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2022-08-02 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电话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时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110、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2、多媒体课件(三幅有关突发事件图画)。

  3、一部电话。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图片,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不同作用,出示110、120、119的号码卡片,让幼儿了解电话110、120、119的作用这是什么车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这辆车有什么用呀?(抓坏人、抓小偷)(救火)(救病人、把病人送到医院里去)那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是谁开的呀?(警察叔叔、消防员叔叔、救护人员)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激起幼儿对安全知识的兴趣。

  教师向小朋友介绍通知警察叔叔打110;消防员叔叔打119;救护人员打120。

  出示小偷在偷东西、生病的人、失火的场景教师提问:"这图上是谁在干什么?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叫警察叔叔开车来抓小偷怎么办?(打电话)"房子失火了该怎么办?"失火叫消防员来救火怎么办?(打什么电话)"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小朋友生病了怎么办?(打什么电话)小结、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危急事件时,要及时拨打相应的号码求救。这样才能让自己很快地脱离危险,但我们不能随便地拨打这些号码,只能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才能拨打。

  三、游戏"开车子"

  1、我们认识了不一样车现在我们来做小司机,开自己想开的车子,到外面去逛一圈,怎么样?

  2、你想开汽车到什么地方去呢?

  3、教师分发套圈当方向盘,"我们开车子,出发喽!"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上得比较轻松,幼儿也积极参与,课堂秩序挺好,幼儿在学的过程中也很开心,幼儿能大胆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知道特殊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育要有意识地了解幼儿探索的情况,并帮助幼儿完成探索结果的表达。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

  2、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增进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拖拉玩具、皮球、遥控汽车各一;幼儿自带的长毛绒玩具2个;球、圈、若干。

  2、三段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巩固运用交往的礼貌语言。

  (情景表演内容:小兔拉着拖拉玩具上场,边走边说:“我是小兔,这是妈妈给我买的拖拉玩具,真好玩!”)

  (1)小兔的玩具好玩吗?你想玩吗?

  (2)那怎么说、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跟小兔借到玩具呢?幼儿向小兔借玩具,个别、集体练习礼貌语言,如:请你把玩具借给我玩玩,好吗?谢谢!小结: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跟他说有礼貌的话,’这样别人会很乐意把玩具借给你玩。

  2、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学习合作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内容:小兔边玩皮球边说:“这是我爸爸送给我的新皮球,我可以拍一拍、抛一抛、滚一滚,真好玩!”)

  (1)你想玩小兔的皮球吗?如果想玩,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礼貌地向小兔借玩具,小兔拒绝道:“不行,这只新皮球我还没玩够呢!给你玩了,我就没有玩了。”

  (2)小兔为什么不愿意把玩具借给你们玩?(引导幼儿关注被拒绝的原因)

  (3)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兔和你都能玩到皮球呢?(幼儿再次向小兔借玩具)如交往再次失败,教师引出合作玩的方法,如向小兔借玩具说:“小兔,我和你一起玩滚皮球好吗?”

  (4)老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小兔就愿意把玩具给我玩了呢?(幼儿实践合作玩的方法)

  小结:当别人不愿意把新玩具借给你玩的时候,可以想出和他一起玩的方法,让大家玩得都开心。

  3、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遥控汽车”,学习交换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的内容:小白兔边玩边说:“这是叔叔送给我的遥控汽车。”)

  (1)小兔的遥控汽车真好玩,怎么样才能借到小兔的玩具呢?(幼儿尝试借玩具的方法,如用第一或第二种方法,小兔拒绝道:“不行,遥控器只有一个,给你玩了,我就没有玩了。”)

  (2)教师去向小兔借玩具同样失败。

  (3)出示幼儿带来的长毛绒玩具,启发幼儿与小兔交换着玩玩具。“小兔有一个玩具,你们也有玩具,你们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想玩你们的玩具,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小结:想玩别人的新玩具,有很多方法,可以说有礼貌的话,可以一起玩,还可以换着玩。

  4、实践活动:玩玩具

  (1)出示球、圈,请一部分幼儿玩。

  (2)请其他的幼儿与他们交往,实践几种借玩具的方法。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风俗,了解吃青团风俗的由来。

  2、幼儿尝试做青团,体验制作的成功感和分工合作的乐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班2斤搅和好的青团粉,豆沙馅,请老师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青团)这是一种点心,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2、你吃过青团吗?是什么味道?

