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2023-02-20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设计说明]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师: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设计说明]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风靡全中国,学生们应该很熟悉,况且这段舞蹈也缘于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学生们对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节熟悉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有声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预习时一定扫除了“拦路虎”,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读屏幕上的生字?

  颦蹙、粲然、嗔视、咿呀

  (2)、那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呢?

  尽态极妍、叱咤风云

  (或者可用比赛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味,也变硬邦邦的生字词为形象的句子。)

  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也决计了教学目标1、2。能力固然重要但双基也是不可忘。)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设计说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风格、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要让学生明白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当学生能够在比较中懂得了欣赏作品时,那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的时候。)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3、由“意会”(理解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来猜个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哪些方面? (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挽留)

  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学生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学生把“赞美”一词具体化。可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说明]

  光,对孩子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现了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没有“光”,就没有“影”,没了“影”就无以描,这不仅影响孩子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所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光”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三、配乐朗读,体验童趣和童真。

  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 (幻灯显示)后让学生一一找出并体验。

  重点体验:

  1、猜烟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尽情地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想中,体验孩子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2、描竹影。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孩子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设计说明]

  趣事和趣味,学生们都有过。本环节的两个体验重点,前者让学生自己猜,后者让学生比较读,其目的就是多给学生自己体验。体验时,指导学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四、审美赏美,从影到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园子中,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请说说他们提了什么问题,爸爸又是怎样深入浅出地说明的,从孩子们和爸爸的问答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幻灯显示)

  重点明确:

  1、模仿和创新的意义。——描和画,其实就是模仿和创新问题。模仿有模仿的意义,创新也有创新的作用。因事因时而异,有的需先模仿后创新,如练字、画画之类;有的更强调创新,如科技发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见解,说说模仿和创新的不同意义。

  2、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在基本明确中西画不同的风格之后,展示两幅画,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重点欣赏中国画。欣赏的方法是让学生给中国画拟标题,在与原题比较中印证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活的神气”的理解。

  [设计说明]

  孩子的问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让学生理解深奥的道理,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生活联系,才能体会“创新”和“活的神气”的意义。联系练字和画画,展示中西画并拟题,正是让可感的生活来解释抽象的道理。

  五、跳出文本,体验生活,欣赏艺术

  (一)引向生活

  孩子们的问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浅出。从爸爸深入浅出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就画画而言,有模仿有创新,我们要追求创新:有形似和神似,我们要讲求神气。但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神气也离不了形似。孩子们描绘的人影、竹影,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艺术的起步。诸如此类与艺术有一定联系的儿童游戏生活,你们也一定有过,也一定很好玩,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想想,小时候你做过的哪些游戏也蕴含着艺术和美呢?比一比,谁的游戏更富有艺术和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大致明确:

  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堆雪人——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手上画手表、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文学类

  [设计说明]

  学习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得到艺术的熏陶。

  (二)再次欣赏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组来自孩子游戏的艺术精晶,让我们再次来体验艺术中的童趣。(幻灯显示)——丰子恺的漫画。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后再来看这几幅漫画,是对童心童趣和艺术美的再度体验,里面的认同感和强烈共鸣都化作一个会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脚踏车”点拨:“每个会游戏的人都有艺术天份,关键在于有没有努力把它发挥出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欲)

  [设计说明]

  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文本拓展到生活,又从生活进一步体验文本,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义所在。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延伸?本环节试着先从文本延伸到童年游戏,意在让学生领会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再从文本延伸到艺术作品,进一步证明艺术离不开生活。通过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课堂小结。

  童稚的游戏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艺术和美!难怪有的西方学说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我们至少明白了:

  “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幻灯显示)

  让我们大声把我们的感悟读出来。

  七、课后练习。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给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3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5.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尝试做口技练习;教师准备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入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口技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的那位艺人怎样?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

  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2.课内朗读(出示课件1)

  ①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②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出示课件2)

  1.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出示课件3)

  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

  观众:看表演的反应。

  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归纳完成板书。

  五、结论:

  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六、作业:

  1.熟读全文,了解语句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美。

  2.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三)过程方法目标:

  1.朗读理解—诵读品味—精读赏析,以悟代学,领会文章的意蕴美。

  2.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课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精读赏析重点语句,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

  2.丰富朗读形式,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文章恢宏的气势,品味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思路】

