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

2024-02-15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 1

  课程分析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平均分配的经验,例如:将一块饼干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这种早期的等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阶段。如何帮助幼儿建构早期的等分概念很具有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依赖动作和具体的形象进行感知。在等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幼儿会通过多次操作来体验和感悟。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指南》也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实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设置一定的情景,幼儿在此情景中通过探索、交流,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前期,孩子们对于图形、长度的等分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定数量的等分经验还不足,通过本此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感知一定数量的等分,特别是如何同时等分两个数量。

  课程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等分,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2.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活动难点:

  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

  【评析:以部分、整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等分早期概念立足于幼儿早期日常的生活经验。在分配食物的问题情景中幼儿积极思考、探索等分的方法。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将数量进行二等分是幼儿最初也是最容易的感知,从二等分契入,逐步引导幼儿进行三等分、四等分,活动层层深入。幼儿等分的策略是约估、分完后看是否正确,若不等分,再调整,进行重新分配。或者是考虑有几个人就分成几份,但是不考虑是否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否一样。特别是在同时等分两种不同数量的食物的时候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幼儿多次多次尝试,在操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等分的方法。】

  课程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等分图形、长度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2)每组提供:操作板(左侧为有粘性的版面,右侧贴有两次操作的记录单表格)、朋友标记(在白色瓶盖反面画有笑脸标志)、各类食物(蛋卷、巧克力糖、玉米糖)、笔等。

  课程过程

  一、情景导入:分蛋糕,初步感知等分。

  1.学习用不同方法把数量6分成两份。

  提问:要过新年啦,佩琪的妈妈做了6块蛋糕。要分给佩琪和乔治两个人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分呢?

  小结:原来6块蛋糕分给两个人吃,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2.初步感知等分

  师:那佩琪妈妈是怎么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妈妈给佩琪和乔治每人分了3块蛋糕,每人分得一样多。

  【评析:选用小猪佩琪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根据情节发展在电子白板上逐步呈现画面,结合声效,引起幼儿关注。幼儿积极说出6块蛋糕的不同分法。特别是电子白板上的图标更能帮助幼儿理解6的分合。最后呈现的佩琪和乔治各分3块蛋糕的图片加深了幼儿对于6的等分的印象,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在分蛋卷的操作中学习等分数量6。

  1.师:瞧,佩琪妈妈用烤箱还做了什么新年大餐呢?妈妈做了几个蛋卷?(6个)

  佩奇:“妈妈,蛋卷好香啊。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我家分享。”

  妈妈:“6个蛋卷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约估好朋友的数量,根据幼儿的回答利用白板软件中的蒙层功能即时呈现幼儿的答案。幼儿通过目测有一个初步的等分感知。】

  2.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分蛋卷。

  师: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要分得一样多哦!(小结分蛋卷情况并作记录)

  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等分数量6。

  师:小朋友们,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呢?请你试一试,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评析: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示了6根蛋卷,引导幼儿先目测、估算好朋友的数量,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打开克隆模式拖动相应数量的好朋友标志到操作底版上,教师的拖动也是暗示电子白板触控笔的使用方法。之后为增加互动性,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他上前拖动蛋卷到好朋友标志下方,并请幼儿上前使用白板上的书写功能写出相应的数字。通过这样的过程向其余幼儿演示了接下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的方法。如何分蛋卷不是教师单一的示范演示,而是通过和幼儿的共同探讨共同进行演示。通过此环节的演示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并为后面的操作进行了指导。】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思考,在反复探索中发现6的等分。在表格相应的方框中进行记录。(教师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会先从筐子里拿出6根蛋卷,然后在操作板上摆放好朋友标志。孩子们将6根蛋卷平均分配给了6人、或3人、或2人。在多次摆弄的过程中体验到如何进行6的等分,正确率较高。】

  4.交流、分享。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6个蛋卷分给好朋友吃有3种分法:6个蛋卷分给2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3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6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1个蛋卷。

  师:最后佩琪请来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新年聚会呢?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能积极表述自己的等分结果。个别幼儿在等分蛋卷的过程中一开始自己经过约估、摆弄、发现错误及时调整、最后成功,遇到问题的幼儿也积极分享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为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策略。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在分巧克力糖和玉米糖的操作中学习同时等分数量8和4。

  1.乔治要邀请朋友来作客,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妈妈说:“乔治,8颗巧克力和4颗玉米糖要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每个好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白板上根据幼儿回答即时呈现配合声效的数字8和4,帮助幼儿在后面的操作中拿取正确数量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

