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2022-02-28 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7个一类生字,会读11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大概内容。

  2、引导学生学会用部件组合法学习“店、钱、哨、刻、若、视、最”。

  3、通过学习这篇小故事,让学生懂得每一样生物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为每一个需要者送上我们的关怀和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一类生字。

  2、能够感悟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熟读课文,感悟大意。

  2、 认读一、二类生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宠物店吗?(出示词卡:宠物店)在那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宠物店里的故事》,看一看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学生齐读)

  二、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还可以请教字典老师。

  3、 一名同学试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读不准生字的读音,同时数一数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9个)

  4、 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2人)“询问”就是打听的意思,谁能把小男孩询问的话再读一遍,他是怎样打听的?(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5、 店主是如何回答的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6、 接下来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小男孩有钱买小狗吗?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7、 小男孩要求见见小狗,店主同意了么?小男孩又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请小组同学合作学习4—7自然段,然后选一名代表说一说,又发生了什么事?

  8、 店主要把小狗送给他,他却一定要付钱,店主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自由读8、9自然段。

  9、 店主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 出示课件,大屏幕显示无音动画,学生为动画配音。

  三、认读一、二类生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文中认读一、二类生字。

  3、读字卡(先按顺序读一遍,再打乱顺序读一遍,最后学生指名读卡片。)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检查一、二类字的认读情况。

  2、 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二类生字。

  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注意:在进行以上两组复习时,不要只是提问举手的同学,应该多关注一下那些学习方面有些吃力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教师也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具体掌卧情况,因为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其他学生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学习一类生字。

  店:半包围结构,广字旁

  书店、客店、住店、分店、黑店、鸡毛店、

  店东、店家、店面、店小二、店员

  钱:左右结构,金字旁

  本钱、定钱、工钱、现钱、小钱、洋钱、有钱、找钱、纸钱、钱包、钱串子、铜钱、车钱。

  哨:左右结构,口字旁

  放哨、呼哨、花哨、花里胡哨、前哨、口

  哨、哨兵、哨卡、哨所、哨子、哨探、唿哨

  刻:左右结构,立刀旁

  即刻、尖刻、立刻、千斤一刻、刻本、刻

  刀、刻苦、刻写、刻石、刻意、刻字、刻舟求剑、刻图章、深刻、顷刻、刻薄、苟刻

  若:上下结构,草字头

  多音字:又读r?(般若,佛教用语智慧的意思)

  莫若、如若、自若、若非、若干、若明若

  暗、若是、若无其事、若有所失、若有所思

  视:左右结构,示字旁

  电视、忽视、近视、注视、正视、无视、

  小视、自视、坐视、影视、视点、视而不见、视力、视角、视听、视同路人、一视同仁

  最:上下结构,日字头

  最初、、最多、、最后、最坏、

  、最近、中华之最、世界之最

  四、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指导书写一类字。

  2、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重点指导“钱、哨、刻、视、最”的书写。

  视:注意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

  钱:右半部分前两笔是横,第四笔是撇。

  哨:注意笔顺,第4笔和第7笔都是竖。

  刻: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和位置关系。

  最:注意笔顺,第5笔是长横,第十笔是提。

  二、做课后练习。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要求学生认识这7个词语,会写并记住。

  2、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学生读下面的对话,在读句子的时候体会小男孩的心情,并能根据对话讲讲这个事。

  3、课本剧表演。

  学生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戴上头饰,利用大屏幕的提示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作业设计:

  你养过小宠物吗?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好吗?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懂、诵、段、糊、涂、胆、厉、详”等8个生字。积累“不懂就问、背诵、糊里糊涂、厉声、详细、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漏”等8个词语。正确书写“诵、断、糊、涂、厉、详”等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学习边读边思考: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二小节。

  (1)分句读。

  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知道每句话的意思。

  3、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习生字:诵

  音:平舌音

  形:右边的笔顺要书空;复习“言字旁”,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也是“言字旁”,找一找,是哪个字?

  学习生字:详

  音:三拼音、后鼻音

  形:用加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4、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5、揭示课题。请1个学生读课题。

  6、学习生字:懂

  音:后鼻音

  形:形声字,部首表义,右边表音

  义:查字典(知道、了解)

  “不懂就问”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要问。

  7、齐读课题。

  8、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学生读课文,每人1小节,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理解:糊里糊涂,详细

  3、开火车读词语。

  4、选择两句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知道对话的形式:

  媒体出示: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提示语在前)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提示语在后)

  5、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认真读好每一小节。

  指导方法:

  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结果怎样?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分别指导。

  诵: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断: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厉:半包围结构。

  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糊”: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孙中山不懂就问,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书写的良好习惯。

  2.完成本次练习的各项要求,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完成“学和用”以及“写字有方”。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实物投影及课件。

