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参与节日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
1、有关新年的图片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2、提问: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
3、提问: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二、基本部分
1、讨论过年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2、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加深一步理解春节
(1)春节的由来,知道我国人民善良与纯朴
(2)春节的习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3、音乐游戏,放鞭炮
(1)播放《恭喜发财》的音乐,教师将身体蜷缩并发出爆炸声展开
(2)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4、春节趣事
(1)教师出示自己过年时的一张照片向幼儿讲述自己过年时的趣事
(2)指导幼儿说出自己照片中的内容及趣事
(3)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叙述春节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团圆)
5、迎新年、送礼物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一做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工具盒,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
(2)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问: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评作品,幼儿将作品放置在展览区,指导幼儿欣赏,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结束部分
(1)谈话:春节快到了,那是我们就要放假了,老师也收不到你们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个动作祝福老师好吗?
(2)教师播放《恭喜恭喜中国年》的音乐,幼儿逐个做动作或表情向老师祝福出活动室
小百科: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民间称做“扫尘日”。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什么是“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我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3
活动目标
知识与情感:了解春节习俗,知道春节是我国特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之一。
教程与方法:能够对色彩鲜明的中国画感兴趣,喜欢年画中所表现的喜庆热烈的气氛。
情感太度与价值观:引导幼儿学唱《新年好》的歌,爱好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的春节习俗,喜欢中国画所表现的喜庆热烈的气氛。
难点:能够吐字清楚,感情真挚的表演,爱好民族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敲锣打鼓、耍狮子等的挂图。
2、经验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特色的年画,红纸包,请家长帮助孩子用压岁钱做件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中国年画
一、出示年画,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春节是中国人的年,在农村,人们很喜欢在墙上或门上贴热闹的年画来庆祝。小朋友见过年画吗?说说你见过的年画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朋友看年画有什么感觉?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气氛?
二、观察年画的内容
1、教师:小朋友看老师带来的年画上有谁?手里拿的是什么?(如手里拿着鱼,表示年年有鱼等)
2、教师:画上还有许多图章,刻印着什么字?表示什么?(如丰、年、鱼福等,都是祝福的话)
三、观察年画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年画的不同色彩,并说出几种主要着色。
2、教师:年画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比较
欣赏各种各样的年画,感受年画中的气氛
1、引导幼儿知道年画多是农村过年时贴在墙上,增加过年喜庆气氛的一种画。
2、自由讨论交流对年画的认识与感受。
幼儿园过年教案,迎新年,过新年,家家户户盼新年,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农历新年这一天对于家家户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小朋友们也要了解新年的基本习俗。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将自己的春节见闻或经历的事说给他人听。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讲述事件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3、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寒假前布置任务,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留意春节时的快乐事情。
活动过程:
一、讨论春节里的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都喜欢做哪些事情?
幼儿回忆:家人或亲戚朋友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其表情是什么样的?想想他们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想一想:春节里自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二、说说你喜欢的快乐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准备讲一件自己在春节里最快乐的事给大家听。鼓励幼儿把有意思的事情告诉给老师和小朋友。
教师讲一讲自己春节里的快乐事内容。
请幼儿独立发言,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快乐事,注意引导幼儿讲述要有头有尾,是其他小朋友听明白,共同体验春节活动的快乐。
三、听听他们的快乐事
组织幼儿阅读画册,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看图猜想他们的快乐事是什么,然后说说他们的快乐事和自己的快乐事有什么不同。
四、谁的快乐事最有趣
引导幼儿讨论,说说谁的讲述最有趣。
请幼儿说说理由,如:他的快乐事很有趣,他讲的很好等。
日常生活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引导幼儿开展小组自由谈话活动。
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鼓励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事主动讲给家长听。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的情节和内容,了解中国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2、认读字、词“年,春节”。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难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大多数孩子只知道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长辈们会给自己压岁钱,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活动准备
自制小对联、年兽的挂图、汉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寒假我们在家过年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个呀?(出示小对联)
幼:……
师:这个就叫做“对联”,过年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家门前贴这个对联,还会放鞭炮、烟花。!、快!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家门前贴对联,放鞭炮。
幼:……
2、听故事:
师:在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专门靠吃人填饱肚子,而且特别喜欢吃不听话的小朋友。
幼:哇!那怪兽长什么样子?(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有关怪兽的故事)
师:这只怪兽长得跟狮子很像(出示年兽的挂图),但是它比大象还要大,爪子也长得很长很长。
幼:哇……
师:人们给这只怪兽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年兽”(出示汉字卡“年”)。为什么叫“年兽”呢?因为这只怪兽每逢365天就会出来吃人,而每年有365天,所以人们就把这只怪兽叫作“年兽”。还有这只年兽都是在天黑以后才出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就跑回山里去了。
幼:……
师:因为年兽会吃人,所以大家都很怕它,但又没有办法消灭它。直到有一年,年兽闯进一个小村庄,遇到有一家门前挂着红布帘,穿着红衣服的人,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燃放爆竹玩耍,爆竹点燃以后发出“啪啪”的响声,年兽看到火光,听到响声后,掉头就逃走了。于是,大家知道了这只年兽害怕红色,害怕响声,还有害怕光线,所以每年到了年兽快要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在家门前挂上红布,也就是我们现在贴的对联;穿上红色的衣服,所以小朋友们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也就是小朋友们现在玩的鞭炮了。还有年兽出来的那天晚上,大家都会躲在家里,全家人一起吃晚饭,这一餐饭我们现在叫“年夜饭”。到了第二天,大家才会出门,见到别人就会说“恭喜”,长辈还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了(出示汉字卡“春节”)。
3、智慧启迪:
师:小朋友们,我们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要贴对联、穿红衣、放鞭炮?