  课型:朗读品味型

  教学思路:这是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应引导学生读清节奏、读准感情、读出气势,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并借助媒体的视觉镜头,加深对安塞腰鼓恢弘场面的认识,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主动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研讨课文主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学生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如:激越昂扬的安塞腰鼓)

  2.渲染情境,学生谈感受,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搏击()烧灼()蓦然()冗杂()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个句子。

  ①叹为观止②戛然而止

  三、整体感知,研讨主旨

  (一)朗读感知,初步理解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及感情基调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节奏。

  (朗读指导:鼓声响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语调激越、昂扬、饱满、迸发,稍快中注意层次;鼓声落,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3.学生归纳朗读后的整体感受,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二)诵读品味,揣摩内涵

  1.学生分组品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生组内讨论,疏理文章脉络

  ①文章的叙写顺序是什么?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②文章反复出现哪个句子?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4次,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③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探究,揭示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质疑探究。

  2.教师集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展开交流讨论。如: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②“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③“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3.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4.请学生在朗读及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教师引导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段,谈谈自己对大西北的感觉。想想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及方法小结

  2.作业:摘抄并熟记文中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搏击前:(安静)鼓声——令人震撼

  动作——奇伟磅礴

  搏击中:(奔放、火烈)舞姿——阳刚之美

  节奏——粗犷雄劲

  戛然而止:(出奇的寂静)渺远的鸡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课文美点,体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学习反复、排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朗读文章片段,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齐声诵读全文。

  二、精读赏析,体会意蕴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男女生分组,比赛诵读所勾画的'语句,仔细品味。

  示例:第9-11自然段中“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这个语段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补充,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4.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学生分组品读,组内讨论:

  (1)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___”这样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归纳

  如:①词语方面“‘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②句式方面“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③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了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④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好,好在使文章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三、拓展延伸,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200字左右,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内容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

  2.方法归纳

  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笔力,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歌之、颂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3.作业

  抄写课堂上勾画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蓄势待发——壮阔豪放——回味无穷

  (反复、排比、比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

  2.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品味富于表现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2.会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优秀品质和“我”与农家少年的诚挚情谊,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疑点:社戏并不好看,但为什么“我”不能忘怀。

  (二)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讲读型

  2.基本教学思路:在反复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揣摩作者精心选材,结构文章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中所表现出的对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思想感情。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因此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另外,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思考中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快乐的童年常常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童年有祖母讲不完神话故事,童年有长大以后再也吃不到的美味佳肴,童年有情同手足,情深似海的'小伙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品不够的书,今天,让我们一起寻觅迅哥儿童年的足迹,分享他在农家获得的无限快乐。

  二、课前热身,初读课文

  (1)了解鲁迅及代表作品。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的知识。

  (3)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以“社戏”为线索,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2)学生细读课文,学习圈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来帮助理清课文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

  ①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③看社戏前的波折。

  ④夜航看社戏途中。

  ⑤赵庄看社戏。

  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3、4、5节略写1、2、6、7节。

  2、讨论探究,感知课文思想内涵

  (1)小组讨论:

  ①平桥村在“我”的心中的位置?为什么?(乐土:得到优待、免念古书、钓虾放牛)

  ②且不管戏是否好看,中心事件是看戏,为何要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

  (从中看出老人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平桥村是“乐土”,因为那里老人孩子纯朴善良可爱。这样写能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3)归纳思想内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巩固生字词

  2.反复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阅读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思考它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大概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一起了解课文以“社戏”为线索写了“我”在平桥村的愉快经历。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试着欣赏课文的精彩语段。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描写精彩的部分,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方面着手学习,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1.学生阅读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想想这部分美在哪里?

  2.学生在个人精读的基础上分组,按写景的与写人的分若干组,相互交流,再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得出供学生参考的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3.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月夜行船,朋下归航”语段,速度稍慢。其他学生闭目静听,想象其意境,体会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4.请男生齐读10自然段少年朋友开船的动作描写,圈出动词,揣摩语言的准确。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戏前三次波折?

  渲染小伙伴们盼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2.不能看戏“我”心情怎样?