  一 学和用

  1.读第一部分的要求,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干什么。(读资料内容,如果有生字,就查查字典。)

  2.自由读,在生字上做好标记。

  3.查字典解决生字的音,再来读资料的内容。

  4.读第二部分的要求。

  5.回答问题。

  两个“中”字的读音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念“zhōnɡ”,当内里来讲;第二个念“zhònɡ”,当正对上目标来讲。)

  6.读第三部分的要求。

  (1)仔细观察这幅有趣的漫画,看懂图意。

  (2)小组讨论:

  ①图上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甲: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它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可是有人在扮演着“捕捉青蛙能手”的角色,而可怜的青蛙在消灭了无数农业害虫之后,也被人们消灭在了餐桌上。

  学生乙:为失去“庄稼的保护神”痛心,更为人类这种滥捕食有益动物的行为悲愤!

  学生丙:这些捕食青蛙的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

  二 写字有方

  1.读一读“伞、令、拿、全”这四个字。

  2.学生交流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每个字都有“人”)共同的部分该如何书写?(人字头,像把伞,撑起来,挡风雨。)

  老师补充解释:人字头的撇捺都要写开,写舒展,要把下面部件盖住。

  3.描红书中的范字。

  4.在书上练习书写。

  1.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én ruì gé

  神 锐 颌

  shéng yuè hé

  附答案:

  神(shén) 锐(ruì) 颌(gé)

  2.多音字组词

  zhōng ( ) fā( )

  中 发

  zhòng ( ) fà( )

  附答案:

  zhōng ( 中间) fā(分发)

  中 发

  zhòng (中奖) fà(头发)

  1.背背这四个词语:和风细雨 杏花春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实物投影。

  一 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的字音:和风细雨 杏花春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2.理解词义。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倾盆大雨: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狂风暴雨:大风大雨。比喻行为、气势猛烈或心情、社会等剧烈动荡。

  3.你愿意背一背这四个词语吗?

  二 说说写写

  1.读题目要求,这道题有几项要求?

  (两项要求:一是画,二是写。)

  2.出示:未来想象的一种交通工具,学生观察交流。

  3.动脑想一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画。

  4.再把自己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1.同学们,当别人做错事时,你会劝阻吗?该怎样劝阻呢?

  2.出示四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哪儿做错了。

  (不应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不应喝生水,不应随地乱扔废弃物,不应在易燃易爆物品周围放爆竹。)

  3.我们该怎样去劝阻他们呢?

  4.劝阻的时候该怎样说呢?

  (注意措辞,要讲清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怎样做才是对的。)

  练 习 8

  有关“雨”的四字词语

  想象未来交通工具

  措辞礼貌

  学会劝阻 讲清原因

  提出办法(该怎样做)

  1.词语连一连。

  和风 细雨 倾盆 暴雨

  杏花 春雨 狂风 大雨

  附答案:

  和风细雨 杏花春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2.说一说。

  放学路上,你看到你的同学小铁正在爬电线杆,要上去掏鸟窝,你认为爬电线杆很危险,容易触电,也容易摔下来,那你该怎么劝阻他呢?

  附答案:示例:

  小铁同学你好,电线杆是不能爬的,上面的电线是带电的,会触电的,请你下来吧。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4、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2、引导学生质疑: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浓厚隐藏无限暮色观察欣赏训斥驱散迷恋怒气冲冲

  (2)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②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读课文所解决的问题。

  5、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四、指导课堂写字

  1、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2、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

  (二)学习课文。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说说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重点引导理解的句子: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2、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3、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2、3段。

  5、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6、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7、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他对昆虫是那样的迷恋,(引入第一段,齐读第一段话。)

  8、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一段。

  9、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10、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11、齐读最后一段

  12、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13、(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四)拓展引申

  1、再读课题,想想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出示句子,齐读:“兴趣是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3、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五)作业设计

  1、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2、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写一写。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亮湾》。

  2.还记得在《月亮湾》中认识的词语朋友吗?谁来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指名先读村子 、河水等词,再读美丽的 清清的,最后读短语)

  师:瞧,有了这些美美的词做修饰,村子河水朝霞笑声农田小河就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指名读,板贴:美丽)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是呀,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出示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它!(齐读)

  师:读得真响亮,真流利!

  师: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而全文就是围绕“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来写的。就像一个人有一颗心脏,一篇文章也有一个中心。如果一个句子能表明文章的中心,我们就称这个句子叫作“中心句”。(板书:月亮湾 美丽)

  过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月亮湾。请大家默读第二三自然段,作者在介绍月亮湾时具体介绍了哪两个地方的美景呢?(村子的前面,村子的后面)

  过渡:月亮湾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小朋友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一共几句话?(6句)想一想:文章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丽景色?把你最喜欢的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再多读几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最喜欢哪一处美景?

