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

2023-02-27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课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6.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三、日积月累

  1.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①指名朗读《春日》。

  ②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2.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课件6】“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课件7】“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3.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4.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朱熹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

  3、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3、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通过图片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游戏认识词条间的关系。

  4、练习说话:先示范,再模仿说话。里有()。()在()里。

  5、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6、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7、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8、小结:小朋友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不仅在语文书上学语文,还要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识字。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树皮加法办法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组词。

  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

  (2)出示祝福树,学习祝福语。

  (3)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再写冒号。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和日期。

  (4)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

  (4)一起试着写贺卡上的祝福语。

  3、回家自己制作贺卡。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范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由两幅情境图组成。第一幅图是一家三口人共进早餐的情景;第二幅图是一家三口人共进晚餐的情景。两幅图的内容表现了中国人用餐的习惯和变化。特别是通过全家人围坐餐桌旁共同进餐、让儿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一个部首:“木”。会写6个一类生字,了解“刀”字的演变过程。

  2、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在情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激发儿童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爱惜粮食的意识;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食物图卡。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观察对比两幅图的情境。

  2、认识情境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来保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你平时主要吃些什么呢?吃饭的时候会用到哪些餐具呢?一会儿,我们到一个小朋友家去做客,看看他们在吃什么?

  二、观察图片,体会情境

  1、分别观察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注意观察比较两幅图,看看有什么区别?

  (1)第一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米饭、汤、炒菜

  用具:筷子、勺子。中餐

  其它:水杯、香油

  (2)第二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奶油、面包、橙汁。西餐

  用具:叉子、刀。

  (3)说一说:中餐和西餐有什么不同?

  三、识字与写字

  1、图文结合。把本课的食物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找出要学习的生字。认读一、二类字,书写一类字。

  (1)看刀的字理演变过程,学习“刀”字。

  (2)学习“杯”字。注意“木”字旁做部首时捺变点。

  (3)注意“叉”“勺”“包”的笔顺。

  2、对号入座。把食物图片贴在左侧,生字卡片贴在右侧,请同学连线。

  3、游戏:模拟用餐。3人为一组扮演家庭成员,共进西式早餐和中式晚餐,以词卡代替食物,通过表演的形式读出词语或物品的名称。

  作业设计:晚餐时说一说,餐桌上有哪些食物和用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做游戏:西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中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找到字卡贴到黑板上。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

  二、朗读指导

  1、轻声:叉子筷子勺子。还有哪些类似词语?

  2、儿化音:橙汁(儿)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连线,读一读。拼拼音,读词语,进行连线。

  2、读一读,比一比。

  (1)准确地读出下列字。

  (2)观察比较这几组字有哪些特点?引导得出规律:“加一笔”组成新字;“加一个部首”组成新字。

  (3)扩词与区别。

  3、分类,涂颜色。

  (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词语如何分类?说一说,涂一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背一背。

  (1)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2)说一说《锄禾》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平时吃饭时,小朋友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为什么?

  作业设计: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用餐

  第一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米饭、汤、炒菜

  用具:筷子、勺子。中餐

  其它:水杯、香油

  第二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奶油、面包、橙汁。西餐

  用具:叉子、刀。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范文4

  一、教材分析

  《花名歌》是长春版一年级下册第十版块“春夏秋冬”中第六篇课文,本课的十二行诗句分别介绍的是十二个月份的代表花卉。每行讲的是花的名称,开花月份及其特点。语言流畅,富有韵味,适于儿童朗读,教材配有十二种花卉的插图,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了解“初”字的演变过程,并能正确书写,认识“衣”字旁和“牛”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大致了解喜欢的花卉。

  3、在欣赏美,感受美的氛围中,了解有关花儿的知识,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掌握“衤”“牜”。

  采用各种方法识记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了解相关花卉的多方面知识。

  四、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花卉的知识,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花的资料,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进入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花是大自然的笑脸,一年四季啊,有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每一朵鲜花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季节,那景象真是美丽极了,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啊?下面,老师打出一些花的图片,请大家看看,这些花美不美,你记住了哪些花的名字?

