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许久之后,我回过神来。回复她:我那天刚好安排了工作,可能去不了,真的非常抱歉。但是请收下我最最真挚的祝福哈。她说:哎呀,就是家里人催,刚好遇见了喜欢的人,就刚好办了。就这样,她一句,我一句,我们之间好像把没联系的这几年的所有言语全部攒到一起一样,她说着她幸福的点点滴滴,我祝福着她的美好爱情。我诉说着近几年的经历,她也感慨着我们真的都变得不一样了。不知不觉得,聊到很晚。像那年大学一样,我们彻夜不眠,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精神十足,有幻想不完的'未来。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但,真的久违了。
她大婚的当天,我在忙,一直到很晚才有空去刷朋友圈,看到她晒出婚礼现场的幸福照片,替她感到幸福和快乐。看到婚礼现场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她的幸福,感觉,真好。后来,她私信我说:亲爱的,你的礼物收到了,就知道你是最爱我的。我笑着回复她:哈哈,喜欢就好,这么多年,我最庆幸的是,你没变,当然,我也没变。
再后来,我们零零散散的聊了几句,都以工作忙的原因终止了聊天。微信里的聊天对话框从最前面被工作上联系的人和群消息一一代替,想要再次找到对话框就要在搜索栏里手动搜索了。这种短暂的,频繁的联系,就像海浪走过沙滩时波涛汹涌,也像有时候的大海风平浪静一样。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她所有的朋友圈我都会看,但是不评论,不点赞。我的朋友圈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我想,过的好所以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吧。过得好,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感慨万千吧。生活归于平静,我们也归于平静。不联系,不打扰,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或许才是我们彼此生活原来的样子。
5、我时常会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总觉得初见时的美好真的美好的无可替代。但又不得不接受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带给我们的改变。就如同奔向远方的火车。这一站有人陪着你一起看风景,下一站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你没有办法去控制谁会在哪一站下车或者上车,只需要珍惜陪着你看过这段风景的路人或是友人。不仅是你如此,我们都是拥有这样经历的平凡人,关于过去,及时的告别。关于未来,及时的规划。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字《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
它说:“学生时代的友情,喜欢同一个歌星,喜欢某一项运动,经常一起打打球聊聊班里八卦,两个人就能热络的打成一片。
我们无法刻意要求某些人特意停下脚步来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不断追赶,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我觉得,真好。
6、最后,我想说: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放心吧,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不常见面,但是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一天,只要你在微信里、QQ 里,短信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你喊我,我一直在,我一直都在。就像那句: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你来,我都会去接你。以后的日子里,也祝愿你会健康快乐,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也希望提起我的时候,你也会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多年哥们。只要话匣子一打开,我们依然如当年,可以彻夜不眠的谈天说地,可以无话不谈的成为彼此的树洞。
未来,愿你我彼此安好,因为,这就是晴天啊。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3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
(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5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6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端午习俗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竞渡歌(唐)张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棕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7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二、端午节的由来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8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午》是一首优美动听、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富有童趣,通俗易懂,描述了端午节的风俗民情,非常适合端午节庆祝活动开展。本次活动通过倾听、感受、哼唱等环节,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歌曲传递出的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鼓励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引导语儿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特点。
2.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激发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学课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图片是有什么?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2.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欣赏一遍歌曲,感受音乐优美、欢快的特点。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歌曲有几段?
(2)结合教学课件,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谁能用歌曲里的语言说一说?