  (1)第一句: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

  月牙一样的小河: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吗?(把小河比作月牙)为什么这么比呢?小河和月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弯弯的)(出示图:你们看,月牙弯弯的,小河也是弯弯的,所以把它们联系起来了)

  这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小河你觉得怎么样?(美、可爱)作者在介绍村前的景色时,主要就是介绍了小河的景象(点出、板贴:小河)

  小桥: 月牙一样的小河上还有一座石桥。这小桥是在小河的哪里?(点出、板贴:河上)评价:弯弯的小河加上古老的小桥,那是多美的情景啊!谁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小河与小桥!

  这是一条像月牙一样弯弯的小河,真美呀!怪不得村子的名字就叫“月亮湾”。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个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

  评价:说的真好。你很会思考!

  (2)第二、三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缓缓地:河水是怎样流着的?(缓缓地)能不能给它换个词?(慢慢地)

  师:“缓”就是慢的意思,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谁来读好这个词?

  师:绕:这里还有一个“绕”字,你读懂了什么?(围着)

  师:在这缓缓流淌的小河里,你看到什么?(小鱼)这里的“一群群”说明了什么?(鱼多)

  你们看(出示图片)一群群可爱的小鱼,穿梭水中,像自由自在的天使,游过来、游过去,多快活!能把这份快乐融入你的朗读中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师:(出示图片)看,清清的河水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师:河水里有小桥、绿树和青山的影子。这就叫做倒映。

  师:多美的倒影!谁来读好这一句?评:这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对比)你觉得哪句好?好在哪里?

  出示“清清的”:是啊,清清的河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干净、透明!

  谁能读好这个词?把它放入句子中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体会一样河水的清澈、透明。(齐读)

  出示B、C两句:这两句话描写的又是小河哪里的景色呢?(点出、板贴:河里)谁能把河里的美景读好?

  (3)第四、五句: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美:你喜欢桃花的什么?你觉得桃花开的怎样?(美)

  你从哪感受到桃花的美?(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朝霞图):朝霞你们见过吗?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被太阳染的通红鲜亮,非常美丽。桃花就像灿烂的朝霞一样美(桃花图)

  多:“像一片灿烂的朝霞”不仅说明桃花美,还说明桃花很多呢。还从哪里看出桃花多?(许多、开满)

  (桃花、朝霞对比图)你们看,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大片——(灿烂的朝霞)

  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你也能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填填这几个比喻句吗?

  拓展练习:

  出示:春天,农田里到处是金黄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像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地上铺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4)(4)第六句: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师:这句话里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绿油油”是什么意思?(特别绿,绿得发亮)

  师: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很美!农田里的庄稼不仅长得好,而且颜色也很美呀!你还知道哪些像绿油油这样表示颜色的词呢?

  小朋友的词汇量真丰富,谁能来读好农田颜色的美呢?放入句子中谁能读好它?

  谁来说说这句话写了哪里的美景?(点出、板贴:农田)

  (5)小结:

  过渡:村前的每一处景物都是那样美丽,现在让我们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作者在介绍村前的景色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的。先向我们介绍了近处小河以及河上的石桥,接着具体写了河水的清,然后描绘了河岸的桃树,最后介绍了远处的农田。以后我们在介绍一个地方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文章就更有条理了。

  师:这么美的景色,谁已经能记住了?(出示填空)指名完成。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

  过渡:月亮湾不但村前美,村后的景色也十分迷人,听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小朋友思考第三小节写了村后哪里的景色?(山坡)

  师:出示图片;看看图,你从“一片茶树”体会到了什么?(多)

  是啊,山坡上的茶树可真多呀!采茶姑娘采着茶,心里快乐极了!你听——

  引读: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谁来快乐的读读这个词?

  你看,她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她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风景美、生活越过越好)

  师:是啊!正是月亮湾人民勤劳的双手才把他们的村子建设得一天比一天美好。可见,月亮湾的人民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

  让我们一起分享她们的喜悦!齐读第三小节。

  三、总结全文

  1、 师:同学们,作者一开始就向我们总得概括了月亮湾的美丽,然后分别从村前和村后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它的美。在写村前时,作者抓住小河与农田的景色进行描写,在写小河时,还具体写了河上、河里与河岸的美景。而在写到村后时,作者则用简单的笔墨略写了山坡上的景色。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月亮湾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正是这份热爱使得月亮湾更加美丽。

  2、 让我们带着对月亮湾无比热爱的感情来赞美一下这人间仙境吧!(配乐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练习扩词。

  观察字形,想办法记忆。

  2.范写,提示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火字旁,撇为竖撇。

  3.湾:左窄右宽,右部“亦”有所变化,中间变成两竖宜写得宽扁;下部的“弓”上收下放,其中两折和一竖均略向左斜,以求斜中取正,使右部稳定。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习字册》

