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色彩特性。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间色
教具准备
课件、幻灯片、三色轮、色彩方块、色圈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放课件
a.在电脑上展示的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老师播放录像,学生观察。)
b.看了录像,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提问刚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红、黄、蓝、橙、绿、紫……,学生回答
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中,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学生回答,红、黄、蓝。
得出定义: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准备三个水杯,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
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师生互动)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老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四、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不同的组合图形,形成新图形,分别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 要求:
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3·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4·讲评作业 。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图案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
1、用多种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描绘生活中的物体,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美术现象,并能变化形式的表达出来线条要求流畅,色彩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2、学习用废旧材料多种材质进行工艺制作,如卡纸、瓦楞纸、海绵纸、废旧纸张综合应用。
3、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并能学会用一些通用美术术语进行点评。
4、在对自然、人文的物件进行观察描绘时,能运用以往的设计知识,有创意的综合表达,并能完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达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以及创造性。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识图能力,培养良好动手习惯,以及动脑创新能力,且学生能通过工具及材料的选择,能养成良好习惯,如:节约纸张、合理运用各种工具。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表达能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且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动物的花纹,能感悟色彩、线条的变化和丰富。4、通过中国民间玩具的学习,能热爱民间美术这种形式,且能从中发现美术的元素。
四、教学措施
1.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浅显易学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教材解读(目标、重难点、学期措施等)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第十三册第一课是属于欣赏评述课,美术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对于学习它的目的并未完全理解,对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美术往往会忽略,在培养他们了解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质。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和特点,进而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及基本知识。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美术的门类是极为丰富的,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以一种审视的、弹性的、思辨的眼光,去看待美术及美术作品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品,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掌握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的不同种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观察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上了六年的美术课,提问:画画是美术,美术就是画画?试辨析。学生回答,对于各种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前面半句话是对的,而后半句是错的,美术并不单单只有画画一种表现手法,设计、工艺、建筑也属于美术。
传授新课
1、首先探讨什么是美术?
使学生对于美术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美术不单单只有绘画,还包括其他的艺术作品。扩宽学生的视野。
2、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3、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4、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四、 课堂小结: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
五、作业布置:回去收集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再议两幅画所用材料的不同之处,第一幅是油画,第二幅是国画,我们谈到了油画的色彩之美,国画的笔墨之美,我们再来欣赏一种和色彩有关绘画艺术,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答:“水彩画。”引出水彩画!
二、新课讲授
1、其他画种:水彩画、版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2、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3、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4、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5、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6、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7、启发学生思考: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8、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9、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10、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教学评价:课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都能跟随教师的步伐。
教学反思:1.教师规范: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要多加锻炼,尤其在课堂传授新内容时,表达应该更清晰明确,加强对美术专业用词的把握。
2.教学设计:谨记每个环节以及PPT应用都应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为教学重服务。
美术教案 篇4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数字美术活动——克利的“脸”
活动目标
1.欣赏克利的作品,尝试在数字美术平台中使用“小画笔”创作夸张的脸,加深对克利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能大胆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将图案进行分割,表现创意;能大胆使用图形表现脸部五官。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多个大师的自画像,并绘画过《夸张的我》,有使用数字化平台中各种“画笔”和“倒色筒”等功能的经验。
2.克利的两幅作品、幼儿数字美术平台、数字小画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白板课件中的拼图游戏感知图形的分割与重组
1.出示圆形的分割图,请幼儿进行拼图游戏。
2.师幼共同感受分割使原形状产生的量与形的变化。
二、幼儿逐一欣赏克利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1,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师的画,请你们仔细看看,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
师:这幅画被线条分割成了哪些图形?(这种分割的方法叫做以线造型分割法。)
2.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风格。
师:这位大师就是瑞士著名画家克利,他非常喜欢大胆地使用线条进行画面分割,让人觉得他的画就像有魔力一样。
3.出示作品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画面中图形的特点以及色彩的搭配。
①师:这幅作品使用了什么方法画“脸”的?整张“脸”是被什么分割的?
