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2022-08-31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突破措施: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较好。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

  (一)森林游戏――比大小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探索、体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创设情境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2.提出问题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小老虎和小狐狸每人翻开了一张卡片(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1: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

  师:你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

  师:你是说数字多的数一定比数字少的数大,对吗?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2:比如说,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数字多的大。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3:我不同意。

  (生3想了想,举了2个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学们否定了,最后同学们都同意了生2的观点。)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一条重要规律: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师:第一局比赛小老虎赢了,小狐狸输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

  生1:小狐狸,别灰心,你还有机会呢!

  生2:小狐狸,我们为你加油!

  (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

  第二局比赛开始:小老虎和小狐狸翻开的卡片分别为3756,4184。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它们到底谁大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论。

  组1:4184大,因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还不到4千。

  师:你们是直接比较了它们的千位上的数字对吗?一个是4,一个是3,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3:看他们最前面那一个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说比较它们的最高位,谁的数大谁就大。那现在4比3大了,还要不要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呢?

  生1:要。

  师:那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说4184要比3756小了呢?

  (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

  生2:还是4184大,因为它的千位上的数已经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数小一点也不要紧了。

  师:那我们还用不用往下比呀?

  生:(齐答)不用了。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刚才小老虎和小狐狸各赢了一局,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了。这一局谁赢了,谁就是今天的大赢家。

  (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和5184。

  师: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

  生:小狐狸赢了。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

  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十位呢?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

  生1:它们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数都一样,所以不用比了。

  师:你说得真棒!其实你还是比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对不对?谁再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2:从千位比起,它们一样大;再比较它们的百位,还是一样大;就比较它们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师: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

  (二)小组游戏――摸卡片

  (活动目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你们想不想参加它们的游戏呀?

  生:(情绪高涨)想!

  1. 师宣布游戏规则。(边宣布,边示范活动方法。)

  (1)四人小组为单位,拥有一叠卡片。

  (2)小组成员轮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张卡片,自己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一张卡片上的数大,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判断正确则轮到下一位同学,判断错误则再摸一次。

  2.组长汇报小组活动结果,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3.老师评价小组合作,奖励合作卡。

  (三)排队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学生较喜欢接受有挑战性的问题。)

  1. (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个,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个,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观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个,4300排在最后一个。

  师:她的方法真不错,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三类。谁听出来她是怎么分的?

  生2: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四)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数的大小,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叠卡片,所有的三位数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会有几吗?

  生1:354。

  生2:522。

  生3:189。

  (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位数所涵盖的范围,感知三位数这一概念的意义。)

  师: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数,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数吗?

  个别回答,集体思考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

  1. 小组讨论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五)猜数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数感。)

  1. 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课件演示:□□00)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猜数问题,教师予以正确回答,引导学生进行猜数。)

  生1:1200。

  师:太小了。

  生2:5000。

  师:大了一点。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六)说一说,评一评

  (活动目标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1. 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2.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你最欣赏谁?请你评一评。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是我在校数学组里上的一节教研课,课后数学组教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点评,我也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对该课进行了重新认识。

  《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1. 让课堂充满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森林游戏为活动背景,可爱的小动物们为活动主角,学生以小裁判员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并以承担这一角色遇到问题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小动物们的翻牌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这时分四人小组也进行同样地翻牌游戏,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小裁判员们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的加以肯定、赞赏,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同时发动全班学生讨论。对于错误的`说法,及时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取笑,更不能挖苦,因为这些学生对问题能动脑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教师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使学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护,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提高,这样,探究的热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与保护。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 )<( )

  六、提高训练

  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

  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 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

  (3)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1)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

  (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3)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1)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2)最小的四位数1000,的四位数9999

  5、数学游戏:

  (1)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

  (2)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

  3、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

  4、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 ),的四位数是( )

  2、最小的三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 ),三位数的有( ),四位数的有( )

  4、427 O 527 1620 O 620 888 O 988

  29 O110 99 O 999 6080 O 3090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是以识字为主,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

