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音乐教案1
教学内容:
唱歌 《枫桥夜泊》 《晚钟》
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学习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感受管弦乐曲《大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切分音。
3、通过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俄罗斯民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难点: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学准备:
教具:钢琴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2、了解寺庙中那幽静、悠远的钟声给人带来的思乡愁绪。
3、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1、听古筝曲《渔舟唱晚》(由一名学生演奏),学生走进教室。
2、大屏幕出示:《全唐诗》的画卷,学生观看。
二、复习歌曲
三、导入新课:
1、 导言:听着这优美的古筝曲,赏析这名词佳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刚才大屏幕出 示了哪几首诗?(学生说出诗的名字)。
2、师:这几首诗共同特点都出自哪个朝代?
3、师: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由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泛流传。有一首歌唱到“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你们还记得是哪首歌吗?
4、 学生有感情演唱《读唐诗》。
5、 师:歌中唱到的“枫桥的钟声”是哪首诗的诗句?谁的作品?谁能解释诗的大 意?
6、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的意境中,来体会诗人张继的思乡愁绪。
(播放古诗),学生体验情感后,在教师启发下配乐(《枫桥夜泊》的音乐)有感情的诵读《枫桥夜泊》。
7、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枫桥夜泊》?
四、学习歌曲《枫桥夜泊》
1、初听:播放歌曲《枫桥夜泊》,学生初步体验。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种思乡的情绪的?《灵隐钟声》
2、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等来分析。(教师划旋律线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特点)
3、 复听:歌曲的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师唱这句最具特色的部分,让学生体验情绪有什么变化?(情绪更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感。)
4、学习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lu”哼唱,观察歌曲有哪五个音组成?
学生随琴视唱旋律。
5、 学习第二乐段:
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第二乐句切分音的效果(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模唱解决节奏难点。
视唱第二乐段曲谱。
6、完整填词演唱。
7、师:你们知道寒山寺吗?
8、学生介绍搜集的关于寒山寺的资料。(:寒山寺的图片)
9、师: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书法作品和意境画)
10、师:书法作品和意境画的赏析,使我们对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崇敬,现在让我们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五、活动:古诗演唱会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
2、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复习古诗歌曲。
3、每组组长抽签选曲目。
4、小组设计表演形式进行排练。
5、各小组的展示。
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教学目标:
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枫桥夜泊》
二、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我国有许多寺庙,寺庙的钟声给人一种幽静、悠远的感觉,刚才我们用歌声表现了寒山寺的钟声。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由电子琴独奏的《灵隐钟声》,其中有模仿钟声的声音。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欣赏《灵隐钟声》并回答。
师:(出示灵隐寺图片)灵隐寺在杭州西湖的灵隐山上,又叫“云林禅寺”,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灵隐寺内古树参天,寺前清溪流水,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
师:在这种环境中,你的心绪就会安静下来,在绿树的掩映中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幽静美。这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听蜀僧溶弹琴》;还有刘长卿的诗《送灵澈上人》。
如果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这些诗,对音乐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典文化,将音乐 诗词 绘画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让我们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三、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学习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 能听音乐记旋律填空。
3、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欣赏了《灵隐钟声》,了解了古寺中那幽静、悠远的钟声,以及听到那钟声给人们带来的伤感情绪。但也不是所有的钟声都是那样的情绪。有的钟声听起来会让我们感到愉快和庄严。你们说说,听到什么钟声会让我们愉快呢?
生: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师:老师这儿也准备了几种不同的钟,请大家听听这样的钟声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
教师几种不同的钟表,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生:听起来很欢快。
师: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钟,音乐也有不少表现钟声的作品,你们还记得吗?
生:有,《在钟表店里》《维也纳的钟声》等。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打切分音的小闹钟》,音乐形象地模拟了小闹钟的节奏和铃声,轻快、诙谐,使我们感到非常愉快。听完后请你们说说为什么音乐是轻快的?
2、欣赏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生欣赏并回答(有模仿钟声的节奏声,好像还有铃声)
⑴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师:这首乐曲由带再现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音乐模仿了小闹钟普格普格的节奏,使我们感到很欢快,你们再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
生:在音乐中有切分音
师:哪位同学能在谱子上指出来?
生: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师:切分音有好几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切分音给人的感觉重音不在第一个音上,而是在第二个音上。下面我给大家唱几首歌曲的片段,听一听哪个是切分音?
