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2022-12-01 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公鸡的贪吃、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勇敢。

  2、学说故事中各角色的主要对话,丰富词汇: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

  3、能积极动脑筋参与故事情节,喜欢表演。

  活动准备:

  1、活动图片(公鸡的鸡冠师用金色的纸做成)

  2、提前请幼儿观察图片,理解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看到图片上有什么?”鼓励幼儿说出“黑黝黝的森林、急腾腾的河流、高耸耸的山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老师结合图片介绍故事名称分段讲故事,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在黑黝黝的森林里有一座小房子(揭开式教具),里面住着……在高耸耸的山上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

  2、猫和画眉鸟为什么让公鸡在家里一声不响?不能把头探出窗口?

  3、狐狸是怎样唱的?为什么给它小豆?(引导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

  4、猫和画眉鸟听见了公鸡的喊声,于是它们走过……,跨过……,把公鸡救回来了。(帮助幼儿掌握公鸡喊救命时说的话)

  5、猫和画眉鸟为什么是“严厉”的对公鸡说?(鼓励幼儿模仿,提醒幼儿表现出严厉的神情。)

  6、狐狸第二次来的时候,鼓励幼儿和狐狸一起唱。(体现狐狸的狡猾)

  7、狐狸为什么要说“不给公鸡”?(进一步体验狐狸的狡猾)

  8、告诉孩子这次太远,公鸡喊一遍救命,它们没听见,引导孩子体验公鸡此刻的心情,帮公鸡一齐喊救命。(鼓励幼儿体现公鸡的着急,此环节主要让孩子学说对话)

  9、帮助幼儿理解“非常严厉”,请幼儿模仿。

  10、当猫和画眉鸟发现公鸡不见了,心情会怎样呀?怎样才能把公鸡救出来?(理解猫和画眉鸟的机智)

  10、当狐狸走出洞口,请幼儿一起扮演猫和画眉鸟救出公鸡。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

  1、引导幼儿感受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

  猫对公鸡的情感是怎样的?

  猫对狐狸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各角色的特点:公鸡的贪吃、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勇敢。

  四、自然结束。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看图编讲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3、幼儿感受临危不惧,想办法保护自己。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关故事《聪明的公鸡》的四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故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和公鸡的故事,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启发幼儿猜想故事。

  二、书上的故事。

  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带来的故事,会是什么内容呢?

  分别出示图片1、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谁?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请幼儿说一说捉到公鸡了会怎样?

  教师出示图片4,请幼儿说一说结果怎样了?激发小朋友猜想,第三张图片中和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就逃跑了?

  教师出示图片3,幼儿描述图片情境,并为故事创想适合的名字。

  三、鸡对说的话。

  进行集体交流,教师针对图片3,让幼儿说一说公鸡在耳边说了什么话,使不但没吃公鸡,还跑走了?

  分组讨论"公鸡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变换角度想主意(吓唬或骗)教师巡视并提示幼儿:一定要说出让"跑走"的话,不然就会把公鸡吃掉。

  每组推选一个幼儿说出不同的讨论结果。

  四、幼儿编讲故事。

  请个别幼儿完整编讲故事。

  教师点评,并给与鼓励。

  五、丰富词汇:狡猾、聪明、害怕、得意。

  活动延伸:

  语言区投放公鸡和头饰,角色扮演,幼儿表演故事《聪明的公鸡》。

  教师反思:

  根据《纲要》大班语言目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因此,将活动目标定为:

  1、看图编讲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后都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积极猜想公鸡在耳边说的话,并用狡猾、聪明、害怕、得意等词汇,生动完整地讲述图片故事。