  心理描写突出心情十分沮丧。

  3.一切问题解决否,小伙伴们自然急急忙忙赶着去看戏。作者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们看戏的心情。

  ⑴第10自然段:开船一系列动作,突出他熟练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看戏时愉快的心情。

  ⑵第11自然段: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水乡月夜图”表现“我”愉快而急切的心情。

  4.小伙伴如此热衷看戏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他们更在乎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耍,感兴趣是看戏前后那种快乐的氛围和感觉。

  5.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自由畅谈,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教师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①围绕中心精心选村,详略得当地叙述事情。

  ②景物描写细腻逼真,很好地起到烘托人物,抒发感情,推动情节。

  ③成功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⑤社会环境描写颇具地方色彩。

  五、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些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七、作业:

  你觉得平桥村有哪些好的民风?你家乡民风如何?用几句话写出你家乡的好民风。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验器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

  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

  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二、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四、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二、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三、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 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四、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教学后记: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认识的七个字中有六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识字教学时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动,先展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画像,号召同学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此外,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的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互相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所以在讲课中我们如果先让学生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再练习朗读,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演绎课本剧,除练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外,还可以加入新的人物,表述其他画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去发挥自己的创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环节上,我还设计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或者画声音、味道。学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错,说出了很多方法,积极性也不错。但这方面的时间就花了几乎十分钟,所以让学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的时间就比较仓促,学生没有什么时间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这部分的内容是不能这样拉过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课时。课后有老师想我提议,拓展不是重点,有时间可以说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虽然我很认同朗读文本的重要性,但也产生了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训练学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新春到——到春新”等。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学生自读。

  3、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认读词语、正音。

  4、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再说几组类似的词语和生活中有趣的运用。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出示两个熟悉的字,如“月”“夫”,学生认读。教师演示两字合并组成新字。

  ②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③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并当“小老师”领读,试组其他新词。

  ④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试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词语和句子。

  3、我会读

  ①自读小故事,同桌互相正音。

  ②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

  ⑤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我的.发现

  第三课时

  一、 精品引路、激发创作

  1、 师:(展示学生作品)这是去年二(1)班刘捷同学的作品,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谈谈你们对作品的看法。

  生:那小狗的头上怎么多了个半圆,有点莫名其妙啊?

  师:是啊!去年二(1)班的同学也向杨捷同学解释说:“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称赞这位同学观察生活多么仔细,想像多么新奇啊!今天,我们二(1)班的同学也有一双灵巧的手,还有比杨捷同学更加聪慧的才智,我们可能已经制作出一个比这只小狗更精致,更新奇的作品了。请同学们再次好好地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再次地改进。

  2、 生动手修改作品。

  二、 独立演练。铺垫交际基础。

  1、 师:同学们,先要按什么顺序具体地介绍作品,然后试着说一说,边说边完善。

  2、 学生自说作品。

  三、 创设交际平台,释放交际欲望

  1、 在小组内交流。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作品进要有声有色,就是说把你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的艰苦感觉凸现在表情中。其他同学要细心听,认真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听了同学的介绍后,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 丰富对话素材、提高交际能力

  1、 师:每个小组一位代表到班级上交流。

  (1)学生上台介绍作品。

  (2)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五、 拓宽平台,提升交际内涵

  师小结,布置回家把自己的小制作介绍给亲人或朋友。

  教学后记:

  课前,我让学生在家制作好自己喜欢的小作品,体验动手之乐,积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交际材料。另外,我还自己亲自制作,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兴趣更浓。口语交际不能离开生活,凡是学生自己熟悉的、体会会更深,一般说得比较具体活泼。课堂上同学们的作品琳琅满目,我就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孩子们把自己怎样构思、怎样捏的过程(先------再------然后------最后-------)的具体经过介绍给大家听。听的小朋友当小记者,有疑难的问题可以上讲台随机采访,提出问题。孩子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听,都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人家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补充。引导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作品,尽情地介绍,注意自己的手、脚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代表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具体介绍出来,组织集体评价。同学们有了亲身经历,体验到动手之乐,交际时兴趣可高了,大部分小朋友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被评到最佳口才奖的同学无比快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课文重点:

  2、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

  2、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带齿轮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教学准备:生字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火花,谈话: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知道吗?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我说你找”。一人说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条中指出。“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抢读字音,读准确为止。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请大家帮助你。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读,扩词。

  3、指导生字书写。

  观察字型、结构,书空记忆。提出需老师指导的生字,老师范写。仿写。

  交流评议,改进书写。

  四、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谈话:出示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二、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回答: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感悟: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6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4、朗读: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5、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撕邮票——困难教学反思:

  扎思考———邮票打孔机

  别针——解决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

  方法与过程: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

  (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

  (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忠、导、盏

  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四、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缝”。

  4、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5、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五、作业:默读课文。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水流衣湿——{充气、缝、(动脑)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激、殊、筒、聚、削、类”等15个生字,会写“且、束、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和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5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激、殊、筒、聚、削、类”等15个生字,会写“所”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和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导入新课。出示谜语:世界上最亮的光是它,最快的刀是它,最厉害的武器还是它。猜一猜是什么呀?

