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

2022-05-05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热不热?(热),是不是很想快点到秋天,那样就凉快了?

  我们都知道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情怀,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物?

  著名的作家史铁生最喜欢秋天的菊,更对秋天产生了怀念之情,那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史铁生 双腿瘫痪 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年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他的 写作与 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3.诵读课文,初析文章

  让学生细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深沉、略带伤感、“我”:不耐烦、暴躁,母亲:央求、亲切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品味课文

  (1)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脾气的人?(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为什那么暴躁, 是天生的吗?谁一直陪伴着我?

  (3)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爱什么?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 几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亲,我)

  (4)作者前后生活态度有什么改变?(用文中语句回答)是谁促进了作者生活态度有了那么大的转变,以至于直接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母亲)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 (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表 演相结合。)

  第一次赏花(精析第一节)

  首先,师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边逐句分析人物性格。

  其次,找 出重点分析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动作)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动作、神态)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 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第二次赏花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

  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 “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 ,就明天。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 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结合两次赏花体味情感

  (1) 我对母亲情感的变化

  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2).母亲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语言)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第三次赏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 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四: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 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怀念母亲坚毅的性格;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双腿瘫痪 暴怒 漫不经心 重面生活

  “我” 暴怒无常 发火 马虎应付 好好儿活

  性格暴躁 “ 我可活什么劲!” 无所谓

  体贴细腻 劝阻 喜出望外

  母亲 执着坚毅 忍住哭声 不知所措 临终牵挂

  “好好儿活” 兴奋投入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透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潜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朗读:

  我一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明白我们会牵挂你,不明白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明白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明白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

  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视频,说说史铁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件展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xx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3.导入下一环节:史铁生不仅仅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作品,而且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光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那么,是谁照亮了史铁生的心?

  板书: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

  下面,一齐来欣赏《秋天的怀念》吧!

  【设计意图】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资料。突出史铁生的成就以及母亲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文。

  (三)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思考:

  (1)当初,史铁生如何应对“双腿瘫痪”遭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析理解)

  (2)母亲又如何应对“暴怒无常”的“我”?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

  (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述?(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3.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的句子。

  (2)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点。二是文章末尾描述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衬托情绪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者精巧的构思。

  4.自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听读、朗读、思考、讨论中感知课文,重点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四)解读人物

  第一,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期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

  2.提出并探讨问题:

  ①“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一下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之后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问题一:“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貌让人羡慕;“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完美的事物的反衬之下,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更加痛苦。

  明确问题二:“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侧面表现作者的内疚;“再也”写出了深深的遗憾。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第二,解读母亲的形象。

  1.组织讨论:母亲的感人形象是透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述体现出来的,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说说其动人之处。

  2.出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明白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对照上面一段话,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母亲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三是担心儿子不能“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

  对文章资料进行归纳,总结;透过品读重点字词及具体的描述分析人物形象。

  (五)写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讨问题: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述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

  一是透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设计意图】

  引导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体会写作手法的作用。

  (六)活动学习

  主题:说说给我最关爱的亲人。

  参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怀念活动设计。(主题:感恩母亲)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潜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秋天的怀念同步检测。

  2.拓展阅读。

  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

  1.基础知识巩固。

  2.让学生感受母爱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感情。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无私。

  2、通过寻找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学用时:

  三个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请学生正字音,注意重音与停连。

  推荐配乐:Jacqueline's Tear

  2、提问1: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提问2: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悲伤、难过、愧疚、后悔……

  3、请男女生分段朗读,读出文章的情感,进行点评

  4、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片段,再次单个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进行相关分析。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5、总结:从这些对话中,能看出母亲对“我”的什么感情?