  本次教学活动中,应采用正、反两方面提问,为幼儿提供显性和隐性线索,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使幼儿敢于求异、乐于求异,最大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金鸡冠的公鸡》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讲述了公鸡爱听奉承话,几次被狐狸骗走,后来被猫和画眉鸟救回的经历,情节生动有趣,语言简练优美,尤其是对话语言,易记又好懂,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其中角色对话。指南中也指出:幼儿园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我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感知角色特点的基础学习对话,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为表演游戏打下基础。活动中我也将创设积极有效的语言互动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结合教材分析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包括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等

  能力目标

  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能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

  懂得公鸡贪吃又爱听恭维话是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小朋友不能轻信他人的话,小心上当受骗。

  重点难点:

  由于故事内容较长,所以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轻信别人是公鸡上当受骗的原因。结合本班幼儿喜爱模仿角色对话,但语言不流畅、表达不清楚等原因,把学习故事中角色对话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我将相关《金鸡冠的公鸡》知识有机整合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如语言区:投放公鸡、画眉鸟、狐狸、猫的图片等。

  2、让幼儿事先了解猫、画眉鸟、公鸡的本领及生活习性

  3、《金鸡冠的公鸡》PPT,幼儿装扮公鸡的衣服一套,《金鸡冠的公鸡》故事视频,手偶狐狸、公鸡、画眉鸟、猫各一个。狐狸、公鸡、画眉鸟、猫头饰若干。音乐律动《我不上你的当》

  四、说教法

  1、直观法。教师结合PPT图片以及深情并茂的故事演讲,让幼儿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1、故事情节,以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法。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

  幼儿把看到的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语言

  描述出来,是解决本次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如果你是公鸡,你会怎么做等,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讨论法。在活动中,我先设问以引发讨论内容,然后由幼儿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让幼儿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以“为什么”引发幼儿深入思考,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益。

  五、说学法

  我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以发展幼儿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给幼儿自我感知和体验,大胆想象和表述的机会。

  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发现公鸡一次又一次上当的原因,并能用语言讲述还采用体验法,自始自终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其中,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最后还让幼儿分组讨论,与同伴一起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来理解学习内容,在轻松的交谈中学习角色对话。这些学法不仅能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而且锻炼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1、金鸡冠公鸡导入

  2、手偶故事讲述

  3、聚焦PPT

  4、欣赏动画《金鸡冠的公鸡》

  5、分角色表演

  6、小结,歌曲律动《我不上你的当》

  1、金鸡冠公鸡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由一个小朋友扮演的金鸡冠公鸡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请孩子们应用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法,猜猜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孩子们想说的欲望一下子便被激发了出来。由此自然的引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金鸡冠的公鸡”,并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猜想这只金鸡冠的公鸡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兴趣持续高涨。

  2、手偶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该环节中,我通过用手偶表演并以自身语气语速的变换,结合优美的背景音乐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想象着故事的情境,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如:公鸡呀公鸡,金鸡冠的公鸡,你的脑袋油光光,你的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窗口等。并在故事讲完后,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猫和画眉鸟为什么让公鸡在家一声不响、为什么不能把头伸向窗口?狐狸是怎样对公鸡唱的?它为什么要给公鸡吃小豆?

  3、聚焦ppt,引导幼儿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法,结合ppt图片二次讲述故事,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体验作品内涵,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同样运用了提问法并在幼儿讨论后对答案进行总结,梳理。如:狐狸分别是怎样把公鸡骗出来?猫和画眉鸟是怎样把公鸡救出来?公鸡为什么会上当呢?如果你是公鸡,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幼儿欣赏动画《金鸡冠的公鸡》,大胆表述。

  该环节我让幼儿观看动画《金鸡冠的公鸡》,通过看动画,让幼儿大胆表述,如:狐狸一开始是怎么骗公鸡的,公鸡上当了吗?狐狸见公鸡没有上当又想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狐狸用旧办法去骗公鸡不成又想了新办法,如:孩子们跑啊跑,核桃撒了一地,母鸡把他们捡起来,就是不给公鸡吃等,了解公鸡贪吃、狐狸狡猾的人物特征。