②师:画中每个色块的颜色都一样吗?
③请幼儿在白板上寻找并用电子笔划出分割图形的线条。
三、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构图。
师:今天我们也来创作一幅这样的“脸”,可以选择一个图形来做脸的轮廓,请小朋友试一试。
师:我们可以用电子笔进行分割,如果你想使线条变直可以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
2.讨论色彩。
师:以前涂色的时候我们使用过各种“画笔”和“倒色筒”,但今天的这幅克利的“脸”是由很多个色块拼成的,需要不断地搭配色彩,可以尝试使用“倒色筒”工具。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脸”分割成各种形状。
2.指导幼儿在颜色搭配时注意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
五、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共同在“展示台”中展示、评价作品。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秋天的联想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水粉画美术活动,感受用水粉作画带来的乐趣。
2、能迁移生活经验,运用相似联想描画秋天。
3、能用黑色的线条进行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白色土布5米,海绵垫子两块(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课前大面积泼上橙色、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海绵泼色之后将白色土布覆盖在上面),鞋套每人一双(课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笔各若干。水粉颜料,丙烯颜料,香水。
2、乐曲三首:《世纪秋雨》《郊游》《森林狂想曲》。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感受过秋天的季节特征,学过有关秋天的儿歌或诗句、歌曲等:有画水粉画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欣赏、感受
(一)欣赏乐曲,描述感受
1、幼儿欣赏歌曲《世纪秋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秋天的音乐请大家一起欣赏,你们仔细听听音乐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完整地倾听一遍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时教师喷一点桂花香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师: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流水声、小鸟叫声等)
师:秋天,小河里有什么动物在玩呢?(小鱼、乌龟、螃蟹,教师讲解一下螃蟹的样子)
师:秋天里还有什么动物飞到南方去过冬?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动着,小鱼、小乌龟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着,就连四处横行的螃蟹也从河里跑出来找小鱼、小乌龟玩,天空中有一群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飞,飞到暖和的南方去过冬。
师:你们还闻到了什么?(桂花香)
师:秋天还有哪些花开呢?
师:秋天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哪些水果是我们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说说秋天的诗、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师:有谁能说说关于秋天水果的儿歌或者诗歌。如儿歌《秋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秋的画报。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何老师前段时间吃了一种食物(做动作)。对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话——橘黄蟹肥。
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是这么美好!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各种颜色的菊花,还有各种颜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说到这我还想问问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歌曲啊?你们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吗?(幼儿边唱边跳《秋天多么美》)
师:啊,跳得好极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请你们和我一块在这块布上跳。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舞蹈后联想作画
(一)彩色足迹
1、播放音乐《郊游》,师生一起在棉布上随音乐“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迹。
2、舞蹈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观察踩踏出来的色块。
师:你们看。白布现在有什么变化没有?
师:有哪些颜色呢?(红色、绿色、蓝色、橙色、黄色——五颜六色)
(二)丰富感受,展开相似联想
1、展开相似联想。
教师根据画面提问,引导幼儿展开相似联想。
哪一块是橙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块是蓝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蓝色的呢?
哪一块是黄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呢?
哪一块是红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呢?
2、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幼儿根据棉布上的足迹进一步展开相似联想。
师: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把刚才说的都画下来好吗?
