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2022-10-10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四、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三、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续写诗文。

  四、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果园,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森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好不好?齐读课题

  (二)读通

  1、打开书46面,这是篇课文是带*的,是阅读课文,主要靠小朋友们自学,课文上边的导读可以帮我们读懂课文,我们一起阅读一遍,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

  2、导读为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3、要想把课文读懂,先要打好基础,把课文读通顺,在预习的时候,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小诗你们都能读通顺吗?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设计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4、CAI出示:手臂、刷刷、蟋蟀、振动、口瞿口瞿、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小组接龙读)

  5、CAI出示诗的6个小节。谁愿意来读?(点名读,6人)想读的一起读。

  (三)读懂

  1、小诗大家都能读通顺了,但想要把它读懂可不容易,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呢?(查一查、换一换、切一切、猜一猜、议一议)有这么多方法来帮忙,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首诗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并且解决问题吧!

  3、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老师觉得这里很难理解,看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CAI出示“黄叶道别的话音”是指----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指-----

  “暖暖的叮咛”是指-----

  “丰收的歌吟”是指-----

  5、你们真厉害,连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

  (四)美读

  1、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1-3节,找找秋天还有哪些声音?

  3、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请你读读那一节。想把诗歌读得美美的,我们可有小妙招,“读中想画面”。(生自由练习)

  4、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声音吗?(学生说)我最喜欢黄叶的声音。每到秋天,树上的叶子有的枯了,有的黄了,有的依然绿着,每当秋风吹来,这些树叶混合在一起,有的随风舞动,有的纷纷飘落,发出悦耳的刷刷声,真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我们来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好吗?(学生说后)师:真有意思!我们来读读罢!

  5、你还喜欢什么声音呢?请你读一读,真美,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瞧,蟋蟀正在跟阳台告别呢,它会跟阳台说什么呢?是呀,这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优美歌韵,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6、喜欢大雁和秋风的声音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谁想读?

  7、叮咛?什么是叮咛呢?上学时妈妈会如何叮咛你?(这叮咛里包含了妈妈对你的爱,所以这叮咛是暖暖的,那大雁会叮咛谁,会叮咛些什么呢?)

  8、你想得真好,相信你读得一定很美。

  稻子成熟了,秋风该多高兴呀,他会掀滚滚稻浪,骄傲地说:——

  咱们男生当大雁女生当秋风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动听。

  9、你们读得真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3节。

  10、由于我们的用心聆听,我们听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声音,秋天就像一个音乐厅,让我们去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

  秋的声音在……在……在……在……,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

  (五)拓展

  1、是啊!秋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模仿1、2节的样子,也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记录下来吗?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写一些吧!

  2、小朋友们今天听到了秋的声音,还记录下了这美妙的瞬间,开心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六)作业小超市

  1、仿写1、2节

  2、画秋。

  3、愿意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一背。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4

  一、导入

  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二、引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熟悉课文内容,注意以下问题:

  ⑴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的方法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和意义。

  ⑵用笔画出你在查阅了工具书后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和不懂的语句。

  2、结合课文中的解释,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⑴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难字、生词和较难的语句。

  ⑵强调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刚刚,开始。既而:一会儿。出:来到。倏尔:一会儿。

  皆:都。略无:毫无;略,大概,大致。夸能:夸耀才能。

  3、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掌握课文脉络

  1、请学生示范朗读文章,其他学生思考:

  ⑴写钱塘江潮的语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⑵出具体写潮水的语句,读一读。

  ⑶说说自己读后对钱塘江潮的认识。

  2、默读课文其他段落,引导学生拓宽对潮的界定:

  ⑴课文其他段落是写什么的?

  明确:

  ①水军在潮里演习;

  ②吴中健儿溯迎弄潮;

  ③江边喧闹的看客。

  ⑵也可用带潮的词概括形容这三段文字的内容:人潮

  四、两相比较,体味观潮以外的内容

  1、我们分别请同学来读写水潮和写人潮的语句,你来品味这两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写这两种潮特点的词语,用见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中潮的特点。

  ⑴水潮:

  (伟)

  远近

  色声形

  小大

  ⑵人潮:

  (奇)

  数百、四起、山崩、无迹宏大

  数百、溯迎、鲸波万仞、百变、略不沾湿能

  溢目、塞途、百物、倍穹、不容闲荣

  2、人因所赏景之美愈多,景因所到人之多而更美。

  请大家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一次来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钱塘江潮美景。

  五、课外延伸

  请赏析文中杨诚斋(杨万里)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六、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文学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美丽可爱、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起阅读的航船,向着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

  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笔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课文比较长,学生初步学习默读,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足够的默读时间,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总是怀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乐、童年的苦涩、童年的惊心动魄。大作家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他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让我们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鲁迅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二)默读感知

  1、默读提示。

  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式,与朗读相比,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时,请大家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猜读或者暂时跳过去。默读有字数的要求,每分钟要到达五百字。我们可能暂时还到不了这个速度,但可以试着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默读课文。

  本文共两千五百多个字,大约需要五六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3、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结构。

  (1)本文的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过文章,再看看题目,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标题用“从……到……”的句式,点明全文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个是读书学习的地方。)

  (2)请你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文章采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即课文第九段。)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结构,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为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内容探究:百草园──我的乐园

  1、写一写。

  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预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课时)

  提示:学生梳理内容要点容易遗漏,教师提醒学生逐段梳理。难点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哪里的生活有乐趣?