  3、想一想你家周围美丽的景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六、板书设计

  3.月 亮 湾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家 美丽

  ↖ 村后:山坡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写8个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书体会老师的辛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字,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紫丁香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紫丁香图片。

  说一说你知道的紫丁香。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窗前,一株紫丁香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3、教师配乐朗读。

  4、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学生质疑解疑。

  6、分小组读课文,互帮互学。

  7、分组反馈,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

  8、全班读课文。

  9、检查要求认识的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

  浓、枝、困、眨、准

  ②抽读卡片。

  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④找出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流利、有感情的自由读课文。

  思考: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学生分组发言。

  反馈。

  四、丰富我的词语库。

  紫丁香、浓密、解除、眨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1、学生试背课文。

  2、同桌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窗、紫脚、进、枝、歌、困、甜

  2、分组说词,比一比谁说的多,每个字最少说出3个。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作业。

  1、练写生字。

  2、背诵课文。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和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猴子种果树》是一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情景导入,宽松和谐。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一节内容的精彩表演,既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帮助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为下文的朗读和表演作好了铺垫。先扶后放,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中的反问句。懂得没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猴子种果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猴”。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老师在题目旁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3.kejiaoshigenaiba

  (出示)一棵浇水施肥哥哥耐心拔掉

  gaiduanyanquejuanying

  改变短谚语喜鹊杜鹃樱桃

  1.自读生字词。

  2说说你在这些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学生汇报、交流。

  字音:

  “施”:读翘舌音。“耐”:读鼻音。

  “樱”:读后鼻音。“梨”:读边音。

  “鹊”:韵母是ue,碰到q,u上两点抹去。

  “鹃”也是跟“鹊”的情况相似。

  字形:

  “浇”:右上没有点。

  “拔”:右边是“友”上加一点,不是“发”。

  字义:

  “颗”:指的是比较圆润、小的东西。

  “棵”:专指修饰从地里长出植物。

  4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指读,齐读词语。

  4.把生字带到课文认真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出示)你能把这些问句读好吗?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1自读。

  2指读,齐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7.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读,你有没有不懂得词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叫他反复读,自己解决)

  2.有些词语我们放到第二节课去解决。

  3.你觉得哪一自然段写得有意思,能读听听吗?

  4.生读、交流。

  5.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齐读全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猴”:中间没有一竖。

  “歌”:上面的“可”没有勾,而且要写得小点。

  2.指导写字。

  “浇”:最后一笔要舒展放纵。

  “梨”:下面“木”的一横要写长,托住“利”。

  “哥”:第六笔横要写长点。

  “功”左边的“工”略微往上写一点。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梨(lini)树耐(lainai)心

  施(sishi)肥樱(yingyin桃

  二.看拼音写词。

  houzijiaoshuishifeigaizheng

  ()()()()

  badiaogegelishuchenggong

  ()()()()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1.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2.听了课文,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地方不太懂?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你读懂了什么?(一边说一边看挂图)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表演。

  1.自由组合来表演课本剧。

  2.学生上台表演。(可边看书边演,也可以背台词表演。)

  四、。

  1.读了,演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2.你从小猴身上知道了什么?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拨()哥()猴()棵()

  拔()歌()侯()颗()

  二、用直线将可以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乌鸦咕咕梨树四年结果

  喜鹊哇哇杏树三年结果

  杜鹃喳喳桃树五年结果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没有这个耐心。

  1.你不着急吗?

  2.你能等得及吗?

  四、请你把想对小猴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猴子种果树

  乌鸦 梨五杏四 拔

  喜鹊 杏四桃三 拔

  杜鹃 桃三樱二 拔

  “樱桃好吃树难栽”

  没有耐心,不能成功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巩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能力:引导学生读读、画画、想想的方式感受月亮湾的美丽,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小导游,按顺序介绍月亮湾的美景。

  情感: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更加热爱美丽的家乡。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准确书写;背诵课文。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描述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

  映示填空题,生回答后出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 (美丽)的村子、

  (粉红)的桃花、 (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一( )小河 一( )鱼儿 一( )石桥 一( )茶树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

  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修改:比较下面两句话: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清清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说得具 体,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 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 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二、分组绘画,指导背诵

  1、用彩笔画出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

  (3)田字形的农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修改: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学背课文。

  (1)指名背 (2)集体齐背

  三、实践体验、争做小导游

  1、月亮湾这么美丽,谁愿意当小导游,带着游客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

  2、先自己练习,可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以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介绍给游客,还可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想象。

  3、学生上台做导游,其余师生都做游客。

  修改:先自己练习,可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介绍给游客,还可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

  四、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 。

  /朝 /像 /坡 /映 /烂

  \明 \象 \波 \英 \兰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提示注意点:

