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2024-01-16 教案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总免不了参加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会前需要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好和创造性。一个好的主题班会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1

  【活动目的】

  以“文明礼貌,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班会活动。

  1、加强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

  二、情境导入主题

  1、观看程门立雪的视频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给文明下定义:

  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它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三、展开主题

  1、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文明礼仪?

  (1)早晨进校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喊声“老师早,”“老师好”。

  (2)向别人询问应主动讲“请问”。

  (3)见到长辈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说:“叔叔(阿姨),早上好(中午好等)”。

  2、你能说说我们都是在哪些场合要讲究文明礼仪吗?

  学校、家里、街上……

  3、阅读故事:一位年轻人因为小小的一个不文明动作而失去了工作

  4、过渡: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展示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

  (1)这样的脚印并不好看

  (2)举手之劳,校园可以更美好

  (3)水在滴,资源正流走

  (4)这不是展示雕刻技艺的地方

  (5)墙壁涂鸦,这不是艺术

  (6)“文化长廊”需要呵护

  (7)角落的那个柜子……

  思考: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5、展示13条日常行为规范生齐读

  6、“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7、总结学生文明用语

  您好(你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麻烦你、不客气、谢谢、不用谢、请问……、

  请稍等

  8、练习文明你拍一,我拍一

  9、讨论:请你说说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

  10、表演:

  (1)请各组派一男一女两名同学各分成“绅士组”和“淑女组”,轮流进行各项社交礼仪的模仿。同学们进行点评,评出优胜组。通过各位参赛选手的表演,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优雅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应将文明的行为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

  (2)小品:

  人物:甲。乙。清洁工大妈。学生男。学生女。

  时间:一个春光灿烂的下午

  道具:一把扫帚,一个垃圾斗

  (3)你是领导早读的同学,每天总会早早得来到学校。今天,你也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发现老师还没来,可是,居然有2个同学在过道上追逐打闹。看到这一切,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四、班级全体学生宣誓

  向不文明现象宣战,

  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班主任总结】

  首先,今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的准备非常充分,交流也非常热烈,效果非常不错。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一定对“文明礼让”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更为全面和具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一起讨论、收集、表演,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彼此之间更了解,更默契。相信全体同学一定能够“传承礼让、延续文明”,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2

  【活动目的】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各种文明习惯。

  【活动形式】

  快板,三句半,舞蹈,武术,民乐,歌曲,英语童谣。

  【主持人】

  男:xx

  女:xx

  【活动程序】

  中队长:整队,各小队检查汇报人数。

  中队长:全体立正!报告辅导员老师,405中队应到56人,实到56人,并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报告完毕。

  师:接受你的报告,非常愿意参加你们的活动,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队旗、敬礼、奏乐、唱队歌。

  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敬礼,奏乐。

  中队长:礼毕。唱队歌。请坐。

  中队长:队员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兼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使命,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我希望队员们人人争做文明小标兵,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下面我宣布,405中队”文明之花处处开”主题队会现在开始,掌声请出我们的主持人:郑泽鑫吴贝娜同学。

  女:妈妈常讲,我国是礼仪之邦

  男:爸爸常说,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

  合:老师告诉我们,知书达理儿时起

  我们告诉自己,文明礼貌要发扬

  女:合着欢乐的节拍,我们成为了四年级的学生。

  男:我们是跨世纪的雏鹰,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女:做一个文明的少先队员,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合:让我们用自己良好的文明行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伴着我们成长。“文明之花处处开”主题队会现在开始!首先,请听快板《文明礼仪歌》

  女: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真是热闹,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男:我们从小要“学礼仪,用礼仪、要重言,更重行”让文明之花处处开”

  女:文明用语大家用。你文明,我有礼,人人都应来学习。

  男:见面主动打招呼。亲亲热热来问好,人人心里暖哄哄。

  女:是呀,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我们应该从小懂得尊重别人。接下来,请欣赏黄海涛、钟梓鑫、林浩锋同学表演的民乐演奏。

  男:文明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需要文明的生活。

  女:文明要有良好的行为,文明也要有良好的习惯。

  女:在欢快的歌声里,我们懂得了文明的重要。

  男:说文明,唱文明,都为做个文明人;

  女:学礼仪,道礼仪,文明礼仪知多少。下面请大家欣赏三句半《文明歌》。

  女:乐队有了指挥,声音才会优美;

  男:生活有了规则,才能安全来回。

  女:的确,文明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男: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女:文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学校,我们是知礼仪的好学生。

  男:在家里,我们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社会,我们是讲文明的好少年。请欣赏英文歌谣《schooldays》

  男:文明礼仪无处不在,

  女:文明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欢快的舞蹈《睫毛弯弯》,

  掌声有请!

  女:谢谢她们精彩的表演!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啊?我们班也有一位小小魔术师,掌声有请蔡子荧

  合:文明,让我们举止文雅,礼仪,让我们风度翩翩!