师:今天我们画画用丙烯颜料还有小排笔,你们是第一次用,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可要听好了。用小排笔沾上颜料之后,要在杯子的旁边舔一舔、刮一刮,然后再开始画
3、幼儿自由作画。活动要求:幼儿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迹像什么,然后用黑色的丙烯颜料,在印有足迹的棉布上进行相似联想勾画或添画秋天的景象。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足迹的形状,大胆地进行相似联想并用黑色线条勾画,再说出自己所画的秋天。
三、结束部分:相互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评价。
1、幼儿相互评价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作品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我喜欢黄颜色的这一块,因为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线条很流畅,构图也很美。我还喜欢蓝色的这一块……”
3、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反思
教育不仅要把真善美的东西传递给孩子,还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育应还原它的原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于以下的思考:
1、以相似联想为依托,打开幼儿想象之门。相似联想是开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每天说的儿歌以及古诗,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经常用到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共同性来孕育一个新的创意。本次活动,我以颜色作为一个思维的维度,扩散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当幼儿踩出黄色时,就会追问:秋天有什么是黄色的?看到黄色,你会想到什么?由此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相似联想,去建构新知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范画和范画的意义。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体验,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后又还原于生活。前期幼儿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秋天的审美体验,如何让孩子将这“秋天的审美体验”表现出来,是此次教学活动的关键。是需要范画还是不需要范画?还是只需要范画的某几个元素?我在课前做过多次实践,最后决定此次教学活动不选用任何范画,只需要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日常审美经验和欣赏活动以及幼儿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3、多元评价提升幼儿已有的美术技能。在幼儿尽兴画完后,我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考虑:此年龄段的幼儿评价带有很大的他律性,教师的评价往往左右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充分自评,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一起聆听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感受幼儿内心的世界。就像老子说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解读童心,感受童真。在理解幼儿作品基础上,教师适时地介入,从情感体验、表现方法上提出相关的构图、线条等绘画技能技巧的要求。
相似联想教学只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它就像一盏小桔灯,给我们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活动照亮了新的道路,给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国际上视觉艺术(美术)教育目标的研究方向,也给孩子们带去创意的心灵,深邃的智慧。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培养儿童从小热爱科学,通过学习本课,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把想象中的形象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重点:学习从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妈妈的好帮手。培养设计意识。
难点:能找出中心内容,把自己设计的内容绘画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出学生们带来的玩具机器人,师生共同参观。着重观看机器人的造型、结构、色彩、功能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选讲一段机器人帮助人类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讲解什么是机器人。指出机器人是人类想象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可以代替常人工作的智能活动机械。机器人能为人类干很多有益的事,例如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搬运重物等等。机器人的形象大致为方型或圆型的躯干,能活动的四肢则是方与圆等几何体的组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从报刊、电视中见过的各种机器人的形象讲述出来。
2.想象与设计的任务。教师提出本课要求:大家都来当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能帮助人类做有益事情的机器人,并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生活和科研工作对机器人的要求及需求量将会加大。教师要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构想,设计出各种适用于海陆空等各种环境需要的机器人来。
3.想象(设计)画画法;先构思所要画的机器人的形象、功能和环境,然后用线条把整个机器人的外形画下来,接着再从机器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件开始,细致描画,直至完成,但要注意表现出机器人正进行着的工作,必要时可添加环境、道具,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学生作业:用铅笔勾画己设计的机器人形象的草稿,留待下一节课继续细画,着色,直至完成。
四、:教师对设计新颖、大胆构思的作业,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准备彩笔等绘画用具。
第二节
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一、为机器人添画环境。要表现机器人在为人类干什么事情,除了画出它的动作外,还需加上环境气氛的描绘。如;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作太空探险必须画上太空的环境特点;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在海洋里工作,则应画上海底景物。又如表现机器人烧饭、做菜,为妈妈洗碗、擦锅等等,也应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和道具。
二、着色。教师可列举几组对比色,如:红与绿,紫与黄,橙与蓝等两色的配合使用,能使画面表现出鲜明、强烈而又神秘的效果。
一、讲评。表扬、鼓励想象奉富的学生作品,挑选两至三个学生谈谈自己对好作品的。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技能目标: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像,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想像。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实物投影仪及视频展示台;布置好展台“我的瓜果变变变”。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工具;水彩笔、水粉颜料、汕画棒、材料纸等。
教学过程:
1:
(1)导入(看一看)
①播放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片断(逐步演示播放并配解说词)。
“我本来是个长得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
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橘子皮剪成的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②提问:
c.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d.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播放课件--《瓜果的想像》)。
(2)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教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
(3)“谁是最佳设计师”(说一说)
①教师:通过刚才我们的方法,再看一看你们今天带来的各种瓜果材料,谁已经有新的主意了?