  3、什么时候要吃青团?(清明节的时候)二、清明和青团为什么清明节一定要吃青团呢?

  (老师介绍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三、制作青团: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也来做青团,好不好?

  1、学习做青团。

  (1)老师示范,做青团的方法

  A揉面将面团搓成长条状

  B将长条分成较为均匀的小块

  C把小块的面团搓圆,压成小碗状

  D放入适量豆沙馅

  E收口, 把馅包进面团里,并错搓圆(2)商量如何分工?

  (3)幼儿做青团,老师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煮青团。

  2、将制作好的青团送厨房蒸熟

  3、引导幼儿小组共同收拾整理,清洁桌面和餐具、保持活动室的干净。

  4、点心时间品尝自己制作的青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团子、大闸蟹、糯米糕的名称以及每种食物的时令;激发幼儿产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第一环节通过熟悉的歌曲《好吃的食物》让幼儿进入活动的主题,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第二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PPT画面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初步了解家乡美食的名称和时令,产生自豪感。第三环节通过欣赏两个版本的儿歌感受和称赞唐市美食,进一步激发作为唐市人的自豪,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整个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对于个别幼儿还要多关注,多给予表现的机会。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动物妈妈对宝宝的照顾。

  2、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了解其生活习性。

  3、享受听故事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录音机、动物头饰,与本课有关的关课件。

  活动过程: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歌曲里唱的什么?小朋友谁的妈妈最好?好在哪里?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妈妈好》这一课。

  2、讲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鸟妈妈在鸟巢里生下了两个蛋,鸟妈妈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鸟蛋哗啦裂开了,一只小鸟钻出来了,随后第二只小鸟也钻出来,叽叽喳喳叫着“妈妈妈妈”我的肚子好饿呀!这时鸟妈妈从远处叼来虫子一口一口的喂它们。(教师边讲幼儿边看大屏幕)。

  提问:故事里有谁?鸟妈妈怎样照顾它的孩子?你见过鸟巢吗?有什么用?如果其他的动物来捉小鸟,鸟妈妈会怎么办?

  3、(课件展示:羊妈妈和马妈妈带孩子一起去游玩)教师讲解故事的开头,让小朋友讲结尾。

  小结:刚才讲了鸟妈妈、羊妈妈和马妈妈的故事,它们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位动物妈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孩子的吗?请看大屏幕!

  4、提问:这位动物妈妈是谁?(袋鼠)。它的孩子在哪里?在里面做什么?

  小结:这位动物妈妈叫袋鼠,当大灰狼和其他的动物来侵犯它们的时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里,里面即安全又温暖,现在我们看着小袋鼠自己编一首儿歌吧——袋鼠有个妙妙袋,

  里面宝宝真可爱,宝宝不要走出来,袋子一碰就打开。 (让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5、游戏《好妈妈》:幼儿分别戴有羊、马、鸟、鱼的头饰,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跟在妈妈后面,自加动作。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地蹲姿。

  2、养成幼儿良好的体态习惯。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演唱会会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设计情景:孩子们,动物演唱会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收拾一下会场吧?

  教师带孩子进入活动室,让幼儿收拾场地并给孩子照相,引起幼儿的的向往和兴趣。

  二、幼儿观看,自己去发现怎样的蹲才是正确的美观的。

  等孩子们收拾完后,教师放映孩子们收拾场地的照片:“刚才,我们小朋友好能干哦,把会场收拾的这么干净。请小朋友们好好看,咱们是怎么收拾会场的哦?”