师: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遍
生: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师:欣赏音乐很重要的一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较强的音乐听力。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的音乐听力怎么样?请大家看课本,下面我把第一主题的音乐弹三遍,看你们谁能把书上第六小结的音符填上。
生:听音乐填音符。
师: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个主题,要唱得短小、有弹性,切分音的强音要突出一些,更可以表现音乐欢快、诙谐的情绪。
生: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⑵欣赏乐曲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3、拓展欣赏其它表现钟声的音乐
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晚钟》
欣赏 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悠长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方式?
生:欣赏并回答
师:这是一首领唱与合唱的歌曲,合唱部分是起衬托作用的,表现了一种意境。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欣赏并回答(表现了怀念故乡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这是一首表现思乡情绪的歌曲,从傍晚的钟声联想到故乡的往事,和我们前面学过《枫桥夜泊》的意境有些相似,只是音乐的风格不同。现在我们来试唱领唱部分。
生:学生试唱
师:这虽然是一首三四拍歌曲,但它和圆舞曲的三四拍不一样,不能太突出强弱弱的强弱规律,,速度要慢一些。如果按圆舞曲的风格来唱,歌曲的意境就被破坏了。
师:教师通过对比的演唱,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生:演唱
师:这次唱得稍好一些。因为这首歌曲的速度比较缓慢,所以一定要有较长的气息支持,我们来练习一下长音的呼吸,两个声部的同学都要注意声音的平衡。
生:练习长音的呼吸。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看谁的气息长,声音又平稳。
生:比赛。
师:经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气息长了一些,现在我们再来唱一遍,相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演唱时最好两小结一吸气,如果可以的话,四小结一吸气更好。
生:演唱
3、学唱合唱部分
师:这首歌的合唱部分很有特点,描绘了钟声当当的宁静意境。现在我们分声部来视唱乐谱
生: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师:现在我们来把两声部合起来唱。
生:合唱
师:现在我们按课本上的要求“H”和“当”来演唱。
生:合唱
师: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注意合唱部分要准确。
生:合唱
师:现在我来领唱,请同学们合唱,还要请一位同学来指挥。
生:学生指挥并演唱。
师:在结尾处要减慢、减弱,更需要较长的气息支持,我们再来唱一唱。
生:演唱。
4、欣赏 手风琴曲《小苹果》
师:关于这首歌曲还有个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表现思乡情绪的,有些哀愁的感觉,但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合唱大师阿斯维什尼柯夫把它改编成了一首无伴奏合唱,改变了原来歌曲思乡的情绪,好像敲响了保卫阻国的警钟,成了一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的战歌。你们来听一听,为什么同样的歌曲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情绪呢?
生: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了变化,所以情绪也就不一样了。
师:说得非常好,音乐是通过音乐的要素来表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总结:《小苹果》是一首欢快的歌曲,被改编成许多器乐曲的形式。其中手风琴独奏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演奏形式,最后我们再来欣赏这首《小苹果》结束今天的教学。
五年级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态环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第三课时
一、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
五年级音乐教案3
一、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山林的呼唤》
3、我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林的呼唤》,感受奇异幻彩的西南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3、通过我的创造活动,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vcd机、钢琴、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听《山林的呼唤》
1、导入—云南印象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一个美丽的地方请来了许多美丽的舞蹈家,她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段美丽的舞蹈,请大家思考:领舞者是谁?这段舞蹈是来源于哪个地区?
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杨丽萍云南
介绍:《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走进云南
播放vcd云南风景图片,介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感受奇幻异彩的西南风光。
学生自由讨论,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
2、引入《山林的呼唤》
介绍马思聪及他的作品。
3、初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4、课件介绍乐曲的五个乐章及主题。
5、再听歌曲。找出你听到的最具特色的乐器。
教师分别介绍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主题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乡间的小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3、用“啦”字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vcd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教师和学生接口唱全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请学生分别选择以下节奏填入色块处,唱一唱哪个更合适?
