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2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
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
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5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
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7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
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3、3、5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学习新课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70÷14=
(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
(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
(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
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 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3、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
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
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
4、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
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
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业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
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进行估计),到底有多少度,学生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小结: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读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4、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5、练一练
(1)做一做第二题
(2)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6、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将角的边延长
五、目标检测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刻度线与 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2、判断
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1 计量单位:度“°”
角2 测量工具:量角器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最新】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一等奖09-15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案最新09-15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设计最新09-16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11-28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9-15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8-20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8-10
最新数学教案优秀范文08-31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