  5、分角色表演,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该环节中,老师让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自由选择角色如:金鸡冠的公鸡、猫、画眉鸟、狐狸,让幼儿对角色的特点进一步的认识,进行小组合作,用语言、动作、表情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各个角色,感知不同角色的特点,幼儿戴着自己选择的角色头饰,并夸张的表演如:公鸡喔喔地叫救命:狐狸把我抓住,走过黑呦呦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耸耸的山头,猫啊画眉鸟啊快来救我吧!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播放故事《金鸡冠的公鸡》

  6、小结,歌曲律动《我不上你的当》结束。

  最后一个环节,提问: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陌生人给你吃东西,带你去玩,你会相信吗?你会上当吗?让幼儿与同伴一起探讨,自由讲述,从而知道公鸡那样贪吃、爱听恭维话才上当受骗,不喜欢狐狸的狡猾,而是喜欢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和勇敢。我跳律动《我不上你的当》,加深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也不跟陌生人走,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七、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表演《遇到陌生人我不怕》

  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在表演区中,可以让幼儿进行人物的表演,并通过表演《遇到陌生人我不怕》拓展社会经验,不轻信陌生人,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4

  一、分析教材

  《金鸡冠的公鸡》主要讲述了公鸡由于不听劝告,爱听奉承话,几次被狐狸抓走,差点成为狐狸的美餐的故事。故事中用词优美,语言简练、重叠,故事情节、对话生动有趣,幼儿易懂也易记,所以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我发现这个故事既适合大班幼儿来讲述又适合大班幼儿来表演,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感知角色特点的基础上学说对话、并且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从中体会不听朋友劝告爱听奉承话的后果。

  二、活动目标

  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儿童的能力、知识水平情况,我为本次活动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

  2、能力目标:能清楚连贯地复述角色对话,并且进行故事表演。

  3、情感目标:知道要听家人和朋友的劝告,不盲目听信奉承话。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完整地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让幼儿能够清楚连贯地复述角色对话,并且进行故事表演

  四、教学准备

  1、知识上的准备:提前让幼儿了解猫、画眉鸟、公鸡的“本领”及生活习性,为故事中狐狸要吃公鸡,猫用爪子抓,画眉鸟用嘴啄打下铺垫。

  2、物质上的准备:故事背景图片,金鸡冠的公鸡、狐狸、猫还有画眉鸟的图片;我还给准备了各种角色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游戏角色,引起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关注。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直观形象法

  问题讨论法

  表演法

  2、学法:

  观察法

  体验法

  交流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二)分段讲述故事并学习词语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角色特点

  (四)分组进行故事表演,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

  导入环节

  1、出示故事背景图片,并向幼儿抛出问题:“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来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继续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猫和画眉鸟吗?在遇到敌人时它们会用什么方法来对法敌人呢?”“你们知道狐狸喜欢吃什么吗?”“那么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来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导入活动。

  分段讲述

  1、首先讲述第一部分,我通过展示公鸡第一次被抓的背景图片进行讲述,并且向幼儿抛出问题。加深幼儿对公鸡第一次被抓的内容的理解,同时我运用表演法,让幼学习词语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丰富幼儿的词汇。

  2、接下来讲述第二部分,并且向幼儿抛出问题以加深幼儿对公鸡第二次被抓的故事内容的理解,巩固词汇: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

  3、最后讲述第三部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公鸡第三次被抓的故事内容的理解。

  完整讲述故事,感知角色特点

  1、把所有的故事背景图片展示出来进行讲述,调动起幼儿的多种感官,加深对整个故事内容的理解。

  2、在完整讲述后及时向幼儿抛出问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如果公鸡按照朋友叮嘱的坐,结果会怎么样?”

