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

2022-04-26 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1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示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身的学习效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青丝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同学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同学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气,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疑惑。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同学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同学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身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身的见解,训练同学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同学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需强化,协助同学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扮演,协助同学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 在同学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同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协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保守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同学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2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方法与技能

  1、学会多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2、学会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写,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情感;学会想象诗境,感悟诗美。

  3、学习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1、板书:李白

  师: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来我们交流。

  师:孩子们搜集得很全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大家跟我写。

  板书:汪伦

  师: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关于他们俩,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要注意听。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到岸边,他们踏歌起舞,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

  1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友情,于是便写下这首千古名诗——《赠汪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赠。师:怎么记住这个字?

  师:“赠”是什么意思?(赠送)这里赠送什么?赠送给谁?

  二、精读古诗《赠汪伦》

  1、初读感知

  师:孩子们读过古诗了吗?现在我们再来读它,来,看着大屏幕上的自学要求。有不懂得吗?谁懂了,告诉他。

  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古诗

  (3)想象画面

  (4)试着背诵

  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书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能准确的读一读吗?指名读师:一起响亮的读读词语吧。我们来写一个词“乘舟”,孩子们跟着我写。“乘舟”是什么意思?还能用“乘”组什么词。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师:谁能把古诗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点评师:还有那位孩子也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评价

  师:哪些孩子愿意读,愿意读的起立。这里有个词叫潭,什么是潭?谁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来描述一下潭的情景。他描述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来换个方式读。古人把许多人成群结队边唱边跳叫“踏歌”,你们可以手牵手,用脚踏地打拍子。

  来试试,我们把这首是唱出来,我给你们一段音乐。

  (3)读着读着,读了多少遍我们都记不起了,相信很多孩子都会背了。很好,孩子们。

  2、精读理解

  (1)师:这是一首动人的诗,更是一副美妙的画。细细品味,你会看到许多刻骨铭心的画面,那就让我们跟随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想象吧,你也可以闭上眼睛。听着这动人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潭边,汪伦仿佛又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起舞,李白又一次吟诵起着首动人的诗歌: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看到那些画面?

  交流想象的画面。 (2)品词析句

  师:你从那句诗想到的?你感受到什么?你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就读这句。

  引导感悟词语:欲、忽、闻、不及

  师: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出乎意料,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除了出乎意料,诗人心里还有什么感觉? (高兴、感动)谁试着再读。

  师:深千尺。

  师;那我们来读读这句,看谁能把这桃花潭读深了。

  板书:水深

  师:纵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那“不及”就是什么意思?

  板书:情更深

  谁能读读这份深情。

  师:李白被汪伦深深地情谊所感动,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3、品读回味

  师:孩子们,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往往感动着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进诗人内心,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带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我们学习了朋友送别李白的古诗,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朋友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拿出学习卡,同桌之间互相认读,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什么了?

  3、汇报交流:

  4、感情诵读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收集、整理送别诗,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赠汪伦李白

  水深情更深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3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汪伦》。

  3、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将欲、闻、千尺、不及”的意思,了解“踏歌”的大意和夸张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教读课题。赠:送。复习《赠刘景文》,简介汪伦,题目的意思是诗歌送给汪伦。

  2、简介李白。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古诗

  1、简介李白和汪伦的关系,引出诗歌,教师范读一遍。

  2、拼读生字,指导看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事情发生的地点是桃花潭,人物有汪伦和李白,找出他们所站的位置。

  3、学生试读诗歌一遍,再次拼读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5、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教读。

  (二)研读古诗

  1、指导按朗读节奏读诗歌。(要求学生画出停顿节奏)

  2、理解诗歌第

  一、二行。

  (1)学生说说题目意思,出示注释:送。

  (2)李白是什么时候送这首诗给汪伦的?(李白要离开汪伦家的时候。)

  (3)在这首诗中,哪句说到李白要走了?(李白乘舟将欲行。)用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走了吗?(指图)哪个字是代表“走”的意思?哪个地方表示“就要走”?

