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02-24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回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人真书写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每天中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在教室里阅读图书柜里的图书,你们看!(出示场景图)这里有2组同学在看书,每组4人,已经有多少人在看书?

  2、 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 指名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 提出: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除法也可以 用竖式计算。(板书课题:乘法竖式)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1、教学24的竖式

  (1) 尝试列式,指名板演,肯定正确的竖式。

  (2) 提问:你能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 讨论: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格式相同,计算符号不同,计算时用乘法口诀算。

  2、试一试:57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选择板书如下

  5 5 5

  7 7 7

  35 35 35

  辨析:你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同桌讨论,再在班里说说 你 想法。

  学生全班讨论指出:积的个位应与乘数对齐。

  3、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乘法,你们觉得乘法的竖式好写吗? 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些什么?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2、作业:第6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乘法竖式

  4 2 = 8

  4 乘数

  2 乘数

  8 积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并且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3-45页。

  目标预设:

  1、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他方位。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方位知识,并学会利用指南针有条理地推断出方位,同时明白位置的相对性,提高思维能力。

  3、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准备:(学生分成4组,每组8人,分布于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多媒体课件、方向板4块、每组8个方位词。

  一、引入

  按照座位说一说,你们组分别坐在这束花的哪一面。说对了,奖励一面旗子。

  引出东、南、西、北。并用手指一指。

  二、展开

  1、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那么在地图或平面图上,你们也能认识吗?是怎样认的?(谁知道十字指向标向上的箭头指着什么方向?)

  电脑出示图1:实验小学全景图。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灌南县要建公园啦!这个现代化的儿童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吗?

  电脑出示图2:

  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哪些建筑物?

  点击出现(东、南、西、北)这四个字样。

  3、小结:东、南、西、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4个方向。

  4、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方便咱们灌南人民的休闲、购物等活动,县政府近年来在学校周围兴建了一些重要的场所。

  5、电脑出示,你知道英雄广场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真聪明,我们把东面和北面之间的叫东北面(师用手势比划讲解)

  小结:英雄广场在学校的东北面。

  师指名学生再说说,英雄广场在学校的( )面。并配合手势练一练。

  6、电脑分别出示:这里还有图书馆、华联超市、盐河二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指名汇报交流。(汇报时先问问为什么?)

  7、小结:同学们通过看图,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4个方向。(点击出现4个方向)

  电脑出示图:

  总结: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的标注图上的东、南、西、北这4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4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之间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方位词的。

  三、练习。

  ①指南针

  师:在野外或大海航行的时候,由于没有建筑物,很难辨别方向。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一种辨别方向的仪器,叫指南针。就指向哪儿?

  出示挂图: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余七个方向吗?

  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先填什么?

  ②动物找家

  同学们一共认识了8个方向,这到哪也不会迷路了。可是有几只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后找不到家了,但它们都记得家住在哪,你能帮它们送回家吗?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③制作方向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处处都写着这8个方位词,假如到了操场,到了自己家里,怎样才能很快地来辨别这8个方向呢?(找一个,就能找到另7个)我们可以制一个方向板来辨别方向。下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

  请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7个方位词,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词。请按照指向标北的方向将方位词摆在硬纸板相应的位置上。

  摆好后展示,并做移动位置说方向游戏。(每一组由组长指令,按顺序一起移动位置并报出你所在的方向)师示范操作。

  课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方向板去操场、校园外辨别方向了。

  ④动作比划

  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师示范做手势:如:东北伸出手先指向东,再伸出手指向北,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东北面了。

  全体小朋友起立,学生反复练习,东北、东南、西南并指学生将拿着彩旗站在指定位置。

  四、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拿着小旗的同学起立,举起来,向大家展示。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五、引申:

  (出示省地图),你认识它吗?它就是一幅江苏省地图,找找我们连云港在哪?

  现在想去苏州乐园游玩,它在我们连云港的什么方向?你能做小导游介绍一下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

  教师准备:

  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

  (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3)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中的一个角比划出来。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1)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

  B、取名称。

  师: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

  C、得出名称。(板书:顶点)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导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

  ③、④……

  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

  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划比划。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活动(一):找一找。

  (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

  (3)分组交流:①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②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

  2、做一做。

  (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

  (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

  如:能告诉我这个制做的角在哪儿吗?