  2.生猜对后,师板书课题,生读题目认识“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相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认读生字词语,交流识字方法,指导“所”的书写。

  4.个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悟神奇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1)仔细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读了课文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与同桌交流解决)都解决不了的标注出来。

  2.在学生交流到第一、二自然段时,抓住“特殊”、“集中和分散”理解激光的特点,然后指导朗读。

  3.在学生交流到第3自然段时,结合课文插图,抓住“削铁如泥”“减少”“减轻”“准确无误”等词语领悟激光的神奇,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在学生交流到第5自然段时,可创设情境或联系生活经验,从“不同颜色”“彩色”“飞舞”“不断变幻”等词语体会激光在装点晚会方面的特殊功用,欣赏激光的变幻之丰富和色彩之颜色,感受到激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激光“就在你身边”的意思。

  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问:生活中,你知道激光还有什么用处?你希望激光还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2.办一期激光知识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13激光的话

  激光刀削铁如泥

  激光枪、炮准确无误

  特殊的光用途很大彩色光束

  不同色彩、图案

  激光唱片、光盘……才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规范书写“且、束、敌、断、杀、实、场”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词语认读。

  二、积累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个生字。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摘抄本上。

  三、指导书写

  1.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写错的字。

  2.教师重点指导:

  且: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可与“目”比较。断:先写“米”,再写“竖折”,右边”“斤”的撇应过竖中线。

  断:先写“米”,再一笔写成竖折,右边一个“斤”字。

  3.学生读读、描描、写写。

  4.师生互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三、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四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五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六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二、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三、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教学后记:

  《充气雨衣》课文中“我会认”的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3

  课前思考:

  1、 上课时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多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识字的时候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说说偏旁表示的意义,理解性地记忆生字。先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锋、峰、泳、咏、噪、燥、躁”7个生字,会写“咏、噪、泳、游、峰、蜂、锋、蜜”8个字及其词语。

  2.熟读顺口溜,掌握一些形声字中同音字的.辨认方法。

  3.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同音字的辨认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准备:生子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述谜语: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忙碌花丛里,献给你蜜糖。

  2.生猜。

  3.出示图片及字卡“蜜蜂”。

  4.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字形。

  5.练习用“蜜蜂”说话。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蜜蜂。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现在我们就随小蜜蜂一起到识字乐园中去采蜜吧!

  二、学习字、词,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组“蜂、峰、锋”

  1.出示字卡:蜂、峰、锋

  师:又有什么新发现?(读音相同,右边相同,但偏旁不一样)

  师:是啊,虽然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怎么区分它们呢

  2.联系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桌讨论。

  3.找生汇报

  4.练习用“峰”“锋”组词

  5.游戏巩固(捉错别字)

  找几位学生戴“蜜蜂”头饰,上有词语:高峰、蜜蜂、先峰、蜜峰、山锋、蜂利,其他学生边读边找,说明错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组同音字:永——泳——咏

  1.出示字卡:永、泳、咏

  2.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练习组词说话

  (三)、学习第三组同音字:噪——燥——躁

  1.出示字卡。

  2.师提出要求:请前后四人合作共同学习这几个字,由小组长组织分别说一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①根据意思记忆、②编儿歌、③创编一段话、④表演

  5.游戏巩固

  (1).猜字游戏

  (2).课件显示飞舞的小蜜蜂,每只小蜜蜂上带有生字,生认读、组词,对者小蜜蜂飞入花丛。

  三、总结、延伸

  1.找生谈谈记字方法。

  2.师总结,出示课题:认识汉字多动脑

  3.延伸:

  (1)出示:垂、捶、锤

  (2)谁能根据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一下这几个字呢?

  4.学儿歌(屏幕显示文中儿歌),熟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有何发现。

  蜂、峰、锋、咏、泳、”均是左右结构。 “游”左中右结构。“蜜”上中下结构。

  3.指导书写“蜜”“游”

  4.学生描描、写写

  5.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扩大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词语卡、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读课文内容。

  (1)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怎样提取部首?

