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兰教案一等奖

2023-03-15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访兰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访兰教案一等奖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

  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兰花图片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师作补充)

  贾平凹,原名贾李平、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4、默读课文,要求:理清条理。

  提示: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三、探究质疑

  1、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

  2、生交流。

  问题预设: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四、快乐温故。

  1、抄写生字词。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提提意见。

  第二课时

  一、设疑激趣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种植的兰花很美,家兰虽然很美丽,

  可是作者为何还是更钟情于野兰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文中,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读课文,看“我”随父亲去山中访兰,我们交谈些什

  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三、品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看从“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问题预设

  问题一: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家兰:叶更嫩、花更繁更大,美,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重点研读句子:(出示)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

  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1、指导学生读出源自自然的美。

  2、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

  (出示)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1、野兰的不俗还表现在哪里?(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2、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认为家兰的俗是什么?(为别人的欣赏而生长,丢失了自己的本色,丧失了自我。)

  问题二:“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从兰的香味和品格引导)

  问题三:“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作者要挖到不敢挖,可以看我由对兰赏玩的初衷发展到了敬仰的情感。)

  问题四: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和父亲去深山访兰,然后就野生的兰草与家养的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保持真性,不媚俗。)

  4、作者从自己和父亲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认识了野兰,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请自读最后一段。读后反馈: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喜爱、敬佩野兰;人生态度: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5、再读课题,知道课题为什么不是“赏兰”,而是“访兰”了吗?(“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四、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笔下的野兰“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因为“它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从野兰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是呀,作者赞美野兰的不俗,更赞美具有野兰秉性的人们,尤其是父亲的话更令我们深思。

  五、拓展延伸

  1、贾平凹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作品《秦腔》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很多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课下我们可以走进贾平凹先生的其它作品,跟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

  2、搜集赞美兰花的诗篇,并和同学交流。

访兰教案一等奖2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参考资料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花中四君子,梅,冷香四溢,清韵高洁;兰,幽香清远,神静韵高;竹,坚劲挺拔,傲岸坚贞;菊,凌霜自得,潇洒恣肆。所以梅、兰、竹、菊同有花中“君子”之称。

访兰教案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作业设计

  课后2、3题

访兰教案一等奖4

  教材简析

  课文写了父亲养兰、赏兰,“我”随父亲访山中之兰的一段亲身经历,一种真切感受。文章或写景,或抒情,或问答,丝丝入扣,娓娓叙来。作者把“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的空谷之兰的底蕴和神采,和盘托出。这些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原因在于“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作者借父亲之口,赞美了兰花的不俗,直透人生的真谛,切入生活的本质,让人读来可思,思之有悟。

  课文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理,行文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全文以“访兰”为线索,结构谨严,层次清晰。以“我”和父亲访兰过程中的对话为重点,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揭示了父亲约“我”赏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尤其通过“家兰”和“野兰”的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旨。文中写野兰的生存环境,尤见功力,只觉扑朔迷离,别有洞天,风光旖旎,极为感人,为下文议论铺了有力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家兰”的“甜、媚、俗”与“野兰”的“清爽、纯朴,有灵性”比较,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建议本课教学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课题:“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教学中可让学生将“访兰”与“赏兰”比较。

  第1段: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代。教学中可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第2段:景物描写突出了野兰的生长环境:深山空谷,瀑布垂落。优雅的环境衬托了野兰的`高雅不俗,为下文赞美野兰作了铺垫。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并适时背诵。

  第3段:“连声叫好”,可以让学生想象“我”叫好的具体语言,配之以兰草图片,以深刻体会兰草的“清妙”。

  第4~13段:这是“访兰”过程中父子的对话,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教学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对话,了解对话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第10段:这里的“味”既指兰草的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第14段:“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第15段: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可先让学生勾画出后反复朗读,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第16段:可以抓住“不敢”、“后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课后第1题: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反复朗读体会后,选择如第3段、第15段这一类相关段落背诵。

  课后第2题:需要在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我”和父亲在访兰的过程中的对话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后,方可解决这一问题。

  “两个味儿”,既指兰花的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提出的问题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进行,在深入学习中开展讨论解决问题。

访兰教案一等奖5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意见》规定,中考阅读以课外材料为主,20xx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52分,其中课外阅读占32分,从阅读材料看,以散文为主,多选择名家名篇,或文质兼美的小短文。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辅导丛书”,看去年徐州市中考卷课外阅读题——《成熟——一枚果的自述》。

  二、学生默读全文,讨论:

  1、你是如何理解阳光的话的含义的?

  2、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的某一点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问引导提示:

  ①用美丽捍卫美丽是什么意思?半个美丽是什么意思?②用成熟捍卫美丽是什么意思?整个美丽又指什么?③划线句子阐释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④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举出“用美丽捍卫美丽只保住了半个美丽”的例子吗?能举出“用成熟捍卫美丽保住了整个美丽”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每组拿出一份答案交流。

  教师小结:只追求外表的美丽,不注重内在的修养,这种美丽只是短暂的存在,是不完整的美丽,即不完美;只有走向成熟,注重内心修养,注重心灵美,达到外表美与内在的'气质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这种美才是长久的,这种美丽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美丽,也只有这种美丽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第二问引导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文章内容、语言或写法方面的某一点有特色,你就这一点谈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认识。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道(有条理的传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学生活动:每人拿出纸笔,书面回答,50字左右。

  3、小结交流:

  ①内容:成熟—→丰收(收获)

  ②语言:哲理化语句赏评。

  ③写法:拟人化手法。

  4、其他练习对照课后参考答案,自读自悟。

  5、教师总结:从这份习题可以归纳出中考语文课外阅读题的出题倾向大致有这五个方面:

  【投影】①文章主旨的把握

  ②主旨句、主旨段的研读

  ③关键句、含义深刻句子的体会

  ④突出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的赏评

  ⑤语言特色、结构等主观品悟

  三、教师归纳散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找文眼——理线索——品语言——悟文理

  (特色)(主旨)

  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如何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文章主旨。

  四、教学《访兰》

  下发阅读材料,学生默读,独立完成练习,达到训练目的。

  十二分钟后讨论。

  1、第一题讲解:

  味——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小结: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语言环境对词句的意义,有时起限制作用,有时起丰富和发展的作用,使语句在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语双关”“言外之意”及特定的感情色彩等,例如“狡猾”。

  2、第二题讲解:

  景物描写突出了野兰的生长环境:深山空谷,瀑布垂落。优雅的环境衬托了野兰的高雅不俗;为下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3、第三题讲解:

  “访”有寻求之意。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和“我”对兰草高雅、淳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了,从而突出其象征意义。

  过渡:兰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看问题四,找主旨段(倒数第二段)。

  品读:①齐读这一节。

  ②体悟:“他看兰,也在看我”中的“看”包含了父亲什么样的深情?用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性,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小结:这也就是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它对作者的影响很深,以至于15年过去了,他一直未敢忘。

  4、同位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示兰草的象征意义的。

  五、巩固练习:

  1、下发材料《金色花》,独立完成文后练习。

  2、8分钟后,投影“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对其发表见解或体会。

  3、总结归纳: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六、作业:做《初中复习指导丛书》中课外阅读材料题,巩固所学内容。

  • 相关推荐

【访兰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访兰》的教案06-29

《访兰》的教案08-24

访兰参考教案11-10

《访兰》说课稿04-11

《访兰》说课稿01-26

访兰优秀教案设计10-29

访兰精品教案设计11-10

《访兰》阅读答案07-22

访兰教学课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