  幼儿讨论后老师提问:

  (1)看看都是怎么蹲的啊?谁蹲的姿势好看呢?

  (2)刚才小朋友蹲下身捡的时候,上身是怎样呢?

  (3)两条腿又是怎样的?

  (4)为什么蹲下时要双腿并拢,不能叉开腿?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并示范正确地蹲姿,让幼儿练习。

  三、玩游戏

  1、“蹲蹲看”。

  (1)小朋友围成一个圆,玩“红萝卜/白萝卜”游戏。

  (2)观察幼儿蹲下时两脚的位置,身体重心的变化。

  (3)让孩子在“蹲蹲看”的游戏中发现下蹲时的重心变化,体验如何是蹲得稳,如何是蹲得不好。

  2、请幼儿讨论

  (1)游戏时怎样才能蹲得稳?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蹲不稳?

  (2)蹲时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以后也要有个正确的蹲姿,养成良好的生活体态习惯。

  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DVD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感受家的温暖。

  2、了解家人的称呼以及各种称呼之间的关系。

  3、学习儿歌《我的家》。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了解各种称呼

  活动准备

  1、《大中国》DVD。2、幼儿自家全家福照片。3、上一个毕业照片。4、《我的家》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家人。

  (能力弱、年纪小)你家都有谁?

  (中等能力)他们长得什么样的?启发幼儿从外貌特征入手。

  (能力强的)从事职业、着装等方面介绍。

  2、学习儿歌

  倾听儿歌(播放录音磁带第一遍)

  播放第二遍,幼儿可轻声跟读

  分组(采用填空式)学习儿歌,我的家人可真( 多),你看,一个是(爷爷),一个是(奶奶)……,交换角色。

  3、为幼儿介绍上一届的班集体照片,让幼儿感受班集体也是一个家。

  4、欣赏歌曲《大中国》

  5、小结:家是一个好地方,有这么多疼爱我们的人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真幸福!我们也要做个好孩子,听长辈的话,爱他们关心他们。

  小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家中的电器名称及其用途。

  2、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同伴谈话,能较快地掌握并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帮助幼儿提高理解谈话内容的水平。

  3、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个别或集体的谈话活动,乐于说出自己的个人见解,愿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回去向家长了解自己家里的电器名称和用途。

  2、录音机、电熨斗各一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话题:

  将录音机、电熨斗逐一插上电源,提出问题:“录音机为什么会响?电熨斗为什么会热?”要求幼儿说出是通电的原因,并告诉幼儿这些都叫家用电器。

  提问:“你们家里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都有什么用处?”请小朋友讲个一大家听。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一对一地交谈自己家里的电器,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交谈,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养成轮流说话习惯,要求幼儿倾听别人是怎样介绍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的,以便学习谈话经验,有助于自己谈话。

  三、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集体谈论“家用电器”可请几名在自由交谈中讲得较好的幼儿向全班介绍,教师可适当指导,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谈论家里常用电器。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社会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社会活动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小班孩子刚入园,常规和秩序感不强,很多孩子不知道排队,平时上厕所、洗手、喝水时总能看到孩子们挤成一团,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而本次活动意在培养孩子排队的意识,知道干什么事情排排队才能安全又快捷。《排排队可真好》就是结合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开展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通过体验、感受,明白排队的好处,萌发对排队的需要,学习正确的排队方法,将排队的意识落实到行为中去,从而进一步体现《指南》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在日常活动中很容易发生推挤的现象,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方面两条目标:

  1.感受有序活动的乐趣。

  2.学会自主排队,感知有序排队的好处。

  三、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小熊手偶一个,玩具小筐一个,小小熊玩具若干

  四、说教法: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而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创设法:通过创设情去小熊家领玩具来引起孩子兴趣,引出活动。

  2、实践练习法:通过让孩子自己去拿玩具体会拥挤的感觉,知道这样不好。

  3、讨论法:通过讨论找出解决拥挤的方法,从而明白做事情应该排排队。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共分为三大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对玩具都比较感兴趣,在开始部分我以“小熊送玩具”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熊手偶。

  教师:今天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熊XX,今天小熊XX想请小朋友们去他家里做客,他想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小小熊的玩具!你们想不想要啊?

