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2022-03-01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阅读资料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

  4、小结

  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板书:?

  三、认识名医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交流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从哪里看出来扁鹊医术高明?“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变红)

  ②指名读(1+1) (就站了一会儿工夫;就知道其身上有小病,真是不简单!)齐读

  ③补充: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由文中的扁鹊所创,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用的是哪种方法?“望诊”

  ④积累词语:扁鹊在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知道皮肤上有小病,不治,还知道会向体内发展,真了不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扁鹊的医术吗:(医术高明)医术精湛、出神入化、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名医,在扁鹊之后。)文中还有句子说明扁鹊“望诊”功夫了得?

  又过了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文中还有哪句也写出了他医术高明?(同学可能觉得奇怪,扁鹊怎么跑了呢?他肯定有自己高明的见解,哪个句子也能看出扁鹊医术高明呢?)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指名优同学读,听懂扁鹊的话了吗?

  2、填表格,(学生拿出表格填)用字词填写。位置治疗方法治疗把握皮肤上敷能够(范例)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里

  3、交流出示答案

  4、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治疗方法越来越难,治疗把握越来越小,直到无能为力,这就是一位名医,清楚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也清楚的知道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这就是一位名医。擦去“?”

  6、朗读练习接下来,让我分小组读这4句话。(第一分句——第一组;第二分句——第一二组;第三分句——第一二三组;第四分句——全部)读得非常好!

  四、认识蔡桓公

  1、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他一心想为蔡桓公治病,但却遭到了蔡桓公的拒绝。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蔡桓公拒绝了几次,(3次)我们一起来看看蔡桓公的3次拒绝。

  蔡桓公说??身体不好??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指名读1:谁来读第一次拒绝?(1+1+1蔡桓公此时相信他吗?谁能读出不相信)(我好着呢,一点病都没有!根本就不相信他!)指名读2:第二句谁来?很不高兴,干脆就不予理睬;生气了,置之不理!

  你们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们面对扁鹊的劝告,你不高兴,不理睬,你心里怎么想的?指名读3:从你的表情就知道非常不高兴!你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可是扁鹊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见、劝诫,你心里又在想什么?

  2、扁鹊的劝告过渡:不难看出,蔡桓公一次比一次不开心,那扁鹊又是怎样劝他的呢?自由读读扁鹊的三次劝告(出示)说说你的感受(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一心为蔡桓公好:真心为蔡桓公好啊!他一次比一次着急:因为病越来越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还是劝其治疗,对病人好:这就是一个医生高尚的医德啊!)同学们,这就是扁鹊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3、分角色朗读:面对扁鹊的三次劝告,蔡桓公却依然无动于衷。来,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让我们拿起书,女——扁鹊男—蔡桓公师—旁白小结:就这样,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扁鹊,最后病死了。他才44岁,多可惜啊!

  五、理解寓意

  临终前,浑身疼痛的蔡桓公,不禁回想起了扁鹊对他的殷殷劝诫,他心里会怎么想?读了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请你选一个写一写

  1、选一个写一写:(书上142页空白处)

  临终前,蔡桓公心里会怎么想?

  读了故事,我想对蔡桓公说?

  ①小病要及时治,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就来不及了,这就是防微杜渐啊!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③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几次提醒,劝诫及时治病,可见医德高尚!

  2、交流,随机板书: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积累:忠言逆耳利于行)

  3、小结:(蔡桓公生的是小病,但他没有虚心接受扁鹊的劝诫,没有及时治疗,终究酿成了大病,最后就这样病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课后有时间一定要多读读寓言故事!

  3、推荐书籍

  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图片)

  ②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抄写生字

  2、作业本(机动)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名医小病病死

  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教学目标(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3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 “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 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集体交流:

  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指导拟定题目:

  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起一个什么名字?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1、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开始自己的习作。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

  1、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

  2、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2、交流归纳:

  1、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 ⑴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⑶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

  1、投影展示习作。

  1、评议:

  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⑵ 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幻灯片,。

  2、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

  ⑴ 指名读句子。

  ⑵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谈话: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3、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1、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谈话: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小结

  1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再读故事。

  3、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作业设计

  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语句通顺

  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园地难上,这节课我课前让学生找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学生或许用心去做了,上课时都想把自己找到的说给同学听,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上“我的发现”时,我先把书上的三句话分开讲,同学们掌握得较好;接着照书上仿写也可以;最后,解释什么是提示语及其作用是:可以更形象具体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知道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多种形式。通过拓展延伸,如,设想考试第一,爸爸拿到试卷后与你的一段对话,进一步巩固这三种形式。但学生鹦鹉学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有待加强训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4

  教学内容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

  1、字: 漾、蔫、挎、蹑

  2、成语: “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

  漾: 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2-16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归纳08-24

初一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漫游语文世界-初一上册第二单元作文12-22

身边熟悉的人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08-23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02-22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8篇)02-18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8篇02-17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1-2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02-1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08-12

植树节社会领域优秀教案 小班社会领域植树节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