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2023-06-17 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体验同学间友好相处的美好与幸福。

  2、行为与习惯:能够体谅他人,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逐步养成社会认知能力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班级中的同学关系的正确处理是其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之一。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增强其体谅、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采用讲故事、表演、设置问题情景、小组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通过回忆自己的感受和移情,自觉产生同情心理,从而主动行出应该为他人着想,尊重、信任他人,善待他人的结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愉快体验。

  教学难点:

  能够感觉、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种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制作与本课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谈话:

  二、情境体验出示课件心海起航

  1、我的日记

  (1)提问:你能体会“我”感受吗?

  (2)找比较胖的同学谈感受。

  生N:我这么胖很难为情,平时又没有别人动作敏捷,听到他“肥猪”的喊声,我觉得受到侮辱,没有尊严。

  (3)议一议,小结:不能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

  2、小辩论。

  (1)提问:如果你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2)分甲、乙两组,不会劝阻的为甲方,会劝阻的为乙方,说出理由。

  (3)辩论赛。

  甲方:

  ①这不关我的事。

  ②他们人多,我无法阻止。

  ③我不喜欢他。

  乙方:

  ①要尊重、理解、相信他人。

  ②不能侮辱别人,给同学起外号是不道德的。

  ③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老师适时进行正确指导。

  三、活动一,秀秀我的名字

  四、都是外号惹的祸。

  五、我的书。

  六、心海拾贝。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2

  【活动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的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去创设学生乐意学、主动学的课堂氛围。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对学习的苦与乐有一个初步的、辨证的认识。

  2、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有苦也有乐,体验到“乐在其中”。

  2、难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以苦为乐,体验成功的艰辛和乐趣。

  【活动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例,说明学习是苦或是乐;课前收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小品表演;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老师、家长的表扬?心里快乐吗?当你们成绩下降,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内心又时怎么样的感受呢?那么,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呢?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同学们一起来仔细地品味一下学习的苦与乐。

  二、活动与训练

  1、小品表演。提示;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说的?小品简介:人物:学生甲、学生乙。

  2、讨论交流:⑴看了小品之后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⑵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来谈谈你们对学习事苦还是乐的看法。说得好的学生戴上一个精灵的头饰。

  3、继续讨论下述三个问题:

  ⑴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有时遇到一道难题,想了很久还是解不出来,后来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时你们的感受是苦还是乐?

  ⑵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为了迎接考试,连续几天放弃了休息,甚至电视节目也不看,结果在公布考试成绩时知道自己得了100分。这时,你们的内心是不是高兴得无法形容?⑶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今天在学习上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经理,但自己长大后,能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那时,回过头来你们一定会说,学习虽苦犹乐。

  4、请同学将收集到的各类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向大家介绍并作解释。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知道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当想到这种艰苦能换来知识、换来赞扬、换来为国家出力的本领时,你们就会体味到“苦尽甘来”,“乐在其中”了。

  四、活动反思

  这堂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学习中的快乐和困苦,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英美国家的定义

  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门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学生讨论)

  2、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学生回答)

  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有明确的自己意识,接受自己: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

  (学生回答)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己意识能接受自己。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学生笑)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学生回答)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学生:几个小时就好了~~)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学生:不可能……)是啊,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的适当与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请同学来谈谈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过来促进心理健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专题来介绍。

  符合年龄特征:你们小时侯都玩些什么游戏啊?(学生讨论)那你们现在还会玩这些游戏吗?(学生:不会~~)如果有同学还在玩幼儿园时的游戏的话,请我单独面谈。(学生笑~)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自身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以上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同学们看看板书对照自己的情况是不是够健康。我看,大多数同学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偶尔有一些情绪低落,或者是自己认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己调节过来就可以了。如果还是无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倾诉,宣泄一下,或者来学校咨询室,让老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

  3、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有学校心理咨询室呢?

  下面,我们来说说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布雷迪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两只猴子绑在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猴子称为“执行猴”,心理学家训练它每过20分钟按动杠杆一次,否则,它和另外一只猴子都会遭到电击。在这种情况下,那只可怜的“执行猴”得了胃溃疡,而那只无所事事的猴子却什么事情也没有。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因为那只“执行猴”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心理上的不健康最终导致了生理问题的出现。所以,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作用在于,有利于生理的健康。

  促进智力的发展,发挥潜能:同学们,试想一下,假设你们在考试之前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可是一上考场你就两腿发软,头晕眼花,双手冒汗,脑袋一片空白,请问你 又如何能取得好成绩呢?只有在良好心理状态下你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健全人格的保证:同学们,你们希望和心理健康的人交往吗?(学生:是的。)那你们为什么不太愿意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呢?是的,因为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不好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保证,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格发展。

  4、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既然心理健康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办法来解决心理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适应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掌握适应环境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心理专业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体会在新环境中自己的力量,对自己产生信心,对未来更有期待。

  二、教学方式:

  教师启发引导、主题活动、师生讨论

  三、教学形式:

  专业测试、活动、讨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心理课简介和适应性能力测试

  一、引入:心理学名词解释

  1、问: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的英语名称为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中的psyche和logos演变而来。Psyche指soul,即灵魂;logos指discourse,即讲述。

  因此心理学是指:阐述心灵的学问。

  2、为何在高中阶段开设心理课程?

  心理课可以使我们增加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自信,健全人格。

  二、介绍心理咨询室

  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会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室针对所有健康人群的,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成长的烦恼和困扰,我们把这称为心理成长问题,这个不是疾病,而是所有正常人都会出现的一种状况,就像每个人都患过感冒一样。心灵也会感冒的。做心理咨询就是一种自助的行为,为自己成长扫除障碍。他与精神病的差别在于:精神病是不自知的。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在二楼,每周一到五的中午12:00——13:00开放,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三、新高一新要求

  心理课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有与众不同的要求。

  1、希望大家能在活动中体会自己的心理状态,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

  2、心理课要求大家动时动,静时静。

  3、准备一本本子,他的名字是“回音壁”,我们在课堂上做活动时需要用到。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理轨迹,也可记录自己的心理体会和感悟。

  四、让我们成为朋友

  请同学们做一下自己介绍,彼此了解。

  五、心理测试:环境适应能力测试

  《心理健康测评》p1319

  50分以上:非常好

  30——50:较好

  20——30:一般

  20分以下:较差

  六、建议

  1、环境适应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环境适应能力强,则能更快更好的融入新的集体,对自己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2、对于希望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同学来说,可以做到以下2点。一是多与新同学交流,不要因为陌生感而拒绝和人交往,积极主动的态度会让你更快适应。二是多与老师交流,尤其是在学习上初高中转换的学习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3、对于20分以下的同学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来和我聊聊,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尽快适应环境。

  第二课时:我的名片

  一、引入:

  高中生活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这是一个向童年挥手告别的日子,也是一个迈向成人的驿站。我们应该重建一个新的形象,让自己在积极进取的环境中更好的发展自己。

  二、主题活动:我的名片

  1、要求:

  设计一张特别化的名片(可自画像)

  1)、不写名字

  2)、写出自己的特别特征

  3)、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事物

  4)、希望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5)、最欣赏的一句格言

  2、将全班同学的名片集中打乱,请同学们随机抽取,猜猜名片上的人是谁。

  3、分享活动体会:

  你认出了哪些同学?