  2.幼儿来拿玩具,小熊的房子倒塌。(请小朋友坐回去)

  教师:哎呀,刚刚发什么了什么事情?小熊的房子为什么倒了?小朋友你们拿到玩具了吗?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展示幼儿争抢拿玩具的照片。

  教师:老师刚刚抓拍了几张小朋友来拿玩具的照片,你们自己来看一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又快又安全的到小熊家拿到玩具呢?

  2.幼儿再次拿玩具,小熊房子又倒。

  教师:小熊的房子又塌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次小熊的房子为什么又倒了呢?(小朋友争抢着排第一,距离房子太近)

  3.请幼儿在房子前贴上红色提示线。

  教师:

  4.请幼儿排队拿玩具,展示当场排队的照片。

  教师:都拿到玩具了吗?你们是怎么拿到玩具的?(排队)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刚刚排的队是不是很整齐呢?你们可真棒!

  教师小结:

  5.请幼儿说一说,在幼儿园里还有做哪些事情时要排队?并观看图片,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要排队?

  教师:我们不但在幼儿园里的很多时候要排队,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也要排队呢?

  教师总结: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排着队和老师一起出去做游戏吧!自然结束。

  小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睡午觉时,能把脱下的衣裤鞋子,较整齐地放在固定处。并学习何钻被窝入睡,加强保暖。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睡午觉。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重点与难点】

  1、让幼儿懂得怎样午睡好;学习一些正确的午睡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做到不大喊大叫。

  【活动准备】

  1、寝室环境布置“怎样午睡好”

  2、布娃娃一个。

  【活动流程】

  一、情景感知:

  1、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演示娃娃的午睡)让幼儿在感知“娃娃”的午睡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以下两点:

  (1)为了避免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袜,就应该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2)为使在睡觉时不受凉,就要盖好小棉被,学习钻被窝入睡。

  二、方法传受

  1、边表演边念儿歌《午睡》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让幼儿边听边做,将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处。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2、教幼儿把小鞋子放整齐。教师边念儿歌《小船靠岸》边引导幼儿把鞋子放整齐。

  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

  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

  谁的小船靠得好。

  3、启发幼儿将脱下来的衣服叠整齐,教师边念儿歌《折叠衣》边教孩子叠衣服。

  放平衣服对整齐,先将“两袖”向前抱,

  再把“腰儿”弯一弯,看看是否叠好了。

  裤腰对裤腰,裤脚对裤脚,

  中间折一折,裤子就折好。

  找呀找,找呀找,袜头、袜口找朋友,找到朋友反跟斗。

  4、学钻被,盖被。可让个别幼儿示范正确方法:掀开一侧被子,躺下后双脚伸直,将掀起的被子盖在身上,盖好被边、被角。教师念儿歌幼儿跟儿歌《钻被窝》做动作。

  先开一扇门,躺下把脚伸,

  小门关关紧,闭上小眼睛。

  (以上这些活动,还可以结合幼儿午睡生活环节进行)。

  三、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赛一赛”的游戏(比一比,看谁叠得快。比一比,看谁摆得快。比一比,看谁钻得快)。并进行鼓励和表扬。

  (2)在活动之余继续进行练习,让幼儿逐渐熟悉并巩固这些方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小百科:睡觉,一般是指人类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小班社会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放松、愉快的情绪,减轻分离焦虑感。

  2、愿意参与游戏活动,初步熟悉老师,亲近老师。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自制魔术盒、糖果和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小丑魔术师的身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扮演小丑,引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2、观看魔术表演,鼓励幼儿与老师的互动。

  (1)教师手拿魔术盒,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有没有东西,并请个别幼儿伸手摸一摸。