  坡:左右结构。左部“提土旁”和右部“皮’’的写法同前,全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映:左右结构。左部“日字旁”写法同前;右部“央’’的中“横”要长,“撇、捺”舒展,保持右部稳定,全字左窄右宽。

  朝:左右结构。左部下面的“十”其横画左伸右缩以让右;右部“月”体形宜瘦。全字左宽右窄。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

  1、你的家乡哪里最美?试着画一画,再向同学们作介绍。

  2、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3.月 亮 湾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热爱

  ↖村后:山坡 茶树 歌声 ↙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到银杏树满足了孩子们提出的要求后很快就干枯了,在孩子们泪水的滋润下,奇迹般地复苏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爱的伟大。

  2、理解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要求了。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银杏树图片)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银杏树)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银杏树?(介绍银杏树资料)

  这不是一棵普通的银杏树,它的每一片叶子都会满足大家的一个愿望,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银杏树有关的课文《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练习用“一片”说短语。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文识字

  1、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生字“竟、嬉”,理解词语“究竟、嬉戏”,并练习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2、一天银杏树爷爷说话了,他都说了些什么?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心想事成”。

  3、读课文的3——5自然段,说说孩子们都向银杏树爷爷提出了哪些请求?

  学习生字“崭、袖、抖、枚、激”,“崭”翘舌音。

  理解“崭新、袖珍、颤抖、激动”四个词语,并练习用词语说话。请学生“颤抖”这个动作。

  练习用“一枚”说话语,一枚( )。

  4、读第6自然段,思考:银杏树落下最后一枚叶子,怎样了?孩子们听说银杏树死了是怎样做的?

  学生字“枯、滴、渗”,“渗”翘舌音。

  5、最后银杏树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生字“滋、迹、般、复”。“滋”平舌音。“迹”与“际”比际,“般”与“搬”区别。

  理解词语“滋润”“奇迹”,并用词语说话。

  四、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抖”字。

  六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Jìng xī zhǎn xiù dǒu méi fù

  竟 嬉 崭 袖 抖 枚 复

  抖

  jī kū dī shèn zī jì bān

  激 枯 滴 渗 滋 迹 般

  机 哭 际

  鸡 系

  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称、图、捧”三个字。

  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卡片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指导书写。

  3、 给生字扩词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出请求了?

  2、 如果让你提请求,你想提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

  1、“填一填”

  2、“写一写”

  布置作业:回家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称

  chēng(称号)

  chèn(称心)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图文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青海湖鸟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3、领悟因果关系句子表达意思的两种方式。指导书写生字“类、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朗读中体会鸟岛的热闹,鸟岛是鸟的世界。

  2、领悟因果关系句子表达意思的两种方式。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闻名中外的鸟岛,还记得它在哪里吗?它还有好听的名字叫什么?(齐答)一个小小的青海湖鸟岛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吧!揭题,齐读读题。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就让我们先走近春天的鸟岛吧!

  二、走近鸟岛,品读课文

  (一)走近春天的鸟岛

  1、自由读第二节,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充分让学生说。

  师:小朋友们看到的景象真美,谁来读?

  2、因为天气变暖,蓝湛湛的湖水解冻之后,湖里到处是又肥又嫩的水草,鱼虾

  成群,这样的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鸟儿的生活,所以引读——

  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出示:一群一群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当学生说到鸟多时)老师告诉大家,每年春天一到,就有很多很多的鸟儿成群结队地飞来鸟岛,有十万多只呢!再读好词。

  (2)这么多群鸟,是同一时间一起飞来的吗?

  (动画演示)你们看,今天飞来了几群鸟儿,明天又飞来几群,后天又有许多鸟儿飞来,像这样有先有后,有多有少,时断时续,就叫------陆续(出示红字)。

  春天天气暖洋洋,一群群的鸟儿陆续向鸟岛飞来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3、引:鸟儿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师简单讲述“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美丽的鸟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飞鸟,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多么生机盎然,温馨幸福的画面呀!一起读这一节。

  (二)走近夏天的鸟岛

  小鸟们在岛上快乐地忙碌着,转眼间,夏天来临了,咱们赶快去瞧瞧吧。

  1、自由读第三节,你觉得六月的鸟岛怎么样?

  交流后板书:鸟儿多,鸟窝多,鸟蛋多

  2、哇,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真让我们目不暇接,先来看看描写鸟多的部分吧。

  a.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谁来读?