  (多媒体演示:12种花的实物图片,配乐)

  这些花的名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非常好听的诗歌——叫《花名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多种方法读诗歌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听读课文,互相正音。

  (3)再次读文,划出文中生字,进行多次拼读。

  2.学习生字。

  (1)学习“初”字。

  ①出示文中句子,指名读。

  ②出示“初”字,拼读正音。(chū翘舌音)

  ③了解字义。

  (你们知道“初”字的来历吗?左边指一件衣服,右边是一把剪恨。一件衣服和一把剪刀放在一起的本义是指用刀或剪刀一类的工具裁剪衣服。“初”的本义为裁衣之始,引申为当初,原来,起初。)

  ④记忆部首,注意与示字旁区别。

  ⑤指导书写。

  (2)学习“牡”字。

  (过渡语:我们首先来认识哪一种花的名字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种花实在太美了,在吉大校园旁就有一座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园子,叫什么园?)

  ①全班拼读。

  ②识记字形。

  (这么漂亮的牡丹花,它与“牛”有什么关系?)

  ③欣赏牡丹花。(课件展示)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洛阳牡丹最赋盛名。)

  ④了解牡丹花的用途。

  (有人专门写歌赞美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所以课文里说:四月牡丹国色香。)

  ⑤指导书写。注意牛字在做偏旁时的变化。

  (3)学习“似”字。

  (四月有牡丹,五月有花开吗?文中怎么说的?)

  ①读文中句子:五月石榴红似火。

  (这里是说石榴红似火,还是说石榴花红似火呢?)

  ②了解“似”的意思。

  (石榴花什么颜色?火是什么颜色的?“五月石榴红似火”是什么意思?像火,“似”在这里是“像”的`意思,五月石榴花红得像火。)

  ③拼读字音。(平舌音sì)

  ④记忆字形。

  ⑤组词。

  (相似,似乎,近似,类似,似是而非。)

  (4)学习“满”字。

  ①看动画,猜字谜。

  (头上杂草长,一旁流水响。再多加一两,多得往外淌。)

  ②拼读字音。

  ③组词。

  (关于“满”字的词语,你知道多少?)

  ④指导朗读句子。

  (六月荷花满地塘,满地的荷花什么样?试着把“满”字读得重一些。)

  (5)学习“茉”、“莉”。

  (过渡语:告别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荷花,让我们来听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

  ①播放歌曲《茉莉花》。

  (歌中唱的花叫什么名字?)

  ②出示“茉莉”一词。

  (观察这两个字,发现了什么?草字头,与植物有关。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③正音拼读:茉mò(圆唇音)

  ④朗读文中句子。

  (几月茉莉花开?文中怎么说的?什么颜色?“如雪”与上文“似火”有相似之处。)

  (6)学习“菊”字。

  (过渡语:一闻到茉莉那浓郁的花香,老师不禁想做一首诗考考你们,可以吗?)

  ①出示诗句: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秋风送凉,( )花正香。

  (菊花是北方常见的一种花,同学们见过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菊花?)

  ②出示“菊”字。(开火车拼读)

  ③识记字形。(形声字)

  ④欣赏菊花园里的菊花。

  (看看有没有你见过的那种菊花?)

  (7)学习“姿”字。

  (过渡语:这么多的菊花形状一样吗?姿势一样吗?它们有的全一菜的半开,有的像针一样尖,有的像线一样细,有舒枝展叶的,有打着卷儿的,有一个词能恰当地概括出九月菊花的姿态:千姿百态。)

  ①出示“姿”字,指名正音。

  ②识记字形。

  (为什么是“女”字底呢?“姿”指容貌,女人比较爱美,打扮起来比较漂亮,所以“姿”是“女”字底。)

  ③组词。

  (8)学习“百”、“态”。

  (过渡语:文中是怎么写菊花的?齐读句子。)

  ①出示字卡:百、态,开火车拼读。

  ②指名说带有“百”字的成语。

  ③识记“态”字(形声字)

  ④给“态”组词。

  (欣赏过了九月的菊花,让我真正弄懂了什么是“千姿百态”。)

  (9)小结。

  (同学们,我们认识个生字,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你们收获一定不小吧?)

  3、指导朗读全文。

  (朗读时要有节奏,读出韵味。)

  4、游戏。

  1)、巩固生字(出示爱的花瓣,组合成形声字。)

  2)、报花名(练习“对对子”)

  (三)、谈话结束

  同学们,花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当你在公园里,在马路边,看见一朵正在盛开的小花时,你应该怎样做呢?

  如果你看见有人正在折花,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背诵《花名歌》,写生字。

  2、搜集其它描写花的诗歌。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03-25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03-28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3-08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03-2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9-22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03-28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03-28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03-28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