  (2)当幼儿认为没有东西时,教师可以摇动盒子,让幼儿听到里面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教师边说“变变变”,边快速地从下层拿出玩具,给幼儿惊喜的体验。

  3、请幼儿吃变出来的糖果。

  4、幼儿品尝糖果。

  5、延伸活动:请幼儿把玩具送回家,邀请幼儿进区玩玩具。

  活动反思:

  孩子对魔术师很好奇,喜欢这个角色,经常开心地跑到我身边摸。他们对魔术师变出来的每一样东西都很惊喜,都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有个别幼儿还能根据我的提问回答问题。幼儿尤其喜欢品尝糖果环节,他们个个都主动与老师进行拥抱。本活动旨在让孩子愿意参与游戏,亲近老师。只是孩子的分离焦虑感只是一会儿,个别孩子还是没有被游戏吸引注意力,还有一些不愿意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我还是耐心地以魔术师的角色多些与他说话、拥抱、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缓解他的焦虑感。在开学初,孩子的活动常规还没有完全建立,以至于有个别孩子随意离开自己的位置。在以后的活动中,要逐渐建立活动常规,提供更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

  小班社会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2、体会春天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4、通过观察,了解春天的一些显著特征。

  5、观察春天的花与鸟,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柳树发芽了,表示春天来了。

  活动准备:

  1、《春天》的磁带,录音机。

  2、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春天》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认识春天

  1、老师播放《春天》的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

  2、老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柳树有什么变化?

  3、老师出示课件中的放大的柳树嫩牙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并指给幼儿看。

  4、老师出示冬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

  5、老师出示春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6、老师边念春天儿歌,边做肢体律动,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附儿歌: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两臂上举,两手做招手的动作)

  柳树发芽了,(两手并拢,掌心相对,慢慢做张开的动作)

  大雁飞回来了,(两手自然张开,上下摆动双臂做飞翔的动作)

  我们真呀真高兴!(两手并拢,掌心相对,做笑脸的动作)

  三、小结: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大雁飞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寻找并表现AB/ABB/AAB形式的规律特征。

  2.根据已知规律,进行排序,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规律。

  3.体验不同方式表现规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黑板、吸铁石、妈妈项链的画、星星贴纸。

  活动过程:

  男生女生排排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叫做“男生女生排排队”。当我说:“小朋友们,小手拿出来时!”小朋友就要和我一起拍手,我会说:“男生男生请排队”,这时男生就要排成一排,我说:“女生女生请排队”女生就要排成一排,看看男生女生哪边的动作最迅速。

  集体探索

  1.按规律排队。

  (1)教师:我的游戏要升级啦!现在我要邀请小朋友来排队,你们看看是什么规律(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教师:第一个是女孩?(男孩),第二个呢?(女孩),第三个、第四个呢?如果再往下排队该怎么样呢?

  (2)教师:刚刚小朋友太聪明了,老师要变幻排队阵型了,你们再来看一看(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女生……)

  教师:谁找出规律了?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对不对?

  (3)教师:我们继续变换队形,(一个男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教师:这次你们又发现规律了吗?如果再往下排队,会怎么样呢?

  2.引导幼儿总结上述发现的不同规律,并学习用吸铁石表现规律。

  (1)教师:刚才我们找的三种规律相同吗?第一个是什么?接下来你会怎么排?请你拿出手中的吸铁石摆一摆。

  (2)教师:第二个是什么规律?请你摆一摆。

  (3)教师:第三规律是什么吗?也请你摆一摆。

  操作练习

  1.幼儿通过学习三种不同的摆放规律,并为妈妈制作一条心爱的项链。

  2.幼儿独立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妈妈接受孩子的爱心,并感知孩子的成长。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社会:梦想08-23

小班社会教案:我的小脸_小班社会教案07-05

小班社会教案:买桃子_小班社会教案07-05

小班社会教案10-04

小班秋天社会的教案07-06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9-22

小班的社会教案04-23

小班社会领域的教案03-17

小班社会春分教案03-07

小班社会睡觉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