  2、让学生在愉悦中识字。识字相对于阅读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维处在形象向抽象过度的阶段,喜欢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体验识字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习新的笔画竖勾,会写生字“牛羊”。

  认识一个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对照认识表示四种动物、四种水果的八个词语。

  2、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反复再现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想看看你们的表现,那我们就来比一比怎么样?比一比谁坐得端正,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1、比一比。(相机板书)齐读课题。

  师:呀,读出了气势,都想比个高低哦。那好,张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比一比你们的眼力,看看这是哪?(农家小院)

  师:这院子里的东西可多了,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呀?

  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黄牛、花猫、小鸟、鸭子、杏子、苹果、桃子、红枣)

  师:有这么多。你们的观察还真仔细,可细心的孩子还能发现其实这些词语属于两类。

  生:动物和水果。

  师:你真棒。现在我们要离开农家小院了。可是这些动物和水果们可舍不得我们了。都希望你们可以和他们说再见呢。(除去图让学生读词语。)随机指到词语上来。

  二、学习生字

  师:这些词语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老师都把他们标出来了。你能读准他们的字音吗?

  师:你们都有那些好的方法可以记住他们?

  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生字了。可我还是要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棒。

  开火车读。

  三、学习韵文

  师:你们可真不错,可我们的动物和水果们可调皮了,跑到我们的课文里去大比拼了。那我们也来比一比谁能把我们的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

  师:比一比,谁来读一读?

  分组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全班读。

  师:他们都在比什么呀?(大小多少)

  师:都有谁在比?

  相机学习:群、颗、堆

  以及他们的用法。

  四、学写字

  师:下面我们还要来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那么写字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竖勾。他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个笔画很像?(竖提)

  请生提示当小老师。

  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7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3、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备范例展示

  重点提示

  “一庹”指的是两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长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选择物体进行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同学的肩宽以及一庹(tuǒ)的长度。

  2、用表格记录数据

  教室的长

  约长10米

  讲台的长

  约长1米

  肩宽

  约长30厘米

  一庹长

  约长1米40厘米

  3、明确选择描述标准的方法

  选择哪种标准要与描述的事物贴近,便于表达。

  4、选择合适的长度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è)鱼。测量标准:

  ①约长30厘米的肩宽;

  ②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测量结果:

  ①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②5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测量标准:

  ①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2名同学手拉手,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②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3)所选动物:鲸身长26米。

  测量标准:

  ①约10米长的教室;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3个教室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②26个讲台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活动总结

  所选的测量标准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相同。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最便宜,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

  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比较。

  2.能在数线上标出一个数的大致位置。

  3.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饱览祖国巍峨的山峰。(课件出示第27页最上面的主题图)

  师:你能读出这几个数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这四座山峰,谁最矮?谁最高吗?(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学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和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学习新课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最上面主题图)

  (1)解答系列问题:

  ①谁最矮?

  ②谁最高?

  ③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④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2)探究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师:怎样比较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要找出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就是比较1865,575,1533和2155这四个数中哪个数最小,最小的数所对的那座山就最矮。(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香山最矮,因为其他山的海拔都超过了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

  师:两人一组,先画一个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海拔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进行比较。(学生按要求操作,画一画,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全班交流,整理汇报结果)

  课件出示:

  师:在这四个数中,1865,1533和2155都是四位数,是大于1000的数,而575是三位数,是小于1000的数,四位数大于三位数,由此可以得出:575是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香山最矮。

  师:思考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的位数来知道数的大小,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

  (3)比较位数相同的数。

  师:比较下,黄山和华山哪个矮?(学生大声读出黄山和华山的海拔高度,并写下来)

  师:黄山的海拔约1865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2155和1865都是四位数,这样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呢?与你的同桌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得出:1865有1个千,2155有2个千,所以1865<2155。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收获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

