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优秀

2023-05-19 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挑山工》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优秀2

  教材简述:

  《挑山工》是当代作家、画家、篮球运动员冯骥才的作品。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揭示矛盾,设置悬念,似显不露,借事以喻理。作者立足平实,而心存高远;文章故事讲来宛转真切,而主题开掘深刻服人。因此,教学生成点在于晓事明理,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读懂挑山工意味深长的话语,领会其所含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转换成书本的语言,有条理地说一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挑山工说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为挑山工登攀的画面题词和题句。

  4、敬佩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转换言语,话说挑山工登山。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挑山工》。交流课前预习,疏理文脉。

  2、同学们,书是读出来的,让我们拿起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老师没有提示你们停下时,你们就多读课文几遍。(3分钟)

  3、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呢?(先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说一说,一生上讲台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画线路)

  4、看图介绍挑山工如何登山。

  5、带着这样的画面,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段。

  二、引导探究,畅谈个性化认识。

  1、过渡: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课文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事实,我们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进入情景,读到“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你就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读到了“在喧闹蝗溪边洗脸洗手”,你就在溪边洗脸洗手;读到“他们会不声不响地在你身旁慢吞吞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的眼前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大家再自由读读课文。

  ① 推荐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② 朗读接力赛

  ③ 最好的鼓励方式除了掌声以外,那就是带领他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最高境界的朗读是我们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这些文字如同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这么美的一段话,让他们印在我们心中,(生背诵→师生齐背)

  (一) 探究“相遇”谈认识 (3—6段)

  1、过渡:一次泰山写生,我就亲身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到底我们有几次相遇呢?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言。

  2、生默读,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

  3、交流:读读与他们相关的句子;

  ① 根据学生朗读,师板书:

  (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道上……小卖部门前)

  ② 连起来读这几处描写,发现什么?(作家很仔细,每一次遇到的描写都不一样)

  4、在这几次见面中,给你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些话?

  (二) 山民说的那一段话。

  请把自己的理解与伙伴沟通一下,比赛,看哪一组认识最深,语言组织得最好,最能体现合作成果。

  交流:二组后比较,哪一组的认识更深一些,语言组织也更好一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得更深刻一些。

  三、为画题词,表达心声。

  1、这几组同学代表了我的的心声。作者也从山民的生活里受到启发,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仅仅是需要这幅画吗?(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精神,向着一个目标不断奋进,永不松懈的精神;做事勤奋向上,步步做实,就能成功的道理)

  3、让这种精神,鼓舞你,鼓舞我,鼓舞我们大家。让我们所有想说的话浓缩成一个词,一句话,写在书本的画上,让这些话语成我们学习的动力。

  (登攀、脚踏实地、奋进、目标、前进、收获、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奋斗……)

  4、小结:让挑山工的形象,不断激励我们向前,让我们题词,题词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背诵积累。

  2、收集冯骥才的作品并阅读喜欢的一篇。

【《挑山工》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挑山工教案范文《挑山工》优秀教案04-17

《挑山工》优秀教案设计06-28

挑山工教案04-18

《挑山工》教案03-10

《挑山工》教案04-12

课文《挑山工》教案07-01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05-18

《挑山工》优秀的教学设计08-03

《挑山工》最新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