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

2023-02-15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骆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找骆驼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骆驼

  这是什么?介绍骆驼。

  2、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板书: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跛驮着蜜愤愤地说啃过究竟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骆驼。

  三、聚焦“特点”

  这是一篇略读文章,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 —8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缺了一颗牙齿

  (1)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分角色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了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四、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段。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是因为看到——。因为老人看到——,所以知道——。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究竟换一个词语。(到底)

  五、聚焦“结果”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齐读

  六、拓展延伸

  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帮助商人找到了骆驼。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也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样,去观察、去发现,下节课,我们就去交流我们观察中的发现。

  七、作业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

找骆驼教案2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

  课前准备:学生事先预习;教师制作课件;事先板书好课题。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今天,刘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破案找骆驼,可是茫茫沙漠要寻找一只走失的骆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想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怎么样。

  2、提供在线小游戏:对比两幅图找出不相同的地方。(1分钟5处)

  3、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自然转入课题。

  二、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任务一:(课件)

  任务一: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自学效果检测:一个大组读一段,最后一段齐读。

  4、评价朗读,如有错,正音或顺句后再读。

  5、出示自学任务二及阅读提示:(课件)

  任务二: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6、学生默读、体悟。

  7、自学效果检测:(课件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下表:

  老人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8、学生回答问题a

  9、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填表。

  10、反馈表格内容,生答,师板书。再课件演示,学生再跟着课件巩固说一遍。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用“因为……所以……”句式联系课文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学生练习用该句式说话。

  四、交流感受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师补充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在课文中有什么发现?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骆驼》一课,如果同学们能像课文中的老人那样,在生活、学习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你们的学习会越来越好,你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的想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领悟,弄懂课文的重点。二是尽可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并设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自己做好准备以应其需。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第一个想法是完全实现了的。而第二个想法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为了突出重点、顺利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把理应是在默读思考后就进行的质疑问难放在了学完课文之后,这就使得课堂上出现了“学完课文之后还有学生不明白‘跛’字的`意思”的局面。如果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答疑解难进行指导,则这个情况就可以避免出现。

  问题二:我事先设想的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如“骆驼是四只脚,可是课文中只写了左脚有点跛,而没有写是左前脚还是左后脚”;还有“造成骆驼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就是脚跛”等,学生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一方面我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应该事先提供一个铺垫,如提醒学生骆驼是四只脚等等,或许学生就能找出课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这对他们领会课文主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另外,朗读指导中如果加一个指名读,再大家评议,强调一下人物对话的语气,可能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找骆驼教案】相关文章:

《找骆驼》的教案06-11

找骆驼教案06-18

《找骆驼》教案09-16

找骆驼的教案06-15

找骆驼的教案08-30

《找骆驼》教案08-25

找骆驼教案02-13

《找骆驼》的优秀教案06-15

找骆驼优秀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