  教学活动设计二: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1、提问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PPT展示相关知识链接:

  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作为一种回忆与散文相结合的文体,回忆性散文的主要价值在于作者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与事产生的有关“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的两种情感。

  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xx),生于北京。1969年去陕西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提问2: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既然回忆性散文是现在的作者对过去的作者的回忆,那从这篇散文中能看到:过去的作者与现在的作者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对待自己

  对待母亲

  旧“我”

  不想活

  粗暴、不理解

  今“我”

  好好活

  愧疚、痛苦、遗恨

  注:引导学生填表,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不想活”的相关句子分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对母亲的愧疚、痛苦、遗恨的相关句子分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提问3:母亲去世后的史铁生,他还会暴怒无常的把玻璃砸碎吗?他还会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诅咒不公的命运吗?

  在母爱的呵护下,史铁生变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所以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呢?

  板书:怀念母爱、怀念母亲、怀念那句“好好儿活”

  教学活动三: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母亲去世后的第七年,满怀着愧疚、悔恨的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忍耐与爱,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而我们,当你的妈妈劳累了一天还要回家做饭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饭菜不好吃、不可口?当你的爸爸为了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小家而东奔西走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爸爸陪伴你的时间太少?当你的老师为了批作业而熬夜至凌晨时,你是否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那一片苦心呢?请让我们再带着感情去读一遍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对爸爸妈妈要说的话,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题的含义。

  2.感受母亲形象体会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之情。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用秋思诗引出:我们学过不少秋思的诗,看来秋天是个容易引起我们无限遐思的季节,著名作家史铁生也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2.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3.分析题目:题目给了你哪些信息?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你以为要关注的字(书写,读音)和词(意义,运用)推荐给同学。

  2.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坚韧、宽容、伟大、无私、博大、宽厚、深沉……)

  3.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读完全文,你理解的题目《秋天的怀念》是什么含义?

  (参考: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里看菊花引发对母亲的思念……)

  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你感受了“我”怎样的情感?

  (参考:感伤;

  作者的情感:淡淡的叙述中有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忏悔、内疚等)

  三、品读思辨

  1.课文是《秋天的怀念》,请把文中和秋天有关的词句找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引出对作者的介绍)

  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③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你能发现作者的用心吗?

  参考:

  我发现:“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我发现:母亲爱花(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但儿子的脚却残废了,她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侍弄花。

  我发现:花是全文的线索,为从侧面烘托出母爱,也是为了不忘母爱。

  我发现:妈妈想要瘸腿的儿子去看一看花缓解心中的压力和不满,母亲永远都替

  儿子着想,自己生病了也瞒着。

  我发现:母亲像菊花一般坚韧,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

  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我发现: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

  3.小结: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此为题,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思考,读懂母爱。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2.学生品味

  参考:“悄悄地”——无声的离开,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小结: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坚韧、宽容、伟大、无私的母亲。

  二、研读思考,读懂“我”的忏悔

  1.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我”呢?找出描写“我”的词句来。

  ①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②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④“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⑤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用PPT补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

  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甚至差点失去生活的勇气。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三、作业:阅读史铁生的几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D、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文本的“好好儿活”,联系生活体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会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这则网上调查图示,我们可以得出:妈妈,根深蒂固的雄踞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母亲本能的依赖和依恋”。“如果有一天你找不到了母亲或者再也感受不到母爱,你会——

  学生活动:(着急上火,会手足无措,更会痛哭流涕……)”

  教师活动:是的,这种情感,有位残疾作家曾经用他的文字做过表达(出示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语句:)“……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去品悟他对母亲的情感。

  第二环节 以“读”引领,感知内容

  1。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重点的生字词,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初步揣摩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 师生对话:生概括回答(对母亲的怀念、感激等情感),师问“何以见得?”(引导学生用课文具体语句回答)。当学生说出“自责、愧疚”的情感时,问:为什么?引出“好好活儿”。

  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品读悟爱

  教师过渡:那我曾经不好好活吗?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语句,找出答案。请同学们听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划出“我”不好好活的语句对人物描写的词句和最使你动情的词句。