  又被哪些同学认出?

  你开心吗?为什么?

  三、总结:

  有些同学的名片被其他同学认出,说明你在短短的2周时间里已经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而没有被同学认出的同学也不必沮丧,相信今天的活动能使周围的同学更加了解你,没准已经有人打算和你做好朋友了呢。

  第三课时:理想班级

  一、引入:小故事“钻石就在你身上”

  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自己所在的班级不够好,自己的班级不如以前初中时的班级,那你有没有想过让他成为你心目中的`理想班级呢?

  二、主题活动:“金点子”

  要求:

  1、分组:每组4——6人,推选组长

  2、请你为你的班级出出新点子,组长记录

  3、组长交流并板书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讨论:

  1、学习氛围

  2、环境卫生

  3、班级活动

  三、分享各小组的金点子

  看看哪个小组的金点子多,选出一个最佳小组。

  标准:可实行;新颖

  四、总结

  我们自己的环境要靠自己来创建,大家是一个集体,班荣我荣,良好的环境能给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来创造它。

  五、课后反思:

  适应新环境模块对于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在新环境中的信心是有莫大帮助的。一个集体从无到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集体中,有的学生步子快些,有些慢些,但是快的同学会在学习上占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再让学生通过“我的名片”来了解他人,最后让学生为集体群策群力都能使他们尽快的适应。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5

  一、活动主题:

  小学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背景:

  当我们踏进校园,成为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等等。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有的人只会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很少与别人交流;有的人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模式,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有的人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失去了自己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够营造熟悉的氛围,从而觉得自己孤独、彷徨。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应该尽快认识身边的人,扩大人际交往圈。

  三、活动目的:

  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号召更多同学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四、活动时间:

  5月25日

  五、主办单位:

  班主任

  六、具体内容:

  这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的.活动宣传,第二部分则是班会具体内容活动。

  七、活动地点:

  9#508教室

  八、活动对象:

  辅导员、三年级学生

  1、活动宣传: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各组织出一期以“学生心理健康”为题的手抄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

  2、班会活动:

  (1)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

  (2)把前期各小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拿出给全班同学欣赏,由同学们来共同讨论学习,并评价出的作品,给予该小组成员奖励。

  (3)请同学(3—5人即可)发言,谈谈对于大学、班级的想法和认识。并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么解决的,同时有哪些是自己解决不好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青春期里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受性激素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即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

  ⑵、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自己调节,减少烦恼。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表演、辩论等)认识“想入非非”不是错,了解自己,培养他们把握尺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情感和行为尺度,使其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想入非非”不是错,培养他们正确把握好尺度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树立对“性”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文字卡片若干;心理医生一名;有关个案、资料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导语:最近我们班出现了不少新现象,细心的班委们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了加工,编成了一个小品短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大致为:一位男生球打得特别好,引来一位女生的倾慕;女生过分地打扮自己;同学们之间上课互相传纸条;男生拿着同学恶作剧的纸条到处宣扬有一位女生喜欢他,很得意!)

  二、明确“想入非非”不是错:

  1、从刚才这段表演中你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理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呢?(点题,板书:想入非非)

  2、针对同学之间产生的这种心理现象,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3、迅速阅读课文有关段落,看看心理辅导老师是如何说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

  4、自由回答:从心理辅导老师的这一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5、出示课件,师点拨小结:

  像同学们这样想与男同学相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女孩子会来月经,乳房也会有所发育;男孩子的肌肉会更加发达,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随之而然,性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完全用不着为此而自责和烦恼。(板书:不是错)

  三、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1、产生这些心理现象之后应该怎么办呢?翻开书第12课自由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书中的这个小女孩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咨询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地进行咨询和求助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板书:张贴“心理咨询”卡片)

  2、我们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可以做你的心理辅导老师?(张贴“班主任”、“爸爸妈妈”“亲近的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其他可信赖的亲友”)

  3、小结

  四、正确认识“性”:

  1、一提到性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有些不自然,别别扭扭,有些不好意思,这是因为缺乏对性的正确认识,书中的小女孩莎莎也这样,自由读一读课文相关的'文字,看看心理辅导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2、出示课件(人类、动物繁衍生息的动画),师小结:

  性是世界万事万物繁衍生息的纽带,如果没有性,就没有我们人类的生存,也不会有这世间这么多美丽、可爱的生命。

  五、如何把握好尺度:

  1、同学们这样的想法虽然是正常的,但是不是就可以整天都想呢?如果这样做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2、出示课件(因“想入非非”而导致的误入歧途的事例),总结把握尺度很重要。(板书:把握尺度)

  3、四人小组讨论: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出现后,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组汇报:用你喜欢的方式演、唱、说、跳等,让同学们猜一猜你的好办法。

  5、出示课件,师小结:

  这些方法都总结为两类:注意转移法、情绪调节法、价值权衡法。(板书:要记住)

  六、延伸、指导:

  1、小组自由提问:在青春期里同学们肯定还有不少的问题在困惑着大家吧?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自由提问,并推选一名小组长汇报总结你们的问题。

  2、引入心理医生这一角色进入课堂:

  ⑴、同学们对自己青春期里的一些不明白的心理问题,可以现场请教我们的心理医生,获得咨询和解答。(学生和医生现场问答:先为组长提问,后给学生自由提问发挥的空间)

  ⑵、医生小结。

  3、师总结:

  同学们,快乐些吧,老师和家长都在期待着你们的笑颜,千万别辜负了这青春绚丽的韶华,一起笑迎花季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7

  教学目标:

  1、能够大胆地根据声音、表情图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2、明白笑和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教学准备:

  录音机,笑声、哭声磁带;表情图1幅。

  教学过程:

  1、请幼儿听录音,进行联想。

  (1)这是什么声音?(笑声)

  (2)猜猜看,他为什么会笑?