3.指导幼儿分段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情绪。
(1)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1 段,感受阿妈、阿爸庆祝端午节为家人忙碌的快乐景象。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2 段,感受阿哥、阿姐参加端午节民俗活动的热闹景象,以及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崇敬之情。
(3)鼓励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
4.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1)组织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大夫?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并鼓励幼儿向屈大夫一样热爱祖国,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9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0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1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三、结束部分
划龙舟出场。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3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分享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 请家长给孩子带粽子、鸭蛋、香囊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互相分享端午食物。
“小朋友们吃过粽子吗?”“咱们一起来分享吧。”
让孩子学会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5、五彩线分享活动。
端午节给孩子们戴五彩线和香囊,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一起观看端午节的来由的故事。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4
一、 活动宗旨:
有良好的语言教育,激发其参与意识, 锻炼胆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天性的舞台。把真、善、美以及爱的种子,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在优美、有趣的语言陶冶中自主发展,健康成长!赋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二、参加对象:
三、比赛形式:
以个人方式参与朗诵
四、活动目的:
1、通过端午节诗歌朗诵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3、能大方自然的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朗诵有关端午的诗歌。
五、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2、了解端午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3、诗歌朗诵比赛
1)集体复习所学有关端午的诗歌《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幼儿个人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3)评选出5名诵读之星。
4、活动结束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会唱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3、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
难点:学会并熟记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三、活动准备:
1、粽子、赛龙舟的.图片,端午节介绍、屈原的故事,端午节儿歌一首。
2、制作粽子的材料:布、棉花、绳子
四、 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引出端午节
(1)展示粽子、赛龙舟的图片
(2)老师提问“图片里的是什么?什么节日会吃它?”(粽子)
“图片里他们在做什么?什么节日会做这样的活动?”(赛龙舟)
2、讲述端午节的来历以及有关习俗。
(1)老师提问“有哪些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什么时候是端午节,它又是怎么来的?”
(2)老师请两名小朋友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3)老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遭到坏人陷害被楚王流放到了汨罗江,后来楚国最终被灭亡,但忠于楚国的屈原没有投降的意思,就抱着大石头自沉汨罗江了。当地人民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于是用五色线绑着做成的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们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如今吃粽子,划龙舟的端午节。
3、教儿歌
(1)老师提问:端午节这一天里,人们会做那些事呢?
(2)老师把人们会在这天做的事编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学唱一下。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4、出示粽子,教孩子包粽子
(1)教师提问:“刚刚在我们学的那首儿歌,我们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那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
(2)拿出粽子,提问:“那小朋友你们会包粽子吗?”“那你们想包粽子吗?”“那么你们用小耳朵听老师讲解,用眼睛看老师做。”
5、幼儿操作
(1)幼儿分组操作学习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包的粽子,相互交流。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把儿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6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五(3)教室
四、活动时间:
端午节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 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 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其它地方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 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 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并愿意与家长一起合作制作龙舟。活动准备:
3、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家长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ppt、视频、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教师播放端午节的由来视频。
2、师:刚刚在视频里都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吗?(不会的家长可以代替回答)吃些什么吗?
(1)幼儿和家长共同回答问题,说出端午节习俗
(2)教师出示ppt图片,端午节风俗习惯。
(3)特别引出赛龙舟,引起幼儿兴趣。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赛龙舟吧!(播放简短视频)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出示木质龙舟,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
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播放ppt,观看别人的手工龙舟作品
4、教师示范制作龙舟师:我们也来做一做龙舟吧!
(1)出示制作龙舟材料,介绍制作材料
(2)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注意事项。
5、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幼儿家长与龙舟一起合影。
6、活动结束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8
活动简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把它设计成小班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既体现综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个重点领域,几经思考我进行了活动的整合,这个小班综合活动,把重点放在了美术领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几何图形和颜色的复习,还自编了歌曲,感觉这样一来,可行性更强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利用动画,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里参加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第二个环节是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重点,通过欣赏各种漂亮的香包,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利用视频展示台直观地演示、讲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并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幼儿制作香包,并介绍自制的香包,围绕香包的颜色、样子、图案来进行介绍,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歌曲《热闹的端午节》,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活动过程:
一、讨论,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活动。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想不想来看看?(播放动画《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草香满堂,带香包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他们在过什么节呀?哦,在过端午节。前几天我们放假了,过端午节了,端午节里有些什么活动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舟啊可热闹了!)
