幼苗新长出的叶子形态,你有什么发现?
5.生:幼苗刚开始长出的两片叶子的边缘是平滑的,后来长出的叶子边缘不平滑。
6.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认真!番茄幼苗最初的两片叶子是子叶,之后长出的叶子是真叶,我们生活中所见所说的都是真叶。观察一下你种的番茄幼叶长大后的形状像什么呢?
7.生:像一片片羽(这些语言的意义何在?)
8.师:非常棒,番茄的像羽毛一样的叶称为羽状叶,杨树的叶像心形,枫树的叶像手掌,每种植物的叶都有特定的形状,叶的形状是植物的重要特征。幼苗长大过程中,地上部分枝和叶生长的同时,根也在努力的生长。根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植株生长过程的照片和幼苗生长记录表,让学生直观感知幼苗长大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番茄叶的特征。设疑问引出根的作用。]
三、根的作用
1.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栽小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同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小葱喝水的实验”,每天记录小葱喝多少水。同学们你还记得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吗?(这个有何意义?)
2.生:小葱的根要发达,水要没过根… …
3.师:不难发现“小葱喝水”与植物的哪个器官息息相关呢?
4.生:“小葱喝水”与根有关。
5.师:没错,“小葱喝水”靠的是根,这个实验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
6.生:“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能吸收水分。
7.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时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被根一起吸收。所以说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能够维持植物的生命,使幼苗不断长大,根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8.师:你印象中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哪里?
9.生: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中。
10.师:这是玉米的不定根,不定根属于根的一种类型,同学们观察一下玉米的不定根生长部位和特点什么?
11.生:玉米的不定根从茎的下部长出,数量很多,像一个个铁钉将玉米的茎牢牢的固定在土壤里。
12.师:小组内讨论一下这样的根会有什么作用?
13.生:根具有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14.师:有一种食物物美价廉被称为“小人参”,你知道是谁吗?
不错,它就是萝卜。我们常吃的萝卜、胡萝卜、甘薯都属于根。有句俗语说的好: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潍坊萝卜脆甜爽口、美味多汁。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
15.生: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16.师:谁能总结一下根的主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的思考,让学生感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四、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生1:我知道了幼苗的生长过程,观察到西红柿的叶是羽状叶,不同植物的叶形态上有稳定的差异。
生2: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生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里。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能维持植物的生命。
小学科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墨翟)
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实验验证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
小学科学教案 13
教学设计:
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小学科学教案 14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通过栽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2.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探究能力:
1.能够描述职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3.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五、教学材料:
图片、自制“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植物方面的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
1.前面我们观察了解了土壤。和土壤的联系最密切的要数——?(各种各样的植物)。
2.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植物。
3.板书课题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植物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1.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
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
评价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六个器官方面进行评价。
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和谐。
认识植物的局部。
引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回顾和解释
这一课学习的课题是《植物和我们》,植物和我们有哪些关系?
鼓励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贡献等方面说。
小学科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二、观察记录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鸟的名字?(找学生说)
2、鸟类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大家庭,那么为什么把它们都归为“鸟类”呢?它们有什么特征?讲课下收集的资料
3、出示常见几种鸟的图片。(秃鹫、太阳鸟、野生鹦鹉、朱鹮、鹈鹕、翠鸟、蜂鸟)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概括出这些鸟的主要特征,填写在记录卡中。咱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概括的最准确、最具代表性。
(1)观察交流
(2)学生观察讨论,填写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三、比较、推理
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找到这么多各种鸟的特征,那么都哪些是所有鸟类共同具有的呢?
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一种鸟的喙比较的短,能够磕开一些比较坚硬的种子的外壳,这种鸟的喙具有怎样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我们已经找到了鸟类的共同特征,我这里有几只动物,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它们属不属于鸟类动物,并说出你的依据。(投影出示:蝙蝠、鸡、蝴蝶、蜻蜓、企鹅等)
五、课堂作业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与感受。我们应该如何与鸟类相处呢?把你的想法写一份好的倡议书或制作一幅宣传画,向全校同学宣传保护鸟类的措施。
【小学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案06-15
小学科学教案12-08
【热门】小学科学教案03-13
小学科学教案【精】03-07
小学科学教案【热】03-04
小学科学教案【热门】03-02
小学科学教案【推荐】03-02
【推荐】小学科学教案03-03
小学科学教案【荐】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