  (2)如果有的字不好确定它的部首,怎么办呢?(大多指独体字)

  2.归纳查字法的顺序。

  (1)确定要查的部首。

  (2)在“部首目录”里找到部首和页码。

  (3)在“检字表”中找到部首和要查的字。

  (4)按页码在文中找要查的字。

  3.完成练习。

  要求字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字典哪一页读音组词击凹视岩柔闻软

  二、读词语

  1.自由读。

  2.从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AABB)

  3.理解词语。

  4.你还知道多少这样的词语?请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为什么说“我看见它了”?

  3.作者看到的音乐喷泉是什么样的?(小水珠,忽而……忽而……忽而)

  4.“音乐喷泉”为什么能喷出水和美妙的音乐?

  二、说话写话:出示教学挂图:要下雨了

  1.导入:

  要下雨了,各种动物有什么与平常不同的表现呢?请看图。

  2.观察第一幅图。

  (1)图上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2)还观察到什么?(燕子飞得很低)

  (3)说说要下雨了,燕子怎么样?(要下雨了燕子得很低)

  3.观察二、三幅图。

  (1)认真观察,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说说要下雨了,小鱼、蚂蚁会怎么样?

  三、选择一幅图,编一个故事,写下来

  1.由学生自由说,选哪一幅图。

  2.将自己选中的图,编一个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3.将所编的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小制作>>教学目标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并有条理地、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2.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倾听别人的介绍,发现别人制作和表达中的优缺点,并及时予以恰当的点评应对。

  3.用简洁明了的几句话,写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小制作的真实感受。

  教学流程

  一、示范引导

  1.以班级举行的“人人都有一双巧手”的小制作大赛为背景,在全员动员的基础上,本节课展示其中的一份优秀作品,导入新课。

  2.师随机挑选一份小制作,原作者简要介绍,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向原作者提问。(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就交往的态度、礼貌用语、倾听评价以及语言的流畅性、正确性予以指导点拨。)

  3.小结:

  从刚才的对话交流中,我们知道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可以说什么?在双方交流时,也要注意什么呢?(语言、说话态度方面)

  二、小组为单位,逐一展示介绍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中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说的同学讲清楚,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可以在互动中提出建议和问题,学习交往、应对。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班级决赛。组长抓紧时间并做好组织工作。

  三、答记者问

  1.认真倾听四个人员代表对自己优秀作品的介绍。

  2.全班同学当评委,欣赏、评价作品的闪光点,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作品自由提问,对疑问之处提出问题和看法,进而交流分享。

  四、填选票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选票,在今天的小制作中(可以是四份优秀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选出你最满意的小制作,写写你的想法,并填选票。

  五、投选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将选票投到投票箱中)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机器人的特征及用途。

  教学重点: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认识机器人的特性和用途。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以一段电影导入。

  孩子们,机器人能干吗?还有些机器人也在不同的领域为我们人类服务(出示课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会做家务的机器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范读课文,学生划出不懂的词,不认识的字。

  2、让学生提问不认识的不理解的.生字。

  3、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其它同学的提问。

  4、抽生读文中的生字。

  5、让全班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6、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出语气,把字音读准。

  7、抽生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清位置与结构、部首。

  2、指导:“临”字右下是横“日”不是横“目”。日字头的书写。(显、最)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让学生复习后听写生字。

  二、理解课文,深入感知。

  1、齐读1——6自然段。

  (1)机器人长什么样子?在文中找出句子,并画出来。板书:怪模怪样

  (2)说说你新学到的词语。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打量:上上下下的看。滑稽—可笑

  (3)抽生表演汤姆不由得笑的动作及吓了一跳的动作。

  2、齐度7、8自然段。

  (1)思考机器人是怎么擦窗户的?

  (2)汤姆的反应怎样?(看呆了)

  (3)机器人还做了哪些事?收拾房间、扫地、疏通下水道、割草。

  (4)汤姆的心里怎么想的?佩服极了。(指导朗读)

  3、齐读第9自然段。

  (1)机器人又做了什么让人惊奇的事?

  (2)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并理解“绅士”一词。

  三、小结,思维扩展。

  1、你想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说一说,画一画。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作业:

  1、用词语造句。

  2、画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6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发现。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内容: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

  二、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3、认识52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课时数:

  14课时

  单元自备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4、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

  2、有关的.课件、奖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背诵这首儿歌好吗?