  2、观察笑的表情,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笑的情绪体验。

  (1)人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貌的?

  (2)你什么时候会高兴地笑?

  3、听录音机播放哭发声音,观察哭的表情,体验自己哭的情绪体验。(形式同前)

  4、出示表情图,请幼儿对照一下不同情绪时脸部的`表情。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会笑和哭,高兴、快乐的事会让我们笑,难过、害怕的事会让我们哭,特别想哭的时候是能够哭一会儿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烦、很难过的事,就应请爸爸妈妈和教师帮忙你。笑有利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8

  一、活动设计:

  1、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矛盾的存在,家庭也不例外。通过填写“家庭写真”问卷和小记者的采访,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认识到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难免的,是很普遍的。

  2、通过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一些影响家庭和谐、引起家庭冲突的原因,并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3、通过共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家是爱的港湾,只要对家人充满爱心,任何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4、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日趋增多,家庭问题也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日夜操劳,给儿女吃好的,穿好的,过份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就行。不少学生在家里除了学习之外,对家务事不屑一顾,连“举手之劳”都没干过,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通过短剧表演,启发学生体验学生父母的辛劳和苦心,向父母奉献爱心。

  二、辅导目的:

  1、了解自己的家庭,认识自己与家的关系。

  2、认识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

  3、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4、学会体谅父母,用行动表达爱心。

  三、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

  4、自己表述。

  四、辅导前准备:

  1、通知学生收集有关描写“家”的语句,每个同学准备三句,越多越好。

  2、挑选四个小记者,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有关家庭冲突的采访。

  3、准备三至四个贴近学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几个同学编排小品表演。

  4、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份“家庭写真”问卷。

  五、辅导时间:

  二课时

  六、辅导场地:

  教室

  七、辅导步骤:

  (一)教师讲述:提到家,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倍感温馨。家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的你也许这样认为:在家中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时候,家是乐园;每当与家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家又成了牢笼。不管是乐园还是牢笼,家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割舍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家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也许会找到答案。

  (二)每个同学写三句以上有关“家”的句子。

  (三)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家庭写真”问卷,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使学生从了解家人的特别及贡献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逐步学会对家人表示感激,为家庭作些奉献。

  (四)教师讲述:从同学们填写的“家庭写真”看,每个人都有与父母不和的时候,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难免的,是很普遍的。与父母有冲突是我们长大了的标志之一,我们既不要忌讳它,同时又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五)小记者采访

  1、四个小记者分组进行采访,了解各人与父母有哪些冲突,由什么原因引起。

  2、小记者交流采访结果,归纳产生冲突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过于唠叨。

  (2)父母过于专横,对孩子干涉多。

  (3)父母按自己的愿望来塑造孩子,总是对孩子不放心,甚至监控孩子的行动。

  (4)孩子不愿做家务。

  (5)孩子贪玩,放学不按时回家。

  (6)孩子经常与同学长时间电话倾谈。

  (7)孩子看电视过多,影响学习。

  (8)孩子学习得过且过,考试成绩不理想,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六)孩子与父母冲突的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

  由几个同学按事先准备好的情境需要认真扮演。全体同学针对情境中的'情况进行讨论,归纳出解决矛盾的步骤与方法。

  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中的人物冲突是什么?自己与哪一种情境相似?

  2、各种情境中人物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3、解决冲突有哪些方法?(重点)

  4、哪些方法是双方可以接受的?

  5、哪些方法是双方都无法接受的?

  [例]

  情境一:某学生的房间。桌子上堆满各种书、资料、文具,床上被子、毛巾乱成一团。该生因找一本参考书正在着急地乱翻。这时母亲进入房间,指责该生懒,平时不收拾东西,双方发生冲突。

  情境二:晚上,墙上的挂钟时针已指向九点,某学生仍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此时已临近段考。父母催促该生做作业和复习功课,该生充耳不闻,父母忍不住唠叨几句,双方发生冲突。

  情境三:某学生的父母读中学时遇上“xx”,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全力以赴关照孩子,希望他将来考上大学。但该生平时得过且过,每次考试成绩均在60-70分之间,有时甚至不及格。常因成绩不好与父母发生冲突。

  情境四:某学生从初三开始感到回家成了一种负担,一想到进了家门举手投足都要受父母的监控就心烦不安。该生父母是勤奋的知识分子,总是按他们的想法来塑造孩子,反对孩子看与考试无关的课外书和电视电影,禁止孩子与同学聚会等等。某天晚上,该生下晚自习回到家后即安静地在房间里写日记。母亲探头探脑地走进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往日记本上瞟了几眼,扔下一句话“时间不早了,该干正经事了”。父母的过分操心和干涉,使该生感到讨厌、无奈和压抑,常和父母发生冲突。 教师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向学生强调:一般来说,在孩子与父母的冲突中,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的。正如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由于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不同,思想感情不一致,两代人意见不同发生冲突是极平常的事。父母往往由于自身的经验,习惯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作为儿女,应仔细分析父母与自己冲突的原因,对于正确的意见应该接受,对于不正确的意见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如果我们能主动承认错误或忍父母一时之气,等父母气消之后再主动与父母商量解决矛盾的办法,通过恰当的方式让父母更多地了解和理解我们,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在家中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作为儿女,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体谅父母的苦心。

  (2)用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用理解抚慰父母的烦恼和忧愁。

  (3)多与父母交谈,让父母感受到爱的回赠。

  (4)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原谅父母的过错。

  记住:只要对家人充满爱心,任何矛盾都可以化解。

  (七)体现父母辛劳的短剧表演。

  由几个同学按事先准备好的情节站在父母的角度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再现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全体同学体验父母理家的难处,交流感情。

  [例]

  情节一:做教师的母亲从早上6:00起床,操劳一日三餐,上班、料理家务、关照孩子,直至晚上9:30才开始备课,改作业。

  情节二: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舍得付出一切,而自己则一切从简。(为孩子买学习用品、资料、请家教,选择好的学校,给孩子买新衣新鞋……等;自己多年未添置新衣,舍不得外出旅游……等)

  教师归纳: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温馨和睦。在“我与家”这一课结束前,我提醒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千万别只顾从家中索取而忘了向家人奉献。家是很具体的,假如一个妈妈既不操持家务,又不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就会怀疑她是否爱家。我们大家也是一样的,假如你天天只会从父母那里要这要那,不断地索取,而从来不会体谅父母的苦心,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能说你是爱家的吗?肯定不能。如何爱家,如何回报父母呢?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爱家计划”,然后根据计划落实到行动。最后我祝愿同学们家家和睦,人人幸福。