(引导幼儿说出赶走年兽。)
师:这些是我们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
师:那春节的前一个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晚饭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年夜饭)
4、识字游戏: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看(拿着汉字卡),谁跑到了老师的头上呀(把汉字卡放头上)?
幼:……
师:谁又跑到了老师的手臂上了(把汉字卡放到手臂上)?
幼:……
5、活动延伸(家园共育):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刚才老师记的故事吗?请你们回家后也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讲一遍。
教学反思
1、刚刚过完春节,孩子们对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这些事情还记得很清晰,加上我用故事引导,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并且了解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要这样做。
2、本班的幼儿对怪兽,一年的天数,古代等都有一定的认知,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3、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的语言有欠生动,缺少与孩子的互动,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力度不够。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丰富自己的语言,多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多设计些问题和游戏与孩子们互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谣的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朗读这首歌谣。
2.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热闹喜庆的音乐和鞭炮声的录音;配乐儿歌朗诵;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2.经验准备:了解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3.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歌遥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观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远处传来热闹喜庆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事那么热闹啊?"教师小结: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2.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准备过什么节日?有哪些动物在迎接春节?它们是怎样迎接的?
(2)欣赏歌谣。
(1)老师以开心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来进行示范朗读提问:歌谣的名称叫做什么?听了这首儿歌,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教师逐一出示儿歌中的动物角色,与幼儿一起说说、学学小动物所做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3.学习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着动物角色练习朗读儿歌,
(2)边读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模仿用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动物们过年时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并请一些幼儿进行朗读。)教师以两种不同的对比明显的朗读方法让幼儿判断,找出最适合这首歌谣风格的朗读方法。
(3)在喜庆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练习朗读,充分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4)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并组织幼儿从朗读时的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朗读评价。
4、集体完整朗诵儿歌。
五、评价要素
幼儿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感受到过年的热闹和喜庆。是否能以愉悦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六、活动建议
1.可将幼儿的朗读进行录音,既可提高朗读时的趣味性,又可在倾听自己朗读录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朗读的技巧。
2.可引导幼儿将儿歌的内容绘画出来制作成小书:《过新年》
附歌谣: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2、大班社会详案教案《我们一起过春节》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客观因素:再有一个学期大班的同学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2、时间因素:元旦期间
3、能力因素:大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活动过程
1、大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
教学反思
1、对大班幼儿的反思:大班是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关键转折期。第一,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要注重孩子的个体教育;第二,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在增长,借此时机向幼儿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第三,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也懂得好东西和同伴分享,比如在排演联欢会的节目时就能协调合作,带来的菜肴也会和大家分享;第四,爱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就应该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幼儿探索、创造的兴趣。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这不仅是一堂简单的教学活动课,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素材课程,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又多了一份生活体验和学习心得,他们也许在活动中动作不够敏捷、反应不过迅速,但是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爱父母、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体会了在家不曾有过的过大年的乐趣,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当然,活动可能更多的偏重于娱乐部分,应该注意加重活动主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比重。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思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能找出描述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提取信息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歌谣导入:
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下面请听一首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请按“名时地评作”的顺序一句话介绍作者:
参考内容: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整体感知
(1)用“圈点勾画”法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2)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隆重、愉快、祥和
②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③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④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上年货儿童放假
春节的“彩排”除夕以前
除夕正月初一光景
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明确: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放鞭炮大扫除准备年货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三、合作探究
以组为单位,各自谈谈对下列句子的感受,概括老舍先生文章的语言特点。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明确: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明确: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明确: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语言特点:
(1)北京韵味
(2)通俗明白
(3)幽默诙谐
四、延伸梳理
1、在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子?