  2、从这首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这是用纸剪帖出的公鸡,颜色多鲜艳啊!这是用纸剪出的拖鞋,多有趣;这是用纸折成的蜗牛,多可爱;这幅是用塑料杯和毛线做成的漂亮的小女孩;这幅是用橡皮泥捏出的小动物的脚,你们说像吗?

  4、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就能制成一些可爱的小物品,多巧啊!我相信,你们也能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小制作,是吗?

  二、全班参与,评出“最佳小制作”

  1、请大家把小制作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然后有秩序地离开座位自由参观,看看谁的小制作做得最好。

  2、学生自由参观。

  3、评出做得最好的小制作,发奖品。

  过渡:看见你们五花八门的小制作,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就是想你们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行吗?

  三、示范说话,指导表达

  1、示范说话: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

  (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纸筒、彩带和彩色纸。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几个一样大的纸筒,再用各种颜色的纸把纸筒包住,接着在每一个纸筒的上端钻一个小洞,最后拿出一条彩带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就做成了花炮。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装饰。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2、指导表述:

  ⑴ 老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作品的?(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⑵ 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

  ⑶ 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3、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⑴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② 汇报制作过程:汇报时要讲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时要清楚、完整,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

  ③ 别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讲的同学解答。

  ④ 评出说得好的同学。

  ⑵ 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指导。

  四、代表汇报交流,评出“最佳解说员”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⑴ 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愿意说说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⑵ 其他小组评论: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正?

  ⑶ 老师总结怎样才能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清楚、明白。

  2、其他小组派代表汇报。(程序如前)

  3、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发奖品。

  五、举行“小小展览会”

  1、看作品,听介绍:

  同学们的小制作太美了,可刚才每一个小组只介绍了一件作品,你想介绍你的作品吗?每人都有机会,看,(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咱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作品都展示出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听你的介绍。

  2、谈感受:

  看了这些小制作,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六、小结

  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光心灵手巧,而且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老师非常高兴,下课后,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或家人,借此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好吗?

  七、学生写作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 篇17

  一、教材分析: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依据目标,确立教学的重难点是:诱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在教学的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模拟闯关,将课堂转换成现实学习生活场景,使师生成为活动中的某一角色,巧妙安排了“说一说”、“比一比”、“夸一夸”三个特定情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学生敢说、会说、巧说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说话大方、有礼貌以及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卡纸做的小房子,用塑料瓶做成花篮)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3、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的小制作你们都带来了吗?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2、作品展示。

  3、质疑:看来每一位同学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谁来告诉我你做的是什么呢?

  4、学生简单介绍。

  5、小结: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来说一说“我们的小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勇敢地闯过三道关,成为我们班的“小巧嘴”、“小巧手”,你们有信心吗?下面就带着你们的小制作一起进入第一关“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相互交流。

  第一关:说一说

  1、课件呈现:

  (1)请你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的小制作是怎么做的。

  (2)一定要把过程说清楚,说明白。

  2、合作交流:请你们按照要求,在合作小组里学习,互相介绍自己在作品。最好把制作过程说得清楚些

  3、学生汇报:指名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4、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为了每一个角落的小伙伴都能清楚的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们发言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

  师:对,所以接下来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时候就要大声的说啦。

  板书:大声说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和前面几个同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过程更加清楚

  生:用上了一些合适的连接词

  师:这些词就是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在介绍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它们,就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有序,让听的人听的更加明白。

  (师板书:先、再、然后、接着、最后)

  师:那么谁也能试着用上这些词,再来介绍你的小制作呢?

  (指名介绍)

  5、教师小结:看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让使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个个都想站起来介绍自己的小制作,不要着急还有机会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比一比”。

  第二关:比一比

  课件呈现:

  (1)在合作小组里,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向小伙伴介绍你的小制作。

  (2)比一比谁说的最好,推选出来为全班展示。

  师:请各小组被推选出来的同学上讲台来为我们介绍他的小制作,其他同学该怎么做呢?

  生:认真听

  板书:认真听

  师:等他们介绍完以后由你们来当评委,看看谁是你们心目中的“小巧嘴”。

  举行“小巧嘴”评比会。

  师生共评。

  教师小结。

  第三关:夸一夸

  出示要求。

  (1)把你的小制作展示给大家。

  (2)请你夸一夸小伙伴的作品,看看谁做的最好,最有创意。

  相互参观,评选“小巧手”。

  教师总结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08-27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1-1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案07-09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1-0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0-26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0-26

小学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11-1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11-18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