  设计意图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乍看当然是百草园有乐趣。顺利引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3、找一找。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

  景物之乐:看看、摸摸、听听、爬爬、吃吃、捉虫子、拔何首乌等。

  人事之乐:“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但从没有见过美女蛇。

  “我”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我”却不大能用。

  4、读一读。

  (1)场景再现──美女蛇的神秘奇异。

  朗读这段文字,哪些内容是长妈妈在讲?哪些是小鲁迅在听?长妈妈为什么给小鲁迅讲这个故事呢?想象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领会、体验当年小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无尽的想象带来的快乐。

  (2)内心展现──雪地捕鸟的惊心动魄。

  雪地捕鸟是百草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乐事。你能体会一下小鲁迅雪地捕鸟时的心情变化吗?读书时,请你用声音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

  教师带学生重点学习雪地捕鸟过程中动词的准确适用,抓住关键词句做分析。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捕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期待、紧张、兴奋、遗憾,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5、议一议。

  请你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示例:

  概括性词语:有趣。

  依据: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碧绿的菜畦,看着就让人喜欢了;紫红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极了;还有低唱的小虫子,声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过雪还可以捕鸟,这是一个有趣的百草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三味书屋──失去乐园的怀恋和恐惧。

  (1)朗读课文第九段: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2)说说作者内心的情感。

  预设:

  文章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三个“也许是因为”的连用,从一个小孩子的心里猜测,写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园里淘气、搞破坏,更害怕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园里的一草一木当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怀恋。

  2、三味书屋──“后园”里的偷来的快乐。

  (1)三味书屋──枯燥无味。

  有同学说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

  示例:

  概括性词语:枯燥。

  依据: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个“也许”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书屋是因为干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学生问老师“怪哉”老师也不会告诉学生,就只是让学生读书,在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

  (2)三味书屋──你怎么看?

  示例:

  概括性词语:快乐。

  依据: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可以偷偷跑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大家就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然后是听着老师入神的读书声而继续游戏。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自由,但也有快乐。

  3、三味书屋──真正的快乐在哪里?

  (1)默读“我就只读书……终于到七言”。挖掘书屋生活真正的快乐。

  (2)学业的进步才是真正的快乐。

  预设:

  “我就只读书”的生活也快乐:学习生活很充实,老师对“我”的态度从“严厉”到“好”起来,读的书多起来,对课的字也加起来,“终于到七言”。学业的进步是一个学生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段文字,是老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读懂此处,恐怕才算明白了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真情感:快乐、自豪而又怀恋,对老师也很有感激之情。

  4、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假如你是小鲁迅,你觉得百草园的生活有趣味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呢?

  (2)假如你是大鲁迅呢?

  设计意图在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以后,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作者传达的美好情感,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课堂小结

  每个长大了的人,都对童年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温暖而又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记忆中好好珍藏。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按照田字格规范抄写,注意笔顺。

  2、默读《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注意阅读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亲人听。

  设计意图

  1、重视汉字的书写规范。

  2、熟习默读,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仿写法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仿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听力大比拼,看谁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学生散读并圈划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议论性语句)。

  2、归纳主旨。

  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取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在“听”中成长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用心倾听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学会选择与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敞开心灵

  主旨归纳:我们要善听、乐听,在听中快乐地成长。

  (三)品读语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着重声音描写方面)

  2、交流

  3、归纳语言特色,及其表达作用

  明确:

  特点一:运用修辞

  A、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B、拟人:赋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动。

  c、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特点二:运用问句: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特点三:运用拟声词: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特点四:运用多种感官角度:从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写物的形象更丰满。

  特点五: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小结:描写声音的基本方法: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形写声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四)知识拓展——仿写

  1、齐读1、2、3段

  2、展开联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写一种生活中你所听到的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

  (1)教师指导:观察(用心感受)+想象(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

  仿写注意要点:格式、手法、描写性

  如有困难可作提示(机动)

  学生仿写内容提示:花开的声音、春笋破土的声音、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

  (2)讨论交流

  (五)总结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会听见的。你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布置(1、2任选一题)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下来。

  2、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声音,试着把它记录下来。

  3、收集古代诗歌中描述声音的诗句。

  六、板书:

  写声方法。

【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03-20

高中语文教案04-12

高中语文《灯》教案06-12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案08-26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08-26

高中语文环保教案06-01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09-26

高中语文《人和》教案02-16

高中语文教案07-09

高中语文《错误》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