  (八)小记者朗诵

  我与家

  家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一日之中,我们的胃在这里得到满足,我们的心灵也在这里得到满足。家不仅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之处。

  家是一部书,当你打开它仔细阅读时,会感到五彩缤纷、回味无穷。

  家是港湾,当你累的时候,让你停泊、休息;也是人生旅途上的加油站,当你遇到困难、受到伤害时,给你加油、充气,让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

  家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充满温馨与希望;夏天,充满热烈与沉重;秋天,充满收获与祥和;冬天,充满宁静与缅怀。

  家是一条温暖的河,平时风平浪静缓缓流淌,当生活的变故激起浪花时,它就会调整流向,给我们乘风破浪的力量。

  家是实现渴望的地方,人生不能没有渴望,有了温暖的家来烘托,我们就会放飞渴望,兑现渴望。

  家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驿站,既能让我们遮风避雨,又能送我们扬帆远航。

  爱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是爱的中心地。我们心灵中最美好的愿望都环绕着这个中心地。家会随心一起走,无论是飞越了天涯或是走过了海角,只要轻轻回头,就会看见我可爱的家。在可爱的家庭中,在人生的四季中,我们正处在岁月的春天。为了演好“我与家”这部人生喜剧,需要把爱心带进子女这个角色,给养育我们的父母送去一份份温馨和希望。

  八、补充活动:

  1、落实“爱家计划”。中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对家长的贡献和自己应该报答父母的道理很容易认识,但他们往往会只说不帮。所以本课不仅要求学生订“爱家计划”,还要落实到位,进行小结和评比。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爱家行动是值得肯定的,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2、请家长到校座谈。把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描写“家”的语句及填好的“家庭写真”给家长看。从家长方面了解家庭冲突和矛盾。要求家长不要过份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点苦,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过份干预儿女,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儿女的未来。此外,请家长协助督促孩子完成“爱家计划”。教师协助家长及时调整不恰当的期望值。

  九、建议: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课前应先做好调查,尤其要注意家庭关系较紧张的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避免伤害有家庭阴影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以及讨论、表演时,要给予学生“放弃”的权利,切不可勉为其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2、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教学方式:

  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手段: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和别人发生过矛盾,产生过不愉快吗?如果有,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呐?

  二、图片展示,观察岛

  出示图片

  提问:图中起争执的两位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

  三、活动体验,活动营

  1、解绳结:相邻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给绳子打五个结,另一个同学解绳结。所有组同时开始解,最先解完的一组获胜。

  解开绳结后你的心情如何?如果这些绳结代表你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当他们被解开后,你的心情又会如何?

  2、真心话大冒险:与邻桌的同学进行一次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说说你曾经宽容过对方而对方却不知道的事。

  四、课后拓展

  假如以后遇到下面情形,你会怎么做?试着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1、同学撞了我或者踩了我的脚,虽然很痛,但她已经道歉,这时我会这样做:

  2、同学把我的书本全部撞落在地,他连忙道歉并捡了起来,这时我会这样做:

  3、同学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虽然她平时对我不是很友好,但这时我会这样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与别人分享喜忧的心情和感受。

  2、学会欣赏称赞,为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称赞,为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与别人分享喜忧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准备:

  剪一个红色的心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齐读书本P30《“西西”的故事》

  2、蓝蓝苦恼什么?假如你是蓝蓝,你会怎样做?

  二、活动坊:真心真意。

  1、以同桌为单位,每个学生先细想一下自己的优点。

  2、由一名学生讲述自己的优点,另一个学生积极去聆听。然后交换讲述与聆听。

  3、把心留住:每位学生在心型图片上写上一位班内熟悉同学的姓名,在姓名下面写上这位同学的优点,把图片交给这位同学。

  4、当你听到别人真诚的'赞美时,你觉得怎样?

  三、体验坊。

  1、故事分享。

  (1)自由读书本P32的故事。

  (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手指比较。

  伸出右手,看一看五个手指,特别比较一下拇指与其他四指在形状和功能上的不同。

  四、小结。

  要多称赞别人,为别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考试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查缺补漏、合理定位、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考试

  2. 通过同学经验分享及教师启发,学会进行考后分析,从而感悟成功需要踏实学习、切实反思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场地:

  室内

  活动流程:

  1. 引起动机

  1. 播放《中国达人秀》视频:6岁女孩演唱《忐忑》。

  2. 分享感受(1) 自由发言:看完之后,你有何感受?

  教师点评:其实处在高中阶段的我们,也时常演绎着这样一种场景,一次次站上舞台,忐忑地等待结果,却冷不丁地得到否定,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带着自信与微笑继续下一次。这种忐忑时常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当然是考试。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考试

  2. 角色扮演(考后你我他)

  1. 教师给学生派发校园短剧《考后百态》的资料卡,请学生分角色扮演(附件1)。

  2. 教师讲评:看完三个短剧,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每次考试后,有的同学像刺猬,有的同学无所谓,有的同学不知累。不管哪种心态,适度的放松、恰当的宣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运动、哭泣、听歌等,但注意宣泄情绪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及合适的对象。考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学们的心情如何呢?一起来晒晒。

  分小组画一画自己模考后的心情,分别用你想到的表情脸谱来表达。

  3. 团体分享(走过忐忑)

  1. 巧解奇梦——换个角度看考试

  (1) 续编故事。先请同学们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后来,有一位大臣参见国王,他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释,国王听了全身轻松,很快痊愈。这位大臣是如何向国王解释的呢?

  (1) 在小组内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然后在全班分享。

  (2) 投影呈现故事后半部分:

  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您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

  (3) 教师点评:看来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心态,换个角度有时会让我们心情豁然开朗。

  2. 句式练习

  (1) 出示训练题目:“虽然……但是……”(例:虽然这次考分也很低,但是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小组内交流。

  (3) 教师点评:做这个句式练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辩证客观地看待成绩。考试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的考试有利于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合理定位。

  3. 心痛不如心动

  (1) 观看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视频剪辑。

  兰乔质疑学校的教育方式,校长一怒之下把他揪到教室让他上课,兰乔无奈之下端起书本,在黑板上写下两个词,让大家在30秒内定义这两个术语,看看谁最快,谁最慢。只见所有同学包括校长都手忙脚乱,急于从书本上找到这两个词。30秒过去了,没有人找到答案。兰乔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请大家将生活倒退一分钟,当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你们有对问题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是拿了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然后,兰乔尖锐地指出:“学校不是高压锅。”

  (2) 全班分享: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何感受?