XXX
你能想出其他的节奏型吗?并填入唱一唱
(四)拓展
vcd欣赏叶佳修的其他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
(五)教师小结教学内容,结束教学
五年级音乐教案4
教学内容: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5页歌曲《愉快的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演唱、感受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时能突出6/8拍节拍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放飞心中梦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一声部。
教学难点:
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
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同时配上日本民歌。如:《樱花》、《四季歌》。)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
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3/4拍)
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问: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
三、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
2.复听音乐。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3.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4.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5.唱歌词,随琴一起。
6.再听歌曲,分析歌词内容。
7.有感情地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学生演唱
四、延伸创编
1.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每人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让我们一边唱着梦之歌,一边折一支满载理想的梦之船。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装载到梦之船上。看谁折的又快又好。(播放范唱带,边唱边折)
2.折好后,拿着自己的梦之船,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鼓励,支持。
3.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可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同学们,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格言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辛勤的劳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老师做简单讲解)
“同学们,快为你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六、最后,在歌曲《愉快的梦》中结束本堂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3、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6、演唱歌曲。
(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 ?(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4、复听乐曲。
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五、小结:同学们下课认真唱唱家乡的歌曲。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聆听了三首表现故乡的歌曲,同学们聆听的很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聆听《乡间的小路》聆听《思乡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爱。
教具准备:
录音机、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三、小结: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课下继续努力。
四、教后记:歌曲表演的很好,绝大部分同学能准确把握。
五、板书设计:
故乡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
4”的手势。唱准“
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四、小结:同学们有待进一步了解变音记号的运用。
五、教后记:歌曲表演很,好创作练习不是很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板书设计:故乡表演《故乡的小路》、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五年级音乐教案6
第一单元风儿在歌唱
教材分析:
1、歌曲:《校园的风》是一首进行曲的体裁。旋律活泼、轻快、富有朝气。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具有时代的气息,应该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把这首歌曲演唱好,有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节奏复杂(弱起节奏、符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并且旋律起伏较大。
2、歌曲:《晚风》是一首来自俄风格的罗斯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3、欣赏:《抖空竹》是王义平为联合国国际儿童节而作的管弦乐曲组曲中的第2首,音乐形象生动感人,表现手法妙趣横生,易于少年儿童接受,其技术的难度也适于演奏,很受欢迎。
《放风筝》是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描绘了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而且,寄托了作者对风筝的美好期待和祝愿之情。
4、音乐实践:《春风》是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由和田微三作词,广濑量平作曲,罗传开译配。轻快流畅的旋律,富于动力和弹力的节奏,饶有趣味的拟人化歌词,既表现了春风的生动景象,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烈期盼和纵情歌唱。教学内容
1、唱:《校园的风》、《晚风》
2、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
3、听:《抖空竹》、《放风筝》
4、玩:《春风》
5、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校园的风》、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热爱自己美丽的校园;
2、学唱演唱弱起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园的风》
教学难点:
1、弱起拍的演唱;
2、根据节奏谱写音乐短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言:
二、播放歌曲《校园的风》
1、问:校园的风是怎样的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
2、介绍歌曲:歌曲由陈默作词、康复元作曲。这是一首用进行曲体裁写成的歌曲,歌曲以大自然之中的风来借以表现校园里的自信乐观、文明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我们在这样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练习:
2/4OXXX|XX.X||
2/4XXX|X-|XX
XX||要求:念一念----拍一拍
2、跟琴用“LA”模唱旋律,要求划拍;
3、按节奏读歌词;
4、教师范唱歌曲;
5、教师分句教唱;
6、跟琴齐唱全曲,教师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处理;
7、分组唱一唱,并进行评价;以自评,互评的形式进行。
四、创作:完成第3页的----创作旋律短句
1、提示:
a、据节奏进行填写;
B、情绪色彩的表达;
2、分组创作:
3、分组展示;
4、评价;
五、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六、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晚风》、欣赏《春风》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演唱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选择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三、聆听歌曲:《晚风》
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
2、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俄罗斯风格的二声部合唱曲,K.乌申斯基词,A.托姆作曲,张宁译配。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四、学习歌曲:
1、分声部聆听,感受声部的旋律特点;
2、学习第一声部:
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划拍;按节奏读歌词;轻声跟琴唱歌词;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进行处理歌曲:声音的轻柔、节奏的稳定,自然的换气,表情的自然;
有感情的齐唱第一声部。
3、学习第二声部,(步骤同上)
4、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5、分声部练习。
6、合唱歌曲:注意声部的均衡性和层次感。
五、全体表演:合唱《晚风》
六、欣赏《春风》
七、延伸:引导口琴(竖笛)吹的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练习并进行合奏。
第二单元祝福妈妈
教学内容:
1、唱:《祝福妈妈》
2、听:《烛光里的妈妈》
3、玩:《只要妈妈露笑脸》、《鲁冰花》、《棕榈树下》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演唱时能做到均衡、和谐。
2、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丰富对民歌音调的积累。
3、通过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感受其音乐形象。
4、八孔竖笛,继续学习吹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重点:
唱好三部合唱歌曲,感受美妙的合唱效果。
教学难点:
增强对民歌的了解与认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祝福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祝福妈妈》,感受歌曲情绪,了解藏族歌曲的特点,能够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母爱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祝福祖国,培养。
教学重点重点:
1、唱歌《祝福妈妈》 2教学音乐知识连线。
教学难点:
1、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2、体会歌曲《祝福妈妈》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CD、气球、彩纸、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放歌《妈妈的吻》)师:嗨!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见到你们很高兴!大家请坐!还记得这首歌吗?