  3、让幼儿知道朋友和家人的劝告都是为我们好,要好好听、照着做,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奉承话的道理。

  分组表演

  在这一环节,我会运用表演法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能够在故事的表演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故事中角色特点的体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使幼儿体会到表演以及学习语言的乐趣。

  谢 谢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掌握情节,学习动物对话。

  2、丰富词汇:苦恼、耕田、传播、报时。

  3、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4、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快乐。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快乐的小公鸡》。

  2、老牛在田地耕种、青蛙在池塘边捉虫、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传花粉的图片

  3、老牛、青蛙、蜜蜂、小公鸡、公鸡爸爸头饰。

  4、布置田野、池塘、花丛的背景。

  活动过程:

  一、边看角色演示边讨论,幼儿初步体验情感。

  1、出示老牛(头饰)——“我快乐的是老牛,小朋友好”。

  教师以角色口吻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快乐吗?

  2、演示青蛙(头饰)、蜜蜂(头饰),鼓励幼儿猜想它们快乐的原因。

  师:小青蛙和蜜蜂都说自己快乐,请你们猜一猜它们为什么快乐呢?

  3、出示小公鸡(头饰),引出故事《快乐的小公鸡》

  师:“我是一只小公鸡,我也想找快乐。”

  讨论:小公鸡怎么样才能找到快乐?

  二、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提问幼儿。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故事。

  1.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2、小公鸡整天没事干,它心情怎样?(丰富词汇:苦恼)

  3、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小公鸡找到谁,它们怎样说?

  三、观看课件,欣赏故事,让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小电影《快乐的小公鸡》。

  1、小公鸡跑到田野问谁?

  2、小公鸡怎样问老牛呢?(学习句子:爷爷,怎样才能快乐呢?)

  3、出示图一:老牛爷爷怎样回答?(学习对话: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会快乐了。丰富词汇:耕种)

  4、小公鸡跑的那里问青蛙?

  5、出示图二:青蛙哥哥怎样回答呢?(学习对话:为庄稼,捉害虫就会快乐。)

  6、它跑到花丛问谁?

  7、出示图三:蜜蜂姐姐又是怎样说的?(学习对话:飞来飞去给花儿传播花粉,就会快乐了。丰富词汇:传播)

  8、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的不一样,小公鸡怎样办呢?

  9、公鸡爸爸怎样回答小公鸡?(学习句子: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师:小公鸡怎样找到快乐呢?(幼儿讨论后,提问个别幼儿)

  师:原来小公鸡每天早早起床,为人们报时,它成为一只快乐的小公鸡!(丰富词汇:报时)

  六、引导幼儿思考其它动物快乐的原因。

  师:老牛爷、青蛙、蜜蜂它们用自己的本领去帮助别人,所以它们快乐,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那些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去帮助别人,让自己快乐呢?

  七、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边听故事,边故事表演。

  师:等会,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记住在表演中一定要说出你所扮演角色的对话啊!现在请大家故事表演!

  七、教育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

  结束师:在生活中,原来我们经常帮助别人,爱劳动,做一位勤劳有爱心的小朋友,就会赢得大家的喜爱,自己也快乐了!

  我们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吧!

  故事《快乐的小公鸡》:小公鸡整天没有事情做,心里很苦恼,它想:怎样才能快乐呢?它跑到田野里问老牛:“爷爷,怎样才能快乐呢?”老牛说:“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了。”它跑到池塘边问青蛙:“小哥哥,怎样才能快乐呢?”青蛙说:“为庄稼捉害虫就快乐了。”它跑到花丛中问蜜蜂:“小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蜜蜂说:“飞来飞去给花儿传播花粉,就快乐了。”小公鸡回到家里问爸爸:“爸爸做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的不一样的呢?”爸爸笑着说:“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从此,小公鸡每天早早起床,和爸爸一起为人们报时,它成了一只快乐的小公鸡。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选择的是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易于复述的故事《快乐的小公鸡》。故事的中重复句式较多,段段落结构也基本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进行开放性的问题“你们看小伙伴们见到大公鸡为什么苦恼?”让孩子自己猜测下一个情节,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然后我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看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整个故事。之后再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幼儿从中明白:“帮助别人就会快乐”,这一道理。不足这就是我对于整个活动的设计一心想完成我们的教学活动,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虽然幼儿的兴趣浓厚,但是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幼儿孩子的自主性和猜想太少了,该采取的哪些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活动,感受快乐课堂?这一点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一点反思,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2、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要求