  (3) 教师点评:每次考试,大家关注最多的是分数与名次,而不关注考察的知识点、题目设置、答题方法等。实际上,考试之后如果只重成绩高低、排名先后,那同学增加的只有压力,模考更重要的是反思与总结。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听上届师姐的一次模考总结(PPT展示附件2)。

  (4) 小组讨论:你觉得师姐的分享中哪些经验比较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为什么?同学们认为有效的考后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5) 全班分享,教师随机点评。

  4. 有效的考后分析

  (1) 教师展示考后分析内容。

  考试内容分析(内容与知识点的对应情况、对题思路分析、错题原因分析、寻找典型题目的不同变式);

  答题方法(规范性、答题技巧、时间把握);

  应试状态(考前准备、身心状态);

  成绩分析(强弱势学科的变化、综合成绩变化情况);

  行动计划(针对现状,调整目标,制订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

  (2) 我也动动笔。请学生选择某一学科进行考后分析,并用书面文字呈现。(其中的第五点可在课后进行)。十分钟后,请学生分享。

  教师点评:大家分析时要注重正向分析,比如,积极的考试归因、对题思路分析、总结优势学科的学习方法等,通过强化正向思维,大家才能提高自信心。

  4. 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欣赏了《忐忑》,演出了你我,描绘了脸谱,转换了心情,反思了考试,现在,你是否可以平心静气地对待考试?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如何积累经验,成为自省的人。这样,我们才可以像视频中那位唱《忐忑》的小姑娘一样,即使输了,擦干眼泪还要笑迎未来!

  5. 自己反思

  1. 教师在课程结束前派发“成长拼图”,让学生静默片刻,反思后填写。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表现加以鼓励和赞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2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课前准备:

  1、学生烦恼小调查。

  2、体验活动用具:跳绳、溜溜球、漫画书、照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揭题:与快乐同行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师深情回忆近来共同经历的烦恼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学生听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对大家说出了你心里的烦恼,是不是心情畅快多了!(板书:合理发泄)合理发泄:找人倾诉或大声叫,写日记,大哭一场3、教师导语:

  遇到问题时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

  3、情境游戏:《猜一猜》

  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导语: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快乐甜点,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体验快乐的感觉吧!(分组开展体验活动)

  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板书:转移注意力)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坏心情得到了缓解吗?

  2、学生交流感受。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识记: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

  2、理解: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目标教学法为主。

  课前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

  师生共同认定教学目标,并注意强调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特别趋于完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问题。

  (三)达标教学:

  四、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了解和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1)多读好书,优化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意“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强品格修养。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此外,我们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观看风景画,看后谈感受。

  (四)达标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五)达标练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六)作业:完成黑板上的习题。

  (七)板书计划: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2.能为自己做简单的周运动计划,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户外活动器械(塑料杠铃、呼啦圈、平衡木、小推车、篮球等)。

  2.幼儿用计划表格每人一张,教师用计划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春天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容易生病的季节,请幼儿说一说怎样避免生病

  总结预防疾病的方法,多喝水能够及时补充水分,使身体中的病菌随小便排出,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多运动,能够提高身体提抗疾病的潜力,能使小朋友身体长高长结实,还能锻炼小朋友的反应潜力,变得很聪明。

  二、鼓励幼儿交流明白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器械的玩法。

  1.请幼儿说说你都做过哪些运动。

  2.鼓励幼儿说出塑料杠铃、呼啦圈、平衡木等器械都能够怎样玩,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

  三、教师介绍自己的运动计划,引导幼儿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

  1.教师按照一周7天的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器械和运动资料。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制定怎样的运动计划,要求幼儿计划要完整,资料包括多种器械、运动方式和在幼儿园、家中运动的不同资料。

  四、幼儿开始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

  1.幼儿制定计划,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完成状况,适时的给予帮忙和指导。

  2.引导幼儿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运动计划。

  五、讨论运动时要注意的安全。

  1.小朋友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安全

  2.在运动的时候就应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延伸:

  1.把幼儿制定的运动计划布置成班级的春季运动专栏。

  2.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42-43页,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运动,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识记: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

  2.理解: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目标教学法为主。

  课前准备:投影仪、小黑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

  师生共同认定教学目标,并注意强调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特别趋于完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问题。

  (三)达标教学:

  四、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了解和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1)多读好书,优化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意“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强品格修养。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此外,我们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观看风景画,看后谈感受。

  (四)达标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五)达标练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六)作业:完成黑板上的习题。

  (七)板书计划:

  锻炼心理品质,

  培育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学生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学生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难点: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学生用书。

  四、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的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

  (2)、教师告诉学生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的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4)请学生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学生园上课等。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

  (3)、老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五、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学生自由回答。

  (3)、老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六、带学生到洗手池洗手结束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

  一个不一样的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大家原本的生活节奏,经过所有人持续努力的奋战,疫情缓和了,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将在5月28日的复学。在复学之前,凤城学生园在线组织全园学生开展了疫情防控“开园第一课--洗手”为主题的知识教育,希望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七步洗手法

  本次活动以“洗手”为主题,切合当下的'时局需要,在2020年,注意卫生,保护健康,成了时时提醒着人们的警钟,生命安全第一位。这些工作更是要从学生做起。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要求学生学习洗手七步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前人们注重饭前便后手洗、手上有脏东西洗手,而现在对洗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仅是饭前便后和手脏,在我们传递文件前后;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在接触他人后;接触过动物之后;外出回来后等等,都要记得认真洗手。

  认认真真洗手

  在 当下的特殊情况,我们也要做好旅途在外不方便洗手的准备,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 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总结

  通过此次洗手活动,让学生懂得了洗手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洗手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防病意识和自己保护能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健康文明的好孩子,提高全园健康文明素质。学生园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做好学生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人民的守护者!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7

  第一节处理好特别与角色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特别与角色的关系,学会协调服务者的特别与角色

  技能目标:能处理好服务者特别与角色的关系

  【教学重点】特别与角色的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好服务者特别与角色的关系

  一、特别与角色的关系

  (一)特别

  特别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有的人脾气急噪,有的人则慢腾腾;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则态度冷淡。这些表现就是特别。特别主要由特别倾向性和特别心理特征组成。

  (二)角色

  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具有某种身份并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的一类人物。

  (三)特别与角色的关系

  人是有特别的,但角色是“非特别化”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特别的人来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必须符合社会和人们对这个角色的基本规范和起码要求。

