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2023-01-05 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xx~xx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xx—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xx—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略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最高,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2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3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

  (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7/13+7/13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1-2/9-5/9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6-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9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7

《容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6-11

《容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8-26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6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8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