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

2022-04-08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反思: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实验认识艾叶和菖蒲,知道它们都是草本植物,具有防蚊蝇的功能。了解“恶月”的含义。

  2、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并能够细致地观察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每组备有艾叶、菖蒲若干。

  2、收集一小瓶蚊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艾叶和菖蒲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草本植物。

  2、通过仔细观察小实验,知道它们中含有的芳香油能够驱除蚊蝇。

  3、通过讨论“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了解“恶月”的含义。

  4、拓展话题:如何防止蚊叮虫咬?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幼儿吃粽子

  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鸭蛋,香包,图片

  活动过程: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他。

  二、端午的习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教室的门上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呢?

  2.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1)挂艾叶:净化环境,驱虫驱蚊。

  (2)赛龙舟:划船救屈原。

  (3)吃粽子:屈原死了,投河喂鱼救屈原。

  (4)配香包:驱邪的意思。

  三、学习儿歌《赛龙舟》

  四、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

  今天,小朋友们带了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摸摸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认识粽叶

  粽子上的阵阵清香是从这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并讲诉粽子的馅以及它的味道。

  4.小结: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7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

  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

  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活动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一气合成,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来让幼儿更加深切的体会感受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录像的教学方式让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引导每位幼儿都能看了录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纲要中出,让幼儿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在最好环节让幼儿一气分享品尝粽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有趣。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9

  教材分析

  在一系列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龙舟竞渡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本节活动为幼儿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不同传说,进一步了解各地不同的竞渡方式,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龙舟的不同传说,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2.能用多种方式搜集关于龙舟竞渡的信息、资料,积极与同伴交流龙舟竞渡的传说。

  3.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赛龙舟的传说故事,以及各地龙舟竞赛中方式,完成调查表。

  2.纸箱龙舟4个,鼓,纸棍。

  3.邀请家长志愿者4-5名。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交流《龙舟竞渡调查表》,自主了解龙舟竞渡的由来及比赛方式。

  (1)请幼儿讲述龙舟竞渡的不同由来,知道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小结: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谏不成反遭放逐。悲愤中,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播放教学课件,进一步了解各地龙舟竞渡的不同。

  讨论: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龙舟竞渡需要几人参加?都干什么?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龙舟竞渡根据龙舟大小确定人数,有17人、23人等多人组成。有舵手、鼓手、划手,需要多人齐心协力完成。

  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3)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0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现在的龙舟竞渡,已经走向国际。

  2.组织幼儿玩“赛龙舟”游戏,感受同心协力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家长志愿者和幼儿分组比赛,老师当裁判,听口令后几组同时把龙舟划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2)讨论游戏中遇到问题,分享游戏经验。

  提问: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脚没有走齐,太挤,用力不均匀)怎样才能将龙舟划得又快又稳?(喊口令,听口令一起用力)

  (3)再次玩游戏,体验成功的。

【端午节来历幼儿园教案(通用9篇)】相关文章:

作文:端午节的来历06-14

端午节吃粽子来历02-28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诗句03-31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故事简介06-09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4篇03-17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15篇)03-06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优秀作文03-05

端午节吃鸡蛋有什么来历06-10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端午节的来历06-15

幼儿园端午节粽子教案范文03-30

端午节优质课教案 讲述活动端午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