  1。 教师活动:师配乐朗诵第一段。

  学生活动:听读时用笔划出体现“我”不好好活的语句和对人物描写的词句。

  2。师生活动:课堂交流展示 “我”不好好活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体现出的作者情感,进而带着这种情感去读、去演读。(如“我可活什么劲!我使劲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不,我不去!’”一句。)

  3。师生活动:在我不好好活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学生也从母亲的动作、语言和总要推我去北海看花等角度来分析人物。)母亲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我”好好活)除了正面写出母亲所做的努力,哪个地方也体现出母亲一心想让儿子好好活下去?(母亲爱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4。师生活动:这些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中蕴含的怎样的情感?进而带着那种情感试读。

  这一环节提示学生做批注,可以指导朗读。并提示从母亲和作者的角度划分词句。注意叠词: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走走、悄悄、偷偷等。(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去掉“悄悄”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还有两处“悄悄”在不同语境中对表现人物的不同作用。) 动词:摔、扑、抓、忍体现的母爱的谨小细微。

  教师活动:并教给学生朗读技法:添字、变语气法等比较指导朗读(幻灯片“巧诵出情感”)。尤其注重对“母亲忍住哭声说:‘咱娘两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的朗读指导。”这样一来,人物语言、性情特点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自然品出。

  总结过渡:是啊,母亲用她细心的爱和小心翼翼的举动,想要让暴怒无常的儿子好好活下去;那么,她的爱最终促使儿子好好活下去了吗?请同学们自读2—5段,从中去寻找答案。

  5。学生活动:学以致用,学生自由独特的读。要求用刚才分析第一段的方法研读2—5段,找出体现“我”好好活下去的词句,注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交流展示。(我答应去看花,一个“笑”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6。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分角色演读屏幕上出示的语言和旁白。班内展示。(要求:动作、表情自然,语气到位,情感恰当。)

  7.师生点评:查漏补缺、完善自我。(这一环节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老师就要点拨引导:同学们觉得我们刚才读演的怎样?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怎样提高?)

  过渡:等到我要去看花的时候,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第四环节 深入文本,拓展升华

  1。 学生活动:生读母亲未说完的话。解读省略号,提示用文中的话补充完整。“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那我好好活下去了吗?何以见得?请同学们

  2。 学生活动:齐读最后一段,以烂漫菊花感悟母亲让我好好活的意义。(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明确母亲希望我的生命如花般多彩美丽或怒放,生命的形式可以跟菊花一样有好多种颜色,或淡雅、或高洁、或热烈深沉。)

  3。 学生活动:发挥想象补写句子。如今又是一个秋天,(发挥想象,任选一处填空)

  4.配乐插入作者简介,加深对其好好活的理解。

  师:是啊,后来他用思想代替双腿奔跑,成为了著名作家,活出了人生的精彩。但精彩背后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努力和坚忍。

  (1生读)《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对生病和生命的感悟,

  师:所以华语文学大奖给了他这样的颁奖词:(幻灯片,齐读颁奖词)以及他死后捐赠眼角膜和肝脏使人重见光明重拾健康的感人事迹,(师读)。加深学生对作者好好活的理解。

  5。师适时总结,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确信史铁生已经好好活了下来,并且用他的思想和灵魂,在他人生的秋天里站成了一个春天!!如果母亲天堂有知,该是多么的欣慰!

  6。 学生活动:(那么,史铁生的故事启发我们)引导生谈自己面对人生挫折时应该如何好好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表达对妈妈的情感。(这个环节能激起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如用实际行动表达,用古诗《游子吟》表达,用歌词表达等。)

  7。总结: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过渡:推荐同学们多读一些史铁生的作品,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他的爱母情感和他这个大写的人!也请学习老师,多动动笔,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

  8.教师活动:下课之前推荐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展示老师读本文后的随笔《你是一只雄鹰》,意在抛砖引玉,培养学生良好读书写作习惯。