  出示:就要)

  (4)面对好友李白的离去,汪伦舍得吗?(舍不得)

  那他舍不得的表现是什么?或者说离别之时做了些什么?(指图)但汪伦在这儿是踏地作节拍。读第二行,他还做了什么?(师讲解:踏歌)

  (5)汪伦踏地而歌送李白,李白事先知道吗?

  师吟诵: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之前不知道,因为是他忽然听到的歌声,说明他之前不知道汪伦会来。)好一个“忽然听到”,“闻”,听的意思。以前我们学过的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是同样的用法。(出示:听)

  (6)这就怪了。好朋友要走了,怎么去送人家不事先约好呢?汪伦也真是的!

  (7)离别总是叫人伤感的,既然伤心,干脆选择悄悄地去,李白很为朋友着想呢。大家再想一想,李白站在船头,即将离去;汪伦站在岸上,踏歌相送,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送别图!此时此刻,李白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说(随机抽点)

  (8)(演汪伦):我一定盛情款待!好山、好水、好歌、好酒,任君挑来任君选!

  我送一首诗给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9)是呀,面对着对自己情深义重的汪伦,李白泪水涟涟,他低头正好看见清幽的桃花潭水,心想:潭水深(千尺,出示注释),可再怎么深,也比不上汪伦——

  于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诵情谊的名句送给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比不上)

  (10)今天,我们的学习充满着激情,李白和汪伦这两个名字,这段深深的友情,已嵌入了我们的脑海。我想采访一下大家,今天的学习让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情深似海)

  (三)回顾全诗

  1、听范读。

  2、跟读,回顾全诗内容。

  (四)看视频,入情入景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情。

  三、学写生字。

  四、总结:祝愿小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交到许许多多的知心朋友,像李白和汪伦一样情深似海,心里永远是温暖的。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赠、汪、伦、舟、欲、踏、潭”7个生字,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并乐于与

  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出示李白像)请你仔细观察他的衣着神情,猜猜看他是谁?

  2、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并补充李白简介: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千多篇。)

  3、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呢?(《静夜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过渡:李白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有个叫汪伦的人很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开始李白一生只喜欢游山玩水、喝酒作诗,怎么邀请他才回来呢?

  2、老师要把这个《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送给最认真地同学。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这个“汪”字是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请大家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三点水的第二点要压横中线,右边的“王”字稍稍向左靠。请大家在自己的书本上描一个写两个。

  2、谁能给“汪”字找找朋友?(相机出示词卡“泪汪汪、汪洋大海”,生齐读)

  3、想读一读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吗?请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借助古诗下面的拼音把诗读通、读顺。

  4、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一人一句读)

  5、(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A、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B、请注意这几个字的意思:行:离开;舟:小船;闻:听到

  C、指导书写“乘舟”两字。

  D、这句诗写的是李白将要离开,汪伦唱踏歌送他的事情。

  6、李白有没有想到汪伦会来送他?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A、引导发现“忽”,突出惊喜,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的。

  B、汪伦在人来人往的路边这样唱着、舞着,表达着他对李白的深厚友谊。

  7、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李白,所以他忍不住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请在这句诗中找出一个表示数量的词语。这里的千尺并不是真正的指一千尺,而是一种虚指,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B、即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可是它比得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吗?哪个词语告诉你是比不上的?

  C、你能选择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诗联一起吗?

  D、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1、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回想着这几天好友的盛情款待,你忍不住吟道——

  2、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看着好友以如此特别的方式为你送行,你忍不住吟道——

  3、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不知这种与好友一起喝酒作诗的快乐日子何时才有,你忍不住吟道——

  4、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闭着眼默默体会好友的深情,你忍不住吟道——

  五、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古时候这种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有很多,我们来看一首唐朝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2、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默写古诗。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课件9:推荐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10:古诗)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赠汪伦》大班古诗教案09-05

关于《赠汪伦》公开课教案11-10

古诗《赠汪伦》公开课教案10-28

大班语言教案:赠汪伦11-26

《古诗赠汪伦》教案07-14

《赠汪伦》的教案09-19

赠汪伦优秀教案09-19

《赠汪伦》教学教案09-19

《赠汪伦》教案模板08-15

赠汪伦教案范文07-28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班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