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新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
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为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准备用1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导入的环节十分重要。导入语如下:)
同学们,老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合欢树》中的这段文字,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出这是作者怀念母亲的句子,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导入本课——《秋天的怀念》,接下来,我将继续要求学生:)
1、齐读生字词,如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教师纠正字词读音。
2、自主举手介绍作者史铁生,以及写作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进入整体感知环节:)
1、通读全文,找出三次看花的句子?
(这一问题,只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做过多的分析。通过以上三次看花的寻找,学生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大致的情感变化,进入深入研读环节。)
(三)三次看花,深入研读(22分钟)
初次看花,对比之处见真情。
(三次看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感情线索,但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时各有侧重,以避免授课方式重复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
初次看花,侧重于从母亲与我的言行描写的对比中,发现母亲关爱儿子的深情,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小组分段朗读,讨论回答:第一次提到看花时,“我”是什么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情绪和心态?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她为什么想让我去北海看花?
从而师生共同探讨出:(板书)
对比:母亲生病,默默承受——儿子生病,暴怒无常(板书)
母亲生病,儿子毫不知情——儿子生病,母亲默默鼓励。
(通过直观的对比,学生明白母爱是无私,伟大的。为接下来突破教学重点奠定基础:)
2、二看菊花,细节之处见真情。
(第二次看花,侧重于从细节描写方面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母亲的爱不仅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最细腻的。)
默读全文,小组讨论:从课文哪些细节描写的句段看出母亲的.细心,母爱的细腻?
教师适当点拨,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怕儿子看到窗外萧瑟的秋天景色而触景伤情。
b)“她忽然不说了……比我还敏感”:由于儿子瘫痪,怕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勾起儿子伤心。这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疼爱而又理解儿子的母亲,她在乎儿子的感受胜过她自己,这样的母爱不仅是伟大无私的,更是细腻的。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
(突破部分教学重点,第三次看花,侧重于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探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生活态度的变化:)
快速浏览全文,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小组讨论回答:与第一次相比较,母亲已经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说说“我”的生活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了这种变化?教师适当点拨,共同归纳出:
a)第一次时,“我”情绪上暴怒无常,心态上悲观绝望,第三次时,对花的描写,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是母爱促使了“我”的这一转变。
老师范读全文,小组讨论回答:找出表现“我”心怀愧疚,同时又怀念母亲的句子?思考“好好活”是怎样活?
b)“我”生病暴怒无常,悲观绝望,母亲生病默默承受病痛,默默鼓励儿子,“我”感到愧疚和自责;但正是这种愧疚与自责,带给“我”心灵的震颤与反省,怀念起母亲而决定,决定和妹妹“好好儿活”,实现了“重生”。
(基本突破教学重难点,为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完全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
(四)再读作者、拓展延伸(3分钟)
1、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学生明确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2、向学生介绍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告诉学生和史铁生相比,作为健康的我们,更应该“好好活”,学会热爱生活。
(完全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应用知识,作业布置(2分钟)
(开放性的作业布置可以更好的应用新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推荐课外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思考“好好活”在其间的表现。
2、根据本课的学习,回顾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的生活细节,写一篇回忆性散文,字数不限,要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积累“瘫痪、憔悴、诀别”等字词。
2.了解作者;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4.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朗读法
3.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扣题导入:
师:看到“秋天”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有这样一位作者,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交流感知:
1.在正式走进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齐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生读后自由谈感受)
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秋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秋天的故事。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捶chuí打诀jué别絮xù絮叨叨
(三)研读共品: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请找出是哪一句话。
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明确:(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发脾气。同学们,你们多大?想象一下,作者在21岁,正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有多少美妙的`事情可以做!可没有了双腿,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真的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
3.在我的脾气暴怒无常的时候,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1)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的病很重?能否试着把母亲病痛的感受读出来)
师: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师:是呀,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了这样一份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爱,一起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估计:为了儿子着想)
4.请听课文录音,从文中勾画出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表现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母亲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来到我身边,眼圈红红地,是因为看到儿子这般模样,心疼而哭了。依然看着我,目光始终陪伴着我,让内心孤独的我并不孤独。)
(2)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抓住“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6)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抓住我的手”——执着
小结: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母亲的爱多么热烈,母亲的爱多么细心!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些句子。
5.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明确: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请同学们补充完整)
预设:“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6.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花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里提到的菊花与之前文中写到的有什么不同?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怀念。
(至此,从对于菊花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
师:儿子领悟了母亲教给的“好好儿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敢勇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不再缺憾。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母亲。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先后提到了他的伟大的母亲,是母亲的“好好儿活”,让他好好地活了下来,并用笔代替双腿走出了一条非常人能走的路。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看看他的成就。(课件显示作者简介)
(四)巩固拓展: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课件显示,再次感受对母亲的怀念)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五)总结提高:
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也不是向我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情感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这“怀念”——“读出思考”,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我想,这是告诉我们关于活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六)作业布置:
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3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
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通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通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3、师生同唱《懂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学生自由读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深刻感悟课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在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后,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03-30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07-04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07-04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05-06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模板06-29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06-29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04-21
《秋天的怀念》教案03-17
《秋天的怀念》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