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

2022-03-10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是的,我们都是活泼好动的少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在玩笑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了别人,也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样的后果是既触犯了法律,又造成了双方一辈子的痛苦。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事啊!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注意与同学和睦相处,玩笑时注意分寸,课间注意文明休息,别让那冲动的一瞬间成为悲剧的开始。另外,我们要多学法,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课后反思与小结】

  由学生于年龄小,好玩好闹,比较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所以常会在彼此的玩笑中发生意外伤害。我班开学初期就曾发生过因为一件开玩笑的小事,引起学生打架,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为防患于未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关于学生意外伤害的法制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做到自觉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遏制违法行为,不要让这一行为对学生造成伤害。今后,我还要教学生如何应对处理别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以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教育学生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达到预防和维护青少年自身权益的双重目的。当然这样的效果并不是用一堂晨会课就能达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经常开展类似的法制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法制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主题更有针对性,以保证学生在法律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2

  一、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法制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谈体会,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二、过程:

  讲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3种。

  1、言语:经常骂人、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

  3、学业:旷课逃学、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三、归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6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从小贪小便宜;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1、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2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3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课题: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4

  主题目标:

  1、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3、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活动重点:

  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活动难点

  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互谅互让

  1、阅读32——33页的材料。

  2、指名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你和邻居家有没有发生过矛盾,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二:楼里飘香。

  1、自己默读34——35页的内容。

  2、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人们常说“邻里好,赛金宝”,说一说你家和邻居是怎样相处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邻居之间要怎么做?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邻居之间要做的事——邻里守望

  二、探索新知

  1、自己了解36——37页的内容,说说讲了什么故事?

  2、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对于你所居住的环境,你能对邻居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4、小结:邻居对你们家的关爱,老师真感动。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5

  教学内容

  我的成长相册、成长中的纪念物。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难点:

  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P19插图:

  (1)图1是教室里,几个同学凑在一起看一个同学的成长相册。

  (2)图2是学生在介绍照片中的自己,讲述照片留住的记忆。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密切关系。

  二、请你拿出几张自己的照片,说说拍照片时的年龄和情景。

  三、成长中的纪念物

  1、导言

  我们有许多成长中的纪念物,它们蕴含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2、分析例图

  四个小同学分别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具和妈妈给孩子的成长日记。

  3、把你成长中的纪念物也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吧!

  4、说说看到这些东西后,你有哪些感受?

  5、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6、我是怎样长大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爸爸妈妈抚育我、谢谢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重点:怎样感谢爸爸和妈妈。

  教学难点:怎样感谢爸爸和妈妈。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每一步成长,都饱含着爸爸妈妈的关爱,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耐心教诲。

  板书课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二、引导学生看例图

  图1: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图2:上学第一天,爸爸送孩子去学校,引领孩子走进人生又一段陌生而崭新的旅程;

  图3:在爸爸的鼓励下,孩子第一次像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玩耍;

  图4:在风雨交加的时刻,有爸爸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

  三、讲讲爸爸妈妈抚育我们成长的故事吧!

  四、谢谢爸爸妈妈

  1、导言

  爸爸妈妈抚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

  2、分析例图

  上图中,孩子们在一起探讨应该怎样感谢爸爸妈妈和其他关爱自己的家人。一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二是在家庭生活中要懂事儿,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

  3、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4、记住特别的日子。(1)爸爸的生日(2)妈妈的生日

  5、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样做?

  6、写一写:我准备

  五、板书设计:

  6、我是怎样长大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6

  一、活动目标:

  痛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及安全常识,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搜集法制案例

  2、准备法制小品3个备用

  3、准备竞赛用的资料

  4、主持人串词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制安全意识,尤其是对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乙:为了加强我班的法制意识,故以法制知识作为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法制安全在我心》主题班会现在正式开始。

  主持人甲: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则案例。(由同学读)

  主持人乙: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则案例《中专生遭抢劫》。(由同学讲读)