  你们从哪儿读出了鸟很多很多?(学生可能抓住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来说)

  b.说得差不多后老师抓住“各种各样”补充说明。小朋友快看(出示图片)有浑身雪白的天鹅,有细脖子长腿的黑颈鹤,有披着漂亮羽毛的绿头鸭,还有好多鸟要跑出来和大家见面呢!自动播放,来,快喊喊它们的名字。

  (图片看完了),告诉你们,鸟岛上还不止这几种鸟,一共有一百六十几种鸟呢!这鸟岛上的鸟真是-------各种各样,指。

  c.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是多么开心热闹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可看图说说,也可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

  刚才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生活得()。

  d.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水里游的还是鸟,真是-------鸟的世界!读好这个词。

  鸟可真多呀,鸟真快乐呀,这还可以说是鸟的()(天堂、乐园、王国)

  说得真好,谁来读好这句话。

  3、因为岛上鸟多,所以鸟窝也特别多。

  a.出示句子,指名读: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b.老师这里有一些鸟窝,我请两个小朋友来贴一下。(为什么这么贴?)

  你们看,这些鸟窝多密呀,没有一点点的缝隙,真是密密麻麻读好词语;这鸟窝贴得

  多紧呀,连只脚都插不进去了!真是一个挨着一个读好词,一个挨着一个也就是一个?(一个靠着一个,连,碰,接)

  好多的鸟窝呀,来,读好句子。

  4、来,小朋友,再让我们走近鸟窝看一看,出示: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a指名读

  哪些词可以看出蛋多?评析:(点红)“窝

  里窝外,到处”,我好像看到满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鸟蛋啊!

  再指名读。

  瞧,这是玉白色的鸟蛋,这是青绿色的

  鸟蛋,又多又美的鸟蛋哪!再读。

  小朋友,鸟岛上遍地是五光十色的鸟蛋,你走起路来可要小心啊,千万别踩到了鸟蛋。

  再读,小心翼翼的。

  5、海西皮小岛上有这么多的鸟,这么多的窝,这么多的蛋,怪不得被称为(点题)鸟岛让我们通过美美地朗读来感受6月鸟岛热闹欢乐的场面吧。齐读这一段。

  6、课文描写六月的鸟岛(手指板书)从鸟儿多写到鸟窝多,再写到鸟蛋多,让我们把这段语言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出示:六月是鸟岛()的时候,()的鸟儿()在一起,小岛成了()。一眼望去,()的鸟窝()。(),到处是()的鸟蛋。

  先练再背。

  刚才小朋友背得真好,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把文字去掉了,看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背出来。(去掉提示)指名背。

  一起背诵这一节。

  三、朗读感悟,激发爱鸟护鸟情感

  1、过渡:鸟岛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景色奇丽,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引读第四节)

  2、岛上的游人多(板书),为什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指名答。

  出示句子齐读: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是啊,(板书)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游人们都懂得爱鸟、护鸟。爱护鸟类、保护鸟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鸟儿有了我们的呵护才生活得更加自由,更加快乐!读句子

  老师告诉你们,这句话还可以换个方式说说.呢。

  出示:因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齐读。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一句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还有一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男生读上句,女生下句。

  小朋友学得可真认真,那现在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出示:,因为。

  因为,所以。

  3、青岛湖鸟岛之所以鸟多、鸟窝多、鸟蛋多,闻名中外,这跟青岛湖春夏两季适宜鸟儿生存的气候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跟游人们爱鸟、护鸟的行动是分不开的。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类、育,请小朋友读准音,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2、拿出习字册描红,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不同点?(“类”是上窄下宽,“育”上宽下窄)。

  3、老师范写,学生临写。

  五、作业

  1、把这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上查查青海湖鸟岛的资料。

  板书:

  鸟儿多

  18鸟岛鸟窝多鸟是人类的`朋友

  鸟蛋多

  教学反思:这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鸟岛的喜爱之情。全文条例叙述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已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妙。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鸟岛,感悟鸟岛美丽的景色,感受鸟岛的热闹。领悟人和自然的关系。让学生学的有趣,学得轻松。激发了学生情感和内在动力。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申奥会旗、会徽,多媒体课件,申奥录像。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自主合作讨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

  3、积累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准备:申奥会旗、会徽,多媒体课件,申奥录像。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自主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一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初读了课文,并了解了一些有关奥运会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一次奥运知识抢答。

  1、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

  2、奥运会会徽是什么?(五环)

  3、第28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举办的?在哪里举办的?(2004希腊雅典)

  4、下一届奥运会将在什么时候举办?在哪里举办?(相机板书:2008北京)

  二、简介我国的申奥历程

  1、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的申奥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早在1908年就有人提出申奥的问题,1945年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奥的要求,但没有能够实现。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功败垂成,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中国仅以2票之差败给了悉尼。1999年北京再一次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报告。自此,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同心合力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申奥工作。看,这就是北京申奥会旗,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出示画面

  2、当时申请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国家城市,除了我国的首都北京以外,还有法国的巴黎,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大家看——播放申奥成功的视频

  三、学习第一节

  3、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申奥成功了!出示画面及字幕。

  指名读。

  指导:(1)多少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怎么读——

  (2)我们赢啦!炎黄子孙怎能不激动万分呢?怎么读——

  让我们随着欢呼的人群一起呐喊——齐读

  四、学习第二节

  1、出示画面及字幕,指名读第二节。

  2、北京申奥成功了,这是个多么好的消息呀!哪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好消息?(喜讯)读词

  3、喜讯通过电波传到北京,北京——沸腾了!板书:沸腾读词

  4、齐读第二节

  5、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晚上,一起去到祖国的首都,感受北京的一片沸腾吧!