  下课

  学生活动:填写评价量表,语文课代表口头总结本节课优秀成员和小组表现情况。

  课后习题

  测评练习

  一、当堂检测练习

  发挥想象,任选一处填空:

  如今又是一个秋天,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

  二、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务虚笔记》

  板书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争吵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

  2、整体感知——阅读文章后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继续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务必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3、品析课文——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精妙。

  第一段:

  “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和体贴

  动作 “偷偷的听”——母亲对病残儿子的不必牵挂和关切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泪水”——母亲的坚韧

  神态: “眼圈红红的”——母亲因儿子的不幸而痛苦万分

  语言:“咱娘儿俩好好活”——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

  第三段:

  动作:“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伤情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因儿子答应看花表现出的难以抑制的兴奋喜悦

  “悄悄地出去”——因肝痛发作而不愿让儿子知道

  神态:“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

  质疑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

  ——看句话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

  2、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四、小结:文章感人的原因

  1、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母爱的无私

  2、以我的暴躁侧面衬托母亲的慈爱

  3、借景物描写来寄予情怀

  五、作业: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写一段150字的感想。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2’)

  1、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孩子们一起唱。

  师:孩子们,当你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起谁呢? 生:想起我们的妈妈

  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存在父母对我们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位就是本文的作者史铁生。(课件展示作者及作者简介。)

  2、听(视频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分小组自学(出示自学要求)(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3、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三)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引导。(17’)

  1、师:现在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

  (可小声读,可站起来,可小组齐读)

  汇报各小组采取的是什么读书方式,在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生字和新词,共同解决疑难。

  2、师: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生: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谈谈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吗?

  生:A坚强 B无私 C伟大

  学生交流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3、师: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吗?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2: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生3:……

  生4:……

  (这里分两个步骤: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

  师:我们也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来读读好吗?——(齐读或师生赛读)

  4、师: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

  生1: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

  生2: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

  生3: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给同学们读读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生5:……

  生6:……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10’)

  师:你在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着感触最深的语句,与大家说说好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板书:暴怒—安慰)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渐出窗外吧。)

  生(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播放音乐《思乡曲》) 生6: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菊花烂漫时。(课件展示)“我”来到母亲的遗像前,会手捧着怎样的菊花,来表达怎样的情思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母亲对我的爱就象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母亲把爱埋藏在心底就象黄色的花那样淡雅,白色的花是高洁的,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生(7):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好好儿活。(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告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人生,好好活,以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感情朗读该句)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板书:思念-去逝)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千言万语,你想对作者的妈妈或作者说些什么吗?(学生激情发言)

  (五)课文内容拓展,总结全文。(5’)

  1.师:孩子们,能说说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真情诉说)(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课件展示“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2.教师归纳小结:孩子们,母爱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让我们学会爱,懂得爱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谢生你养育你的妈妈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吧!让这颗象征爱、包含情的红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课件展示“红心”)。

  (六)知识延伸,笔下生情。(3’)

  1、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2、你们收集的有关于母亲的名言吗?

  教师推荐 出示《关于母爱的名言》 ————你可以抄写下来

  (七)布置作业。(1’)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0、 秋天的怀念

  我 → 母亲

  暴怒 爱 安慰

  思念 去逝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难点: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 课时安排:

  2-3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 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 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 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xx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2、文章概述: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 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

  2、疏通生字词(见读一读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xx),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28岁时开始发表作品。 因脑溢血故于20xx年12月31日。代表作品:《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我”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 (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 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 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 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 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 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 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 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 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 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母爱

  我:暴躁无常 乐观、坚强

  六、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案模板八篇】相关文章:

【必备】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04-27

秋天的怀念教案汇总五篇04-26

有关秋天的怀念教案7篇04-26

(精品)秋天的怀念教案四篇04-25

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5篇05-03

【精华】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05-01

秋天的怀念教案汇总10篇04-28

秋天的怀念教案合集6篇04-19

【实用】秋天的怀念教案三篇04-15

【推荐】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