  一、使幼儿知道鸡冠花的名称及外形特征。

  二、让幼儿知道鸡冠花是供人们观赏的花。

  三、培养幼儿有顺序地观察事物。

  四、准备:幼儿园内正在开放的鸡冠花若干,鸡冠花、蝴蝶花、牵牛花等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鸡冠花。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里观察鸡冠花1、这是什么花?什么颜色?

  2、它的花朵像什么?

  3、鸡冠花长在什么地方?它的茎是什么样子的?茎上还长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4、鸡冠花有根吗?根长在什么地方?

  小结:鸡冠花是红颜色的,它的形状像鸡冠,鸡冠花长在茎的顶端,茎是长长的,直直的,茎上还长了叶子,叶子是绿色的,鸡冠花有根,根长在泥土里。

  二、游戏,复习巩固对鸡冠花的认识

  1、教师出示鸡冠花、蝴蝶花、牵牛花等卡片,让幼儿任意抽,如抽到鸡冠花,就说"我是鸡冠花,我的形状像鸡冠",如抽到牵牛花就说"我是牵牛花,我的形状像喇叭"等。

  2、你还在哪儿见过鸡冠花?鸡冠花有什么作用?

  小结:鸡冠花可以美化环境,供人们欣赏;鸡冠花还能入药,为人治病。

  三、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来那个好的氛围;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认识鸡冠花,了解鸡冠花的生长习性。(自然科学知识)

  2、学习儿童画相关构图知识,颜色的组织。

  3、了解禅绕画的简单画法。

  能力目标:

  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用水粉,水彩笔,记号笔等创作一幅鸡冠花作品。

  工具准备:白色卡纸、水彩笔,水彩颜色及作画工具,铅笔橡皮等常用工具。

  矛状花型鸡冠花

  鸡冠花的认识,包含鸡冠花的种类,颜色,形状等(课题导入)。

  鸡冠花因为其颜色比较鲜艳,比较适合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老师在课前应准备好相关的图片资料。

  上一篇教案中,我们讲到图片导入的方法比较适合色彩鲜艳的物像展现,图片导入可以快速的通过颜色,形状等物像外在的元素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以达到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羽状花型鸡冠花

  鸡冠花的分类

  根据鸡冠花的形状,可以将鸡冠花分为三类:球状花型,羽状花型,矛状花型。

  鸡冠花的生长习性(自然科学知识)

  鸡冠花,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粗壮。分枝少,近上部扁平,绿色或带红色,有棱纹凸起。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5-13cm,宽2-6cm,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中部以下多花;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宿存;胞果卵形,长约3mm,熟时盖裂,包于宿存花被内。种子肾形,黑色,光泽。鸡冠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怕干旱,喜阳光,不耐涝,但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庭院都能种植。

  球形鸡冠花花朵

  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块总结出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和颜色特征。

  我们本节课主要表现球状鸡冠花,这种比较常见,颜色鲜艳,花头突出,更适合小朋友们表现。

  鸡冠花形态特征

  花朵顶端呈半球形,有扇形花托。

  花朵线条弯弯曲曲,排列紧密。

  主花朵下往往有细小花朵排列。

  有花枝支撑,叶子长而尖,绕花枝四周而生。

  鸡冠花颜色特征:

  球形花朵呈大红色,玫瑰色,扇形花托里面掺杂黄色,粉色等,色彩艳丽,色相明确。

  叶子,呈黄绿色,深绿色,略有红色斑点。

  球形鸡冠花整株

  作画知识讲解,作画过程中需要主要到的新知识和重点内容。

  1,构图方式的安排

  根据球形鸡冠花的观察与分析,我们本节课主要采用竖构图的表现方式。

  球形鸡冠花整株一般较高,有比较大一点的花头,这门可以先画一整株在画面的中间偏左一点的位置,作为整个画面的主体部分。然后以此为中心,逐渐添加比较小一点的花朵来丰富画面效果,叶子散落在主要枝干的两侧即可。整个画面注意花朵的大小关系,高低变化,引导画面层次尽量丰富一点。

  叶子一般分布在花朵的底部,注意叶子的形状疏密关系即可。

  为什么要把主画放在画面中间略偏一点的位置呢?(偏左或偏右都可以),这主要是运用黄金分割的原理,找到画面的视觉中心。而黄金分割点就是最合适的位置。

  黄金比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应用在生活中有神奇魅力。(定义引用)

  2,缠绕线条的表现方法

  所谓禅绕画,就是一种不拘于形式的装饰画,主要构成元素是点、线、面,禅绕画意即在点、线、面的组合过程中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沉静的思索,所以禅绕画具有平复情绪、净化心灵的作用。(网页引用)

  今天我们用一根线条缠绕的方式来表现整个鸡冠花。

  先用铅笔来定位好物体的位置和形状,然后用记号笔在形状内,沿着一定的顺序反复缠绕勾勒即可。

  花头顶端可以稍微稀疏一些,花朵下半部分花托的位置线条密集一点,这样就有疏密变化的节奏了。在视觉上就更舒服,也更符合绘画的特点。

  3,上色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明确画面的主要色调,鸡冠花整株主要由2种大的色调组成,分别为红色和绿色,然后在这两种基调中我们再细分出不同的颜色细节即可。比如:

  花朵以深红,大红,玫红为主,分别分布在花朵的根部,中间与顶部的部分。

  叶子以深绿色到浅绿色的过度为主。

  注意上色时,颜色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形体。

  具体作画步骤分析

  第1步,构图。(参照黄金分割的方法)

  找出花朵的形状,演示形状的表现方法。老师最好能在白板上示范一下,让孩子看到具体方法的运用,这是最直观的,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用铅笔定位,记号笔直接开始画即可。铅笔只是辅助定基本的位置和形状,一般1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或者也可以直接用记号笔开始,记号笔没法修改,可以更好地追求儿童绘画时的随意性。

  第2步,组织画面的节奏。

  重点是花朵的添加,注意花朵高低和疏密关系的表现。

  花朵角度也要稍微变化一些,显得更灵活,更有生气。

  一般来说,画面需要有一个大一点的花朵作为画面主体,以这个为参照,然后有节奏的添加其他大小不等的花朵就可以了。

  第3步,上色。

  上色包含花朵与叶子两部分。

  花朵的颜色,以红为主,黄色,蓝色,绿色为辅。

  叶子的颜色主要由深绿,浅绿,黄绿为主。

  上色时,我们还是采用缠绕的表现手法,和画花朵一样,但要注意到颜色的层次划分,比如花朵最上边是黄色,往下逐渐变成粉色,玫瑰,再往下转换成深红。

  叶子比较简单,我一般一个叶子用一个颜色,将就点的同学也可以找一些过渡色,因为我画的叶子比较小,所以不用找的太细。

  第4步,完善画面。

  整体协调,完善画面。

  用水粉或水彩颜色在花朵的外边缘染上一些水分较足的色彩,然后使劲往外吹,就会产生长短不一的花纹。

  最后,整个画面在合适的地方再沾染一些颜色,出现一点晕染的效果即可完成。背景染淡绿和淡黄都可以。

  总结

  本主要学习的是鸡冠花的表现方法鸡冠花的形状,颜色的观察与认知水粉,水彩工具的运用等

  作画步骤动态展示

  经验课堂

  小朋友们作画时,老师可以多鼓励同学们大胆一些,不要怕弄脏了画面,不要怕画坏了,只有这样才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儿童画课堂一般1.5小时,时间很短,很多老师怕小朋友们画不出满意的作品,家长接孩子时不好交代,往往表现的很严肃,用这种方式吓唬小朋友们,让他们画的小心翼翼,最后的画面效果一看就很僵硬,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儿童画。建议老师们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听完你的讲解后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现即可。