  男:社会的美好形象是靠每一个公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来共同塑造的。要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

  男: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则是通向心灵的金钥匙

  男:校园里,马路上,影院里,处处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素养,我们在文明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请听诗朗诵《为成长鼓掌》。

  男: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一个春天。

  女: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男: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女: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给你温馨的思念。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有请马溶渝,彭梓涛,陈泽彬,庄艺凯为我们带来武术表演。

  男:文明,让人举止文雅;礼仪,让人风度翩翩,我们要从小学做文明人。

  女:我们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才算真正的美!最后请听歌曲《稻香》。

  合:同学们,让我们以这次队会为契机,通过对各种行为规范的体验,养成各种文明习惯,提高我们的素质,净化我们的心灵,以文明之我,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下面请辅导员蔡老师给我们做总结发言,大家掌声欢迎。(鼓掌)

  师: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敬礼,奏乐。我宣布,405中队“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队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家长、老师的参与!谢谢!(音乐《歌声与微笑》)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3

  活动目的:

  1、通过文明礼仪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礼仪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3、人人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

  活动难点:

  能适时适地适用文明语言及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处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一)观看历史故事视频

  1、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故事至今仍深深地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放视频)

  2、师问:看到这个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总结。

  (二)情境表演《一根跳绳》

  1、指名两位同学表演。

  2、师问:看了这个表演,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请同位讨论一下,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指名发言。

  4、师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则是通向心灵的金钥匙。这位大同学说话很不文明,而且欺负别人,抢人物品,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如果是你没带跳绳,你准备怎样做?

  5、指名说。

  6、师说: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手,为文明歌唱。(出示《拍手歌》)

  7、师总结。

  (三)出示图片——说说不文明现象

  1、学生看图片。

  2、师问:你们觉得他们做的对吗?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3、指名说。

  4、师说:下面我想请大家就以下几个同学的做法,发表一

  下你的意见。(出示课件)

  5师问: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做?

  6、指名说。

  7、师说:我们再来看一看,说一说。(出示课件)

  8、师问:

  (1)你是怎么看小红的做法,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做呢?

  (2)小冬哪里错了?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说?

  (3)你向别人请教时,是这样请教的吗?应该怎样向同学请教?假如现在我是小明,你向我请教问题,你应该怎么说?请你表演一下。

  (四)出示儿歌

  1、师说:同学们,当我们进校、升旗、上课、课间、放学、回家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出示课件)

  2、指名读、小组读。

  3、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1、师说: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让我们来听一首儿歌《我们从小讲礼貌》。(出示课件)

  2、师总结:在这轻松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希望大家向不文明的行为告别,用文明礼仪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校园,我们要做个文明的学生,在家庭,我们要做个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要做文明

  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小公民,你们能做到吗?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边形纸模

  五、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整理和复习有关这些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七、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从整理图中能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九

  板书设计

  S=ah÷2

  S=abS=ah

  S=(a+b)h÷2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5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6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通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做到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三、工作要点

  1、进一步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1)树立“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写字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把写字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形成良好的写字教学氛围,训练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2)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字要求,并对照实施。

  (3)学生写字力争达到优秀率在60%以上,合格率在95%以上。

  2、上好写字指导课。

  (1)上好每周一课的写字指导课,教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力优化写字指导方法,致力于学生行为习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2)锻炼写字技术。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整洁)

  (3)优化教学方法。写字教学做到“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结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练习与运用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加强检查监督,开展竞赛活动。

  (1)定期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及各科的写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定期组织学生的写字比赛,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习字作品。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读书

  2.导入新课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9

  【教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探索式教学法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10

  课题

  过去的日子

  教学目标

  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怀旧模式的照片美术作品,学生自己的生活照。

  一、同忆、导入(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

  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

  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展示课题课件:展示艺术节照片若干。

  二、交流与思考(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

  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

  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

  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

  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

  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

  三、作业:

  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

  提示: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解读古文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了解山市、海市等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理清山市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欣赏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生活在淄博的同学都应知道此联出自哪里、写的是谁──它悬挂于淄川蒲松龄故居,是对蒲松龄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聊斋志异》收入作品500篇,除描写狐鬼怪异的故事外,还收入了一些奇特的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山市》,文中也称“鬼市”描写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可选择不同方式阅读,如默读、轻声读、放声读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标记疑难句子。

  四、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

  1、,给下列字词正音。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黯然缥缈

  2、难句理解:

  然数年恒不一见。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五、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写山市,以什么为顺序?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

  由此可见山市变化很迅速。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变化的?

  ──作者以目击者的口气描绘山市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楼、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本文的.语言特点如何?

  本文语言生动,多用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的表现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美景。

  六、拓展

  1、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科学阐释或相关故事。

  【备注】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因他著有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主题班会07-04

初一班会主题班会教案01-28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15篇)02-17

初一主题班会课教案(精选10篇)08-11

初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模板05-25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汇编15篇02-17

初一主题班会教案(通用20篇)06-06

班会主题教案07-12

主题班会的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