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寒露的教案

2022-12-06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通用1

  活动目标

  知道寒露节气天气变寒冷的气候特点。初步了解寒露节气“鸿雁来宾”、“菊有黄华”的物候特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对寒露节气有一定了解。

  2.活动前,教师可开展《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我国的南北差异。课件准备:“露水”图片;《寒露》故事视频及图片;“菊花”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露水”,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有见过露水吗?是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小结:清晨的时候,如果你用心观察,可以发现植物上有许多露水噢。

  播放故事视频及图片《寒露》第一段,引导幼儿了解寒露时气温下降、露水变冰冷的气候特点。今天一早,爸爸就带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出门爬山了,他们在山里会发现露水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露水冰冰的、冷冷的,是哪个节气到啦?

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通用2

(寒露)寒露时,为什么露水会变冰冷呢?这时的气温怎么样?

  小结: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到了,气温下降,露水也变得冰冷,都快结成霜了,因此人们常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播放故事视频及图片《寒露》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寒露时“鸿雁来宾”的物候特点。

  爬到了半山腰,奇奇和妙妙遇见了谁?(大雁)这些大雁要飞去哪里呢?(大雁们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爸爸说这是最后一批从北方往南飞的大雁,爸爸是怎么知道的?(寒露节气有个说法,寒露一到,最后一批大雁就开始从北方往南飞)最后一批到达南方的大雁被人们称作主人还是客人呢?(客人)那主人是谁呢?(早到的大雁)

  小结:从早些时候的白露节气开始,大雁们就会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到了寒露节气,最后一批大雁也开始从北方往南飞了。

  等这些大雁到了南方,早到的大雁会像主人迎接客人一样欢迎它们,这便是寒露节气特有的“鸿雁来宾”。

  出示组图“菊花”

  1.出示组图“菊花”,引导幼儿欣赏、观察菊花造型。寒露时菊花都开了,真漂亮!奇奇和妙妙拍了好多照片,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吧。这些菊花都有哪些颜色呢?菊花的花瓣、花杆、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寒露》手势舞,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通用3

  学习目标

  1.了解寒露节气的特点和气候特征;

  2.了解寒露节气的'养生知识;

  3.会背一些有关寒露的谚语和古诗词。

  学习重点:

  寒露节气的基本知识和养生之道。

  学习难点:

  有关寒露的古诗词和谚语

  学习过程

  1、师:寒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8日或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露气凝结。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到寒露节气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学《寒露》。

  3、小组讨论: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寒露节气的时间。

  每年的十月八日或九日。

  (3)寒露的气候特点。

  昼暖夜凉,露水增多,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4)有哪些古诗词讲的是寒露?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5)你知道寒露的谚语吗?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6)寒露期间的衣食住行

  衣: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天早晚要多穿些衣服,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食: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和热软食物。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

  住: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行: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也一种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4、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5、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寒露的有关知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左右,寒露节气含有天气渐冷、露气凝结的意思,是秋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寒露时节,气候干燥,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所以,同学们要好好锻炼身体,注意饮食,适当添衣,防止生病。

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通用4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活动一:带着孩子阅读小书·寒露

  【活动方式】

  父母带领孩子阅读小书,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这3天里反复阅读。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了解“寒露”这个节气,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帮助孩子语言的发展。

  活动二:诵读诗歌——《秋词》

  【活动方式】

  父母为孩子朗读诗歌,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这3天里带孩子反复朗读。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了解诗歌这种文学表达形式。

  2、通过这种有韵律的语言,帮助孩子语言的发展。

  池上·褭褭凉风动

  ——(唐)白居易

  褭褭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白居易的这首《池上》,不但生动描绘了寒露时节花草与动物的形态,更从这些如画的诗句中表现出一种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活动三:制作寒露美食—太子参麦冬炖瘦肉

  【节气美食】

  一款很适合秋末冬日给孩子饮用下火的汤品。麦冬清热,太子参补气但不燥,每周1~2次,不会寒凉。很多人说太子参有泥味,孩子会不喜欢,如果提前浸泡一下,把泡药材的水倒掉,口感就会比较好了。

  【活动目的】

  1、让孩子通过动手参与美食的制作,了解中国的这种美食文化。

  2、让孩子通过感官的体验,感受每一种食物特有的气味。

  太子参麦冬炖瘦肉

  食材:麦冬15g、太子参15g、无花果2-3粒、姜2片、瘦肉剁碎一小块、莲子适量

  调料:盐适量

  工艺:炖

  图文教程来自网络。

  活动四:寒露习俗

  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过去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四大祭祖节日,岭南部分地方流行重阳“拜太公山”,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祭祖扫墓的日子。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收录“九月丰收之时要求祭天地、祭祖以谢恩赐”。此外亦有季秋时节拜祭火神的风俗。

  《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传统文化中,季秋“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乃吉象。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因此人们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登高“辞青”也是季秋九月风俗之一,季秋九月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寒露过后,凉意渐起,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记得添衣保暖哦!

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通用5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寒露节气的地理知识;

  (二)了解寒露节气的物候特点;

  (三)认识寒露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学习寒露农事歌。

  内容

  (一)地理知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的10月7—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寒露就到来了。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而称为寒露。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白天渐短,黑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随着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大,地面上的露水也快要凝结成冰。如果这个时候选择出门,可以仔细观察看看地面上露水的变化哦!

  寒露节气北方与南方的气候特点差异较大。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而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二)寒露物候

  中国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大概是24节气中出现最多的物候了,中国古人对大雁寄托了许多情思。“鸿雁来宾”,意思是说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寒露时节,恰恰是最后一批大雁大举南迁,大雁南来为宾,古人细心留意,随时准备尽宾客之礼。

  “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草木皆在阳气渐盛的时候发芽抽枝、结蕾开花,独独只有菊花,在阴气渐重的时候开放。因为这样的特性,菊花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内涵,比如,它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菊花历经风霜,成为一种高尚人格的象征。

  (三)寒露传统

  寒露节气北方已呈深秋景象,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这样的日子尤其适合人们出门活动。在这个节气里,有着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

  1、上香山,赏红叶: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就是这个季节。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对于不能身临其境的上海小朋友们,家长可以为孩子搜索一些视频或图片观看。

  2、吃花糕:寒露时节,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古人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制作教学可作为延伸活动)

  3、饮菊花酒: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菊花可作为延伸活动)

  4、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5、秋钓:在寒露节气期间,温度下降快,日照无法充足地照射到水深的地方,因此鱼儿都会在温度较高的浅水区活动,这一节气适合在浅水区钓鱼。小朋友们不妨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来一场“秋钓”比赛,看看谁钓到鱼又大又多!

  (四)寒露农事歌

  寒露时节,在天气影响下,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南方应适时播油菜、种蚕豆等。那下面,老师就要教大家一首寒露农事歌,通过这首农事歌我们可以知道在寒露这个节气后会发生哪些农事活动,接下来就跟着老师一起念一念吧。

  农事歌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

  大棚黄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

  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

  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

  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

  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

【幼儿园大班寒露的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关于寒露的教案12-01

幼儿园寒露的教案12-02

幼儿园寒露教案12-02

幼儿园教案:寒露11-25

大班《寒露》教案(通用6篇)10-26

大班有关寒露的教案(通用5篇)10-27

《寒露》教案11-06

《寒露》教案11-06

寒露节气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