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2、知道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特点以及影响。
3、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4、让同学们了解自然规律,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
导致我国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时逢立冬,先提出二十四节气,让同学们关注天气变化,再关注最近寒潮入侵,各地气温骤降,寒潮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引入自然灾害的概念。
由于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称之为自然灾害。
举出四个生活实例判断是否为自然灾害,让同学们巩固概念。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预防。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概念
自主预习课本
54、55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3、理解七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材料:2018年我国前三季度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5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22.8亿元。
4、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质、泥石流、滑坡等)。
二、自然灾害的`分布
读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分析(小组合作探讨)
1、华北地区为什么春旱严重?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洪涝多发区?
3、台风和寒潮在路径和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4、你还发现了什么?
读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分析(小组合作探讨)
5、试从地形、降水、板块构造等方面分析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的地区及原因。
在同学们踊跃发言后,关注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造成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三、防灾减灾
用大量的事实向大家证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在很多沿海地区可能会引发海啸。历史上几次海啸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汶川地震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
四、本课小结
五、科普小视频“地震来了怎么办?”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时的求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五、总结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地震中心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变》;发生地震的影片一张;桌子、椅子、脸盆、床、锅炉、衣柜等。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情。听完音乐提问: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事情?(地震时的声音)幼儿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二、基本部分
1.围绕影片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的故事里有哪些人物?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
(2)发生什么事情啦(地震)?发生地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2.老师小结地震的'可怕性,讲解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3.提问幼儿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能力。
4.观看课件《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发生地震时,故事里面的曾美丽、小帅哥他们是怎么逃生的?
(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
6.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三、结束部分
1.幼儿进行地震逃生演习。
(1)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安排一些幼儿坐在车子上。
(2)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扶持。教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好逃生技能。
2.爱心教育
欣赏各界帮助地震灾区的资料,培养幼儿的爱心。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4
一、设计思路: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毫无防备。因此教育孩子掌握地震小知识、避震小诀窍、如何保护自己等基本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让孩子们提高防震意识,在灾难到来的时候,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更好的掌握逃生技巧。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惊惶!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一)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的房屋,座椅等东西发生了抖动,你们猜猜谁来了?引入课题地震。
(二)播放视频:地震来了。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五)地震情景演练:地震中的自救
(一)室内自救
放置房屋、墙角、卫生间等。
(二)室外自救:
1、提问: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外,又怎么办?(幼儿讨论)
2、请看视频,学习室外自救知识。
小结:原离建筑物、躲在空旷的地方、保护好头部。
3、教师播放警报音乐,幼儿演练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自救知识,当地震来时不用怕!我们只有多学习和演练自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们,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
六、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通过结合 “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内容简介
1.“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2.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
三、活动过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 风暴潮、灾害性海浪、 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1)、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
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2)、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3)、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4)、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5)、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6)、特别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4、小结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伤害。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视频、图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什么是地质灾害?
2、生活中都有哪些地质灾害?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大风、雷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二、发生这些地质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1.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当时学生正在学校上课,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许多多的学生和老师葬身于瓦砾之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正准备怒放的鲜花在瞬间被摧毁。地震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和多学点自救的方法,我们是可以降低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的。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再讨论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1)观看视频,讨论交流。
(2) 小结:
①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②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③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模拟演示。
④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a.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b.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c.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d.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e.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2.当大风来临时应该怎么办?
(1)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到夏天,经常会遇到刮大风,请同学们观看短片并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风,讨论一下当大风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结:
①当大风来临时,关好门窗,不要在迎风的窗户旁站立,要尽量留在屋内。
②不要去大风经过的'地方玩耍。
③如果在户外,要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如果在路上,要特别注意避免高空坠物造成伤害,如倒树、花盆、广告牌等,要远离玻璃幕墙。
④遇到紧急情况无法自救时,请拨打“110”求救。
3、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生活的环境时时都存在危险,火,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威胁。如果不幸遇到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三、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地质灾害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学会自救和抢救他人。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教学重难点】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生活中都有哪些自然灾害?
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雷雨、冰雹、滑坡、泥石流、落水、火灾等。
2、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学会小组先讨论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交流:
(1)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2)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3)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
模拟演示。
3、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1)看火灾资料片。
(2)讨论交流。
(3)模拟演示练习
4、发生其余的自然灾害时该怎么做?
交流讨论。
5、演小品,找错误。
6、如何向家人或好朋友作宣传。
7、小结:
要学习自救互救知识,科学救人。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8
【班会主题】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
视频播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
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只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4、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6、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四、地震后互救知识:
1、震后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2、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3、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教学小结】
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学校预计会在下周一、周二,进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听从老师的指挥,确保演习活动的安全,千万不能在为了安全的演习中出现安全问题。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9
教学目的:
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一、 台风: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二、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
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堂小结:
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10
【教学目的】
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质灾害之间相关性的原因和表现;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的分布特征;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地质灾害──陆地环境在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下不断变化着。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异常激烈,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了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构造(教材图4.24):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
3.地震大小: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按震级分类为:微震(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
4.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有活动性断层的地区。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二)火山喷发
1.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2.火山构造教材图(4.26):火山锥、火山口及火山通道。
3.按活动情况可分为:
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喷发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强烈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是由火山灰、火山熔岩造成的'。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定义: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含有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2.危害:
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其原因有:
①我国山区面积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破坏。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一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区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如地震诱发地裂、火灾、海啸、滑坡、疫病蔓延等。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如破坏植被,泥石流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
三、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如监测世界100多座火山活动,掌握火山喷发前兆(地震频繁、地温升高等),力求预测火山喷发的时间。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如我国一半以上的省区颁布了防震减灾的地方性的法规。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危害。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技能。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了解哪些自然灾害?它们有哪些危害?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讲解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如何识别灾害预警信号、如何安全撤离、如何寻找避难所等。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一些真实的自然灾害案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提问:如果你们遇到这些灾害,会如何应对?
技能训练(10分钟)
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避险演练,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安全的避难地点并保护好自己。
模拟洪水来临时的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灾害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四、课后作业
回家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制定家庭的自然灾害应对计划。
收集并整理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
灾害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
团队协作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应对措施。
提问:在灾害发生时,我们除了保护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技能讲解与演示(15分钟)
讲解灾害自救的'基本技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并进行演示。
讲解互救的基本技能,如如何正确搬运伤员、如何给予伤员心理安慰等,并进行演示。
团队协作训练(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一个灾害场景,如地震被困、洪水围困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的自救和互救技能进行团队协作演练。
教师观察学生的演练过程,并给予指导和评价。
分享与总结(10分钟)
邀请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演练经验和感受。
总结团队协作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性,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定期组织类似的团队协作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体会05-09
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范文05-08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02-01
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教案03-13
安全教育防溺水教案02-17
《防电安全教育》教案09-08
防欺凌安全教育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