  我是@小崔叔的美术课,11年美术教学经验,专注少儿美术和零基础学画画。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8

  一研:

  共同分析教案,精心设计活动我们小组的成员在共同商量之后,决定上语言活动<金鸡冠的公鸡>,一研执教老师是彭媛老师,在拿到彭媛老师的教案后,我们结合小朋友没有接触过故事中的词语,做了一些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了公鸡的头饰。

  在彭老师上完课后,我们小组成员发现,由于老师准备的教具比较简单,缺乏新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活动的过程不太感兴趣,老师说的比较多,孩子探索的比较少。幼儿对本节活动的难点不容易理解。

  反思:

  在二研活动中,老师需要准备更多的教具,利用好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意思。

  二研:

  分析活动效果,关注幼儿思考二研活动执教老师是沈雨老师,沈雨老师在二研活动中,把故事中狐狸说的那段话配上了音乐,在活动中,利用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把对话给体现出来,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对于狐狸的那段话也有比较直观的了解,愿意跟着老师唱一唱对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同时还对整个故事制作了一个PPT,让孩子在活动中,能过观看PPT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在二研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比第一次活动有了很大进步,对故事中的难点词语还有待加强。

  反思:

  二研活动中,感觉老师说的比较多,孩子没有探索的活动,不能体现纲要中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因此在三研活动中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三研:

  对比活动效果,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三研活动执教老师是朱艳梅老师,针对二研活动中孩子所缺少的探索活动,我们小组三位成员经过讨论,决定把故事中的内容浓缩成八幅拼图,活动中教师通过PPT中提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完成拼图,拼图完成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把拼图中的内容说出来,并能通过为拼图排序而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在教师第三次试上之后,幼儿对整个活动流程比较感兴趣。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地听故事,能记住故事的名称、角色,理解其内容,对故事有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找出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并能初步理解其词义。

  3、在一边听、一边议论故事的过程中,知道公鸡因为贪吃,又爱听恭维的话才上当受骗。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金鸡冠的公鸡》故事图片、道具:公鸡木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交代任务,教师出示公鸡木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啦?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公鸡,它是一只“金鸡冠”的公鸡。

  二、基本部分:

  幼儿听故事。

  1、教师结合图片讲故事一遍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

  2、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提醒幼儿注意各角色间的对话及个角色间的不同语调。

  (1)“请小朋友想象公鸡被狐狸捉走几次?”“狐狸每次是怎样骗公鸡的?狐狸每次骗公鸡说的话一样吗?”老师示范狐狸第一次骗公鸡和第二次骗公鸡的语言,让幼儿讨论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示范狐狸第三次骗公鸡的语言,请小朋友讨论和第一次、第二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后启发小结:狐狸很狡猾,为了把公鸡骗出来,所以三次说的话都不一样。

  (3)“公鸡为什么会被狐狸捉走那么多次?公鸡有什么缺点呢?”引导幼儿讨论后启发小结:公鸡有缺点,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受骗的。

  3、这个故事很好听,“里面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找出来好吗?”

  听后组织幼儿讨论。

  1、“画眉鸟、猫叮嘱公鸡什么?什么叫叮嘱?”

  2、“公鸡为什么忍不住?什么叫忍不住?”

  3、狐狸把公鸡捉走,走过了什么地方?

  (1)什么是黑幽幽的森林?

  (2)什么是急腾腾的河流?