生:记得!——《妈妈的吻》
师:是的,上节课学的,我们一起唱一遍好吗?
生:好!(跟唱一遍《妈妈的吻》)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从刚才歌声里我听出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为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歌《祝福妈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的把歌词读一遍,读完请举手。
1、学生读歌词(同时放《祝福妈妈》伴奏一遍)师:放下手,关于歌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呀拉索”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想问的吧!《祝福妈妈》是一首藏族歌曲,“呀拉索”是藏语中的感叹词,没有实际意义,类似普通话里的“啊、哎……”,以后,如果你在歌曲中看到这三个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首藏族歌曲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藏族风景最有名的就是西藏了。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赏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美丽的西藏,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到、想到了什么?
2、初听歌曲(听赏《祝福妈妈》一遍)师:谁说一说?
生:
1、生
2、生3……
师:大家说的太棒了!老师想带大家到西藏去旅游,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师:来,坐上火车,我们走了!
3、复听歌曲(带学生在室内绕一周,说“到站”学生回位。复听歌曲同时播放藏族风景图片)
师:西藏太美丽、太神奇了!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真的到西藏去看看。下面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向往随音乐轻声唱一遍。
4、学生轻声跟唱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我们放开声音唱一唱。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5、再次跟唱
6、教学连线——圆滑线、延音线
师:大家唱得真好!下面同学们休息一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歌曲中有很多“︵”的符号吗?
生:发现了,在音符上边。
师:它连接了两个音或多个音符,是不是?
生:是。
师: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这个符号出现了几次?它连接的音符有什么特点?生:19次。它连接的音符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师:***同学说的很好!(出示课件)连接不同音符时,它叫圆滑线。演唱时要唱的连贯、圆滑。连接相同音符时,它叫延音线。演唱时要唱成一个音。(指导圆滑线、延音线的唱法)师:下面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哪里用了圆滑线?哪里用了延音线?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准!(学生找完汇报)
师:找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跟伴奏演唱,体会一下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唱法。
7、跟伴奏演唱,体会连线的唱法。(学生再次跟唱一遍)师:同学们唱的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教师鼓掌)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歌曲的情绪,我们应该怎样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呢?(小组讨论汇报)分析歌曲唱法:歌曲前半部分描写了用“白云做棉袄”、“星星做项链”、“太阳的温暖”、“我唱歌儿”做礼物送给妈妈,是叙述的语气,要唱的稳一些,“祝福妈妈幸福安康”一句要用心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祝福,后面的“索……呀啦索”表示对妈妈的无限祝福,要大声唱。要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而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你们知道是谁吗?(祖国妈妈)让我们认真做礼物,高声送祝福,把祝福送给自己的妈妈和祖国妈妈好吗?
8、跟伴奏齐唱师:唱的真棒!给自己鼓鼓掌吧!同学们,除了歌中唱的这些,你还有什么礼物要送给妈妈吗?
生:有。
师:请大家把你想送妈妈的礼物写下来,为《祝福妈妈》创编第四段歌词,下面小组合作,看哪组创编的又快又好!并为大家演唱!编好的请举手!优秀作品老师会发奖!现在开始!