  五、学习第三节

  1、自由读第三节,边读边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出示字幕逐句朗读

  (1)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觉?(人多)是从哪几个词语上感受到的呢?(人山人海,潮一般涌来)你知道有多少人吗?相机出示词语:人山人海

  指导朗读:

  ③这么多人聚集到_广场欢庆申奥成功,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④相机出示词语:四面八方指导朗读

  ⑤指名读句子,读出人的多。分组读,齐读。

  北京沸腾了!

  (2)第二句

  ①指名读句子

  ②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欢呼着。假如你也在广场上,你会欢呼些什么呢?(交流)

  ③人们除了欢呼还怎样?(跳跃,抛向天空)太激动了,太高兴了,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了,老师告诉大家,这叫“情不自禁”。

  相机出示词语:情不自禁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这一句,把心中的激动和喜悦表现出来。

  ⑤分男女生读,齐读。

  北京沸腾了!

  (3)第三句

  ①人们高兴地蹦呀跳呀,这还不够!指名读第三句

  ②怎么样叫“飞奔”?(飞快地跑)你跑久了会感到怎样?(很累)

  可是啊,欢庆北京申奥成功的人们太高兴了,跑多久都不感觉累。这就叫“不知疲倦”

  相机出示词语:不知疲倦指导朗读

  ③指名读,把人们的高兴和不知疲倦的劲头读出来。

  ④小组读,齐读。

  北京沸腾了!

  (4)第四句

  ①早有准备的人们还用中国最喜庆的方式来庆贺申奥的成功。看—听—

  ②指导:长龙舞得还不够欢!锣鼓敲得还不够响!

  ③引读。再读。

  北京沸腾了!

  (5)第五句

  ①这还不够,你们看——指名读第五句

  ②怎样的礼花?(五颜六色)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多美啊!

  相机出示词语:五颜六色指导朗读

  ②五颜六色的礼花,照亮了欢呼的人们,照亮了跳跃的人们,照亮了飞奔的人们,照亮了舞龙的人们,照亮了敲锣打鼓的人们,照亮了所有狂欢的人们!相机出示狂欢,读词

  ③指名读,读出礼花的美和人们的狂欢。

  ④引读。今晚的北京是个不夜城,今晚的北京是个狂欢城。齐读。

  北京沸腾了!

  (6)第六句

  ①此情此景,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吗?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

  指导读词

  ②此时的_成了——板书:欢乐的海洋

  ③齐读这一句

  3、人们的心情是如此激动让我们也一起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中,尽情享受申奥成功的喜悦吧!看字幕引读第三节,看书齐读第三节

  六、学习第四节

  1、指板书:北京沸腾了,_成了欢乐的海洋!大家看——播放狂欢画面

  2、如果你就在这欢庆的人群中,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你也要说,他也要说,说也说不完,真是有千言万语呀!相机出示词语:千言万语指导朗读

  3、千言万语都是在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出示画面及字幕

  指名读,引读,齐读。播放《超越梦想》,板书“,”“!”,完整课题

  4、2008年我们相约北京,共同期盼,共同祝愿——北京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

  指课题:让我们再一片深情地读——让我们满怀激情地读——让我们满腔豪情地读——

  七、学习生字

  1、不光要读出感情,我们还要把对北京奥运的感情用手中的笔写出来。播放画面:中国印

  2、看,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它的名字叫: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的样子像一个跑动、跳跃甚至舞动的人形,体现更快、更高、更强。你能看出来吗,它像个什么字?它就是新篆体的“京”字,寓意新北京、新奥运。我们来学写“京”字。播放画面:京

  3、板书,生书空。描红。

  4、把这个京字写端正,让这枚中国印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它也能深深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

  八、拓展小结:

  1、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你能为此做点什么?

  2、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九、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数字,把成语补充完整。

  ()光()色、()上()下、一()望无边

  ()面()方、()心()意、()死()生

  2、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先说给同学听听,再写下来。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2

  要求

  1、认识生字,使学生了解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2、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部分部首的形体演变。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难点

  1、通过学习生字,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课时两课时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四个偏旁的由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3、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图片,生字卡片,投影。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下面的图片。

  以上图形是“日”字由来的简图,由此可见,我们的汉字很多都是从实际事物中变化而来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形字。

  2、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几个偏旁的由来。

  二、了解四个偏旁的由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1、出示以下四幅图:

  2、请学生说说这四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

  (画的是树、禾苗、竹叶、小草。)

  3、你们认为这四种植物可以变化为我们常用的哪四个部首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4、小组发言,讨论,老师指导。

  甲组:(把本组画的变化图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我们组的讨论结果是第一幅图变化为“木字旁”。

  乙组:我们组认为第二幅图变化为“禾木旁”。

  丙组:我们组认为第三幅图变化为“竹字头”。

  丁组:我们组认为第四幅图变化为“草字头”。

  5、那你们说说怎样写这四个部首才能写得漂亮呢?