  (3)什么是高耸耸的山顶?

  (4)画眉鸟和猫去救公鸡时,在狐狸洞前唱了什么?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听了三遍故事,小朋友喜欢这个故事吗?下次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去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大胆的表演。

  3.通过表演感受到公鸡因贪吃、爱听好话而上当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对故事的理解和熟悉,形象的去准备对角色人物的对话

  2.情景背景图片

  3.形象的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金鸡冠的公鸡”,导入故事

  1.这是谁?它是一只怎么样的公鸡啊?“哦,是一只金鸡冠的公鸡,这只漂亮的金鸡冠的公鸡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来听听看。

  2.故事的名字就叫“金鸡冠的公鸡”

  二、分段讲解故事

  1. 讲述第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猫……把公鸡就出来”(边讲故事边通过图片来展示)

  1)老师提问:猫和画眉鸟走的时候,怎样叮嘱公鸡的?(让幼儿学习说“你在家一声都不要响,要是狐狸来了,千万不要把头探出去”)

  2)公鸡为什么没有听猫和公鸡的话?它为什么把头探出来?(学习语句“公鸡啊公鸡,金鸡冠的公鸡,你的脑袋油光光,你的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来,我给你颗小豆吃)

  3)公鸡是怎么样喊救命的?请你学学看(老师可以根据背景的路线再示范一遍,“狐狸抓了我,走过黑黝黝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松松的山头,猫和狐狸啊,快来救我吧”让孩子通过图谱清晰。)

  2.继续倾听第二段故事“过了些时候……把公鸡救出来”

  1)老师提问:当狐狸又说到给金鸡冠的公鸡吃小豆时,她有没有出来,这时公鸡是怎么想的?

  2)狐狸又用什么办法由把公鸡引出来的?(学习语句“孩子们跑啊跑,麦子撒了一地,母鸡把他们捡起来,就是不给公鸡”)

  3)如果你是那只大公鸡,请你大声的喊救命,让猫和画眉鸟来救他。(引导幼儿模仿公鸡优美的语句“狐狸抓了我,走过黑黝黝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松松的山头,猫和狐狸啊,快来救我吧”)

  3. 倾听第三段故事“又过了一段时间……猫和画眉鸟回来没有看到公鸡”

  1)猫和画眉鸟回家发现公鸡不在了,他们来到狐狸的洞口,这时他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救出公鸡?(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2)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中猫和画眉鸟想的什么办法把公鸡救出来

  3)老师提问:最后猫和公鸡有没有救出公鸡,他们用了什么办法(“特令令,勃令令, 金琴弦的小提琴, 狐狸在不在家中,在那热烘烘的狐狸洞!”加上孩子的创想来结局。

  4.角色表演,老师与幼儿分别选择角色来共同表演故事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

  1.老师提问: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这只金鸡冠的公鸡吗?说出你的理由?

  2.老师最后总结,结束这节课。

  感想:上完这节课,我最喜欢里面狐狸和公鸡的对话,虽然我在唱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让孩子学会,但是我觉得孩子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完全的和老师的故事融和在一起。

  在孩子们想象怎样救去公鸡的时候,很多孩子的想法特别的微妙,特别的出彩,这是孩子的创造带给老师的收获。

  在孩子们有感情的表演时,我都不知道到底选择谁来表演,每个孩子小手都举得高高的,他们是快乐!

  一个好的故事,一群可爱的孩子,再加上老师,就是一节好的课!我享受这节课!

  不足有很多,缺点也很多,就是这些不足激励我成长!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相关文章: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01-22

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教案范文01-22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故事《金鸡冠的公鸡》05-14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金鸡冠的公鸡03-03

大班语言活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01-08

金鸡冠的公鸡教案教学反思03-28

精选金鸡冠的公鸡教案三篇06-28

金鸡冠的公鸡教案3篇11-28

【精选】金鸡冠的公鸡教案三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