  师:比较了黄山、香山和华山的海拔相对大小,那么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得出:泰山的海拔约1533米,黄山的海拔约1865米,1865和1533比较,千位上数字一样,而百位上5<8,所以1533<1865。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后一位上数字的大小。

  师:这四座山的海拔不同,有高有矮。同学们,你们能比一比,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比一比,然后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集体得出:先看位数,四位数大于三位数,所以575是最小的。然后比较剩下的3个四位数,2155的千位上是2,所以2155最大。接着比较1865和1533的大小,虽然这两个数的千位上的数是一样的,但是1865百位上的数8比1533的百位上的数5大,所以1865第二大,1533第三大。所以575<1533<1865<2155。

  教师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

  2.教学教材第28页“试一试”——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1中的数线)

  师:这个数线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数线并回答)

  生1:这条数线上标有1000和2000。

  生2:1000和2000之间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00。

  生3:往右数,数越来越大;往左数,数越来越小。

  师:你能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的价格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生总结:1200比1000多200,应该在1000的右面2格处。同理,1500应该在1000的右面5格处。而800比1000少200,应该在1000的左面2格处。

  教师强调:在数线上,右面的数大于左面的数。

  师:根据所标的三个数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生:1500>1200>800,第二辆车最便宜。

  (教师给予肯定)

  师: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课件出示第28页问题2情境图)

  师:你们能在数线上标出摩托车的价格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生:3200比3000大,比4000小,在3000和4000之间,而且3200更接近于3000。也就是说,3200在数线上的位置离3000更近一些。

  学生板书:

  教师总结: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的方法,应该先找出数线上已标出的数的规律,再根据所给的数的大小标出数的位置。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小兔 小熊

  (2)3650>1503>1468>740

  第2题:> < <

  第3题:7500 8000 8500

  9500 10000

  第4题:

  第5题:3408

  第6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反思

  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比较四座名山的海拔引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鼓励其用巧妙的办法解决未知的内容,自主探索比较万以内的数。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激发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

  知的活动中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10

  教学 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投影片、课件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法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们以闯关形式进行,每通过一关,就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有)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生2:还要与被测的物体保持水平)

  活动2【活动】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第一关:小组合作两处1米。

  (1)交代清楚比赛任务;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组间互相检查测量结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多种方法;

  (在测量出1米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对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方法,渗透推理意识)

  第二关:测量我们身体的三把尺:一步长,一拃长,一庹长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其实,我们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长度。继续第二关:(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些名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一步的长度呢?

  生:(示范并说明)脚向前迈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脚脚尖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就是一步的长度。

  生:也可以是前脚脚跟和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长?

  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师:一庹长是什么意思?

  生:伸开两臂的长度。

  生: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师:第二关要测量我们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想一想,在小组内如何科学的分工才能比较准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一拃长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测量。

  生:一庹长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软尺。

  生:一步长也可以用卷尺。

  师: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行。好,我们现在就趁热打铁,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测量要求: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测量快的小组可以再测量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我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好。

  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一庹长大约1米30厘米

  第三关: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并了解了自己身上三把尺子的长度,那么能利用我们身上的尺子去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吗?你们想了解哪些物体的长度呢?

  生:黑板的长度

  生:教室的宽度

  生:课桌的长度

  师: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要用到我们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宽度呢?课桌的长度呢?

  2、生小组讨论后点名上台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关: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活动3【练习】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大比拼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

  (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⑤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如( )米( )厘米。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①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②用手比:学生比划测量物体的长度。

  ③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2.选择单位, 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

  猜一猜:先让学生猜猜看,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长?

  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

  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

  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三)综合应用,全面评价

  1.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写出两个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写出两样学习用品的长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写一写。

  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你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印象最深?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合作的乐趣。因此,在应用时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

  (四)反思活动,升华经验

  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比一比》教案04-07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04-03

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07-29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教案04-06

比一比二年级数学教案04-13

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08-01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03-21

小班数学裤子比一比教案09-25

小班数学小手比一比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