  四、延伸

  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

  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连一连,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习。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

  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点明课题:认识米。(板书:认识米)

  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

  (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划、测量、估计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生举例说明)

  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书:米 m)

  (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2.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组合作活动:

  (1)活动要求: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1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

  (2)经过测量发现:1米有5个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

  5.课件演示测量过程。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厘米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

  6.引导学生归纳米和厘米的进率:1米=100厘米。(板书:1米= 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对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让他们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1米的实际表象。】

  三、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一)量一量。(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接着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本题需要先量出实物的实际长度,再推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实物长1米。推算较难,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结果即可。

  (三)估一估。(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4题)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花片

  教学方式:

  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

  (2) ○○○○ ○○○○

  (3)□□□□□□ 6里面有()个3。

  (4)◎◎◎◎◎◎◎◎ 8里面有()个()。

  (5)口答:小鸡: ○○○

  小鸭 : ●●● ●●●

  小鸡有3只,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倍。

  [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 师生探讨。

  导入:同学们,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成校长决定在校园内再摆放一些像这样的花坛。看,花儿们开的多艳啊!谁能说说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图(电脑演示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闪动蓝花、黄花和红花)

  (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有6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

  (3) 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

  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

  黄花比蓝花多4朵。

  蓝花比黄花少4朵。

  蓝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么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教师指出: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谁愿意到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4、练习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

  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他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

  问: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2、练习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数又是白菜的几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上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的联系,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检查

  4、找倍数:如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 )倍

  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倍

  5、拓展练习:

  看,孙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具体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 )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 。求3个2 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系?

  联系: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习。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条件: 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 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6~107页整理与复习及练习二十一5~13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和倍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1、完成第107页第3题

  教师:一个饲养场有56只鸭,8只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倍、

  教师:那能解决自己提的问题吗、学生:用56÷8=7。

  教师:怎么想的、

  学生:我想求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倍,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56÷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里面有7个8,鸭的只数就是鹅的7倍。

  2、练习二十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明白算式的意义。

  学生:求篮球个数是足球的几倍,就是求40里面有几个8,用40÷8=5,五八四十,所以商5。

  二、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完成第107页第4题

  教师:咱们班进行大扫除时分组吗、怎么分的、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现有资源进行教学,也可利用书上的数据教学)

  教师:现在我们班有36人,

  (1)如果只分成4组,平均每组几人、

  (2)如果每组6人,可以分成几组、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练习二十一第5题

  教师:“乖娃娃”童装店新进了一批商品。小朋友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袜子每双3元,棉鞋每双24元,棉衣每件36元,手套每双6元。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买7副手套,要多少钱、

  (2)1双鞋的价钱是1双袜子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7题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9题

  教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学生1:40÷5=8,40颗扣子,每5颗为一份,可以分成8份,所以可以钉8件衣服。

  学生2:每5颗扣子为一份,9件衣服就有9个5颗,所以用5×9=45(颗)。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师:要过新年了,同学们布置“迎新年”会场,需要搬8套桌椅。

  教师:观察图,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我发现一套桌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教师:那要一次搬完,要多少名同学呢、

  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两个人搬一张桌子,一个人搬两把椅子,所以搬一套桌椅需要3个人,8套桌椅就需要8个3人,所以8×3=24(人)。

  2、练习二十一思考题

  教师:二(1)班小朋友排队到医务室检查视力,每批进去6人,小华排在第32位,他第几批才能进去、分小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5个6人是30人,6个6人就是36人,小华排在第32位,所以应该第6批进去。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 )( )

  9+9+9+9+9=( )( )

  43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 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 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 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当小营业员活动。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营业员呀?

  生:想。[课前测评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想当小营业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近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近几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几百? 207接近200

  师: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营业员。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超市展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206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

  师:你们的口才真好。咱们来听听顾客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求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 206+292)

  师: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师板书: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课题

  师:刚才大家求出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法估算。

  (板书课题)

  3、 认识约等号

  师: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购买物品时经常用到。简便的写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这个像波浪线的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习写几个。我们来齐读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结:师指算式问:500元是怎样得来的?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三、教学试一试(课件展示)第一问

  师:第一位顾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请看下一位顾客的问题,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小组讨论,反馈 206+604800(元)

  第二问

  师:接着看她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妈妈带800元内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生讨论,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问

  师:继续看她还有什么问题,800元钱能买回哪些物品?

  师:想一想,800元买回商品的总钱数必须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发言。 (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选择自行车,风扇。板书:604+195800(元)

  师: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是8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风扇也大约是800元,为什么带8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师:在今天当小营业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你们也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第2题 师:咦,这群小蝴蝶来干什么?原来它们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谁愿意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蝴蝶,使其飞到相应的花上)

  第3题 师:小蝴蝶给咱们出的这道题,就是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的练习题。根据这个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下面的习题。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把估算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4题 师:我们已会估算两个加数的和,那你会做下面的题吗?

  (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第5题 师:老师要求你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能不能做到。请同学们做40页地5题。(集体订正,同桌互说想法)

  第6题 师:看到同学们的突出表现,茄子老师给咱们出了一道题,大家敢不敢做?(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第7题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买法。下面,我们来看白菜老师给大家出的这一道最有趣的题。(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五、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加法估算知识.利用这个知识,我们来做爸爸、妈妈购物小帮手,好吗?谁来说说怎样估计几样商品的总价钱?

  板书设计

  加法估算

  206元接近200元 大约需要几百元?

  292元接近300元 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 读作:约等于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相关文章: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2-1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1-2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02-2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19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五篇02-17

最新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教案范文02-2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02-23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2-17

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02-23

二年级语文上册《欢庆》教案02-16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