  王某,15岁,某中学高二学生,一天放学后,和几个同学一起骑车回家。为显示自己车技高人一筹,于是他在机动车道上飞速骑行,遇红灯也不停,因而受到交通警察的处罚。他对此很不满,就带着他的同学去与交通警察“评理”。当他们来到交通岗时,交通警察因忙于疏导交通就告诉王某,有不同意见去找交通队的领导解决,王某却认为,“是你处罚我的,就得找你。”于是他们几个人继续与交通警察纠缠,并多次推搡交通警察。当警察说服教育他们时,他们有无中生有大声喊叫:“警察打人啦!!”引来众多路人围观。由于王某的行为致使交通警察无法执行指挥交通的任务,交通堵塞达数小时,后来王某等人被带到公安局,公安局请来了他们的家长,当着家长的'面对王某等几个学生进行了训诫,并处以150元罚款。

  主持人甲:听了这则案例,你是否还会有一种疑惑,那些不良少年为什么经常在这家娱乐城附近实施抢劫呢?好了不多说了,请听下一则案例《他们都不愿回家》(由同学为全班讲读)

  主持人乙: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呢?难道没有家么?现在我们听听办理此案检查官是怎么说的(由同学为全班讲读)

  主持人乙:听了又讨论了这么多的法制案例,同学们应该有所收获了吧!现在就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请看小品《钱财外露》。(人物:小钱——张青饰,大林——廖叶平饰,小二——金涛饰,大哥——张亮饰,艾艾——陈静饰,旁白——吴莹)

  看完小品同学有什么启发呢?

  主持人甲:现在,我们也了解了一些法律安全常识,不如让我来考考大家吧。(出几道竞赛题,由全班同学举手回答,答对发奖品)

  竞赛资料略

  主持人合: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班会。(由同学朗诵)

  义务教育九年制,有法可依不能搪;

  待到年满七岁时,读书求知上学堂。

  四有新人一代代,祖国江山成年长。

  适龄儿童上学校,法定权利有保障;

  社会学校和家长,同样义务莫彷徨。

  合理布局设学校,资源整合实力强;

  学习环境营造好,人才辈出兴家乡。

  学校校舍和场地,国有资产莫乱占;

  未经审定教科书,不准教学进课堂。

  适龄儿童应入学,不可做工或经商;

  雇用童工与法抗,惩处严厉自遭殃。

  尊师重教理应当,学校秩序要保障;

  惹事生非校园闯,酿成苦果自己尝。

  以文育人品高尚,书报影戏宽带网;

  扫黄打非不松懈,抵制诱惑别上当。

  三、班主任发言

  四、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仪式略)

  案例资料:

  清华学生伤熊事件

  事例资料:2月23日下午1点10分,在北京动物园的熊山,人们像往常一样将手中的食品投喂给正在乞食的熊。突然,两只黑熊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来回翻滚,口中发出“嗷嗷”的惨叫。同时,水泥地上冒起一股股白烟。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匆匆离开了熊山直奔狮虎山,刚到狮虎山脚下便被围追来的护园队及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团团围住。受伤黑熊经临时诊断,发现是酸液泼到了两只熊的四肢,其中一只黑熊嘴角滴着白色的唾液,两只前爪不停揉搓紧闭的双眼,发出痛苦的呻吟。

  被烧伤的熊已达5只 据动物园派出所民警介绍,这名犯罪嫌疑人是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纪学生刘海洋。据他交代,他无意从书中得知“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很强”,出于好奇,刘海洋携带“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作案。第一次侥幸逃脱使他更加大胆,2月23日,他再一次带着兑了硫酸的饮料投喂到了黑熊的嘴里。当他听说现在黑熊已经奄奄一息时,刘海洋也很懊悔:“我不知道会造成这种结果。”目前,刘海洋已经被西城公安分局刑事拘留,对于他真正动机,警方还不能确定。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7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同学们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活动过程:

  1、说明本次活动的意义

  甲: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乙: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

  甲: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到懂法守法,在12月4日即将来到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宪法。

  2、宣布活动开始

  三、宪法日介绍

  乙:同学们,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甲:设立国家宪法日有着深厚的意义。关于“宪法”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

  (一)、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

  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四、让我们一起懂法、守法

  乙:我相信大家也了解了许多知识,接下来,让我们听两个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所警觉。

  故事一: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 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处缓刑。

  甲: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常识承记心窝。

  五、宣布活动结束

【青少年法治教育班会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6篇)03-01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5篇03-04

疫情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9篇)03-04

汛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3-07

疫情知识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3-04

消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9篇03-04

暑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2-28

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3-01

大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2-15

防汛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9-06

二年级《找春天》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 语文S版一年级《世界多美呀》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