9、创编歌词(小组活动,创编歌词,并排练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10、汇报成果(三组)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的礼物喜欢吗?(喜欢)下面请组长把气球吹起来,请同学们在老师送你的彩纸上写上一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可以写给自己的妈妈,也可以写给祖国妈妈,写好后把它粘在气球上。(学生活动)
11、齐唱《祝福妈妈》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手握在一起,齐唱《祝福妈妈》,让五彩气球把我们真诚的祝福带给我们亲爱的妈妈,好吗?(好)(齐唱《祝福妈妈》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采一束鲜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
2、柔声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引导学生从妈妈的爱到祖国的爱的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柔声准确的演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并能通过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学生欣赏歌曲。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吗?(板书:只要妈妈露笑脸)
2、听了这首歌,你们想说什么?
3、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笑”。(在“笑”下加点)
二、板块一:“笑”好不好?
1、你们认为“笑”与“哭”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2、分四人小组思考讨论。
3、集中交流。
4、小结过渡:通过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笑比哭好,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使人年轻,笑能使人快乐。
三、板块二:为笑设计广告语。
1、谈话:如果笑就是种商品,你能为笑设计一些广告语,每个人都笑口常开吗?
2、学生自行设计广告语,然后讨论交流。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3、小结过渡:
看了大家设计的广告语,人们都怦然心动,希望自己能得到笑,能“买”到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笑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不少人笑不起来,得不到微笑。
四、板块三:为什么笑不起来?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展开调查,了解一下在你们的亲人朋友当中谁提不到微笑,或是很少能会心地笑一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分组讨论交流:笑不起来,是因为。
3、小结过渡: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笑不起来,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可能是工作中遇到了烦心事,更可能是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担心、牵挂了。
4、再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5、听完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五、《只要妈妈露笑脸》可以说是一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衷心的祝愿,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父母的艰辛,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日夜操劳,真的很辛苦,做子女的确实应该体谅父母,使他们不再为自己担忧,能够会心地笑一笑。
六、完成习作《只要妈妈露笑脸》。
安全小常识: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长辈......
五年级音乐教案7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 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 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 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五年级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
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__。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四、表现音乐
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学生表达感想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或是你记住了哪一段旋律,唱一唱。
学生发言或演唱。
教学反思:
这首乐曲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在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整堂课自始至终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并能听辨出苗族和彝族的音乐主题,这一点令人感到很欣慰。五三、五四对旋律的掌握上差距很大,今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年级音乐教案9
第三节
教学内容:
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
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
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牐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10
一、复习导入
师陈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是华尔兹圆舞曲的故乡,被誉为“音乐之都”。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维也纳。齐读课题。点击课件1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由读
3、师问: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3名
4、点击课件2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师读
师陈述:这三个词语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假如你登上阿尔卑斯山,你会看到什么呢?
5、指名学生说说2名
6、师陈述:维也纳到处是芳草如茵,美丽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同学们,维也纳这么美丽,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7、点击课件3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评价 2名
(从你的朗读,读出了维也纳的美,
你不仅读出了维也纳的美,更读出了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8、下面,我们听着蓝色多瑙河,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师陈述:同学们,维也纳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维也纳不仅以景色优美闻名于世,她的名字还和音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被誉为音乐之都,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维也纳为什么被誉为音乐之都?点击课件4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说3——4名
5、师陈述:我相信等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后,会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击课件5师陈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指名读
3、学生练习说交流
A.音乐家的名字有谁知道他们创作了哪些伟大的音乐作品?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些音乐家的名字?
B.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是什么意思?
生:最初成长的地方。师: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结合这部分内容,想一想。
5、点击课件6乐谱师陈述:是的,一代代音乐大师在维也纳创作了大量的优美乐章!学生读
6、请同学们用心聆听,细心欣赏蓝色多瑙河,我相信动听的旋律,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激起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点击课件7欣赏蓝色多瑙河视频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人视音乐为最爱,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点击课件8指名学生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3名
A.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请看教师点击课件
B.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请看教师点击课件指名学生读
C.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请看教师点击课件指名学生读
3、师陈述:是呀,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
4、点击课件8让我们听着《土耳其进行曲》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是一座梦幻般的音乐城市,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了,音乐几乎成为他们天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呢?并且用笔圈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写上自己的感想。
2、点击课件1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交流
A.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请女生读
B.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什么意思?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C.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在维也纳,无论是音乐家,还是普通居民,都十分热爱音乐!据我了解,在维也纳每一周周末,每一个家庭都要举行家庭音乐会,钢琴就如同小汽车一样普及。)
D.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一般地说,在其他国家举行政府会议时,都会奏国歌,而在维也纳举行会议会前会后奏一曲古典音乐,大家想象一下,他们听了优美的音乐后心情会怎么样呢?)谁来读的更有趣男生读
6.师陈述:维也纳真是一座梦幻般的音乐城市,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让我们听着华尔兹圆舞曲,读第四自然段!点击课件13
7.师陈述:学到这儿,谁再来说一说,维也纳为什么被誉为音乐之都?用书中的语言!