  二、服务角色与特别的协调

  角色是“非特别”的,扮演角色的人确是有特别的。有特别的人要扮演“非特别”的角色,“非特别”的角色要由有特别的人来扮演,这样容易产生特别与角色的矛盾。

  首先,我们在承担某个社会角色前,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在岗位的要求和角色行为是什么。

  其次,要正确认识客我关系。

  请看下面的案例:

  一个下雨天,两位衣着入时的青年进入某四星级酒店,大声问应接的服务员:“放伞的在哪里啊?”服务员感到客人不甚礼貌,就漫不经心地往身后的伞架方向一指。两位青年找了一圈未找到,就又转回来,恼怒地质问:“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吧?”服务员一听更不高兴,一声不吭地把他们领到拐角处伞架旁,转身走时,憋不住轻声嘟囔两字:“瞎子!”两青年听见了服务员的骂声,就上前与之争吵。在一阵唇抢舌剑后,客人怒不可遏地投诉。最后该服务员又检讨又被扣奖金。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服务员就是由于没有摆对角色位置。她是以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平等”观念来处理这件事的。她的标准是,人与人要相互尊重。客人一进来就不礼貌,后来又出言不逊。“客人不尊重我,我为什么要对他服务好?”最终从角色的错误导入了服务的误区。作为服务角色,就不能“平等”,人与人之间虽然是平等的,但角色并不总是平等,作为服务人员应该要有这个角色意识,不能也不必与客人“平起平坐”。再者,服务就要提倡“得理让人”,只要客人不违反酒店规定和社会法规,就不能与客人针锋相对定要争个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培养“得理且让人”的涵养和气度,正是服务员必需的一项行业素质。

  案例:

  从日本邮政大臣喝厕水看饭店服务的角色意识

  现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现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象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始的`呢。

  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可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饮。此时,野田圣子方发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结果在训练课程的最后一天,当她抹完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厕所水,并且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事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评析:

  1、作为饭店员工,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服务员,所扮演的都是服务角色。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社会人,一生中可能会扮演多种角色,但各种角色的转换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国外的饭店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饭店的新员工,都必须从洗厕所开始干起。只有通过这一关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角色的转换。

  2、国内的环境与饭店的涉外环境反差很大,特别是现在很多的青年职工都是独生子女,不少是家里的“宠儿”,有的甚至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员工乍一来到饭店,很容易产生角色模糊,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家里的角色带到饭店中来,以致一受挫折就无法忍受。饭店的新员工,包括转行到饭店的管理人员。不妨首先从负责清洁厕所的工作干起,只有丢掉面子、端正态度,真正进入饭店服务角色的正常状态,才可能担负起服务工作的重任。

  【思考与讨论】

  1、谈谈你对“顾客就是上帝”的理解。

  2、你愿意承担服务角色吗?将怎样协调自己的特别与服务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8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理解优质的双重服务的内涵,掌握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实现优质服务

  技能目标:旅游服务中懂得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实现优质服务

  【教学重点】双重服务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实现优质服务

  一、双重服务

  (一)双重服务的含义

  双重服务是指服务所包括的两种内涵:功能服务和心理服务,就是能够带给顾客生理上和精神上美好享受的优质服务。

  1、功能服务

  旅游服务中的功能服务指帮助旅游者解决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使客人感到安全、方便、舒适的活动。

  2、心理服务

  旅游服务中的心理服务是指能让旅游者获得心理上满足——让他们在旅游中得到轻松愉快的“经历”,特别是要让他们经历轻松愉快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增加旅游者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请比较下面两个场景:

  场景一:两位客人走进餐厅入座,许久,不见服务员过来,其中一位客人喊:“服务员上茶!”服务员应声,一会儿,端上两杯热茶,放在客人面前,转身走开了。

  场景二:两位客人走进餐厅入座,随即一位服务员面带微笑走了过来,关切地问:“请问二位用点什么茶?”“菊花茶”,“请稍候”,一会儿,服务员端上两杯热茶,放在客人面前并说:“请用茶!”

  从以上两个场景可以看出,场景一的服务员仅提供了客人需要的茶水,属于为顾客解决具体问题的功能服务;场景二中的服务员不仅为客人提供了茶水,还有面带微笑的服务和得体的语言,使客人获得了尊重感。客人得到了满意的双重服务——即心理服务和功能服务,这也是每一位客人所需求的。仅有功能服务是不够的,没有良好的心理服务,功能服务也会黯然失色。双重服务才是富于人情味的服务,才是真正让客人感到满意的优质服务。

  (二)双重服务的重要性

  优质的“功能服务”和优质的“心理服务”来赢得客人的满意,赢得旅游市场,赢得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实现优质双重服务

  优质服务的实现,要求服务人员既要会做事,又要会做人。

  (一)服务人员注重细节,大方地表现自己

  1、微笑的表情表现对顾客真诚

  2、柔性的语言表现对顾客的尊重

  (二)服务人员细心为顾客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

  1、做好份内之事与份外服务

  2、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三)服务人员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和言行举止,赢得客人的尊重

  1、旅游从业人员仪容仪表的基本要求

  ①基本的站姿。②基本的走姿。③基本的坐姿。④服务手势。

  2、旅游从业人员礼节规范的基本要求

  3、旅游从业人员语言修养的基本要求

  案例:

  餐桌旁的出色实习

  小汪即将从某旅游学校毕业,在上海一家大饭餐厅当实习服务员。有一次,她正在餐厅实习,看到邻桌服务员将一大碟冷盆递给两位广东客人时,其中像是主人的`一位皱了皱眉头,拿起筷子却没有吃,只是不时地看着身旁一个餐桌上的另一种什锦冷盆。她马上走上去问客人道:“先生,你喜欢这个菜,还是那个菜?”一边指着他身旁餐桌上的那盘冷盘。客人忙答:“那一个。”她一看,原来他想要的什锦冷盆不是有熏鱼的那种,而是有大明虾的那种,客人已点了菜,既不愿吃前一种,又不好意思向服务员提出换后一种。小汪看出了他的矛盾心理,觉得客人的要求应尽量满足,况且服务员在介绍菜肴时不够周详也有欠缺,便主动地为客人换了菜。当她给客人端上一盘有大明虾的什锦冷盘时,客人立即站起来,翘起大拇指说:“谢谢你,你的服务太出色了!”