幼:挂香包。(小朋友们挂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门上还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虫子赶走。)
儿歌: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包,小朋友们乐淘淘。
(评析:通过观看小动画《五月五》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以儿歌的形式加以。)
2.刚才你们说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幼:我吃过像三角形一样的粽子。(哦,你吃过三角粽。)
幼:我吃过方方的粽子。(哦,你吃过方方的枕头粽。)
3.那这些粽子都是什么馅的呢?(点击出现相应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枣子粽、蛋黄粽。追问:好吃吗?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花生粽吃起来怎么样?香香的。
:原来粽子的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啊!
(评析:吃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通过说一说粽子的外形和种类,加深幼儿对粽子的.认识。)
二、讲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挂什么?(对还要挂香包呢)!看,陈老师这儿有许多香包,怎么样?(好漂亮啊)数数有几个?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点像爱心一样的、看上去有点像三角形)有些什么颜色?一起来说说。香包上有些什么?哦,有小贴纸还有漂亮的图案,下面这个是什么?(这叫流苏,也是用来装饰香包的。)
2.谁来闻闻,香包怎么样?(香香的)香香的,它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啊?(它里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挂在身上有什么用?(能让我们更漂亮,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3.: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赶走一些蚊子和小虫,让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健健康康的。
4.知道吗,这些香包都是老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现在我就来做一个,如果成功了,要给我点掌声哦。看仔细啦!先来选个袋子,看看有些什么样子的袋子?我最喜欢圆圆的袋子,装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这样香料就不会出来了。怎么样让它更漂亮呢?(装饰一下)可以贴上小贴纸,夏天到了,我就选只小青蛙贴一贴,小青蛙喜欢蹲在哪里唱歌啊?(荷叶上)选一片荷叶,涂上什么颜色?(绿色)来来回回地涂,颜色要涂均匀,涂好了,撕下后面的双面胶,贴在香包上,撕下来的纸放在盆子里。记住哦,要先涂好颜色,再贴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还少了什么?(流苏)对,还要贴上小流苏呢,这样会更美!你们看,上面有白白的双面胶,轻轻地撕下来,贴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吗?(挂在脖子里)我的本领大不大,那给我鼓鼓掌呀!(谢谢!)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评析:这个环节,又引出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挂香包。利用视频展示台,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直观形象,语言生动、有趣,为幼儿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三、幼儿制作香包,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材料:先来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么?袋子、香料、小贴纸、各种漂亮的图案、还有小流苏。
2.交代操作要求:等会儿请你们选一个你喜欢的袋子,装一些香料,装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再贴上小贴纸和各种图案,把香包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别忘了贴上小流苏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陈老师一样把它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电视机里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听明白了吗?好,轻轻地去吧。
3.巡回指导,(欣赏激励的语气)我看到xxx的香料已经装好了,口袋收紧了;xxx已经把香包装饰好了;xxx小流苏都要贴好,没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轻轻地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好朋友的香包,还可以欣赏一下电视机里的香包。
4.介绍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么颜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没有收紧呀,你们觉得他的香包漂亮吗?
你的香包是什么样的?上贴了些什么?他的颜色涂得怎么样?
(评析: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制作方法,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唱歌《端午节》
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亲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们一起来唱首《热闹的端午节》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奶奶为我包粽子呀,粽子尖尖甜又香呀,我们大家都爱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我们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圆圆又方方呀,一个香包一片心呀!
(评析:自编歌曲《端午节》,师幼共同表演,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19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 大班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端午节来了活动教案(通用11篇)05-26
冬天来了活动教案07-11
活动教案:咕咚来了08-31
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教案08-25
语言活动狼来了教案08-31
《春来了》活动优质教案03-17
咕咚来了活动教案(精选10篇)06-16
大班绘画活动春天来了教案02-24
大班美术活动春天来了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