8.点击课件1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再读!
七、拓展练习
1.师陈述:正如有位名人曾经说过:“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好!让我们踏着音乐的步伐,再次走进维也纳!点击课件15
2.师陈述:此时此刻,你一定会对音乐之都维也纳发出由衷的赞叹!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3.交流
八、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看录象、读课文、听音乐、看图片,一起感受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11
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
一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
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1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看大戏》。
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
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2.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唱歌曲
1.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2.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3.教师唱歌曲曲谱。
师:听清楚了吗?升f
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也要注意唱好旋律中的大跳。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演唱升记号时注意运用气息、声音位置要高一些。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哪种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你听一听,哪一段表演的唱腔风格和这首歌曲的旋律相似呢?
三、初步了解有关豫剧方面的知识
1.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师:对,这个唱段是豫剧《花木兰》中的一个选段,名字叫《谁说女子不如男》。讲的是花木兰同刘大哥争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情景。那刚才听到的第一段表演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呢?第三段呢?
生:思考回答。
2.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师:大家说得对!豫剧的唱腔风格是粗犷、豪放的,以上声和去声音调为主,所以大家感觉有下坠和下滑的感觉。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唱腔风格吗?请大家从这个剧种的名字上想一想,豫剧中的豫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3.模仿说河南话。
4.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再听一听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仔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生:聆听思考。
四、分析歌曲的内容
1.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
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
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4.演唱歌曲。
生:思考回答。
五、表现歌曲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
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想在念白中加上打击乐器,大家想一想,你想用什么节奏型来伴奏呢?
生:自由地创编简单的节奏型。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六、小结
师: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五年级音乐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爱国主义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改变为合唱歌曲之后,被广泛选取为合唱比赛的曲目,本歌曲第一乐句采取了合唱的形式来模仿鸽子的声音。歌曲抒情而豪迈,节奏中有很多弱起小节,歌曲表现了祖国经济国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弱起节奏、切分节奏、升降号处。
2、把握歌曲感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1、单元回顾: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并让学生说说长城给他留下了怎么的印象?
2、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
3、学习歌谱:
(1)让学生跟随老师先进行音阶练习:12345671 17654321 146 641
(2)让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学唱曲谱在教唱前,让学生观察曲谱上有什么不同的颜色记号?(红色),由此引申出“弱起节奏”的知识点,并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多次练习,直至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
(3)变音记号(#5、#2)在教唱到变音记号#5时,由此引出升记号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升记号#5与5之间的音高关系,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只能进行模唱#5、5和#2、2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这些音之间的音高差别,并让学生模唱。
拓展引申:由升记号引申出降记号。
(4)第二部分“飞吧飞吧……”部分,由于这部分旋律音由三度、四度音之间快速转换,往往学生容易在这一部分唱跑调,或者音高唱得不到位、所以,为了学生能够快速地唱准音,可以单独地将“飞吧飞吧飞吧飞吧白鸽”这一部分抽出来,与分解和弦4 6 1 6 4一起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音准。
(5)谱曲唱熟后,教师唱谱,学生唱词。同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并进行指导。
(6)师生一起唱,并注意引导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自豪、豪迈的感情投入到歌声当中。
4、拓展听一听有关长城的歌曲《长城谣》并了解歌曲表达的感情以及时代背景。
5、总结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歌有何感受?想对祖国说什么?
五年级音乐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牐牳枨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
“”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
“”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
牐牳枨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おさ谝痪洌捍涌始到“不登门”。
牐牭诙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おさ谌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おさ谒木洌捍印八们和”到“红亮的心”。
おぱ莩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音乐教案12-05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1-29
五年级音乐复习教案11-0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07-13
《音乐小屋》音乐教案12-04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简单11-02
五年级《金扁担》的音乐教案06-13
五年级音乐主题的优秀教案06-15
五年级音乐教案参考范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