  评析:

  1、小汪的做法恰当,她并不是越位行为,而是主动补位的服务意识。

  2、这件事虽不发生在她负责的服务岗位上,但她目光四射,时刻留意着周围服务区域客人的一举一动,当同伴的服务跟不上时,就及时赶上去补位。当她发现另桌客人不想吃已点好的菜而想换别的,又不好意思开口之时,就主动上前,道出客人心思,满足客人需求;这种主动补位的服务意识值得在酒店服务中大大提倡。

  小汪从客人不寻常的表情动作中敏锐地捕捉他想换菜而不好开口听心理,当机立断地迎合了客人的潜在要求,为客人提供了心理服务。

  【思考与讨论】

  有人说,一位服务人员精神饱满、和颜悦色地出现在客人面前时,即使他什么都还没做,我们也可以说他已经为客人提供了一种服务。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看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19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理解特别关照的内涵,掌握在旅游服务中如何一视同仁与特别关照的结合

  技能目标:旅游服务中懂得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做到一视同仁与特别关照的结合,掌握旅游服务中体现对客人“特别关照”的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一视同仁与特别关照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做到特别关照

  一、坚持对所有的客人一视同仁

  旅游服务工作中的一视同仁,重点体现在:

  高低一样。即对高消费人和低消费客人一样看待,不能重高轻低。

  内外一样。即对国内客人和境外客人一样看待。

  华洋一样,即对华人客人(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客人)和外国客人一样。

  东西一样,即对东方国家(指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指发达国家)的客人一样,不重西轻东。

  黑白一样,即对黑种客人和白人一样看待,不重白轻黑。

  新老一样。即对新来的客人(第一次)客人和老客人(回头客)一样看待。

  二、坚持一视同仁不足以赢得客人满意

  只有满足旅游者的特别化需求的“特别关照”,才能赢得旅游者的满意,才是优质服务的“魅力因素”。特别关照是指旅游服务人员为客人提供针对个人、突出个人的服务,使客人产生一种“这是他们特地为我提供的服务”的感觉。特别关照就是为客人提供特别化的服务。

  三、坚持对每位客人体现“特别关照”

  (一)对有特殊要求的客人进行“特别关照”

  特殊要求指客人主动提出来的超出正常服务范围外的特别要求。例如,有位客人想点一道菜单上没有的菜或者是让服务人员帮助照料一下小孩,其实这就是一个“特殊的要求”,服务人员要意识到这正是提供特别化服务的好机会,应不怕麻烦,在“不违背原则”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去满足客人的要求,那么你的服务就多了一种能够赢得客人满意的“魅力因素”,而其他客人也不会因此而有意见。如果服务人员对客人提出的要求不能解决时,服务员不能当面拒绝客人,而应该请管理人员协助解决。

  (二)在特殊的情况下提供特殊的服务

  作为旅游服务人员,当你看到客人处于某种特殊情况时,不等客人提出要求,就要主动地为客人提供特殊的服务,为游客带来了关心,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好运。例如:

  一公司老总入住到一家饭店,一服务员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这位客人的皮鞋非常脏,就主动跟他擦干净还打上了鞋油并放回了原处,这样连续几天都是,这位老总离开饭店的时候非常的感激,非要客房的经理表扬她一番。一外国客人将一些重要东西落在了饭店,但是返回去拿的话,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而饭店却是派人专程把物品在飞机起飞前送到了机场。这些都是指饭店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服务,让客人感受到意外的惊喜,也得到了超值享受。

  特殊的情况主要是指客人遇到的特殊的“好事”和特殊的“坏事”。游客遇到了特殊的`“好事”,如生日、结婚纪念日以及某位客人所在国的国庆节等,正是为客人提供特别关照的好机会。如果旅游服务人员能组织大家为他(她)庆祝,甚至只说一句祝贺的话,也能感动客人的心。

  游客遇到了特殊的“坏事”,如丢失财物,或在旅途中生病、受伤等,游客的心情不好,也是我们提供特别关照的良机。旅游服务部门和服务人员要及时妥善处理旅途事故,给予游客特别的照顾,游客怎么能不心存感激呢?

  (三)针对特殊的客人提供特别的服务

  这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人员应针对客人的个人特点,为不同的客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九寨沟景区针对特殊游客提供无障碍服务,在景区内安置低处扶手、配备专用轮椅、开设入口安全通道、景区栈道设置轮椅过道等,为特殊人群提供细致入微的温馨服务,受到游客的交口称赞。在北京民族饭店,来了一位很胖的客人,客房服务员考虑到单人床对他来讲太窄了,于是在客人出去用餐时主动把两张床并在一起,客人回来后看到此情景大受感动,几天后他离店时表示今后再来北京一定还住民族饭店。

  中国有句古话“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只要服务人员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就会发现每一位客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针对其特点进行服务,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时刻准备着为客人提供服务

  请看下面的案例:

  天津喜来登饭店住进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客人,他外出时把一件掉了纽扣的衣服放在房里,当他晚上回来时发现纽扣已被钉好,衣服整齐地摆在那里。原来是值班服务员整理房间时,发现客人的衬衣少了一个纽扣,便在没有任何监督和要求下,主动取来了针和线,选了一个相同的纽扣钉上了。这位客人非常感动,他说:“我这个纽扣丢失已久,没想到,住进贵店的第二天,服务小姐便主动钉上了,你们的服务真是无微不至啊!”

  服务人员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为客人服务的,一般有“忙着”和“闲着”的时候。“闲着”时似乎没有什么事要做,但说不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客人碰杯时碰落了筷子,不小心碰翻了碗里的汤,桌上的酒……客人又有了什么需求,要添水、盛饭……总之,就是在“闲着”的时候,眼里仍然要看着客人,心里仍然要想着客人,在服务的全过程中“时刻准备着”为客人提供服务,才能赢得客人的满意。

  再看下面的案例:

  乔治先生是英国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此次来华洽谈一笔重要业务。住在一家老牌的四星级宾馆,原定住10天。由于大量的商务会谈、每天要与伦敦总部联系以及时差原因,他只有在凌晨到中午这段时间才能休息。然而,饭店并未注意到客人这一起居习惯。每天上午9点钟左右,楼层服务员就敲门要进来清理房间,打扫卫生,使他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再加上房内资料很多,于是他向服务员提出不要清理。之后,他中午出去吃饭,路过楼层服务台时,服务员就问一声要不要整理房间;到晚餐出去时,服务员又要问一句要不要整理房间。

  往后三天,都是如此。服务员如此“热情”的服务,让他实在消受不起,只得提前5天退房,在给饭店经理留下投诉信后,匆匆离去。

  本案例中的服务人员只按照自己工作的方式去完成任务,根本未注意到客人的个人特点,没发现客人的起居习惯,以致于打扰了客人的休息,引起了客人的投诉。这位服务人员只是一个干活的人,根本没积极为客人服务,不是一个合格的服务人员。