  学生甲:“木字旁”要写得挺拔,因为它是树干,要支持大树生长,所以要写得横平竖直。

  学生乙:“禾木旁”上面的一撇要写得柔软,它是正在成熟的果实,沉得都弯下腰了。

  学生丙:“竹字头”写出来就要像两片小竹叶一样轻巧,所以撇、横和点都要写得短小。

  学生丁:“草字头”那一竖一撇要向中间靠拢,这样才会像小草一样,不能写得直上直下。

  6、学生在书上描这四个部首。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

  1、请学生说一说,该怎样自学生字。

  (我们要读准字音,明确每个生字的部首并标注在书上,还要了解每个字的结构,并用生字组词。)

  2、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老师巡视学生自学的情况。

  3、老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请学生正确读出下列生字。

  秧 稼 箩 筷 菠 萝

  4、同学们从本课的生字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我认为本课的生字可以按不同部首分为四组。)

  5、练习用生字组词。

  松柏 杨柳 桌椅 庄稼 竹篮 茶叶 兰花

  6、你们从课文中的四组词语中发现了哪些规律?部首与字义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甲:我从第一组中发现凡是带“木”的字都与木材有关,松柏、杨柳都是树木的一种,椅子则大多是用木头做的。

  学生乙:“秧苗”就是禾苗,所以是“禾木旁”。

  学生丙:我发现第三组带“竹字头”的字都与竹子有关,竹篮、箩筐大多是用竹条编的。

  学生丁:我发现第四组带“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如茶叶、菠萝。

  7、老师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会发现,在汉字的组成中,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我们记忆生字或是区分同音字时,要注意部首的意思。

  识 字 3

  秧 稼 筷 箩 菠 萝

  一、选择正确的字补全词语。

  秧 稼 箩 菠 萝 筷

  ( )苗 庄( ) ( )卜

  ( )菜 ( )子 ( )筐

  二、看拼音,写词语。

  sōnɡ bǎi yánɡ liǔ

  ( ) ( )

  yǐ zi zhú lán

  ( ) ( )

  三、找出书写错误的一项。( )

  A松柏 杨柳 椅子 庄稼

  B茶叶 兰花 秧苗 菠箩

  C筷子 箩筐 庄稼 花篮

  答案

  一、秧 稼 萝

  菠 筷 箩

  二、松柏 杨柳 椅子 竹篮

  三、B

  1、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3

  【原文】

  两百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字词学习】

  字:搞、顾、慢、辆

  词:散步、热闹、衣襟、掏出、继续

  【重点句子】

  1.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2.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

  3.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 ( ) ( ) ( )

  二、汽车要开到哪里去,快来指挥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题,因为她太( )了。

  2.李时珍是举世( )的医学家,他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社会做出了( )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移动) ( 粉笔) ( 开始 ) ( 思考 )

  二、汽车要开到哪里去,快来指挥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计算 )题,因为她太( 粗心 )了。

  2.李时珍是举世( 闻名 )的医学家,他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社会做出了( 巨大 )的贡献。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4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5

  《会走路的树》

  一、教学思路

  侧重于读,要求读出感情;采用激疑、导疑、质疑、解疑等学习方式;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设一些情景(如续编故事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会走的树是驯鹿。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续编故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目“会走路的树”

  你见过会走路的树吗?

  那么,课文中讲的“树”为什么会走路呢?

  (二)品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从而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的友善交往

  1.会走路的树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

  (这棵树与小鸟形影不离,相处得非常快乐。)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师——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脑子里形成了什么画面?

  师——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像“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师——谁来读第二句话?

  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师——小鸟对小树的请求是什么?

  生——

  师——假如我是小树我会问小鸟:“树林里有许许多多的树,你为什么只想到我的身上坐一坐呢?”

  生——(及时评议)

  师过渡——小树会同意它的请求吗?你认为小树对小鸟好吗?

  师——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及时评议)

  师——你认为小树对小鸟好吗?

  师——以后它们是怎样相处的呢?

  “天天陪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师——假如你是小鸟,请你说说这棵小树带着你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02-14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15篇02-14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25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4

最新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范文02-23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01-29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4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望月》02-16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3

二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02-04

幼儿园大班植树节优秀教案 植树节社会活动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