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案

2023-05-06 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制订作息时间表。知道时间宝贵的,做事不要拖拉。

  2.通过小调查,使学生明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应该科学地安排饮食。

  3.学生拓展表演,体会正确姿势的重要性。

  4.与爸爸妈妈一起锻炼身体,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5.在观察、调查、游戏中,初步了解健康常识,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6.知道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观察图片引入新课:

  出示29页图片,选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评价一下他们的行为。

  交流:同学交流自己在早睡早起这方面的做法。

  二、交流调查表

  1.出示调查表,同桌交流。

  2.展示四名同学所填表格,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激励在早睡早起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三、出示资料,深化认识

  1.教师读资料

  小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多少?最少10小时,而成人一般只睡8小时。什么小学生要规定睡10小时呢?这是因为少年儿童与成年人不一样。出生不久的婴儿,一天几乎要睡近20小时,这是因为他全身器官都很稚嫩,大脑皮层经常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才有利于健康发育。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器官组织尚未成熟,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容易产生疲劳,每天应有比成人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特殊的功能,人们成为“生物钟”。如果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就会养成习惯:晚上一到九点半,你就会感受睡意袭来,并可迅速进入梦乡。早上六点半也会自然醒来。良好的习惯一养成,就应坚持下去。

  2.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知道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请你们结合自己的行为,谈一谈以后怎样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情景表演,指导行为

  表演教科书提供的“她为什么迟到了”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时,除了再现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外,着重引导学生给她提建议,指导行为。

  学生畅谈怎样才能避免迟到。

  四、亲子空间

  1.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它张贴在床头或者书桌上,并自觉遵守。

  2.比比谁的星星多。(家长参与评价与监督。)

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

  (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

  (展示图片)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提示:同学关系。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道德与法治教案】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教案03-07

道德与法治教案04-05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案03-27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11-17

小学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08-25

法治与道德作文01-28

道德与法治作文01-24

道德与法治作文11-1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