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2022-04-09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看图学习儿歌,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以及儿歌每一句都重复的结构形式。

  2、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会分析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学习用动作表现重叠的动词词组。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我喜欢-",引出诗歌《喜欢》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什么?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诗歌《喜欢》

  2、幼儿阅读画面,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喜欢做什么?启发幼儿用"xx喜欢-"说一句话。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并学习朗诵诗歌。

  -教师:诗歌里有谁?他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念儿歌2-3遍。

  4、引导幼儿围绕诗歌的重点学习,感知诗歌重复的结构和重叠的词语。

  -教师:你觉得这首诗歌的诗句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每一句都有"喜欢在-"、每一句后面四个字两两重复)重复的词组有什么用?你会做一做这个动作吗?

  -带领幼儿读一读四个字的动词词语,再请小朋友用身体做做这个动作,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启发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5、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把握动物的习性,尝试仿编诗歌。

  -教师:除了这些动物外,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他们喜欢在哪里做什么?鼓励幼儿仿编诗歌,重点提醒幼儿用重叠的四字成语,表达动物或人物的动态。

  -教师梳理幼儿仿编的内容,采用画图和书写汉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最后带领幼儿朗诵仿编的新诗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野生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谈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3、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心保护它们。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珍稀的野生动物》。

  2、“果子狸”等其他野生动物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你们知道上面叫野生动物吗?它生活在哪里?”

  2、幼儿交流经验:

  ——“你还知道有哪些野生动物?”

  3、教师小结:

  ——“是呀,许多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靠自己获取食物生存的动物,我们都叫它野生动物。”

  4、听看结合: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些野生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会保护自己?”

  6、归纳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逃跑、保护色、装死、进攻,还有的会甩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7、集体讨论,激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现在世界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

  8、教师小结:

  全世界的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建立了3514个自然保护区,让这些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安全、舒适、自由地生活,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度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经验,并积极创设最近发展区,既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眼界,又培养了幼儿对野生动物的热爱。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让幼儿看图回答问题,让幼儿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并尝试编故事。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老爷爷和猴子的.动作变化关系,并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达情节的变化。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育他们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3.引导幼儿通过看图讲述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

  难点: 能通过看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4个,帽子5顶,篮子1只,可当作大树的板凳.

  2.课前让5个小朋友排练好情景表演<<猴子学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观看表演,感知、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1.教师讲述角色:卖帽子的老爷爷,猴子。场景:在森林里的大树下。

  2.观看情景表演,提问:主要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分段看表演:(1)从开始到卖帽子老爷爷休息。(2)卖帽老爷爷醒来到最后。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完整地回答问题。

  (1)看图一。提问:图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看图二。提问:老爷爷醒来后发现了什么?他对猴子们说了些什么?

  (3)看图三。提问:老爷爷摘下帽子时,发现猴子们在干什么?老爷爷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4)看图四。提问:老爷爷是怎么做的?猴子们又是怎么做的,老爷爷的办法好吗?

  5.让幼儿通过看图回答问题讲述四幅图的内容,并编成一个故事。

  (1)自由讲述。(2)请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活动延伸:准备一些有画面的小故事,让幼儿看图讲故事。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漫画故事,《猴子学样》中老爷爷和猴子之间的动作变化很快就能吸引住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育他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小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关于大班语言教案3篇】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蒲公英教案04-02

大班语言夏至教案04-06

大班语言拼音教案03-21

大班语言叶子教案03-16

关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03-25

大班语言老鼠,小心教案03-31

大班语言过春节教案03-31

大班语言礼貌歌教案03-31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03-31

大班语言夏天好教案03-31

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