  【典型案例解析】

  接待VIP

  某侨乡举行一次大型招商会,吸引了大批华侨回乡参加投资洽谈。一家被誉为当地最好的酒店作为活动的主要接待单位。酒店除了接待大批回乡华侨外,还接待不少地方政府高级官员。酒店将地方官员视为VIP,房内鲜花水果自不必说,在许多公众场合,酒店中高层管理者对官员更是热情有加,见面握手问好,餐餐上桌敬酒,嘴上这个“长”那个“长”地叫着。相比之下,对那些回乡华侨视同路人,无人上前照应。就连服务员也顾此失彼,连起码的“对客一视同仁”也丢之脑后,面对远方归来的华侨们难以一展笑容。不少华侨见此情形,甚为不满,一气之下,纷纷退房改住他店。

  评析:

  本案例引发这样一个问题:接待VIP,尤其是酒店请来的VIP,在公众场合如何表现及怎样把握热情程度?如何做到既不怠慢VIP,又不让其他顾客产生亲疏有别之感?

  VIP的接待规格当然应与普通宾客有别,对重要客人表示特别的敬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些表示尽可以不在公众场合张扬和渲染,可以“悄悄进行”。譬如,在客房内配备和摆放物品,或增加品种,或在花样上显示尊贵感,甚或在服务方式上独具创意。再如,重要客人用餐一般在包厢,向重要客人敬酒,不必成群结队穿堂而过蜂拥而入,只要派代表悄悄进入以示敬意足矣。即使在公众场合遇到酒店请来的客人或地方领导,上前与之握手致意即可,何必大声喧哗而引来其他客人侧目甚或反感?

  对客一视同仁是酒店待客的原则;对不同客人应区别对待,提供特别化服务,是酒店经营的新理念。但特别化服务与一视同仁对待客人并不矛盾,只不过高明的酒店对每位客人在同样地施以情感化服务的同时,会注意“悄悄地”体现其特别化服务的特点罢了。

  【思考与讨论】

  怎样才能做到既坚持了“一视同仁”,又体现出“特别关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20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懂得服务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如何采取补救措施

  技能目标:旅游服务中懂得在服务有缺陷时能为客人提供补救性服务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好服务中的缺陷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服务中的是非

  一、服务缺陷的不良后果

  宾客满意源于贴心服务。旅游服务业具有互动性,而宾客的满意度常常会受其与一线服务人员的相互行为的影响。对客服务时,往往很难做到令客人百分之百的满意。任何细小的疏忽都会降低客人的满意度,影响回头率。

  二、“零缺陷”观念与补救性措施

  (一)“零缺陷”观念

  “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陷,或缺陷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陷。它要求全体服务人员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服务工作做得准确无误,杜绝“难免论”,挖掘人的积极因素,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努力。

  (二)补救性措施

  1、在第一时间内向客人道歉

  不管客人是对是错,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对客人遇到的问题表示歉意。

  2、允许并接受客人的抱怨

  如果客人向服务人员抱怨时,服务人员一定要关注客人,保持沉默,让客人将其心中的怨气和不满发泄出来,切不可一脸的不屑,也不可因为客人的抱怨而与客人发生争执。

  3、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进行服务补救

  当服务中的缺陷给客人带来不便尤其是损失时,服务人员应该站在客人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尽量快速地在自己权限范围内解决问题。

  4、从补救经历中学习提高服务水平

  对旅游服务企业来说,服务补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及时总结服务缺陷的教训,处理服务缺陷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避免同类服务缺陷再次发生,或在下次发生服务缺陷时如何妥善快速处理。

  三、分清是非与不争输赢

  从顾客的投诉原因和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旅游服务中的缺陷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

  ⑴服务人员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有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操作不规范、服务语言不得体、沟通不畅、服务经验不够、服务效率不高等因素。

  ⑵旅游服务企业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有旅游服务设施设备不齐全、不完好;旅游管理不善;价格过高等因素。

  ⑶客人方面原因:对有关政策或规则的不了解和误解,旅游前不满的`情绪等。

  (一)如何判断是非

  旅游服务与实物产品的生产是不一样的,顾客也要参与其中,是由“提供服务者”和“接受服务者”共同来完成的。顾客没有得到预期的满足,服务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判断其中的是非?我们的做法是不能单纯地从客人的行为表面去看待问题,也就是说,事实有时是不能当作判断对错的依据的,重要的是:凡是涉及到客人放不放心、满不满意的问题重要,不在于客人说的是不是在客观上“符合事实”,而在于如何让客人放心、满意就是对的,反之是错的。我们理应满足一切客人的所有要求,凡是应该让客人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客人怎么说都是对的,永远没有“不对”的时候。

  (二)决不对客人说“不对”

  客人的要求理应满足,在满足不了的情况下,事先要向客人解释,并征得客人的同意,不能自作主张不按客人的要求办事。

  事实上,客人并不总是“对”的,但我们不能说他“不对”。我们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要在任何时候、地点分清是非。客人是来“花钱买享受”的,是来接受服务的,而不是来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如果服务人员说客人“不对”,客人就变成了“花钱买气受”。

  “客人总是对的”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作出的判断,它只是对服务人员应该如何去为客人服务提出的一种要求,提出的一个口号。

  (三)不要把“分清是非”变成“争输赢”

  一定要记住:“分清是非”并不等于“争输赢”。只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不是争一个“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即使客人错了也决不说客人“不对”,而要把“对“让给客人,得理也让人。在保护客人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客人把错悄悄的改正。比如在处理客人带走饭店财物、逃账之类的事情时,重要的是,说什么也不能说客人想“偷”,想逃账,服务人员应该想方设法使客人配合把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是非也算分清了,也就达到了“双胜无败”的目标。

  作为旅游服务人员,我们应该牢记:你永远不可能战胜你的客人,当自己打败了客人的时候,实际上已打败了你自己。

  是非要分清,输赢切莫争。

  【思考与讨论】

  1、服务缺陷可能会带来哪些不利后果?

  2、如何理解“客人总是对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21

  课题:了解并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教学准备:游戏,相关心理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

  3.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里问题.教学重点: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观察学生心态;

  二、了解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较

  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22%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22%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22%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55%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22%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33%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己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己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12-0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通用9篇)12-01

设计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案12-06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模板(精选10篇)12-0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教案(精选27篇)12-06

心理健康活动设计教案12-0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教案范文(精选14篇)05-2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教案范文(精选7篇)12-0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范文(通用20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