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1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 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 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讲解演示实验5—10。
(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讲解演示实验5—11。
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COH2C
可燃性2CO + O2 ==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 2H2O 淡蓝色火焰C + O2 ==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 Fe2O3 + 3CO ==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2)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2)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碳的氧化物有几种?
独立思考。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课题。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各种仪器可供选择)
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纠正错误。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自然过度到二氧化碳的性质。
导出课题
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独立思考,交流。
一学生演示并操作。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掌握知识。
将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提问:通过观察: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讨论、交流、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
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一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气球下沉。
一学生演示用二氧化碳熄灭两层蜡烛的实验。
让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避免标准化、统一化的固定答案。
实验探究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讨论、交流。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启发,起、确定方法后进行实验。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的经验,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猜测。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学生设计探究步骤,分组讨论,明确步骤后,开始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将小红花取出后加热,应如何操作?
独立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在实验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回忆旧知识,激发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拿出一只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用理论解释日常现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畅谈用途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得不够完整时,教师补充。
让学生亲身体验。
温室效应
1、二氧化碳过多回造成什么后果?
2、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学生发言,老师加以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之间对话、师生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拓展。
自主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 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化学教案《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 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投影]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 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 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 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 色火焰,同时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做 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 无 难 略小 2.B 3.C
4.蓝 放出热量 5.还原 还原 6.C 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 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4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
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5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 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 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 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 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 其他同学质疑。
l 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 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 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 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 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 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 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 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 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 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 讨论课上思考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当会发生煤气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吗?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3.钢铁厂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还原氧化铁炼铁,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吗?
l 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 记录课后思考题:调查你身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新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及二氧化碳溶于水。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生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活动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探究活动四: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一氧化碳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三、小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内容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18页习题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06-12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教案《防溺水》08-23
幼儿园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范文(精选17篇)11-29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育教案03-01
中班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07-13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中班11-11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防溺水》08-23
防溺水安全教育中班教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