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案

2024-12-31 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分数乘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4、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 2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1)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课后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分数乘法教案 4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学习和理解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根底,因此在教学新学问前帮忙学生找到学问的生长点很重要。

  本节课的内容为简洁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把握这局部学问才能为学习后面局部较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打下根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具备了肯定的分析题意中已知条件和找单位“1”等迁移学问的力量。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主要是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把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问题的.构造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进展学生分析推理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力量。

  3.感受数学学问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抓住学问关键,正确、敏捷推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信息,找出单位“1”:

  2.列式计算。

  思索:这两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晰

  数量间的关系。

  (2)画线段图分析思索,分析重点句。

  (3)在分析题意的根底上,学生尝试解答。

  板书: 2500× =1000(㎡)

  (4)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育学生分析数据的力量,进展国情教育。

  三、稳固练习。

  1.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并说出解决的依据是什么。

  2.(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2)比拟这两道题的异同。

  3.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尝试列式解答,再沟通想法。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步骤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

  今日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8页第2、3、9题。

  分数乘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解题思路。

  2、通过变式题、开放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和两步计算的分数乘加、乘减问题,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的“分率”和“具体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题

  朗读诗歌。出示《春》的诗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吗?能编一些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例如:“春”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春》这首诗共有30个字,光“春”字就占了全诗的五分之二,其他字有多少个?“春”字只比其他字少几个?

  学生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找准单位“1”,要理解分数的含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进行有关分数解决问题训练。

  二、基本练习,掌握方法

  题目要求:根据下列关键句,你都能想到什么(训练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说)

  (1)梨子的数量是桔子的五分之二;

  五分之二表示()与()的数量关系;

  ()表示“1”;()表示五分之二;

  根据数量关系列示()×()=()。

  (2)一袋米,还剩七分之三;(先补充完整“还剩谁的七分之三”)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三分之一

  (4)实际烧煤比计划节约八分之三

  小结:我们在遇到含有分率的分数问题是要先确定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分类练习

  (一)根据列式补充问题

  根据列式的含义,在每个算式的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小华看一本16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七分之四,?

  (二)补充条件进行题组的对比练习:

  选择对应的列示填在括号里,并说出为什么。

  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135吨,(),实际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检测:

  1、小强想买一台5600元的电脑,他现在只有这台电脑单价的五分之三的钱,小强要买这台电脑还差多少钱?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120千米,再行驶多少千米距离乙地还有全程的六分之一?

  3、一桶油重200千克,第一次用去它的八分之五,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五分之二,第二次用去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一样。

  2、使学生把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明白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算式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把O.2+0.2+O.2+O.2改成乘法算式。

  3、(1)口答整数乘法的意义。

  (2)求几个一样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

  12×5=

  (2)12个1.5是多少?

  1.5×12=

  (3)3个是多少?

  5、提出问题。

  教师:求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一)。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出示题目。

  1个占1张彩纸的`,3个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探究沟通。

  ①用图示表示。

  1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3个图案占这张彩张的。

  ②用加法计算。

  ③用乘法计算。

  (3)引导发觉。

  教师:求几个一样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涂一涂,算一算。呈现题目。

  (2)引导观看算式和结果。教师:在中,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算式中的数字与得数的数字有什么关联?让学生仔细观看算式数字,思索其中的关联,并和同学沟通,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觉。在这一根底上,师生共同探究其中的联系。

  (3)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4)试一试。

  3、约分。

  教师:再计算时你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同学之间进展沟通,通过算式比拟。最终,使全班学生明白:

  (1)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最终结果应当是最简分数。

  (三)稳固练习完成课文第3页“练一练”。

  1、第1题。

  完成后要将算式得数和涂的结果进展比拟,并说明计算中的要点。

  2、第2题。利用教材供应的素材,教育学生节省用水。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校对,发觉问题,准时反应。

  (3)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①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4、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爸爸和小红一天分别吃多少→爸爸和小红一天共吃多少→爸爸和小红3天共吃多少。

  5、第5题。让学生都算出结果,再观看各组题目的算式及结果,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觉。

  (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分数乘法教案 7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分数乘法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②、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③、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④、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⑤、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⑥、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⑦、通过计算知道了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 。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①、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②、列式解决,讲评。

  2、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3、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板书设计:

  求2500的2/5是多少?2500x2/5=1000(平方米)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分数乘法教案 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3×2表示的意思是( )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 )和整数相乘的积作( ),分 母( ).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二、情境创设

  教师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2.引导学生分析,无论是淘气还是笑笑的苹果数,都是以谁为标准的'?两者都以小红的苹果数6为标准,我们把“小红的苹果数6”看做一个整体。淘气的苹果是6个的1/2,即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淘气的苹果数。教师出示课件图。还有其它分的方法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6×1/2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 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 怎么计算呢?6×1/2 =6×1/2 =3 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8×3 /10 4× 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 和1/6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 . 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教案 10

  教学内容:

  P17~19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三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12千米,甲队修的等于乙队的,丙队修的相当于乙队修的。丙队修了多少千米?

  2、有三筐苹果,第一筐苹果重28千克,第二筐苹果是第一筐的,第三筐苹果的重量比第二筐的多5千克。第三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教案08-05

分数乘法教案10-20

分数乘法教案09-02

分数乘法教案03-07

分数乘法的教案10-26

有关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分数乘法详案05-25

分数乘法教案优秀02-15

分数乘法教案模板04-12

分数乘法计算的教案10-30

分数乘法的教案通用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