②每组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与方法。
(4)“大家一齐来设计”(运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
(5)“请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议一议)。
①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②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③教师: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双手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的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像,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2:
(1)小组讨论
布置学生带一些奇形怪状的蔬菜和瓜果来,课堂上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这些蔬菜、瓜果像什么?
(2)介绍方法
每组可以推荐1~2名代表上来讲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及组合方法。
(3)点评创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介绍边听边点评好的想法与有创意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要大胆设计、别具一格。
(4)示范操作
可顺延学生的思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例:“芋头变老鼠”),边示范操作边同步讲述;
“这是一个长相有点特别的芋头,它本身的颜色就像老鼠身上皮毛的色彩。这时我们只要适当地添加老鼠耳朵(圆形彩纸剪一缺口,交叠成半立体状贴好),老鼠尾巴又细又长(用红萝卜尾剪下即可)粘贴上去,再添上贼溜溜的小眼睛(用一小黑豆)一只有趣的老鼠就变成了”所以,我们在对瓜果或蔬菜进行想像的时候,可以尽量地顺应这些瓜果或蔬菜本身的颜色形状进行想像加工。
(5)实践操作
①教师:刚才我们是用了顺应造型形状、颜色进行想像变化的方法,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造型的色彩的瓜果或蔬菜进行组合变化呢?
②学生们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瓜果组合的造型。
③学生:除了可以用瓜果颜色、造型进行想像,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瓜果或蔬菜巧妙地进行组合……
(6)教师: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丰富,有的用茄子、洋葱、西红柿、小葡萄组合变蜗牛,有的用胡萝卜、橘子组合变不倒翁,还有的用苦瓜挖切后添加橘子和小西红柿变成乘风破浪的船……
(7)讨论:
是不是任何瓜果和蔬菜都可以随意组合呢?(是需要有所选择的)
(8)布置任务:
用自己带来的瓜果或蔬菜巧妙组合并进行想像,创造出新形象,也可以用画笔画出你的巧妙想像。
(9)自由
学生们自由参观、、学习别人好的方法。
教学后记: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
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
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区分大小并且运用大小不同的圆进行粘贴。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区域角布置一些动物图片要有大有小,有大有小的鸡蛋、糨糊、抹布、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咯咯咯咯哒!是谁在叫呀?老母鸡叫咯咯咯咯哒干什么呢?(生鸡蛋)
二、区分大小
1.咯咯咯咯哒,老母鸡生了几个鸡蛋?(一个)鸡蛋像什么?(幼儿自由说说)咯咯咯咯哒,老母鸡又在干什么了?(生鸡蛋)又生了几个蛋?鸡妈妈生的两之鸡蛋一样吗?(有大有小)
2. 今天鸡蛋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
这一大一小的鸡蛋碰在一起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自由说说)一大一小的鸡蛋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
3.你们想不想和鸡蛋宝宝一起变小鸡。
老师示范粘贴小鸡的方法。
师生共同参与并帮助幼儿完成粘贴小鸡。
4.幼儿把小鸡粘贴在身上,讲讲现在你是谁了?
小鸡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说说)
5.小鸡到草地上去吃虫子吧。
【有关美术教案集锦8篇】相关文章: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集锦6篇05-24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05-21
有关美术教案集锦5篇04-16
有关美术教案集锦九篇04-16
有关小班美术教案模板集锦九篇05-18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集锦五篇05-15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九篇05-10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八篇05-18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六篇05-01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