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简短教案

2022-10-27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简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简短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祖国解放了妻子

  斩钉截铁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旧金山海湾登上船舷

小学语文简短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2.复述故事,理解于连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的一座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童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因为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童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

  3.人们为什么要为一个顽皮地撒着尿的小男孩塑像呢?我们学完今天的课文就知道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想一想:联系刚才的故事,你从课题中能了解到什么?(布鲁塞尔的撒尿男孩的铜像就是小英雄于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查找生字表或请教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2.听录音朗读课文,对照比较自己的朗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自己没有读好,进一步熟悉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音,指出多音字“都”和“撒”。

  都:dōu都来dū首都撒sǎ撒种sā撒娇、撒尿

  4.你觉得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意思?

  (课文讲了两个意思:一是描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小男孩铜像;二是写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三、细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已经欣赏了这座铜像,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描写了这座铜像?(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感情朗读。你们喜欢这座铜像吗?为什么?(它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像,样子调皮有趣。它像我们中的一员,像我们的`小伙伴。)你能读出对这座铜像的喜爱之情吗?

  分小组比赛读。老师也很喜欢这座铜像,我也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过渡:这座铜像虽然只有两英尺高,并不显得雄壮威武,而且显得很顽皮,却一直受到布鲁塞尔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也为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评价是否读出问的语气。

  4.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1)课文哪里回答了第二自然段的问题呢?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分组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学习提示:小组内互读互听,读熟这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于连,当时会怎么做?

  讲一讲: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讲一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看谁讲得准确、完整、生动,组内同学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4)汇报交流。

  积累词语:灯火通明欢声雷动灵机一动

  找出复述的关键词句:五百多年前失败的侵略者点燃炸药导火线于连迅速撒尿浇灭火花人们得救感谢为于连塑像

  各组选代表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集体评价。

  5.了解了小于连的故事,你们对布鲁塞尔的这座铜像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能说说吗?(小于连是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他临危不惧,聪明果断,救了全城人,应该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难怪人们把他称为布鲁塞尔的“第一市民”。)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于连说点什么吗?(小于连,你真棒!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要向你学习。)

  2.像这样机智勇敢,立下大功的小英雄还有很多,你们想去认识他们吗?《小英雄雨来》《草原英雄小姐妹》《抗日小英雄》等书会帮助你们去认识他们。

  五、作业。

  1.把小于连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他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

  2.预习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本课生字。将学生没有认出来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一边,认出来的字卡贴在另一边。

  二、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认读识记带拼音的生字。

  2.请会认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3.你觉得哪些生字记?哪些生字比较难记?

  4.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共同识记生字。

  5.全班交流。

  加偏旁:“同”字加上“金字旁”就是“铜”。

  “者”加上右耳旁就是“都”;“撒”“尿”“败”“庆”“祝”“胜”“库”“附”等字都可以这样记。

  比较法:竖——坚巷——港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卡,指名认读。

  像尿造败胜根感谢

  2.请自己观察书上田字格中字的书写,分小组讨论怎样书写,要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

  像:共13画。

  尿:半包围结构。“尸”字的撇要盖住下面的“水”字。

  造: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先写“告”。

  败:右边的反文旁是四笔,不能写成折文儿。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字里面不能漏掉一横。

  谢:左中右结构。三部分不能写得太宽或太开,要写得紧凑、匀称,中间的“身”字下面一撇不能出头。

  4.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并组词。教师巡视,注意随时纠错。

  5.将学生的写字作业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救伙伴

  准备几个救生圈(或呼啦圈),在救生圈外围的一圈贴上生字卡片,必须由一组同学轮流大声地认读正确,才能把救生圈里的同学救上岸。

  2.听写本课要写的8个字,并组词。

【小学语文简短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简短的说课稿11-28

小学班语文简短随笔04-03

小学语文的简短名言警句06-10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简短小学语文作业评语03-16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