  2.提出操作要求:8颗巧克力和4块玉米糖,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一会儿去试一试,并作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每个好朋友都要吃到巧克力和玉米糖,而且大家吃的东西数量要一样多。(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一开始就能从筐子里拿出数量正确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个别幼儿一开始会拿错巧克力糖的数量。有的幼儿在等分的过程中摆好好朋友标志,然后一个一个逐步对应进行摆放,看是否等分。发现食物数量不够或者多余会再次进行调整,在多次操作中发现分法。】

  4.交流、分享

  师:你是怎么做的?一样多吗?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有2种分法呢,可以分给2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4颗巧克力糖和2颗玉米糖;或者分给4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颗巧克力糖和1颗玉米糖。

  师: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同时等分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了可以分给2个或者4个好朋友。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提炼、总结等分结果,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前讲解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用蒙层功能及时呈现幼儿的分法,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白板上书写出相应的数量会觉得很自豪,体验成功感。幼儿的等分结果配合图片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帮助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认知图式。电子白板上等分结果的表格是孩子们通过操作、讨论、记录而呈现出来的,教师的策略在于给幼儿提供情景化的场景课件,创设讨论的氛围,通过巧妙的提问起幼儿思考。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成功感。】

  四、延伸活动:

  1.小猪佩琪和乔治下次还要再请朋友们来聚会,这一次,妈妈准备了一篮子食物,你们看看有什么?他们分别有多少个?

  2.佩琪妈妈说:“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3.小朋友们,等会你们回到教室再去帮佩琪想想办法,看看他们应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此环节是延伸环节,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出示食物图片以及相应的数量,并配以声效,如何将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同时等分呢,激发幼儿思考的'与欲望。】

  课程反思

  一、联系生活、选材新颖

  如何分发食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围绕等分这样的早期分数概念开展此活动,选材新颖。

  二、情境呈现、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佩琪家准备新年大餐的课件营造解决等分食物的问题情境,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提供支持性环境,师幼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探讨的地位。

  三、媒体支持、深入探究

  本次数学活动依据佩琪家新年聚会的情景,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步感知等分、等分6、同时进行等分8和4。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呈现在记录单上,帮助小猪佩琪和乔治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早期分数概念,还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等。

  现在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分享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互动、尊重个体

  特别是课件的使用增加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数学认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有师幼之间的互动,也有幼儿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幼儿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表述出来,个别一开始没有操作正确的幼儿也会在同伴、老师的提示下调整正确。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风格也有差异,教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可以让幼儿摆出一种或者更多种分法。有的先估算出好朋友数量,然后再摆食物。有的幼儿先漫无目的地摆弄食物和瓶盖,然后再平均分配。教师对于幼儿的等分方法都给予鼓励的态度,如果幼儿操作有误差也是启发式地引导和鼓励继续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 2

  目标学生:

  幼儿园大班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理解基础的数学概念,如计数、比较大小、简单加减等。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幼儿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通过互动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

  故事书《佩琪家的新年聚会》

  准备各种聚会道具,如:食物、礼物、装饰品等(可用图片或实物代替)

  数学游戏材料,如:数字卡片、骰子、计数器、彩色珠子等

  音乐设备,播放聚会背景音乐

  工作垫、桌子、椅子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欢快的聚会音乐,与幼儿一起讨论新年的意义和聚会时可能发生的事情。

  老师出示故事书《佩琪家的新年聚会》,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并问幼儿:“你们猜猜佩琪家会有哪些新年活动呢?”

  二、新课呈现(10分钟)

  老师通过讲述故事,将数学元素融入情境中。例如:“佩琪要准备食物迎接客人,我们一起帮她数一数有多少种食物吧!”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食物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数数、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在故事的不同环节,适时地引入其他数学概念,如分类、排序等。

  三、幼儿操作(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学游戏进行。游戏可以包括:

  数字接龙:幼儿依次说出数字,下一位幼儿需说出前一个数字加1或减1的结果。

  礼物分类:根据礼物的'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计数器游戏:使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老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并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四、总结反馈(5分钟)

  老师组织幼儿回到集体,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

  老师总结今天学到的数学概念,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运用数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在佩琪家的新年聚会上运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如为客人准备合适数量的食物、礼物等。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幼儿在家中找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进行实际操作,如数数家里的玩具、比较物品的大小等,并拍照或画画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了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游戏环节,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佩奇的生日会说课稿04-07

幼儿园大班数学《去旅游》公开课教案03-30

小班公开课数学教案《食品小聚会》05-06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佩奇家着火啦》教案04-17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2篇)07-01

《家》大班教案03-10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活动《我们的家》教案(通用14篇)06-09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26篇)07-14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的组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