2、联想一下,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是什么样子?(请回家问问父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春节的文字写下来吧)
五、课堂小结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的春节,体会了新社会的美好。相信同学们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感觉。那么,请大家上网搜集一下,看你能找到多少关于民俗的内容。
六、作业
请大家课后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并把它写到周记本上。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8
主题目标:
1、学习用语言陈述自己过新年的一些趣事,知道春节的习俗中压岁钱、闹元宵的来历。
2、初步学会使用管理自己的压岁钱,并能在尝试制作各种节目道具的过程中发展动手能力。
3、在学学、说说、玩玩、唱唱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进对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情感。
4、理解“礼物”的含义,学习相关的“礼物”的特征,提升分类的能力。
5、感悟亲情,体验母爱和家中长辈对自己的关爱,萌发感恩的意识。
6、学习做哥哥姐姐,萌发责任意识。
主题内容:
语言活动:快乐的年、压岁钱的来历、我的压岁钱、我知道的元宵节、藏起来的礼物(一)、美丽的花环(一)。
社会活动:元宵灯会、我们收到的礼物、猜一猜我的礼物、藏起来的礼物(二)。
科学活动:穿新衣,戴新帽、灯笼排排队、玩具宝宝坐火车、送给妈妈的礼物。
艺术活动:正月十五闹元宵、美丽的烟花、好吃的汤圆、玩具进行曲、折纸飞机、美丽的花环(二)。
健康活动:噼里啪啦放鞭炮、小小服务员、玩纸飞机。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在家指导幼儿使用文明礼貌借语。
2、请家长在家里为幼儿准备一份小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进行玩具交往活动。
3、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1—10的数卡游戏,巩固幼儿对序数的理解。
4、家长们可在回家后多和幼儿沟通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幼儿更加喜爱上幼儿园。
5、请家长平时注意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合理支配使用零花钱。
6、请家长在家带领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7、请家长在家提供物品引导幼儿联系系鞋带、系蝴蝶结。
8、请家长在家给幼儿猜谜,加深对谜语的印象。
主题环境:
1、小主题一:“欢乐春节”从“快乐的年”、“我知道的元宵节”两大块创设。
2、小主题二:“礼物”从“我们收到的礼物”、“送给妈妈的礼物”两大块创设。
区域环境创设:
1、娃娃家:将塑料玩偶、零食、饮料瓶、纸币、超市工作人员、收银员等角色胸贴等商品放在娃娃家,供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超市游戏。
2、图书角:有关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供幼儿进行阅读、了解。
3、美工区:提供各类彩纸供幼儿创作花灯,如做灯笼、炮仗等,供幼儿和进行纸工游戏,开展“花灯展”。
4、科学区:投放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物体供幼儿进行排列物体顺序。
5、建构区:提供多余的柜子充当超市货架,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如鞋架、大型积木等)制作超市货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9
一、活动目标
1、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2、能按1—6的数量选择和学说相对应的祝福语。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制作的灯笼、汤圆、糕、鱼和糖果等。
2、卡片:一—六;1—6、
3、幼儿根据祝福语所画的祝福画。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春节的祝福
1、看着祝福图画,说说拜年的话。
(1)老师任意挑选祝福画,幼儿说出祝福语。
(2)个别幼儿自由选择祝福画,其余幼儿说出不同的祝福语。
2、谈论:用图画表示祝福,还可以有其他祝福方式:
(1)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玩玩,用物品来表示祝福。
围绕各种物品说说祝福的意义:
灯笼——红红火火 糕——高高兴兴 汤圆——团团圆圆
糖果——谈甜蜜蜜 鱼——年年有余 甘蔗——节节高升
(2)可以互相送送红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二)找找祝福语中的数字
1、围绕祝福语中的数字展开搜索、讨论、匹配。
(1)从祝福语中,找找有哪些不同的数字?
(2)用摸一摸、找一找、配一配的方法,玩玩1——6与一——六的数字配对游戏。
2、找出与汉字“一——六”所表示的数量相对应的祝福画。
(1)出示卡片“一——六”,交流用这些汉字表示的祝福语,并寻找相应的祝福画。
(2)讨论:还有哪些祝福话语中也躲着数字?
3、试着用数字的祝福语来互相祝福。
(三)向大家拜年
1、讨论:可以用怎样的祝福语让别人开心。
2、用各种“甜甜话”向其他老师、家长拜年。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10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
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 篇11
教学目的
1、 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 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 将记忆中的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 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 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 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 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材料、图片、课件
课后回顾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春节》】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认识时钟教案04-01
中班语言教案:《认识时间》03-24
《认识水果》中班语言教案04-01
中班语言《春节趣事》教案07-26
中班语言过春节教案04-01
中班语言《春节趣事》教案07-26
中班语言《春节趣事》教案07-26
中班语言《春节趣事》教案07-26
中班语言《春节趣事》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